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8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8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8篇)

第一篇:电子专业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摘要:职业素养已经成为企业选用人才的第一标准,在专业教学中通过创设企业环境、扮演岗位角色、渗透职场教育、改变教学方法、深度校企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职业道德、职业习惯、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得到较大提升。

关键词:中职教育;专业教学;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现代电子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他们除了需要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能吃苦耐劳的品质、富有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良好的沟通、人际交往能力等等,这些都是职业素养的具体体现。很多企业已经把职业素养作为选用人才的第一标准。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就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电子行业从业者职业素养的内涵

(一)娴熟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指通过学习和训练,日渐形成的操作技巧和思维活动能力。从企业调研了解到,我市电子类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主要有电子产品装配工、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子产品质检工,少量从事维修电工和营销与采购。不同的岗位对应的专业核心技能不一样,在专业教学中既要培养电子类专业学生通用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比如,常用元器件、仪器仪表的使用、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和电子产品装配、检测、维修等知识和技能,通过考核获得无线电装配与调试工、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维修电工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还要对不同岗位对应的专业核心技能有意识的进行培养,比如,电子产品质检岗位需要熟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国际或国家的相关标准要懂得现代管理知识,能掌握电子产品的检验规程等。

(二)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电子企业从业人员在纪律上要遵从一般的职业道德要求,做到上班不迟到、早退、矿工,休假、离职时要提前申请等等。在态度上要做到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严于律己、勤恳敬业。在工作流程上要按规范执行,比如进入无尘室要按规定换鞋、穿着洁净服、戴帽子及口罩,执行风淋制度,不得跑跳、打闹等。同时,要做到自我规范,不能因为没有规定而犯主观过失。此外,电子企业普遍加班多,工作量大、工作单调,工人流动性很大,因此,企业最需要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

(三)正确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知、情感和意向的总和。作为电子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对电子行业的现状、今后的发展趋势、即将从事的岗位现状等要有一定的了解,能清楚认识自我,并明确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具有正确的职业意识,既要认识到自己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即所从事工作对社会的贡献,又要认识到个人价值,即自己是自觉自愿从事这个职业,这个职业岗位能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发挥自己的才能、优势和作用,自觉接受和承担这个职业带来的荣誉、利益以及艰辛和磨难。

(四)规范的职业行为

职业行为是指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电子专业学生从事产品装配、维修、质检等岗位工作,是一门相对比较安静和枯燥的职业,长期在生产线上做着重复的劳动。因此,从业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心态,要能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要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岗前要对卫生、设备状况、工器具情况等进行检查;岗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要集中精神,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岗后要进行彻底打扫,及时清理不要的物资,对于可以重复利用的物资集中统一分类收集。要提高安全生产意识,遇到隐患,要及时消除,坚决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电子专业教学中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技能不适应企业实际岗位需求

学生在学校通过技能训练掌握的电子技术基础的方法或技术,到企业实际工作中进行对比,会感到很多新的技术都没有接触,企业和学校所用的设备、工具、仪器仪表均有所不同,便会觉得自己所学无用,与现实有差距,会造成学生对专业技能学习的迷茫,甚至不信任。等到顶岗实习或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有些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工作激情和工作态度。

(二)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职业发展需求

随着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现有的课堂增加了一些视听效果,课堂容量也有所增加,但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之中,刚接触专业课时,有些学生会感觉与以前的课程不一样,抽象的专业理论和落后的教学方法便会让学生感觉与生活相差太远,难以理解,甚至产生畏难情绪,不再有学习的兴趣。

(三)素养教育不适应企业文化内涵需求

专业教学中一般仅仅讲述书本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校没有安排专门课程集中介绍企业的有关文化,企业员工需要什么样的职业素养、价值观、组织纪律以及企业的管理风格、评价模式、竞争程度等,学生一无所知。因为没有经过系统教育,导致学生在顶岗实习或就业时,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很难迅速融入企业文化中。

三、电子专业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一)创设良好的职业环境

仿真真实的职业环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时刻感受职业氛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们结合电子企业的企业文化以及工作环境,对专业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室和实训室两个重要场所进行相应的环境创设,让学生能了解企业、认可企业。实训场所我们按照现代电子企业真实场景进行布置,张贴有关的标语和管理规定,在功能区划上,将实训场所分为“领料区”、“装配区”、“焊接区”、“检测区”等多个区域,明确各区域的职能和注意事项,按照企业5S管理的要求进行实训室管理,始终保持清洁、有序、完好。在实验实训设备及仪器仪表的配备上,应做到尽量与企业接轨,使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做到无缝对接。

