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医肿瘤学研究生培养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医肿瘤学研究生培养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医肿瘤学研究生培养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

【摘要】肿瘤目前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我国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现阶段我国肿瘤学教学尤其是中医肿瘤学教学相对薄弱,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尚未开展中医肿瘤学课程,故而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尤为重要。在中医肿瘤学临床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通过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和新媒体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模式联合应用,突出中医特色教学培养,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有利于培养出具有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的专业中医肿瘤医务工作者。

【关键词】中医肿瘤学;临床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新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中医特色教学

肿瘤治疗是一直困扰医学界的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预计将有恶性肿瘤新发病例1810万,死亡960万[1]。中国国家癌症中心于2019年1月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病例数约为392.9万例,2014年为380.4万,增长率为3.2%[2]。肿瘤已是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现阶段,随着肿瘤学的知识体系迅速的更新迭代,我国肿瘤学专业人才培养呈滞后和薄弱态势[3]。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持续上升,中医、西医多种治疗手段综合诊治肿瘤疾病的模式是我国对于肿瘤防治的优势和特色[4]。中医药因其绿色治疗和辨证论治个体化的优势,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全国中医院校的中医肿瘤学教学相对落后,开设中医肿瘤学教学的高等医学院校寥寥无几[4]。中医肿瘤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研究肿瘤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理法方药的学科。作为新兴学科,中医肿瘤学研究生不仅需要掌握中医学经典理论和肿瘤病的治法方药,更需要掌握现代医学相关的肿瘤学知识[5]。在新时代高等中医教育体系改革背景下,结合笔者在实践和教学中的体会,在中医肿瘤学研究学习过程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

1问题导向式教学

(problem-basedlearning,PBL)结合案例教学(case-basedlearning,CBL)PBL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导向式的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神经学教授Barrow在1969年提出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3],其核心是问题,即问题既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思路和依据,提出问题之后再讲授内容。CBL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method),是英美法系国家法最主要的教学方式[6]。是以学生为中心,真实的特定的案例为内容的教师-学生互动的学习方法。PBL应用于中医肿瘤学教学中,结合临床实际案例,以问题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探究、分组讨论交流和协作,在指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临床中某一典型案例或者具有问题案例进行学习和不断研究。在这种“提出问题-寻找证据—解决问题”为基础的思维方式中,学生有针对性地查找和探索知识,不但扩大了获取知识的空间,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将抽象的零散的肿瘤学知识具体化,更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PBL教学模式在我国实施时间并不长,特别是对于中医肿瘤学的教学,仍属于不断实践和探索阶段。所以在应用过程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应选择具有针对性,最好是临床工作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能让学生与患者直接接触交流。随着日新月异的发展,选取案例时不仅要具有典型性,更要具有实效性。(2)在中医肿瘤学的教学中,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采用PBL案例教学法,如在总论部分,仍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法,使学生在总体上对肿瘤学有一个认识。而对于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教学,可以结合古籍中的案例分析其辨证论治。(3)在查找资料时,应需要从专业的期刊、书籍和搜索引擎中活得,每一个问题的解答应有权威的文献支持[6]。在诊疗过程中也应注意诊疗规范,严格遵循诊疗原则。(4)在分析问题时,首先要求师生都能熟读中医经典,把握古代医家对肿瘤的辩证分析思路、遣方用药经验,将经典与临床结合,同时能将病例中涉及中医经典和古籍中的肿瘤部分精细研读[7]。之后要求学生掌握病例中各项检验、检查结果所对应的临床意义。最后从中医、西医不同的角度分析疾病。(5)中医肿瘤学是一门临床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其中涉及广泛的基础医学学科知识,这不仅要学生具有很扎实的知识储备,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临床经验也有很高的要求,更要把握肿瘤学最新发展的动态。对于中医肿瘤的教学,PBL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不仅更为灵活,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极大的提高对中医肿瘤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8]。

2新媒体平台辅助教学

新媒体,是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无线通信网、卫星通讯等渠道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的传播形态[9]。新媒体以其即时呈现性、主观参与性和自主选择性为医学知识的传播创造新的便利条件。

