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疗保险教育的医学生职业素养形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疗保险教育的医学生职业素养形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医疗保险教育的医学生职业素养形成

医疗保险关乎国计民生。医疗工作者对医疗保险政策的理解及在临床实践中的把握不仅关系患者的切身利益,影响医疗工作的开展质量,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尤其在现今医疗改革的浪潮下,新的社会形势及医疗政策使得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工作的储备军,仅仅掌握书本上的医学知识已无法适应当代“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在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已经成为大趋势的情况下,医保知识作为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其在医学生临床知识构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对其认识尚显不足。基于上述医学生教育的现状,本文拟对医学生医疗保险知识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初步总结。

1医疗保险的内涵及外延

医疗保险是通过不同的缴费形式筹集资金,建立由专业机构管理的共济基金,在疾病和伤残情况下,国家为受保人提供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的一种保障形式[1]。通俗讲,它是由国家强制性立法,由个人、单位、国家筹资,以应对疾病负担为目的的一种保障模式[2]。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医疗保险是由国家立法并强制执行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3];②医疗保险由个人、社会和国家按比例共同筹资建立[4];③其根本属性是福利性;④其基本职能是风险转移和补偿转移,即将个人由于疾病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分摊,用筹集的医疗保险基金来补偿疾病损失;⑤其广义为健康保险,是构成人身保险的一部分,包括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狭义指针对疾病和意外伤害发生后所导致的医疗费用的补偿,即社会医疗保险[5]。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对个人医疗保健的意识也不断上升,医疗保险作为应对突发疾病或伤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每次改革和调整都关系到广大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虽然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是经过党中央近些年的不断改革和调整,已基本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考虑到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的具体情况,各省市又分别按家庭收入、年龄、劳动能力等具体情况对医保做了不同程度的规定[6],如调整低保人群、低收入家庭、未就业丧失劳动能力、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等困难人群的补偿比例。这种适应性调整与我国基本国情及经济实力密切相关,也说明我国现有社会保障能力有限。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经贸差异、工农业布局乃至人文素养都有很大差别,要平衡这些差异,将有限的资源合理组合,实现各个医疗机构的统筹兼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医学生的双重身份与早期医疗保险教育

自2008年开始执行的新医改项目将在校大学生从公费医疗保险中剥离出来,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这一方面缓解了公费医疗的经费问题,另一方面,从国家层面保证了大学生能够和城镇居民一样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在政策执行的9年时间里,虽然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已全面展开,但仍有很多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基本内容、相关规定及实施方法等不甚了解。医学生在此次改革中扮演着“双重身份”,他们既是此次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面向人群,又是未来该项政策的执行者。但是,他们中大多数人对该项政策的认识仍不充分。该政策是由吉林省办公厅,要点主要包括:(1)吉林省境内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科研院所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全日制研究生均纳入到当地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坚持归属地原则:缴费和补助标准与归属地中小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标准保持一致。(3)不取消以前大学生的公费医疗,大学生可以大病走医疗保险,小病走公费医疗[7]。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今后的日常工作都要与患者及家属接触。在解除患者病痛的过程中自然会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既往史、家族史及个人史,此外,咨询其医保类型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在我国,如果不了解患者的医保类型,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自费项目就难以预先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这时即便费用的产生是诊治过程不可避免的,也会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解、不满,甚至由此引发恶性事件。从患者角度讲,诊疗超出了医保报销范围,这部分经济负担并不是每一个患者,每一个家庭都有能力承受的。从医疗工作者的角度讲,在有可替代选择的情况下选择医保范围的药物既可以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可以对疾病进行诊治,一举两得。但不幸的是,医保覆盖的诊疗范围毕竟有一个框架,超出框架外的医疗手段在必须使用时就涉及到了医患的沟通以及患者的自主选择。所以医学生早期认识医疗保险制度,无论从临床避免医疗纠纷的角度,还是从完成诊疗工作的角度都是相当有必要的。此外,尽管目前人们对医疗保险制度的知晓率较高,但其了解深度仍不足,如参保人群、保障范围、缴费标准等。加之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内容繁琐复杂,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讲,理解困难,更甚至是他们都没有了解这种政策规定的合适渠道。当这类人群就医时,医生就成了他们了解、认识医保的窗口。所以患者及家属在了解完病情后随即要询问医生的就是有关报销比例、如何报销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家属对医疗费用的评估以及选择适合患者本人经济能力的治疗策略。这就显现出早期了解医疗制度的必要。医生的快速反应,会增加医生本人在患者及家属潜意识中的自信感与信任感,对疾病及治疗费用的全面衡量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与预后的评估,从而提高质量效率,减少医疗纠纷。当然,每年医疗保险制度都有调整。政策的变动要求医学生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认识必须与时俱进。目前大多数院校对医学生进行早期医保知识教育尚未系统开展,也缺乏相关的专题讲座。医学生可能仅仅在临床实习时接触患者后所自行获得这方面的知识,但内容片面,缺乏权威性,临床操作困难。因此,对医学生早期进行医保知识教育势在必行。在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下,医疗保险是医疗工作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尤其在现有的经济水平下,大部分患者都期望以最小的经济付出得到最大的医疗价值回报。这种认知体系下,患者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与投入与医疗保险及自身经济实力密切相关。医生虽然被赋予了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但受限于医疗资源及国情,也只能在医疗保险的框架下履行告知义务,权衡利弊提供优化治疗方案。而鉴于医疗保险制度的与时俱进,医学生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认识亟待更新。与此同时也呼吁医学院校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为医学生早期安排医疗保险知识教育。

参考文献:

[1]李亚青.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的动态调整机制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7,14(01):128.

[2]童星,社会保障与管理南京[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03-08.

[3]姚奕,陈仪,石菊.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实践与研究进展评述[J].中国卫生经济,2017,36(04):36.

[4]YipW,HsiaoWC.HarnessingtheprivatisationofChina’sfrag-mentedhealth-caredelivery[J].Lancet,2014,384(9945):805.

[5]NewhouseJP.Medical-careexpenditure:across-nationalsurvey[J].JHumResour,1977,12(1):115.

[6]BakerDW,ShapiroMF,SchurCL.Healthinsuranceandaccesstocareforsymptomaticconditions[J].ArchInternMed,2000,160(9):1269.

[7]吉林省人社厅、财政厅、民政厅《关于2014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调整通知》[Z].吉人社联字[2014]8号.

作者:辛然 王姣琦 郭明子 钱风华 张全英 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