(二)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

在实训教学的组织上,模拟企业真实场景进行岗位设置和任务安排,设立“车间主任”、“班组长”、“员工”、“技术员”、“工艺员”、“安全员”等不同的角色。由教师担任“车间主任”,将工作任务安排给“班组长”,“班组长”则将任务分配给“员工”,明确“员工”的工作内容及工作量,“员工”根据作业指导书严格按照企业的流程来操作,确保操作有序,完成任务。“技术员”、“工艺员”进行来回巡视指导。“安全员”每天在工作前进行常规的安全教育,指出不足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课程结束后,“班组长”进行任务总结。每次课堂,安排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角色轮换间体验各种身份的工作要求和职责。不同的角色还要根据岗位职责对相关专业核心技能和标准进行相应的学习,为今后从事的职业岗位打下基础。在教学评价时,模拟企业进行积分制考核,结合扮演的岗位角色,把学生的考勤、敬业精神、履职情况、产品质量、工作态度等用奖励和扣分来表现,开展自评、组内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对学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三)渗透真实的职场教育

专业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并且要与企业管理的管理制度对接,让学生一开始就进行安全、规范、标准的操作与生产,符合企业的要求。在技能培养环节,从教学时就要进行规范的操作训练。电子专业教学中要有计划地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纪律上要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要求进行管理,职业行为上要按照岗位要求进行规范操作,教学中穿插一些案例、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再根据职业道德内容安排目标任务,指导学生训练,结合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在学生到电子企业进行见习、实习期间,要做好心理疏导,使学生顺利做好角色转换,加强职业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教学中还要注重礼仪教育和挫折教育。

(四)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作为教学的主导思想,以任务为引领,以项目为驱动。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师生通过“做”项目完成教学活动,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指导地位,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完成规定的任务,体现主体地位,在专业能力提高的同时,又培养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五)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

从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实施到顶岗实习、毕业就业,企业要始终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与企业可以开展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的互派,让专业教师到企业接受锻炼,了解技术、工艺的最新变化,让企业导师进入课堂,直接面对学生,传授丰富的实践经验。企业导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渗透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树立产品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同时,在学生到企业见习、顶岗实习期间,在岗位上完成相应的生产任务,接受和企业职工一样的管理,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岗位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社会经验。期间,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要做好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学生尽快融入企业。

作者:肖永刚

第二篇:校园文化下的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

劳动者在从事某项工作、某个业务或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时必须具备的技能水平和道德操守称为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体现了劳动者对所从事工作的了解、适应和胜任水平,是人们从事各项职业都应该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高职生在就业时或多或少存在着内部障碍和外部阻力,培育和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职业素养的培育可通过课堂教育、环境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等途径进行。在工业文化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凝聚校园精神,融合职业理想、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素质等各种要素,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生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职业素养缺失,导致就业状况不理想。因此,着力培育高职生职业素养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一项迫切任务。

(一)培育职业素养是高职生自身的需求

许多高职生对未来从事的职业不甚了解,更不清楚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再加上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动力比较欠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知道如何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因此,学校加强对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育职业素养是用人单位的要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以“冰山模型”理论形象地描述了职业素养的内涵。冰山上面容易被了解与测量的部分代表一个人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冰山以下难以测量的部分代表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定位、自我形象、个人特质和思想动机等,这部分素质决定了一个人的日常行为表现。“冰山模型”理论建议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能只片面地考察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应全方位考察应聘者的职业素养,其中包括求职动机、个人品质、价值取向、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所以,学生不仅要学习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更要富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基本的社交技巧等。如果求职时动机不纯、三观不正,那么应聘者的知识越丰富、能力越强,可能对企业的破坏力越大。因此,高职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是现代企业用人理念决定的。

二、高职校园精神的独特性

学校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整合、提炼和积淀,逐步形成独特的校园精神,大学校园精神的共性有道德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民主精神等。高职校园精神是表现高职院校独特风格的显著符号,是支持学院具体教育行为的原则和理念,应具备以下特性:

(一)职业性

高职校园精神应充分体现职业性特点,更加重视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是人们在理性认识所从事职业的基础上表现出的价值取向及行为、修养。当前,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对高职生的培养目的除了就业求职,还要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精神要求高职生深刻理解所从事职业的理念和责任,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端正工作态度,坚守职业道德,不断升华职业理想、职业追求和职业荣誉。要针对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和就业竞争等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树立和提高具有“统帅”和“灵魂”作用的职业精神。

