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对颈椎病的疗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对颈椎病的疗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对颈椎病的疗效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电针卫生管理是通过对个人或集体健康的进行整体性监测、阐明、评测,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1]。总体来说,就是对个人或集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引起颈椎病的影响因素很多,虽然是骨关节病,但关节退变却是多种系统性因素和局部性因素的共同作用。针对颈椎病的这一发病特点,“防”比“治”更重要。笔者采用颈椎病中医健康管理模式与电针治疗颈椎病患者,取得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程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和社区站点针灸科收治的129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5例,男32例,女33例;平均年龄(49.85±2.05)岁;平均病程(3.7±1.3)年。对照组64例,男30例,女34例;平均年龄(48.16±1.17)岁;平均病程(3.2±1.1)年。两组性别、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年龄26~67岁,不限性别;在接受本方法治疗时未使用其他治疗方法。1.3排除标准脊髓型颈椎病、肩周炎者;有恶性骨肿瘤或肺结核、高血压病、严重心脏病及其他内脏疾病者;脊椎侧弯明显者。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给予电针治疗。①取穴。主穴:颈夹脊、风池、肩井、后溪、阿是穴。配穴:神经根型颈椎病加曲池、外关、中渚;椎动脉型颈椎病加百会、太阳;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加内关。②基本操作方法:0.35mm×40mm的毫针,针刺各穴20~30mm,行捻转补泻,每穴每次2min,以有酸麻胀针感为度;连接长城牌电针仪,采用连续波,频率为41Hz,电流强度为2mA,时间为20min。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3个月后再次随访。

2.2观察组

在电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颈椎病中医健康管理。电针治疗方法及疗程同对照组,颈椎病中医健康管理内容如下。(1)起居管理。①常规管理:包括日常姿势注意、生活注意、颈椎保护。②日常护理:包括指导患者正确用枕,并给予药枕。中药组成:藁本95g,通草310g,芥子96g,佩兰110g,厚朴90g,桂枝55g。将上述中药加工成粗粉并混合,使其软硬适中,并制成中间低、两边高的元宝形药枕。③药食调理:根据患者体质辨识结果,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调理。(2)运动管理。采用本中心创编的颈椎保健操进行锻炼[3]。由预备势、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扩胸摇肩、四方抗力、托枕上牵7节组成。该保健操可疏经通络,伸筋止痛,增加颈项部肌肉力量,减轻椎间关节囊水肿和椎间盘内压力,增强颈部韧带的柔韧性。(3)疾病管理。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制订跟踪随访计划,主要为定时门诊复诊提醒、效果评估及反馈等。①科普讲座:发放本中心自编的科普读物《颈椎病预防保健手册》,结合手册内容,由研究者开展科普讲座,分为颈椎病的保健、中医养生两种课程,共开展5次,每周1次,每次85min。②分组活动:在研究者指导下每周组织颈椎病患者进行分组活动,内容包括保健操锻炼、病情、颈椎保护等交流,时间约1h,共持续6周。③门诊健康教育:首诊患者接受一对一健康教育15min,内容包括颈椎病发病的常见原因、治疗周期、生活方式调整和功能锻炼处方。④健康追踪:由项目组成员电话联络患者,让患者坚持颈椎操锻炼和正确的起居饮食等。若有异常及时上报观察者进行调整,每月1次。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功能全部恢复;显效:临床症状消除或减少,基本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仍有部分没有康复;无效:治疗前后无区别或恶化。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2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

包括疼痛及工作生活活动能力和有关症状两部分,由受试对象根据自己的状况描写。每个项目最低分0分,最高分5分,得分越高则表明功能受损程度越重。根据公式计算颈椎功能障碍水平:颈椎障碍指数(%)=单个项目总分/(受试对象做完项目数×5)。颈椎障碍指数0%~20%为轻度功能障碍;颈椎障碍指数20%~40%为中度功能障碍;颈椎障碍指数40%~60%为重度功能障碍;颈椎障碍指数60%~80%为极重度功能障碍;颈椎障碍指数80%~100%为完全功能障碍[4]。

3.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结果

(1)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1,P<0.05)。(2)颈椎病功能障碍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颈椎病功能障碍量表总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3个月后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发病逐渐呈年轻化趋势,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5]。中西医治疗颈椎病均以缓解症状为主,一线治疗仍以缓解疼痛为主要目的,虽然有较好的疗效,但无法解决颈椎病反复发作的问题。随着颈椎病患病人数的上升,治疗费用的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期望下降为减轻症状、延缓发作、避免手术[6]。因此,在发病机制相对明确的前提下,了解并发现颈椎病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进而对颈椎病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以缓解症状,阻断病情进展,保护关节功能,减少复发率,是当前颈椎病防治应该完成的工作。颈椎病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案是通过颈椎病与体质、影响因素二者关系的研究,基于三级预防理论制订的。该方案包括颈椎病起居管理方案、运动管理方案、疾病管理方案3个部分。起居管理内容有:日常姿势注意,包括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不宜长时间低头工作,以减轻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疲劳;生活注意包括睡卧硬板床、起床动作等,使颈椎得到相应的支撑,维护颈椎生理曲度的稳定;颈椎保护包括颈椎的防寒保暖,注意日常站、走、跑、跳,以减少颈椎负担,降低颈椎意外伤害;日常护理包括指导患者正确用枕,元宝形枕头除了对头颈部起到一定固定作用外,还可以使颈椎在不同睡姿下都能得到支撑,并且可以减少头颈部的异常活动;药食调理包括给予有需要的患者中药调理,指导患者从饮食上配合辅助治疗,改善症状。运动管理主要加强颈肩部肌肉力量,提高颈椎稳定性,减少椎间关节囊水肿,扩大椎间隙宽度,减轻椎间盘内压力[7]。疾病管理主要是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优势,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制订跟踪随访计划,主要为定时门诊复诊提醒、效果评估及反馈,发放科普读物,定期开展颈椎病科普讲座,由研究者开展科普讲座。综上所述,颈椎病中医健康管理丰富了颈椎病的发病理论,为“体病相关”的论点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在理论探讨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成功构建了颈椎病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能够对健康人群、颈椎病易患人群和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满足临床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颈椎病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是中医体质调护方案与专病健康管理方案相结合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按实际情况进行搭配、调整,满足个体化需要,简便易行,适合在社区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惠敏,王济,李玲孺.对痰湿体质人群进行健康管理是预防代谢综合征的新思路[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9):4-5,1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9.

[3]赵凡平,汪崇淼,章奕飞,等.推拿结合保健操治疗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J].吉林中医药,2014,34(9):951-955.

[4]伍少玲,马超,伍时玲,等.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的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7):625-628.

[5]赵凡平,茅燕芬,陆旻,等.经穴按摩与颈部保健操预防颈椎病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1):18-21.

[6]蔡小莉,陈伟强,林敏.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50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4):23.

[7]赵凡平,章奕飞,顾雯烨,等.推拿结合颈椎保健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1):98-99,101.

作者:章奕飞 赵凡平 仲惠君 单位:上海市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