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医低血压辨证认识与诊治优势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低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中医认为低血压以虚症为主,尤其是气虚、血虚及气血双虚。目前治疗低血压的主要方剂包括补中益气汤、生脉散、桂枝甘草汤、四君子汤、归脾汤、沙参麦冬汤、升陷汤,成药主要有仙桂胶囊、益气升清胶囊、参松养心胶囊、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枳实注射液,优势方剂归经以入心经、脾经、肺经、肾经为主。经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方剂、中医成药疗效颇佳,但还需开展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大规模的临床对照研究,进一步阐明成药的临床作用机制。
关键词:低血压;眩晕;中医方剂;中医成药;补中益气汤;仙桂胶囊
低血压的主要病位在心、脾、肾,症候以气血两虚证、心脾肾阳虚为主,因此本病的治疗方法以补气养血、养心健脾为主。低血压的常见舌象为舌质淡红、舌质淡白,舌苔常见为苔薄白,常见脉象为沉脉、细脉、无力脉、弱脉。低血压是临床常见疾病,好发于20~40岁的女性,有家族遗传性,通常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内分泌紊乱、急性失血、感染性疾病等,临床症状主要为头晕、疲乏、无力、心前区隐痛、不适、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和失眠等。低血压患者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因素和基础疾病的加重呈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参照《实用心脏病学》(第五版)对低血压的诊断标准认为,成人收缩压<90mmHg(12.0kPa)和舒张压<60mmHg(8.0kPa)[1]。统计1991年全国血压抽样调查的资料显示,被调查882524人(年龄15~75岁),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分别为2.70%和7.36%,另有研究发现,随年龄增长低血压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在治疗方面,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发病主要与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血管病变、神经功能障碍和药物有关,故治疗主要采用α1受体激动剂[2]、葡萄糖、三磷酸腺苷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药物缓解急性症状,但往往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增多,长期用药收效甚微。中医根据其整体观对低血压从症状、体征、脉象、舌象等进行辨证论治即不同证型施以对应的方剂,同时密切注重各个证型的相互转化[3]。中医成药的临床广泛应用,尤其对高血压、低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亚健康等慢性病表现出很好的疗效。目前关于低血压的中医辨证认识和诊治的综述甚少,故本文旨在就中医辨证诊治低血压进行综述,为开展低血压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中医对低血压的辨证认识
低血压患者的症状主要有头晕、胸闷、心悸、纳呆、精神倦怠、失眠多梦等[4]。中医认为其属于“眩晕”“虚劳”范畴。《黄帝内经》中有“眩晕”之病名,《灵枢•海论》则称其为“眩冒”;《灵枢•卫气论》称其为“眩仆”。此后的《伤寒论》则名之为“头眩”“眩悸”。隋代巢元方等认为“眩晕”“虚劳”由“体虚受风,风入于脑”所致[5]。唐代医家王冰在点注《黄帝内经》中指出:“眩,谓目眩,视如转也。”此后,明清医家对低血压统一以“眩晕”为称,并沿用至今。中医对低血压病机病位的辨证认识:王璇等[6]研究发现,低血压虚证以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为主;低血压实证以痰滞、气滞、血瘀、湿阻为主;低血压主要病位为脾、心、肾、肝、胃、肺、脑。中医对低血压症候的辨证认识:王璇等[6]研究发现,低血压证型有气血两虚、气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心脾阳虚、脾虚气陷、血虚、肾精亏虚、脾虚痰阻,其中以气血两虚证、心脾肾阳虚证为主。低血压舌象以舌质淡白、舌质淡红、舌质红、舌质黯为主,舌苔以苔薄白、苔白、苔薄黄为主。低血压的脉象以沉脉、细脉、无力脉、弱脉、弦脉、数脉、滑脉、涩脉为主。
中医诊治低血压的优势方剂及成药
中医辨证论治低血压的优势方剂及成药:王璇等[6]研究发现,低血压治疗方剂以补中益气汤、生脉散、桂枝甘草汤、四君子汤、归脾汤、沙参麦冬汤、升陷汤为主;成药主要有仙桂胶囊、益气升清胶囊、参松养心胶囊、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枳实注射液。优势方剂及成药归经有脾经、心经、肺经、肾经、胃经、肝经、大肠、胆经、膀胱、心包、小肠、三焦,其中以心、脾、肺、肾经为主。
中医方剂、成药对低血压的诊疗优势