(二)实践性

高职生的职业素养最终要落实在学生的职业行为上,“知行合一”最终要解决的还是行为和行动。高职生所掌握的职业技能、所了解的职业道德、树立的职业信仰会直接体现在企业一线的实训和实习中。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提前了解现实职场状况,明白行业分类、工作性质、岗位特点、发展前景、薪资层次以及社会地位的不同。同时,更会使高职生了解相关职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朝着自己的职业理想去努力。

(三)创业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国家对社会的号召,更是对高职生提出的新要求。创业精神是个人或者有组织的群体通过改革创新,把握机会,以独特的不同寻常的方式创造价值和谋求成长的过程。创业精神的关键是争取机会、发现机会,创业者无论是否拥有资源,都能够尽力调动各种能调动的资源去开发机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学校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塑造创业精神,提高高职生的创业创新素质,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才能为毕业生搭建更加宽广的就业创业舞台。

(四)传承性

学校所在区域的历史沿革、文化渊源、周边环境等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校园精神,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高校应自觉建立健全校园精神信息导向机制,主动对地域精神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和扬弃,积极消化吸收格调高雅和催人奋进的区域精神,传播正能量,增长学生的才干和智慧。同时,学校是现代文明文化的标志,理应对所在区域的传统文明与时代精神加以整理、保存、创造和传播,这是学校必须具备的神圣历史使命。通过对富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精神加以提炼、整合和传承,校园精神才会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

三、以校园文化培育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当前工业文明不断翻新,高职院校要更好地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就必须遵照高职的办学特点和培养规律,同时兼顾校园精神建设的一般要求,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设校园制度文化,树立职业素养标杆

建设校园制度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了与教育相关的单位组织架构、部门规章制度、管理运作模式等全部内容,是校园文化系统的关键。构建合理的校园制度文化可以促进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的协调发展,保证校园精神内化为具体的校园行为文化。所以,学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塑造良好的整体校园制度文化,以保障校园文化建设顺利进行。要持续不断开展“一训三风”(即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实践活动,引领校园文化风向,用校训和校风这把尺子衡量高职生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要依据文化传统、职业教育特色、人才观和教育理念,提炼具有职业特色的校训和校风。校训和校风如同一个具有辐射功能的“场”,广大师生在校风的熏陶和感召下,自觉遵循与弘扬校训精神,最终将这种实践行为演绎为校园精神。建设高职校园文化还必须积极吸收企业文化精髓,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使高职院校校园精神符合职业特点。

(二)营造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其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突出“职业”属性。首先,要搞好校园的绿化美化。校园内的道路、景观、园林设计既要符合现代审美观点,又要与职业教育和谐统一。校园网站、宣传标语和标识的设计要有文化品位,突出职业特点,提升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其次,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建设一流的实验实训室,搞好实践性教学设施的建设,将教、学、做、研融为一体,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以此体现高职校园文化的职业性特点,强化专业特色。并在宣传橱窗及过道里展示学生设计和制作的优秀作品,用人名或企业名命名学校的广场、建筑等,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筹建行业博物馆,打造行业企业文化高地。教室、车间里除了张贴名人画像和格言警句,还必须适时人才招聘信息,宣传本行业企业成功案例等,让学生每时每刻都能沉浸在现代企业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职业素养和创新创造能力。

(三)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高职生处于人生和事业的转折期,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这是培育他们职业精神的黄金时期。学校应利用有利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精神教育实践活动。如聘请客座教授或专家到学校开办有关职业精神的讲座,向同学们诠释职业精神的内涵;组织实习生、毕业生现身说法,面授技艺;经常性地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比赛;到企业观摩学习,与企业员工或管理人员恳谈、交流,开阔眼界;根据专业特点,分系部、分班级开展职业精神的辩论会或演讲比赛等,结合自己的专业畅想职场前景。新生入校时,组织开展人生职业规划,将职业精神的培育融入到职业生涯规划中去,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理解职业精神,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领会职业精神的真谛,自觉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对接教育

