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养生对亚健康的影响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养生对亚健康的影响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养生对亚健康的影响思考

本文作者:周际明 单位: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古语说:万事劳其行,百忧撼其心。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心理压力增大,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使人思虑过度,素不宁心,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及躯体化症状等,从而导致心理亚健康。因此,为了预防和治疗心理亚健康,要做到安心处世,光明磊落,从容温和,排除杂念,驱逐烦扰,专心致志,精神静谧。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身心协调,更好地适应社会,有利于身体健康。欲望适度,就是将欲望控制在适度范围,以利于人类自身的追求和社会的发展。当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利益追求的欲望越来越大。欲壑难填,成了现代人内心痛苦和烦恼的根源。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少私念,去贪心”,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即一个在物质上贪心不足的人,必然会得陇望蜀,想入非非,甚至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自己也会终日神不守舍,因心理负担过重而损害健康。欲望要适度,这取决于每个人的生活处境、思想文化水平和社会价值观。一个人善于看到自己拥有的东西的价值,对于从中得到乐趣以及欲望的适度,那么,他就不会对外部世界的种种不顺心的事而感到焦虑不安、忧郁和消沉。相反,而是能使自己保持一种坦然、知足的态度,享受人生。如此心境,自然会精神内守,阴阳平和,气血畅通,从而减轻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压力,预防心理亚健康,保持身心健康。

唐代王冰也说:“故养生者,必谨奉天时也。”意思都是:人靠自然条件生存,其生命规律就会与四时变化息息相关。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四时气候的变化表现即为:春暖、夏热、秋凉、冬寒。“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根据阴阳消长规律提出的四时养生原则。起居有常是指人体应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来安排每天的作息时间。在现代养生中,生活起居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古代养生家认为,人的寿命与起居的合理安排有密切的关系。《黄帝内经》曾将“起居有常”作“度百岁乃去”的重要一环,反之,如果“起居无常”,便将“半百而衰也”。《尚书》中即有“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的记载;《寿世秘典》中指出:“慎起居,谨嗜欲,守中实内,长生久视,道无逾此”;可见古人十分重视起居养生与健康的关系。然而,在当今充满物欲诱惑的社会里,人们受利益的驱动,有的不分昼夜地玩命赚钱,以身体的健康作为代价;有的整日搓麻打牌,沉浸于灯红酒绿的夜生活,摧残身体;有的迫于工作、生活的压力,经常加班加点,熬夜无度,影响健康。因而导致大部分现代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医学临床实验研究证明: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昼夜规律是相符的,人的生活、生存、活动是有周期性和节律性的。人体符合这些规律生活、工作和学习,身体就会健康。长期坚持起居有常,就可以预防和治愈亚健康症状。否则,违背了这些规律,就会疾病缠身,损身折寿。

当下,人们享受着科技的便捷与丰裕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付出了健康的代价。例如发达的交通和通信网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人们的徒步行走越来越少;在自动化办公设备面前,配有空调、高级转椅的舒适条件,许多工作只须轻轻一按电钮便可,减少了人体四肢的活动;家庭中的全自动洗衣机、吸尘器、电饭煲、乃至微波炉等家用电器,使许多家庭主妇,家庭妇“男”们,从琐碎繁杂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体力劳动的机会也随之大大减少。现代人的这种生活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机体新陈代谢减弱,血液循环减慢,心跳乏力,呼吸变浅,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变差,肌肉松弛,体力下降,引发身体亚健康状况。因此,运动不足已经成为危害现代人健康的重要问题。古人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如果人离开劳动和运动,就会出现“不得安于其处,以致壅滞。”传统运动养生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特点,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相配合的保健活动。例如可选择健身走跑、太极拳、健身气功和传统武术等健身项目。运动养生,持之以恒。运动养生贵在坚持,重在适度。可根据自身情况(如年龄、体质、职业等)和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而选择适宜的项目。只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即可起到预防和治愈亚健康症状,维护身体健康的作用。

“饮食有节”是古人的经验之一,“节”就是节制、适度。在两千多年前,管子就曾指出:“饮食节,则身体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损”。《孙真人卫生歌》认为:“太饱伤神饥伤胃,太渴伤血多伤气。”《太平御览》说:“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养生之术,常使谷气少,则病不生矣。”在现代生活中,许多人因为忙于工作事业,饮食时常无规律,甚至缺少营养搭配。例如有些人不重视早餐,甚至不吃早餐,机体经常处于饥饿状态,致使大脑供氧不足;有些人喜欢偏食挑食,常吃零食,因而出现营养不均;有些人经常参加商务交际,亲朋好友聚会,酒席宴请,导致营养过剩,影响肠胃功能。食无定时,食无营养,久而久之对身体健康很不利,这是当今社会不少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传统养生学认为,人体的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标志。然而,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平衡,且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传统食疗在治疗亚健康时,提出“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的方法,以食物扶助正气,并确立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育为益,五菜为充”的配膳原则,还提出应做到酸、苦、甘、辛、咸的“五味调和”,不能偏食偏嗜,这种使人体趋于健康的饮食结构具有科学性,也是人们常说的“药补不如食补”的道理所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定要注意饮食调养,合理摄入谷类、肉类、水果和蔬菜,保证营养的全面,使食疗起到益气、养血、扶正、健脑、强身的作用,从而预防和治疗亚健康。

当前,现代人“亚健康”状态占有相当高的比率,并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何改善这种现象,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黄帝内经》中指出:“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与形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只要人们科学运用传统养生思想和方法,做到心境平和,欲望适度;生活作息有规律,顺应时日;坚持适度的运动养生;合理饮食,注重营养。那么,对预防和治愈现代人亚健康状态,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