中医方剂对低血压的诊疗优势:①补中益气汤:李健[7]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治疗低血压82例,结果表明总有效率100%。潘琳琳等[8]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血两虚、心脾肾阳虚低血压,效果显著。②生脉散:杨东明等[9]研究发现,生脉散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对血液透析低血压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左卡尼汀注射液。支应鹏等[10]研究发现,生脉散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心功能。③桂枝甘草汤:周国钧[11]研究发现,补中益气合桂枝甘草汤、大补元煎合当归补血汤、真武汤合保元汤等方剂治疗低血压具有良好的疗效。高天德[12]研究发现,桂枝甘草汤治疗原发性低血压效果显著,显效率达98%。④四君子汤:冯骥[13]研究发现,四君子汤及加味方治疗脾胃气虚证型低血压,疗效显著。王晓红[14]研究发现,四君子汤治疗脾胃气虚证低血压总有效率达95.0%;⑤归脾汤:张晓明[15]研究发现,加味归脾汤治疗症状性低血压总有效率达90%。张朝霞[5]观察发现,归脾汤加减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血亏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总有效率达94%。⑥沙参麦冬汤:杨水清[16]观察发现,沙参麦冬汤合四君子汤治疗气阴两虚证低血压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总有效率达90.7%,治疗组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宝英[17]研究发现,沙参麦冬汤治疗肺阴亏虚型低血压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升陷汤:杨宏志等[18]研究发现,升陷汤加减方治疗症状性低血压总有效率达93.33%。孙学功[19]研究发现,苓桂术甘汤合升陷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疗效显著,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⑧参芪定眩汤:参芪定眩汤加减治疗低血压,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医成药对低血压的诊疗优势:①仙桂胶囊:赵明君等[20]应用仙桂胶囊(组方:红参、枳实、麻黄、桂枝、熟地黄、麦冬、络石藤、仙鹤草、阿胶、天麻)治疗低血压50例,结果发现总有效率为88%,症状疗效总有效率达9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②益气升清胶囊:耿强等[21]研究发现,益气升清胶囊对原发性低血压气阴两虚证效果显著,益气升清胶囊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③参松养心胶囊:仲崇涛等[22]研究认为,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气虚下陷型及气阴两虚型低血压,疗效显著。④参麦注射液:李晓峰等[23]研究发现,参麦注射液对原发性低血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结果发现其总有效率达90%以上。⑤生脉注射液:严晓枫[24]研究发现,生脉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可纠正血容量不足,升压更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生脉注射液益气固脱,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⑥枳实注射液:刘向敏[25]观察枳实注射液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低血压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排出量和射血分数均可明显增加,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达47.5%和95.0%。
讨论与总结
明清以来,低血压中医辨病一直为“眩晕”,中医药治疗低血压具有独特的优势,其治疗优势就是辨证论治。本文的研究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由于文献质量不一,文献数量巨大,于是依据期刊质量、文章引用及下载次数为文献质量标尺,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可信度高、质量好的文献。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发现低血压的诊疗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主要以中医药治疗为主,方剂主要是经典名方加减,自拟方也是遵照了经典名方的拟方思路。中医成药的临床广泛应用,得以证明临床医师对其疗效比较满意,面对临床中大量的低血压患者,西医西药收效甚微,中西医结合将会为患者带来福音。但目前中医成药的临床研究比较有限,还需开展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阐明中医成药的临床作用机制,同时为同道未来开展大规模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白会强 程菲 吴建涛 王勇 王益民 赵步长 单位:西安步长中医心脑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