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湿疹的中医外治法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湿疹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湿疹的中医外治法研究

【摘要】湿疹是一种炎症反应性皮肤病,且容易反复发作。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湿疹的中医外治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中药外用、针灸疗法、穴位埋线、放血疗法、穴位贴敷、刮痧治疗、推拿治疗。其疗效可,副作用少,是主要治法。本文将系统总结湿疹的中医外治法

【关键词】湿疹;中医;外治

湿疹是一种炎症反应性皮肤病[1],通常可由外界因素刺激或自身内部等因素而引起。属于中医“湿疮”“浸淫疮”范畴,皮损一般呈对称分布,呈多样性,常具有明显渗出倾向,可有瘙痒感,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易演变成慢性湿疹。各年龄段人群皆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以过敏体质者多见。本病在临床中常见且多发,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湿疹的种类繁多,现总结如下。

1中药外用

中药外用是中医治疗湿疹最常见的的外治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湿疹,将中草药加工成汤剂、膏剂、散剂、油剂等不同剂型,直接作用于皮损部位,疗效显著。

1.1湿敷法

当皮肤炎症处于急性阶段时,常伴有大量渗液,可见明显肿胀,用药液湿敷较为适宜。隆氏[2]运用马齿苋合剂(马齿觅、苦参、黄柏、紫花地丁、地榆、地肤子、甘草)冷湿敷治疗急性湿疹皮炎90例,治疗2周总有效率86.67%。马齿苋湿敷患处,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收湿止痒的功效。张氏[3]马齿苋外敷治疗婴儿湿疹86例,痊愈显效率87.21%。方法:用单味马齿苋50g(鲜品用100g),加水煎煮取汁,用纱布蘸药液湿敷患处,1~2次/d,5d为1个疗程。

1.2中药外洗

任朝霞等[4]采用祛风除湿、活血润燥类中药浸浴治疗掌跖皲裂性湿疹,采用葛根、丹参、川大黄、牡蛎、黄柏、秦艽、地骨皮、木贼、防风、食醋等浸浴皮损部位,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总有效率大大高于对照组,实验表明中药浸浴治疗掌跖皲裂性湿疹有显著的疗效。急性湿疹虽病势急骤,但是当皮损面积较小时,只需单味中药煎洗即可治愈。冯氏等[5]用苦参煎剂外洗治疗急性湿疹,总有效率86.7%。苦参对多种细菌和真菌生长及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有抑制作用。

1.3中药熏洗

王宜健[6]采用中药熏洗治疗老年性湿疹疗效明显,方选自拟养血祛风祛湿汤,方中当归、荆芥、防风、地肤子、蛇床子相辅相成,共同起到了养血祛风、祛湿止痒的功效。王氏等[7]用中药汽雾透皮治疗湿疹120例,总有效率96.2%。方法:将熏蒸药方(透骨草60g,地肤子、苦参、荆芥各20g,滑石30g,黄柏、苍术各20g)置于汽雾透皮设备,熏蒸患处,1次/d,30min/次。

1.4膏剂呼

荟茹等[8]外敷玉红膏(由当归、血竭、紫草、麻油等组成)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治愈率及有效率较高。梁宛伶等[9]采用自拟苦参汤熏洗加坐浴治疗肛周湿疹,临床上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耿琳等[10]对比除湿止痒软膏(蛇床子、黄柏、黄连、苦参、茵陈、冰片等中药)与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阴囊湿疹的效果,实验表明除湿止痒软膏不仅可以缓解瘙痒,在改善皮损方面也有明显的效果。高氏[11]用蛇黄膏外治亚急性湿疹180例,总有效率93.3%。蛇黄膏由黄柏、蛇床子等药组成,色泽深黄,气味苦涩,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功效。

1.5散剂

甘金林等[12]在婴儿急性湿疹的治疗上进行了研究,采用麻油调青蛤散(青黛30g,黄柏30g,煅蛤粉20g,枯矾10g,苦参15g,荆芥15g,甘草15g)调成糊状,外涂于皮损处,治疗30例患者,有效率87.50%,疗效明显。