对接教育可以帮助高职生跨过就业前的最后一道门槛,是彻底解决“毕业即失业”的良方。毕业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掌握独立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和技巧,在就业双选会上展示良好的就业状态,可实现就业的“零等待”。做好对接教育,首先要求高职院校依据劳动和安全监督部门的相关规章制度,帮助学生考取必备的职业资格证书。另外,做好与企业的对接,根据企业对高级实用型人才的“适用”“效率”和“效益”的需求原则,有目的地开展引企入校、送教入企,实现人才培养上的“校企一家亲”。学校要充分考虑和满足企业需求,促使企业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做好对接教育。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学生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与就业“零距离”接触,同时又将企业文化信息源源不断地送回学校,以此逐渐形成带有企业特色的校园精神。这些有效的对接教育活动,可以彻底解决毕业证和资格证的“两证”分离问题,畅通就业渠道。高职教育时间只有短暂的三年,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只有通过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凝聚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

作者:段现星 单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探索

第三篇: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分析

【摘要】加强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与就业息息相关,还有助于中职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自身全方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语文教育育人的作用。故此,本文从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学生应变能力等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对策

中职教育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首要目标,目的是增强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由于中职学生的生源大多源于初中学困生,在基础知识、自身素质、思想品德等方面都处于较低水平,其被社会贴上了各种负面名词的标签,不利于中职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因此,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能增强其就业的优势,还能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本文以语文教学为载体发挥语文教育育人的功能,深入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旨在促进学生自身全方面发展。

一、创新教学途径,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训练,提高学生交流能力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准确而又简练的语言表达有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能够有效促进人际交往,从而增强学生积极交往的自信心。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科,学生通过对字词、文章的阅读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水平,并能灵活地将之运用到日常交际中,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创新教学途径,给予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提高学生交流的能力。比如,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戏剧《茶馆》这篇文章时,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并通过语言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内心活动。这篇文章体现了一个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社会现实,并揭露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一个小小的茶馆便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这里囊括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在人们的语言交流、着装等方面都体现着阶级观念,不同阶层的人体现着不同的语言特点。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要将思维跳跃到现实中,又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往,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那么使用怎样的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便是对语言艺术的把握,从而有助于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实现准确的交流。

二、深入挖掘语文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使得自己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取得更大的成就。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的资源,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比如,《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中,采用说明的手法阐述了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流程,语言精练而又明确,一道一道的制作程序犹如展现眼前。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通过问题的展示引起学生的思考:“景泰蓝的制作流程听上去是不是很简单?那做起来呢?在批量生产时,这些成品是不是需要一个团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多数学生都不会思考到这样的一个问题,而仅局限在对景泰蓝制作工艺的惊叹上以及对技术高超的钦佩。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收获了自己意想不到的知识。接着,教师通过划分合作小组的方式组织学生掌握景泰蓝制作工艺的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记住每一个环节,组内可以互相帮助进行记忆,每个人可以发挥思考如何快速记住工艺流程的各个操作细节,有的学生运用关键词的方法,有的学生用纸片的方法等。最终,每组由一名同学代表发言,比一比哪一个组最先掌握这种工艺技术。活动组织不仅给了学生彼此交换意见达成统一的机会,还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凝聚共识,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三、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一线技术和服务的人才,在从事相应的工作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现一些突发的情况,以及让人措手不及的事件,学生对于这类事件做到冷静、理性的分析,并能周全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便是对学生应变能力的考验,其是职业素养中的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通过问题的设置与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应急的综合素质。比如,教师在教授《蝉》这篇文章中,教师通过栩栩如生的语言描述了蝉的一生成长变化的过程,并由此产生对生命的深入思考。文章结束后,教师话锋一转,给学生出了一道难题:要求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将课堂上教师讲述的关于蝉的一生蜕变的过程讲述出来,让学生在角色的互换中体会教师职业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很多的学生对之都感到措手不及,没有预先的准备,感觉这很难做到,尽管这次教师的突然袭击让学生感到很意外,但是相信这一次的试探,给了学生一个信号,教师随时有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检查,有助于学生应对突发事件思维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总之,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是懂知识、会技术的人,还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有诚信,责任心强,具备应对多种事件的反应能力,能够在复杂变化的情况中选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并能通过自己的语言精准地表达出来。因此,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要和语文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将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最终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少龙.论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1(19).

[2]李嘉颖.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11).

[3]林燕霞.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2016(2).

