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策略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同时也要有助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要着力于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教育。高职学院可通过教师、教学、德育、后勤4个方面制定职业素养训练提升的完善制度;通过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以综合考评为导向的学分制评价模式等提高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

关键词: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策略;研究;实践

一、培养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的意义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职业教育已开始实行中高职衔接,今后还将提升到与研究生层次相沟通。高职学生是未来的“职业人”“社会人”,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同时也要有助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教育决不能停留在庸俗的功利主义状态,应当着力于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让他们的职业生涯更精彩,让全社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曾经是黄冈市一大亮点,为黄冈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进一步把全市高等职业教育做大做强,打造高等职业教育航母,由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建立的高起点、高标准、规模大、功能全、综合性的现代化水平的高等职教集团于2014年9月开始招生。培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策略研究,适应了黄冈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的策略

在校高职学生离职业人才的标准还有距离,学生头脑中“职业”概念淡薄,他们对职业的认识模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化、知识化、技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人的能力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高职生的素质要求也来越越高。高职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等显性职业素养,也要有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和独立性等隐性职业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隐性职业素养可从以下5方面入手:

(一)制定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策略

制定针对不良习惯整治训练方案,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考勤、学生坐姿、手机使用、教室卫生等方面开展日常督查,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如《学生职业素养若干问题的训练方案》,有针对性地对集会速度、广播操质量、大型集会(活动)场地保洁、餐桌文明等老大难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隐性职业素养教育

课堂教学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可以把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

1.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加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定位;同时,也使学生懂得职业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施展个人才智的重要途径。

2.在班会和劳动课中提升职业素养制定《班会课流程》,把《感恩伴我成长》《解读〈弟子规〉》作为班会课的必备素材,提出学会做人十二字要求(有规划、讲环保、懂规矩、负责任),并开展相应训练,狠抓“两个看得见”(仪容仪表及卫生)工作和“一个看不见”(住宿区)管理,制定《卫生工作验收标准》,培养学生“把工作做彻底”的习惯,成立学生宿管部,促进住宿区自主管理,开展节约水电、爱护公物的督查。

3.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隐性职业素养教育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职业性专业课程应以群集模式为主,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狭窄的职业范畴,而是以类似的职业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条件、技能水平等便于迁移的职业领域的知识学习为主。社会不断发展,个人谋职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主流。职业教育的根本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因此,创业、谋职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三)通过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

高职学院通过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这就需要营造一种特质校园文化,它包含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热爱生活、敬重生命的生活理念,包含不计回报、生机勃勃、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包含不畏艰苦、勇于探索、奋斗搏击、果决刚毅的思想精神。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等的建设,营造职业教育和创业创新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开阔的心胸、吃苦耐劳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养成崇敬生命和敢学、敢做的健康情怀。

(四)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培养职业素养

1.开展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技能比拼、创业争霸、创新成果展等具有企业文化特点的校园活动,将企业文化渗透进校园。

2.积极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更新学院管理理念,实现学院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创建现代企业管理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信仰、职业精神。

3.与企业联合办学。学院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和岗位需要来制定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企业也可以事先把所需要的用工情况跟学院取得联系,使学院尽早培养、储备企业急需的人才,达到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好岗的目的。与企业联合办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感受企业的特色;另一方面又可以让他们有机会到企业车间中接受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职业文化的浸润与滋养能有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五)建立以综合考评为导向的学分制评价模式

该模式侧重于通过评价考核的导向作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学生的综合考评包括学业学分和德育学分的考评,这是融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载体于一体,以学分的形式对学生的品德和行为、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的综合评价体系。考评内容体现了学生要努力的方向,考评结果反映了学生的达成状况。通过考评,全面了解和衡量学生的思想表现及其发展水平,了解其职业素养和行为规范达标程度,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状况,促进学生的职业品质和职业知识、技能的全面提升。