2针灸疗法

针灸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经络有“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内溉脏腑,外濡腠理”的作用。古代文献中也有所记载,如明•杨继洲《针灸大成》中记载“瘾疹取曲池、肩、足三里”。晋•《针灸甲乙经》中记载“虚则生疣,支正主之。身热扉,缺盆中痛,临泣主之”。现代也有大量文献研究表明,针灸对人体的免疫力及免疫失调性疾病有调节作用。针灸治疗通过针刺或艾灸的方式,如毫针针刺、火针针刺、艾灸、针刀,对人体腧穴进行刺激,疏通经络,调和人体气血,外散风、寒、湿、火等邪气,来调节机体免疫力,使皮损逐渐恢复至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辨证施治是针灸取穴的最根本依据,中国医学认为湿疹外因是由风湿邪气乘机侵犯肌肤,致使邪毒结聚,气血经络凝滞,内因则注重血分的变化,并与各脏腑有关。湿疹的常见证型有胎火湿热证、湿热蕴结证、脾虚湿阻证、血虚风燥证、气滞血瘀证[13],针对于不同证型的湿疹,主要以祛风、泻热、健脾、养血、利湿为取穴原则。众多医家通过长期的临床经验,通过辨证施治或特殊治疗进行取穴,总结出诸多操作简易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周三华[14]认为慢性湿疹与脾胃密切相关,观察毫针针刺“脐周四针”(水分、阴交、双侧天枢),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皮损局部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设置其对照组取穴除不针刺“脐周四针”,余同。治疗组患者的瘙痒改善有效率达89.66%,皮损改善总有效率达93.10%,均高于对照组。火针疗法通过加热的针体刺激穴位,运用温热之力激发经气及血气运行,温壮脏腑阳气,体内无形之风邪与有形之痰浊湿邪可被引出体外。韦宁华[15]运用毫火针排针浅刺法治疗慢性湿疹,将整齐排列成的火针垂直快速刺入皮损处随即迅速出针再刺1~2刺,从皮损边缘至中心进行围刺。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瘙痒程度,在缓解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善。钟润芬等[16]采用湿疹局部阿是穴行火针配合温和灸治疗,对瘙痒改善有明显的效果,其治疗后瘙痒改善率最高达96.7%。周震等[17]运用火针联合其他治疗方法治疗皲裂性湿疹,将火针由指尖至指根依次点刺,不留针。火针治疗后,于隔俞、脾俞、三焦俞处行毫针快针速刺,不留针。后毫针针刺曲池、合谷、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等穴,留针30min。对于病情严重及缠绵不愈的患者可酌情加中药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2.9%。王健等[18]采用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肛门湿疹。针灸取穴主穴:大椎、曲池、足三里、长强,针刺后予以中药熏洗。药物与针灸配合应用使肛门局部病变组织的细胞蛋白质发生凝固、变性、坏死、脱落,有促进其新陈代谢及改善其营养状态的作用,总有效率达97.3%。葛萍等[19]采用针灸治疗阴囊湿疹23例。针刺取穴主穴:血海,足三里。配穴:犊鼻,曲池,三阴交,囊底。针后予以艾灸(除犊鼻),灸后均留针5~10min后起针,最终23例患者全部治愈。龚见智[20]采用毫针疾刺法治疗婴儿湿疹,选穴以手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如曲池、合谷、血海、膈俞、天枢等穴位,年龄越小的进针深度越浅,不留针。对照组局部皮肤涂以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7d后,疾刺组总有效率达92.6%,远高于对照组。

3穴位埋线、穴位注射治疗湿疹

穴位埋线治疗是在针灸理论的基础上在穴位处埋入羊肠线,与普通针刺相比,不仅可以延长对穴位刺激的时间,刺激程度也大大加强,达到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21]。穴位注射是将药物注射与针灸相结合,胡咏梅等[22]予以穴位(血海、曲池、足三里)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湿疹,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自血疗法也是穴位注射中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其利用自体血可诱导和激发自身免疫系统产生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力、抑制变态反应发生的功能,而起到治疗作用。陈云龙等[23]采用自血疗法治疗慢性湿疹,将从静脉抽取的血4mL,随即注入穴位(曲池、足三里、血海、大椎、三阴交)每穴位注射1mL,3次/d,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率达83.0%。

4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是通过针刺皮损、穴位或体表静脉的方式而使血液少量流出,热毒之邪随血而泄,使疾病得到治愈。刺络拔罐是放血疗法中一种将针刺放血加拔罐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共同起到行气活血、祛风止痒的作用。梅花针局部叩刺也是放血治疗方法之一,直接作用皮损部位,使淤积的气血得到通散,以改善皮肤微循环,达到治疗效果,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疗程。黄梅等[24]治疗慢性湿疹,于膀胱背俞行拔罐后进行梅花针叩刺,总有效率86.6%。

5穴位贴敷治疗

穴位贴敷治疗湿疹是将药物贴敷在穴位或特定部位上,通过药物对穴位、经络的刺激,促进气血运行,加快体内水谷精微的代谢及循环,最终达到阴平阳秘,增强人体免疫力。穴位贴敷对于小儿湿疹的治疗,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疗效可观。毕建光等[25]研究穴位贴敷治小儿湿疹的疗效,将苦参15g,土茯苓9g,金银花9g,蝉蜕6g,研细末后用凡士林调成膏状,贴敷于患处及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穴位如足三里、合谷、内关、上巨虚等穴位。局部症状可在几天内减轻甚至消失,在无诱因的情况下不再反复发作。竺炯等[26]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湿疹31例,敷贴药物是将细辛、肉桂、麻黄、苍术、附子、防风、地肤子、薄荷等药物打细粉后加工成片剂。贴于大椎穴处,每天敷贴约6h,可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且复发率较低。

6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是通过刮痧板作用于经络,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形成自体溶血,此过程中机体产生类组胺的物质,刺激各个器官及体内组织,进而改善体内的变态反应。李树香[27]采用刮痧加刺络放血治疗慢性湿疹,在背部督脉及膀胱经进行刮痧,后联合刺络放血,总有效率达91.7%。

7推拿治疗

婴儿湿疹[28]也可以通过推拿治疗,清•骆如龙《幼科推拿秘书》云:“汤剂为难,推拿较易,以其手足,联系脏腑,内应外通……认定标本,手法祛之”。推拿治疗婴幼儿疾病以经络学原理为依据,在体表穴位施行手法,使经络疏通,调和脏腑及气血,达到祛除肌表风湿毒邪之功。常用推拿方法:分阴阳,补脾土,逆运八卦,推掐四横纹,揉小天心、外劳宫、乙窝风,清天河水、推六腑,推揉拿捏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合谷,捏脊。依据病情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推拿手法施治,不仅治疗效果明显,且复发率低。中医外治法治疗湿疹充分发挥了我国传统中医药的优势,提供了更为有效及丰富的治疗方法,副作用低,适应证广,且复发率低。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某些操作过于繁琐且专业性强,或有些治疗有无法避免的疼痛等问题。为保证临床安全、有效、合理运用,我们需要进行更多大样本规范化临床研究以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作者:刘冬莲 王建青 燕陶然 单位:山西中医药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