2.1网络开放课程

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很好地帮助了高校学生及各界人士学习。中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先后推出了网络开放课程;此外,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获取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等精品公开课[9]。另外,通过爱课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建设的一个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网络公开课平台,可以聆听许多中医名家、大师以及教授讲授的中医专业类课程,如北京中医药大学钟赣生教授主讲的《中药学》视频课程、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院士主讲的《中医内科学》视频课程等。2.2微课在中医肿瘤学的应用2011年,胡铁生等首次提出“微课”的概念。微课程应是以微型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特定的知识点或者单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微视频,具有教学目标明确、主题鲜明、内容简短的特点,同时具有趣味性和共享性[10]。中医肿瘤学作为新兴学科,与传统临床学科相比,往往课时数偏少。而肿瘤治疗更新速度快、涉及知识面广。而微课在中医肿瘤学教学内容上可以围绕某一个重点讲解,按照知识点分割,变成若干视频[11],学生在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学习。微课还可以反复观看,对于学生个体化重点突出。微课在中医肿瘤学的教学中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

3中医特色教学培养

肿瘤科患者病情复杂,多为疑难杂症,中医统称为癌病,中医治疗有其独特性[12]。目前中医肿瘤学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几乎成为肿瘤防治不可或缺的手段[13]。癌症的治疗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往往要求主治医师或者诊疗小组具备西医学、中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综合知识。然而目前对于中医肿瘤专科医生的培养存在明显的数量上的不足。故而,笔者认为对于中医肿瘤学临床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更需要注重中医方面的特色教学。

3.1培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思维

中医药对于肿瘤的治疗历史悠久且疗效显著,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药理研究,逐渐揭示了其科学价值和必要性。中医中药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主要应用和体现在减少肿瘤放、化疗中对人体产生对毒性、促进肿瘤手术后患者的恢复和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一定程度上提高肿瘤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和预防甚至减少高危人群肿瘤的发生这四个方面。中医对于肿瘤的治疗应该是“整体治疗”和“有序治疗”。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在临床和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病情发展确定选择以中西医结合为主的治疗,何时选用以中药为主的治疗。这就要求中医肿瘤学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中医药的治疗效果而延误有效西医治疗的选用,或者一味拒绝中医治疗。因此,对于医者和教师要求有大量的临床经验和极为专业的中西医肿瘤学相关知识,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思维。

3.2临床注重中医诊治方法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而对于中医肿瘤的临床教学中,我们也要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的中医诊断方法,辨证论治,分析阐述中医病因、病机、治则和方药等方面,使学生掌握将中医理论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能力[14]。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名医查房、名医坐诊等,多方面学习和收集名老中医治疗肿瘤的经验和医案。在肿瘤治疗时,发挥中医个体化优势。

3.3注重中医经典

中医古籍和经典中,蕴含很多治疗肿瘤的有效经验和方法,在两千多年的实践和应用中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伤寒杂病论》中,“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思想可以指导肿瘤的治疗;而其中某些与肿瘤相关的症状及治疗方剂也有指导意义,比如胸胁满痛多见于肺肿瘤、胸膈肿瘤、乳房肿瘤等;某些方正汤药理论也可以指导肿瘤,如半夏泻心汤是如今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常用方剂。所以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实践可从通过以下方向学习经典:(1)对于重要的中医经典内容定期复习和诵读;(2)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交流背诵经典心得和体会,以及分享自己或者名老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总之,让历经时间洗礼和见证的中医经典在当代肿瘤学诊治中发挥其价值。

3.4跟进现代中医肿瘤发展

传统中医学与现在科学发展相结合,即做到遵古而不拘泥于古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优势和生命力。中医肿瘤学在多学科协同作用发展的同时,也感受因学科标准化、规范化不足带来的挑战[15]。故而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国际和国内肿瘤发展的新动向,不断更新和掌握肿瘤学诊疗知识规范,注重提高中医肿瘤循证医学证据水平。

3.5中医的传统道德理念——医者仁心

唐代医家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有言“凡大医治病,必定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一直是中医学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准则,即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需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形成了中医独有的人文医学内涵[16]。在诊疗过程中,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情况和病情变化,更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内心诉求,因为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往往很大程度影响了后续的治疗和病情的预后。在对于刚进入临床工作的研究生培养中,我们更应多增加人文素养的内容,学习和肿瘤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学习研究肿瘤患者心理的相关知识,不仅是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对于肿瘤患者的关爱。在诊疗中,把患者及其家属作为一个战壕的战友,共同与病魔作斗争,提高治愈率和延长存活时间。

4结语

肿瘤严重威胁着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身心健康,肿瘤防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也因此急需高素质的肿瘤学人才。中医防治肿瘤具有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所以在中医肿瘤学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更高效和适应时展的教学方法。在高等中医教育体系改革的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应该抓住机遇,重视中医肿瘤学的教育,开展标准化、专科化和形式多样化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热爱中医肿瘤事业,传承中医学经典的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中医肿瘤医务工作者。

作者:孔凡铭 廖冬颖 姚杨 邓仁芬 李小江 贾英杰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