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医学发展远景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本文作者:贾英民、王亚平、李恩 单位: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军区肾脏病诊治中心、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思维是大脑的功能活动,当大脑对外界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认识时候,表现出多种方式。人们在思维过程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大脑活动形式称为思维方式,也称思维模式,它与逻辑学中的思维定式不同。目前科学界认为人类的思维方式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抽象(逻辑)思维,二是形象(直感)思维,三是灵感(顿悟)思维。当代的思维科学,仅对抽象思维有一定的研究,出现了有一定理论和概念体系的逻辑学,它是近现代自然科学的主要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目前研究还很少。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不同,思维方法主要是指灵活的、可变的思维技巧和形式,如比较、演绎、推理等。思维方式决定思维方法,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存在相同的思维方法[2-3]。
思维在哲学上属于意识的范畴。恩格斯曾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认识论已经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的孰是第一性、孰是第二性的哲学定性问题,解决了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问题。但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绝不是只表现在这两个方面,恩格斯在晚年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传统哲学认识论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哲学的定性问题上,忽视了思维如何反映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思维方式问题。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中选择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受着自然、社会和主体心理等多方面的影响。关于思维活动的研究是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而目前的研究只能发现思维活动有物理活动和化学反应的征象,但远不能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描述思维活动的微观过程[2,4]。
中、西医学及思维方式的比较
医学不仅是科学技术,同时也是社会文化。因此,中西医理论体系之间的差异,既是技术上的,也是文化上的。技术不但不能脱离文化整体,反而是受文化整体的制约和支配。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产生过不同形式的哲学思想,但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依然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其核心思想是元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这种注重宏观整体、分化、相互作用、对立统一、内部矛盾的哲学思想,逐渐形成了东方文化特点的朴素系统论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对中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医学吸收了这一思想并将之放到对人体疾病的观察、预防和诊疗的实践中去,构成了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框架。西医学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机械唯物主义的原子论和元素论,但是近代以来的西方哲学思想对西医学起到直接影响,它是以微观粒子、实体、组合、可分解性、外部作用为核心的还原论思维,在这一思维指导下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则形成了还原的思维方式。西医思维方式的重点放在了对人体结构和对构成这些结构的实体的认识上来研究人体。即认为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结构是第一位的,功能是第二位的,结构决定功能。中医思维方式却走了一条与西方科学思维完全不同的道路,其理论阐述没有建立起可演绎的逻辑体系,它认为事物的本原是元气,“阴”和“阳”是世界事物矛盾的运动形式,通过阴阳的对立统一、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来揭示事物本质和现象;中医思维方式是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升华,符合人类认识世界的客观规律[5-6]。
当前中西医的临床实践
中西医结合临床的实践,日益深刻地把中西医学术差异背后的思维方式的矛盾显露出来。中医把握的是个性的整体,西医把握的是共性的整体,面对同一种疾病,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了2种不同的定义方式。如同样是高热患者,在中医的思维方式下认为患者是“邪正交争”的表现,属于“阳盛则热”的病机,用寒凉药物进行治疗则能够收到疗效;而西医思维方式下认为发热是由于外界病原微生物侵入引起,进行抗炎症治疗同样能够治愈。当前注重吸纳现代科学的先进性方法和手段,引进其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忽视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虽然能够拓宽中医学的发展空间,但也为中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困惑。尽管中西医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所揭示的是人体生命的不同层面的规律,把防病祛病和保持健康作为终极目标,但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医临床疗效相比较来看,西医的检查可靠、可信,病情分析客观,带来了社会上的偏爱,却缺少中医整体的、多靶点的、多层次的作用和调节。可以看出,两者各有优势和不足,有学者认为未来医学将是中西方医学汇聚的新医学,笔者比较认同。因为随着日益发展的现代医学和疾病谱的变化,许多思维活动已难以用现有的理论来加以阐述,因此需要找出新的思维方法对它们作出新的认识和总结[7-9]。中西医结合医学可以说是中国医学的一个创举,很多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疗法较单纯中医和西医,有其优势。新的思维方式的探索和创立,或许也是中西医结合医学未来要探索的一项任务。