作者:肖薇 单位:江苏省建湖中等专业学校

第四篇:高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摘要】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培养国家事业继承人的过程,因此教育培养的人才就必须适合社会之需,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职业素养作为每个大学生都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只有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才能更有优势。因此各高校除了要重视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才能为以后奠定好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各高校对学生培养模式现状分析,发现其如何更好的进行职业素养培养。

【关键词】高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各企业对于高素质的人才需要越来越多,对高校学生职业素质有更好的要求。但是当前各高校普遍不重视职业素养培养,并且普通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数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培养的人才的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因此也成为了制约就业竞争力的因素。所以要加强高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对其现状分析,来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知识和有职业素养的人才。

二、高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1.缺乏与人沟通能力

当代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家里宠着,进入新的环境,担任新角色难免会与他人产生矛盾纠纷,就需要有较好的沟通能力,来缓解与他人的矛盾。而沟通能力也作为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是优秀人才必须具备的,因此要重视沟通能力培养。

2.缺乏团体协作精神

在职场中,每一个个体形成一个团体,要想企业能够更好的经营就必须每个人合理分工,并且具备团体协作精神,要具备舍小取大的精神。但是当前的大学生由于严峻的就业压力,把同学都当做竞争对手,因此也不能友好的沟通交流,长期以往也导致缺乏团体协作精神,而企业中,往往最看中的就是是否具备团体协作精神。

三、高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1.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

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技能是“职场沟通能力”。这个能力体现在你有胆量并能心平气和与任何人沟通,即使对方是你平时认为“非常讨厌”、“非常难缠”、“无法沟通”的人。你能在沟通过程中保持理性、不被对方的情绪左右。即使沟通结果不能让你满意,你也不会因此憎恨、沮丧或者情绪失控。

2.与人相处能力

职业素养要突出其“职业化”,包括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要表现出公司、职务对你的要求,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此时,你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要尽量在分析与处理问题时不受个人好恶的影响。在职场中,即使遇到那些在你平时生活中“非常讨厌”的人或者事,你都能心平气和地就事论事,而不是意气用事。

3.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职业素养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懂得“职业关系”与“生活关系”的差别。建立“职业关系”与“生活关系”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在生活中,有的人可能不适合做朋友,但却可能是“非常有用的职业伙伴”。职业关系要有利于你的职业发现,而不是阻碍其发展。

4.通过校企合作培养

实习实训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执行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关键环节,是实施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教学形式,通过实习实训,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就业所必需的操作技能和初步的技术经验,达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对毕业生将来找到合适的工作、胜任岗位工作要求,有极大的帮助。目前,各大高校通过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反思,对新教育模式的不断摸索,逐步形成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教育模式。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采用“七分实践,三分理论”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教育风潮。

四、结语

职业素养是一种职业语言,是职场上供大家使用交流的工具,不同的职场环境需要不同的素养。它像汉语、英语一样,有语法、有章法,如果想顺畅的交流沟通,必须遵守这种语言规范。不遵守语言规范的后果就是交流不畅、产生误解或者交流断层。不同的职业环境或者专业领域需要不同的素养。

参考文献

[1]许亚琼.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J].职业技术教育,2009,(7).

[2]屈焕能.浅谈中职生劳动观念的培养[J].职业,2009,(5).

[3]张玉红.中职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J].职业技术,2008,(2).

[4]陆刚兰.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5]徐冬蓉,严晓兰.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南昌大学学报,2007,(5).

[6]荆秋慧.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的目标与方法[J].大学生就业,2005,(8).

[7]徐美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J].教育与职业,2005,(8).

作者:毕淑敏 单位: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第五篇: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摘要:现代企业选择人才优先选拔录用的不只是看学生拥有的证书,他们更看重的是其个人基本职业技能、职业基本素养及职业精神三大方面。

关键词:职业素养;弘扬工匠精神

一、当前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态

互联网时代冲击着学生对价值观的认识,中职生在学习目标上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学生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手机的使用与娱乐消遣中,无视个人人生价值观的培养与实现,缺乏对职业意识和素养的认识,学生对职业道德认识不够全面,学生对职业生涯无所规划,职业素养没有任何的概念,进入企业后是很被动的,时间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等能力都缺乏,提升空间小,个人的价值观得不到实现。

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迫切性

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态,我们迫切需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因为它对学生的终身就业都受益,与我们的企业长足发展息息相关.