三、培养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实践成果

(一)师生达成共识,更新了教育观念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应当把学生当作‘未来职业人’看待,使现在的学习、生活适应未来的职业岗位要求”,这一基本观点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更新了以往单纯把学生当学生的旧教育观念。学生具备了职业意识,对自己的职业角色多了一份责任感,对学院教育多了一份认同感。教师换了种眼光看学生,立足点更高,培养目标更明确,更能把为学生成长负责的要求落到实处。师生对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达成一致,扭转了“牛不喝水强摁头”的被动教育局面。

(二)形成了浓厚的职业文化氛围,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

自启动培养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工作以来,校园里洋溢着浓厚的职业素养文化气息,教师休息室有教师职业素养要求的相关内容,文化长廊有以“弘扬传统文化、提升职业素养”为主题的《弟子规》墙,实训楼外墙有职业素养的标语,实训室内部有仿车间布置的文明生产及规范要求,教室里有企业文化布置,住宿区有文明宿舍规范化布置的要求。职业素养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大框架,使校园环境不仅有自然美,而且有了灵魂,深化了内涵,提升了品位,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三)制定隐性职业素养训练提升的完善制度,构建了整体策略

从教师、教学、德育、后勤4个方面制定了提升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的策略。

1.教师方面《以教师自身的良好职业素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提出了教师提升师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的策略。

2.教学方面《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策略》提出了推动课堂改革、强化行为习惯、增强活动体验、改革评价方式、发挥教师表率作用等5方面的培养策略。《专业基础课及实训课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策略》分析了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提出要“走出去,初步认识‘岗位职业素养’的要求;请进来,领会‘心动’不如‘行动’的真正含义。注重实训基本技能、操作规范、协作精神、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社团活动、技能竞赛,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以良好企业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提出了“激发职业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企业文化理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专业课渗透职业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理念、班级管理中渗透企业文化理念”的策略。

3.德育方面《感恩教育深化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学会做人”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学生职业素养在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训练策略》从分学期实施感恩教育主题、制定针对性不良行业习惯整治训练方案、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策略。

4.后勤方面《学生职业素养在公物管理与节约教育中的实施策略》立足高职学生的具体实际,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需要相结合,从学院后勤工作与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内在联系,从学生职业素养在公物管理、节约教育中所体现职业素养的缺失中分析,探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在公物管理与节约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四)在规范中提升了师生职业素养,取得明显的工作实效

学院大力推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精细化。学院管理层大力推进了工作流程化、制度化,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从师表形象、教学常规、校园生活、对外交流、社交活动等方面提出了教职工礼仪规范要求。教职工更加注重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这些为学生职业素养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发挥了良好的表率作用。各班科任教师能积极探索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施职业素养训练的策略,起到了潜移默化、持续推动的作用。学院通过日常渗透、常规督查、专项整顿,督促学生按照“有规划、讲环保、懂规矩、负责任”这12个字的“学会做人”的基本内容要求自己。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职业素养训练,以“准职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踏实做人、勤奋学习、认真工作、规矩办事,做到举止文明、讲究卫生、着装统一、仪表规范、两操规范,实现学生管理“四化”(服装校服化、发型学生化、用语文明化、行为规范化)。一学年以来,校园卫生整洁、课堂秩序井然、课外活动健康、文明风气上扬。学校文明学生、优秀学生、明星学生、技能能手的比例大幅增加。

四、培养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的策略研究与实践的反思

在培养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实施的一年半时间中,我们对高职生的隐性职业素养教育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方案,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研究的成果得以在全校推广,同时也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我们也感到,我们理论研究的水平有限,对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理论构建还是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教育的策略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们将进一步研究,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深入分析研究,探索、制定、实践、总结新一轮的策略。

参考文献:

[1]贾义保.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理论月刊,2009,(8).

[2]魏景荣.论隐性职业素养与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9,(3).

[3]杨祖勇.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09,(4).

[4]王欢,杨杰.基于“冰山理论”浅谈对高职护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4,(06).

[5]安洪斌,王琴.培养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途径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

作者:周小薇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