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儿夜啼中医诊治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儿夜啼中医诊治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小儿夜啼中医诊治思路

1诊断标准

1.1西医诊断(临床常见的病因诊断}[1]

1.1.1生理性哭闹啼哭是新生儿及婴儿一种本能的反应,哭声响亮有力,多为生理性;哭声微弱常为异常病理反应。婴儿哭闹首先考虑是否由于奶量不足而致饥饿、需要排尿或排便、外界环境过冷或过热、体位不适等生理需求或外界刺激引起,如这些因素均已改善纠正后,仍哭闹不止,需详细检查有无病理现象出现。有的婴儿夜间哭闹而白天睡眠时间较长,日夜生活规律颠倒,需要纠正其生活规律。1.1.2病理性哭闹1.1.2.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新生儿囟门未闭,颅脑疾病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可以表现出高调尖声的哭叫。1.1.2.2腹痛可因肠痉挛、肠套叠、肠梗阻等引起阵发的哭闹尖叫,常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急腹症还常伴有腹部阳性体征,如腹胀、肠型、压痛、肿块等表现。1.1.2.3感染各种感染可引起婴儿烦躁、哭闹,因注意检查有无红、肿、热、痛的感染灶。1.1.2.4损伤如见婴儿剧烈哭闹,需考虑是否存在关节脱臼、骨折等情况。

1.2中医诊断[2]

1.2.1小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1.2.2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原因多难以查明。1.2.3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必要时辅以相关的实验室检查。1.2.4需排除外感发热、肠套叠、口疮、疝气等疾病。

1.3诊断思路

夜啼一证,临床多见,虽为小病,但每夜啼哭,使家人均不得安卧,且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历代医家对夜啼之因归纳为寒、热、惊、虚四个方面。《小儿药证直诀》载有夜啼“脾脏冷而痛也。”《医灯续焰》“夜啼者,入夜即啼,阴寒相感,属脏寒。”《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认为小儿夜啼有四证:一曰寒,二曰热,三曰重舌口疮,四曰客忤。寒多属虚,可由孕母素体阳虚,或过食生冷而致胎儿先天禀赋不足,脾寒内生,或由小儿受凉,感受寒邪,寒性凝滞,气机失调,腹痛而啼。因寒腹痛而啼,多出现在下半夜,盖夜则阴盛,且脾为至阴之脏,寒则作痛,所以夜半后啼也。另外,热多属实,多因心经积热,胃火上炎而致。孕母恣食肥甘厚腻辛热之品,引起郁热内生,外感热邪,或感受时邪,郁而化热,夜间阳衰无力与热邪相搏,热邪入心,故入夜烦躁而啼。热亦可为虚热,小儿在热性病后期或吐泻之后,出现阴液亏虚,虚烦不眠而夜啼。夜啼之因,多为寒热惊所致,由于小儿的个体差异明显,应该根据患儿病史、喂养史综合分析病因。

2中医辨证

2.1临床常见辨证证型

目前临床上小儿夜啼的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寒气滞、?心经积热、惊恐伤神证三型[3]。

2.2辨证思路

小儿夜啼的中医辨证,重在辨别轻重缓急,寒热虚实。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2.2.1实证为多,虚证较少虚实寒热的辨别要以哭声的强弱、持续时间的七短来辨别。哭声响亮而长为实,哭声低弱而短为虚。2.2.2夜啼的兼证属性哭声绵长、时缓时急为寒;哭声清扬、持续不止为热;哭声惊怖、骤然发作为惊。2.2.3夜啼的舌脉脾寒气滞证为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心经积热证为舌尖红,苔薄黄,指纹紫;惊恐伤神证为舌苔正常,脉数,指纹色紫。通过对上述三种情况综合分析,辨明相应的中医证型,进而确定相应的治法与方药。

3治疗思路

3.1治疗方法的选择

目前小儿夜啼的中医治疗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根据辨证论治应用中药汤剂,中药治疗可选用温脾散寒、清心泻火、定惊安神之法。外治法包括穴位贴敷、推拿按摩、针灸等[4],尤其是推拿按摩具有简、验、便、廉等优势,安全可靠。还可选取中医内、外治法同用的综合治疗。

3.2治疗选方用药

脾寒气滞夜啼常用乌药散合匀气散加减(乌药、香附、高良姜、陈皮、木香、砂仁、桔梗、白芍、炙甘草),心经积热夜啼常用导赤散加减(生地黄、生甘草、竹叶、通草、灯芯草),惊恐伤神方用远志丸加减(远志、茯神、石菖蒲、生龙齿、生磁石、茯苓、当归)[2]〇在用药上,如见大便溏可;^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大便秘结可加瓜萎、郁李仁润肠通便;腹部胀满、乳食积滞可加焦山楂、莱菔子、枳壳以消食导滞、宽中消胀;睡中惊惕可加菊花、钩藤息风镇惊。临床常选用钩藤、蝉蜕、薄荷[5]。钩藤甘凉,归肝、心包经,具有清热平肝,息风止痉的功效,而为止惊痫定抽搐之要药,《本草衍义》中言其“专治小儿惊热>’。蝉蛻甘寒,归肺、肝经,可疏散风热,祛风解痉,《药性论》云:“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味甘,寒。无毒。主小儿天吊,惊痫瘛瘀,夜啼,心悸。”薄荷辛凉,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疏肝行气功用,用于小儿夜啼常与钩藤、蝉蛻配伍而用,三药配合应用,可有凉肝止惊、镇静止啼的作用。

3.3治疗效果不佳时的思路

夜啼,经过常规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后,效果不佳。首先,应除外生理现象及护理因素,如因饥饿、尿布湿溃、过热过冷、夜卧不适等引起的夜啼,只须去除诱因,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其次,要仔细观察小儿哭闹的表现,根据小儿的表现,找出原因,例如,临床曾有小儿因绒线衣的线头缠绕小指引起手指疼痛而哭闹不安的教训。综上所述,小儿科为哑科,小儿不会述说病痛,这就要求治疗小儿疾病,包括夜啼病,重在仔细观察,辨证审因,据其原因,区别而治。

4调护

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检查衣服被褥有无异物,以免刺伤皮肤。婴儿啼哭不止,要注意寻找原因,若能排除饥饿、过隼、闷热、寒冷、虫咬、尿布浸渍、衣被刺激等,则要进一步做系统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83-1285.

[2]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53.

[3]张豐,张葆青.辨证分型内外结合辨治小儿夜啼[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6):50-51.

[4]杨晓仙.推拿治疗小儿夜啼6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10):61-62

[5]王莹,孙丽平.中医药治疗小儿夜啼心脾积热型经验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5〉:500-501.

作者:汪蕾 彭云 樊惠兰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