(一)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及岗位竞争力

当今社会分工不断细致化、专业化,社会对各类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各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而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也就更加规范要求,大多数企业招聘员工的首要标准是要求对方能够融于企业文化,与团队氛围相融洽,这样的员工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环境,并能立足与企业共同发展。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

传统的职业教育学生方式主要侧重于“工具性”操作技能培养,对学生是单工种培养的短期教育,其培养目标主要是落实在毕业后立即找到工作;而当今社会,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职业环境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中,只凭借一种技能的毕业生虽然能够上岗工作;但随着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自身不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很可能遭淘汰再就业也很难。因此,要适应多变的职业环境,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多了解不同企业的文化氛围,多渠道增强自己的职业适应性。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创业创新的自信来源于自身出色的职业素养。创新与创业教育是“就业顶岗型”教育,更是一种“持续发展型”教育,既体现职业教育的发展内涵,又突出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持续性发展的培养,更是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自身价值实现的客观要求。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中职学生毕业后很快进入社会成为企业人,如何让学生很好的适应企业需求,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在校期间学校的文化氛围不仅仅停留在学校知识和技能层面,还应具备一定的企业文化氛围,让企业文化迈进职业学校的校园,培养中职生良好的企业文化素养,已成为学校大力推进就业导向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校园处处彰显企业文化氛围,熏陶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

从学校到企业,很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的问题,从生活环境到工作氛围,从人际关系到事业追求,无不困扰着他们,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职生在职业能力和素养等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有待加强。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企业发展目标、价值观、工作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对企业员工有感染力和凝聚力,能把企业成员的兴趣、目的、需求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智慧集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都是有共同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接轨、融合,学校需根据办学特设和企业特点加强校园文化布置,着力营造浓郁的校园企业文化氛围是职校改革创新点,可以从如下做一些校园文化的布置。

1.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在教学环境的布置上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上,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强化企业文化所必须的职业环境的布置和氛围的渲染,使学生提前接触到与以后自己实际工作岗位相似的职业环境和育人环境,用优秀企业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常态化的影响学生,打造独特的未来职场氛围,实现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

2.建设高仿真实验实训室,营造与企业生产过程相类似的实习环境。职校在物质层面中突出了“职”的特点,形成以职业为核心,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的物质文化建设,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职业性”的校园文化。中职校培养的学生竞争力体现在实践动手能力上,中职校可按企业真实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建立与企业生产车间基本相似的实验实训场所,实习环节的设计与企业工艺流程相接轨,尽可能将实训场所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融教学、实训、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使理实一体化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训实验等多种功能,营造出浓郁的企业工作氛围。

(二)班级宣传栏处处体现职业人的形象,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形成

学校积极借鉴企业管理文化经验,对学生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校纪校规等进行适当变革。实施各班级以企业的名称命名等举措,定期举办企业技能大赛,模拟岗位练兵,技术展示,把企业的日报、周报、月报等宣传方式借鉴到班级信息管理之中,通过模拟企业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未来企业适应能力;还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常用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班干管理制度,引入“竞争、职责细分”等企业常用的手段,理顺班干部的职责和义务,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平时的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宣传手段可以定期的开展评比,通过企业家进学校,企业工人进班级,设身处地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做培训,让整个班级洋溢着企业的管理风气。

(三)学生定期做职业素养的培训与评比,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每位学生都是社会的个体,都是将来企业的一份子,为企业做贡献的大小,每位员工的职业素养对企业的长足发展更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实践参加职业素养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体现校企合作,在学校实训工厂时把自己包装成企业人,统一穿工作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上岗等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在校生很好了解企业文化的有效形式,组织学生分批到企业学习、岗位实践,让学生在现实社会实践过程中感受企业文化的精髓,形成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通过实践、思考、总结等多种途径的评比,真正让学生了解企业,让学生体会真正的职业素养,企业文化的教化力量是非常现实强大的,这种实践活动可能要比课堂的思想政治课效果好得多,可大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作者:高龙军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第六篇: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摘要]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新就业形势下学生职业素养的具体内涵究竟是什么,语文教师应当实施何种具体策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都是接下来要探究的重点话题。

[关键词]中职语文;职业素养;具体内涵;培养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语文教学应使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汉语文字,在加强语文实践的同时关注学生基本技能和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良好形成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努力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和发扬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劳动者服务。中职语文作为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就业、交际以及学习需要的理解、阅读、说话和写作基本能力的重任,同时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方面肩负重任。根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当中提出来的这些要求,教师必须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作为教学重要内容。

一、职业素养的具体内涵

职业素养指的是职业内在规范和要求,是个人在职业过程当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个人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的内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就业稳定,对于企业和公司的效益也具有重要影响。