未来中医学的发展
客观地讲,任何一门科学都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都要适应相应的时代要求,像中医这样一门科学,保持千年不变实为罕见。但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东西方文化交流如此广泛,在近代百余年的时间里,人们的思想、认识的变化比过去数千年都要深刻。传统思维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必然要适应今天这个世界变化。对于医生来讲,单纯地用传统中医的思维方式来对待现代的疾病及患者,有时也会失之偏颇[7]。笔者认为未来中医学的发展应当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母体,以传统思维方式为指导,借鉴和吸收西方思维方式的优点,注重临床实践,不断探索,将会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和创新。具体可从下列论述。
1形象思维是未来中医学发展的主要思维方法
中医学具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双重属性,其主要思维方法是形象思维,这一点需要从事中医的学者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领悟能力[10]。中医临床诊治病情,依靠望、闻、问、切,借助医生经验表象的记忆,如患者发热、咳嗽等,构成出“正邪交争”于肌表的病机,而不是西医思维那样必须找到感染灶。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等,都是通过形象思维疾病改变的过程描述出来的。通过形象思维使中医认识了医学的本质、规律,借助于传统哲学的五行、阴阳理论,达到了与脏腑功能的联系,因此形象思维是中医学的主导思维方式,通过揆度奇恒、援物比类、司外揣内、反证试探等思维方法,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中医学要发展就要保持自身的优势,这种优势就是形象思维,它仍将是未来中医学的显著特征。
2系统整体思维是未来中医学发展的目标
中医学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的滋养下才能永葆活力。中国传统思维本质上属于一种系统论思维,只不过那时的思维方式并没有现代科学的介入,是一种朴素的系统论思维。其特点是没有经过还原论思维的发展阶段,缺乏对人的还原研究的必要基础。因此,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系统特性和系统规律的认识虽然原则上是正确的,在细节上却不清楚,达不到现代系统科学的精确、严格程度,但中医学的系统思维是中医认识疾病的重要方式。在临床治疗上,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天人合一”的观点,注重人的精神层面、功能层面、整体层面和动态层面,体现了对生命复杂现象的直觉观测、灵性感悟和整体把握。其始终把患者当作一个与环境、宇宙相关的整体,将人的生命与健康当作其理论的中心与目的的整体观念,是“人的医学”的一种体现。临床医生要以“患者”为中心,而不是“病”,这不仅是未来中医学持续发展的目标,也是未来全世界医学的目标。
3新的思维方式将为未来中医学发展注入动力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会有一个适合的环境和土壤,中医学如果脱离了中国的传统思维和文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可以坚信的是,中医思维方式将在未来的科技和社会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中医学思维亦有局限性。其局限性表现在:①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形成于古代,到现在根本上没有冲破古代整体论思想的束缚;②虽然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许多系统特征和系统规律能够认识和掌握,但是还没有解释清楚,还没有建立起系统思维的概念和理论。历史不能倒退,只能向前发展,中医的发展同样不能仅向“古人”学习,还要接受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来发展自己。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传统思维和文化的培养和传承,将是中医学发展的机遇;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学、循证医学等交叉学科的兴起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医学的发展带来了活力。未来东西方两大学术体系的不断交流,不断渗透,兼收并蓄,思维方式的调整与更新成为必然,进而形成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学术风格。如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有助于揭示病变本质,全面、客观、准确地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预后转归,并予以合理的治疗;中医的望、闻、问、切,联合超声、X光、CT断层技术、病理检查,使达到标准化、数量化、微观化等[7-8]。
综上所述,中医学只有在保持中医特色与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吸收西医及现代科学的一些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临床疗效,进而促进未来中医学的发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