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方文化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以湖南永州地方文化资源为基础,探讨地方文化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研究。针对地方文化特色,树立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提升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拓宽职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地方文化;大学生;职业素养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有学者[1]认为大学生就业难实际上是一个结构性过剩问题,可表现为,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人才过剩;欠发达地区存在着大量的空缺岗位,难以吸引人才。在当前就业难的大环境下,高校教育除了注重日常课程和课外实践,培养职业技能外,更应该重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等职业素养培养[2],提升精神品质。而地方文化是特定区域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如永州地方文化的代表舜文化、柳文化、濂溪文化、红色文化等。将地方文化主题融入大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各方面素养[3],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心态和价值取向也有着其独特的功用。
1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职业素养是一个广泛的概念,除职业技能外,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意识也涵盖在其中[2],是衡量一个优秀职业人所应具备的全部内涵和外延等各方面素质的标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的扩招使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导致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出现了各种困扰、挫折和冲突,产生了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4]。同时,大学教育在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外,往往会忽视其他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大学生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拓宽职业意识,对在校大学生今后就业、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地方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2.1弘扬地方文化有助于树立正确就业价值观
地方文化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永州地方文化的代表舜文化、柳文化、濂溪文化、红色文化等其固有的凝聚力和丰富内涵是德育最好的教材,能够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目标。
2.2增强地方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将地方文化融入大学教育,充分利用地域的人文资源,营造拥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围,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树立健康人格,培养学生诚信正义、直面挫折、乐于奉献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有责任心、自信心,敢于面对困难的人才。
2.3融入地方文化教育有助于拓宽大学生就业思路
当代大学生对就业环境要求较高。择业时优先考虑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而融入地方文化有利于学生了解地方发展、了解社会需求,同时也能使大学生们更加乐于奉献、扎根基层,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地方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以永州地方文化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意义
3.1以“舜文化”为依托,提升职业道德
“舜文化”以“诚”、“孝”、“仁”、“中”、“和”为核心范畴,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实践途径相结合,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3]。高校推行“舜文化”教育,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更能促使学生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理论教育方面,高校结合当前德育课程,将“舜文化”融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形得到体验,形成共识;实践教育方面,可以有组织的,深入“舜文化”发源地九嶷山等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舜文化”的内涵,也可以有针对性的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从实际行动中体会“舜文化”的内涵和服务社会、关爱他人带来的成就感。
3.2以“柳文化”和“濂溪文化”为依托,规范职业行为
柳宗元在《寄许京兆孟容书》中提道:“懃懃勉励,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勤政廉政、爱国爱民,可谓德才兼备;周敦颐在《周子全书》里《通书》章《诚下》篇写道“诚信,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深入学习“柳文化”和“濂溪文化”,构建廉洁、奉公,诚信、守法的校园环境,对于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而言必不可少。首先坚持正面灌输教育,深入发掘地方文化,树立“廉洁、诚信”的典范,通过正面典型来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其次注重实践体验式教学,通过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评奖评优、师德师风建设等,让大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熏陶与教育,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再次加强宣传舆论媒体的作用,发挥互联网、QQ、微信、微博等平台的作用,大力宣传廉洁、诚信等知识,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3.3以永州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拓宽职业意识
永州是当年红军长征的途经地,有着老山界、红军墙等一大批红色文化历史遗迹,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拥有李达、陶铸等历史名人,这些都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而当代大学生就业意识缺失主要表现在功利性、从众性、依赖性等方面[5],融入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能让大学生感受革命历史,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能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不畏艰辛的工作意识和精神。学校可以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建设校园文化,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可以将红色资源教育开发为学习课程。在高校的课程教育中,借鉴和引入优质的红色文化资源意义重大。可组织对红色文化资源比如长征精神、陶铸的风格、李达“真正的人”进行整理,编写教材作为大学生的选修课程进入课堂。可以开展“重走长征路”、组织学生到革命圣地参观学习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追忆革命先烈在艰苦卓绝而又辉煌无比的奋斗历史,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接受教育。
参考文献
[1]曹洪军.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
[2]贾义保.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理论月刊,2009,08:129-131.
[3]杨涛.永州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
[4]杨宏.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5]张伟.当代大学生职业意识的缺失与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8.
作者:张徐源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