二、中职语文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搭建应用平台,提高表达能力

语文表达能力包括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在以往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主要通过写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但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则少之又少。事实上,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应当是中职语文教学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教学目标,这是社会实践能力的一种体现。绝大多数中职学生毕业之后都需要立刻走上工作岗位,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找工作、参加面试大有裨益。在组织中职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和职业需要,为学生搭建语文应用平台,努力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从而促使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中职语文教材中每单元都有“表达与交流”的口语交际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教学《说话要文明》一课时,教师可以联系电器专业特点,将本课口语交际训练内容设计为“家用电冰箱维修保养”课,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训练学生与客户交流沟通的能力。教师可扮演客户,对维修需要做出具体阐释,学生扮演维修工人,为“客户”提供具体的维修方案,以此提高语言交际能力。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逐渐得到了培养,课堂教学模式也变得生动活泼,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应变能力

情境教学法是当前中职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之一,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并使心理机能得到良好发展。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具体场景,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高应变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假设你是奔驰营销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某天接到顾客电话,他想到营销处看一看车子,但不知道怎么走,你将怎样指导他?假设由你筹划奔驰旗舰店开业剪彩庆典,这次活动应该如何安排,会场要如何布置,将这一安排写一写,以计划书方式上交。

(三)开展德育教学,培养职业道德

中职语文教学应当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挖掘语文教学当中的德育元素,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道德品质。语文课程是一门思想教育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例如,在《项链》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讨论问题:路瓦载夫人的想法不对吗,她这十年的辛苦劳作背后反映了何种深刻内涵?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每人都可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教师归纳总结时应当为学生指出:路瓦载夫人弄丢别人的项链,她想到要偿还别人,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一个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理想的生活,片面虚荣只能害人害己,贻笑大方,同学们应当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为将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奠定扎实的基础。有计划地设计讨论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互相学习的精神品质,在思维碰撞中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达到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的目的。与此同时,借助于课文当中的思想教育内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也得到了良好培养,这对于今后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职语文教学应当将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有机结合,在日常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创新教学模式,以有效的教学改革实现语文知识传授与职业素养共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文广,黄志.在项目教学中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9(3).

[2]唐燕平.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2).

[3]闵清,黄晓初,张丽.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教论坛,2011(6).

作者:邵洁 单位:河北省栾城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第七篇:模拟生产现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要为企业培养“高认知、高技能、高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此,以《汽车生产现场管理》课程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模拟生产现场以班组形式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角开展教学活动。通过一项项的具体训练,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汽车生产现场管理;模拟生产现场;职业素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所以,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培养“高认知、高技能、高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一线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关注点。

一、高职高专院校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职业素养的培养多数还停留在政治理论课层面,更多的还是简单的说教。多数企业也反映高职高专毕业生在职业技能方面比较强,但在职业素养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是目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职业素养自我认识不充分

一个优秀的职业者除了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还应具有很高的职业素养。但在调查中发现,高职高专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识却非常模糊,甚至说不清楚什么是“职业素养”,以及职业素养包含的内容。而且,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常不知怎样做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不健全

据麦可思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显示:“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后的离职率比本科毕业生就业后的离职率相对要高,存在职业生涯不清晰、自我认知不客观、专业知识不扎实、人际关系处理不到位等问题。”究其原因,归结为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脱离企业实际需求[1]。当前,中国高职高专教育体系存在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相对处于盲区、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三)职业素养行业规范不完善

目前,一些用人单位提出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然而,作为职业内在规范、要求的职业素养,许多行业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疏理,不少企事业单位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多还停留在“约定俗成、口耳相传”的水平[2],更难找出细化的可操作、可执行的具体行业训练规范。

二、在模拟生产现场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面对职业素养培养现状中的问题,以专业职业核心课程《汽车生产现场管理》为载体,模拟生产现场通过车间式理实一体化方式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全力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将职业素养养成贯穿始终。通过分项具体训练,达到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使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高素养人才的目的。

(一)模拟生产现场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企业生产现场以车间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为基础组织教学。根据企业实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即企业生产车间的班组。然后,所有教学训练活动都以模拟班组形式进行,包括班组建设(选班组长、安全员、记录员等)、安全检查、危险预知、团队合作和现场改善等方面的培养。每项教学训练活动都设有细化的职业素养考核点,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以期达到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目的。

(二)利用情境法组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置身在企业生产情景中,教师为企业“工段长”,学生为企业“准员工”,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评价、总结”六步工作法实施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遵循认知规律,“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改善”,成为企业迫切需要的“高认知,高技能,高素养”员工。

(三)使用摄像法参与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特别强调在教学训练活动中“学生要成为主角”。具体做法是:在实训过程中采用“摄像法”记录学生的训练过程,再进行回放和点评。摄像工作由每一班组的班组长或组员在组与组间交叉完成,回放和点评工作由师生共同完成。每一位学生都有负责具体某项工作的机会;每一位学生都会成为摄像镜头中的主角;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样,使学生置身其中,成为“准员工”,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会”,个性得到充分发挥,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职业素养能够进一步养成。

(四)运用危险预知训练法补充教学

为了避免在校内实训、教学实习和就业实习以及就业后的工作中发生安全事故,在安全意识教学环节,采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危险预知训练法”补充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强化“按操作规程作业”职业素养的养成。“危险预知训练法”能够使学生直观了解企业按操作规程作业的重要性及意义,进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这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家庭幸福,企业的安全生产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3]。

(五)通过改革考核方式完善教学

针对麦可思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分析,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对于学生的考核不再是过去的单一试卷分数,而是包含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有表现,即过程考核。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不同的教学情景,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标准,注重多维度考核,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最终成绩由个人成绩和团队合作成绩两部分组成。这种评价小组的过程考核方式,与企业对员工的团队合作工作评价方式一致,以达到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的目的。

三、结束语

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关研究仍属于一个全新的命题。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手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企业需要的“高认知,高技能,高素养”的人才,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成为世界汽车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当大量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汽车生产现场后,毫无疑问,将大幅度地提高现场作业者的职业素养,提高汽车制造业的水平,从而提高汽车产品的质量,进而提高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作者:李亚杰 单位: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第八篇:中职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思考

摘要:无论是对个人而言,还是对企业而言,自身的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将来个人或者企业的发展。各企业在进行人员招聘时,不仅关注人员的技术能力,更重要的,还会关注人员的职业素养高低。中职学校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本文以中职语文为切入点,阐述中职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中职语文;职业素养

作为中职学校的基础性课程,中职语文的作用无可替代。在现代中职教育中,要时刻保持与时代前进的步伐一致,为学生找到良好的专业结合点,有效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职业素养的涵义

何为职业素养?所谓职业素养,是指劳动者在具备一定的心理以及生理条件基础下,经过继续教育、劳动实践经验以及自身修养的方法不断积累发展起来的,并在从事职业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品质。职业素养包括:劳动者职业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以及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用人单位在进行人员招聘时,不再将人员的专业技能作为招聘的唯一要求,还将人员的职业素养作为招聘的重要条件。

二、中职语文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中职学生由于心里还不够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再加上本身基础就弱,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定位也不高,导致学生缺乏更远大的志向。现代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观念问题,麻木的认为中职学校学习,只要学好专业技能即可,无需进行语文学习。正是带着这样的语文学习态度,使得他们学习动力严重缺失。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提高对语文的认识,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提升个人职业素养。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策略

针对现阶段中职语文学生职业素养不高的情况,提出一下几点应对策略:

1.中职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中职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提升促进学生发展的意识,把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倾向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上来,为中职语文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中职语文教师要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中职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师本身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重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另外,中职语文教师还要充分了解现代社会不同职业的不同发展方向,适应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素养的要求。最后,中职语文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有效整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的完善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2.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在现代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所传授的知识有效地整合到其中,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比如,你是一家保健品公司的销售人员,一名顾客要去你店看保健品,但顾客不知道公司的位置,需要你准确的告诉顾客,这时你该怎样做;学校组织联欢晚会,需要你来做总策划,那么这次晚会该如何安排,如何进行彩排,会场该如何布置,将自己的计划通过文字表述出来。这样,通过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把将要传授的知识与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有效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成长。

3.对学生进行人文道德宣传,提升学生职业道德

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道德宣传,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比如,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提出问题,将学生进行分组交流讨论,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思维碰撞,一起进步。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团体作业,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谈论,交换思路,合作完成任务。这样,通过集体合作完成任务,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实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目标。

4.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抗压能力

中职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抗压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就业质量。在学生的职业素养众多组成中,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抗压能力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健康、积极、自信的教学方式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不良心理,逐渐培养出较强的心理素质以及抗压能力。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效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树立高尚的职业品德,从而使学生毕业以后符合现代企业需求,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作者:王伟平 单位:江苏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