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医情志致病与治疗研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本文作者:江雪芳 单位:漳州师范学院应用心理研究所
中医情志致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心理学的基础内容。根据中医学理论,情志异常可导致气机升降失常,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去平衡,以致正气虚弱,邪气入侵而致病。但是情志致病是由什么因素引起,又会有怎样的表现方式呢?因此需要首先探讨情志致病的病因和病机,以便更深入了解情志活动。
1中医情志致病的病因
情志的病因是指导致各种病症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情志病因可分成情志刺激以及引起刺激的内外因素。情志刺激是导致情志病症发生的原因,它致病的作用可以从情志反应的强度、持续时间以及情志性质来把握。对于不同的刺激对于同一个人具有不同的强度反应,同一情志刺激对于不同个体其反应也尽不相同。能直接成为病因的强烈的刺激常常是由出乎意料的重大收获、突发的灾难、巨大的打击等事件引起的,它们可以激发人的不良情绪,对人体起着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有时,情志刺激强度不大,但是持续时间过长,产生累积效应,也可成为致病的因素,如家庭不和、工作压力、所欲不得等刺激事件引起的,其强度虽然不大,但是事件作用的时间长,频率大,比较典型的非《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莫属[5]。情志刺激还可以根据其致病方式分成单一情志刺激和多种情志交织刺激两大类。单一情志刺激只要是指由内外环境变化个体产生的导致情志病症发生的单种异常情志反应;而多种情志交织刺激是指由内外环境变化个体产生的导致情志病症发生的多种异常情志反应组合。情志刺激只是引起情志病症的前提条件,决定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是个体因素,即情志内因。情志内因可以从个体心理和个体生理来把握。其中个体心理主要从知、情、意三方面来探讨。在认知因素方面,认知因素主要是指个体对于外界刺激的认识和感知和个性因素,认知因素受到个体的学识、经历、判断能力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对于同一社会事件,对于不同的人则引起的情志变化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在个性方面,个性因素不仅影响个体对于外界刺激的反映,而且影响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在意志方面,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能够长时间承受各种精神压力,并可逐渐化解,而意志薄弱的人在承受一定压力后,很容易引发各种心身疾病。个体生理又包括生理状态、病理状态和体质特点。正因为体质因素存在差异,即使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个体对于病邪的易感性是不同的。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社会是统一的整体,自然与社会环境影响着人到情志活动,因此引发情志刺激的外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其中社会因素是情志致病最为重要的因素。
2中医情志致病的病机
病机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与病因进行斗争,体内脏腑阴阳气血发生的功能变化[11]。而中医学中探讨的病机包括宏观方面也包括微观方面。宏观方面则包括阴阳失衡和正邪失衡,即当病邪作用于机体时,机体的阴阳和正邪失去相对平衡,导致身体局部或者全部发生变化。在阴阳失衡方面,情志刺激可致阴阳的损伤,而影响形体,产生疾病。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体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6]”。这论述指出了情志因素导致阴阳失衡的两种表现,其一是致阴阳逆乱,阴阳失去其常态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其二是伤阴损阳,造成阴阳的相对盛衰,形体损失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在正邪失衡方面,《黄帝内经》中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14]”。如果长期强烈不良的刺激作用于机体,则会损伤人体的正气,使得正气虚弱以致不能抵御外邪的入侵而诱发疾病的发生。从微观方面来看,情志活动的病机包括气机升降失调、脏腑失调、津液代谢紊乱、气血运化等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气机升降失调,它是核心的病机。正如《素问•举痛论篇》指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可见不同的情志活动,对人体的气机影响是不同的,但其表现形式主要有气滞不行、气机紊乱。当这些气机发生问题时,使得血行不畅(即血瘀),津液阻滞(即湿阻)等,进而导致一系列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会反过来加重气机运行障碍,使得疾病更为严重。在脏腑失调方面,各种不同性质的情志致病因素可直接损伤脏腑,导致脏腑生理、心理功能失常。在气血运化方面,《黄帝内经》中常将气血相提并论,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二者在生理上是相互资生,而在病理上却彼此影响,其中只要有一方出现问题,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进而产生疾病。可见,不同的情志变化下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病机。但是这些病机虽然看上去是各自独立的,却表现出由实至虚、因虚致实、进而虚实交杂的演变过程。
3中医情志的致病模式和发病方式
情志疾病是在诸多因素,诸多水平的交互作用下的结果。虽然在不同的病因和病机下,不同的情志的所产生的影响不一样,但是它却有相似的致病模式,即机体内外各种刺激作用于人体的感官,沿经络,经肝条达的气机传送于心,若机体身体状况不佳,如心境不佳,意志薄弱、疲劳等,心神“任物”就会失常,出现认知偏差,使得情志反应过于强烈或者持续时间过长,超出了人体的适应和调节能力,从而形成情志刺激,这些情志刺激经气传至心、肝、脾等脏腑,致使脏腑功能失调,最终导致疾病的产生,这就是情志致病的模式。这种致病模式在伤及脏腑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在内伤的情况下,情志刺激首先伤及肝脏,导致肝疏泄失常。而肝脏在情志产生、分化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机体内外的信息是经由肝脏传至心,促使心发挥其“任物”的功能,心这种功能又依赖肝脏调畅气机的功能。因此,肝脏疏泄失常,心的“任物”功能也就失常,进而影机体。
情志的病症及其治疗
中医学不仅记载丰富的情志相关理论,而且也包含了很多生动的案例,还阐述了中医情志致病理论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对后世研究情志具有积极的意义。
1中医情志疗法
中医情志疗法包括以情胜情、语言开导法、移情易性等等。它们主要是通过言语、行为等方式来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治疗和康复作用的方法。情志相胜的心理疗法的传统原理是是:脏象五志将人体归纳为五个体系,即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它们是依次相生的关系,同时以金、木、水、火、土的顺序依次制约的关系。以情胜情疗法就是根据五行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用一种情志活动去制约另一种情志活动刺激引起的疾病,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7]。从传统五行的理论出发是很好的调节点,将情志相胜作为五行的最佳调节举例说明下。治法见表1[7]:五志相胜及五行相克与五脏患病的关系。表1是从理论方面来详细阐述情志相胜疗法的病症及其相应治法,对于不同的病症采取不同的治法。中医学中也不乏一些经典的案例,更生动的反映了情志相胜疗法及其相应的治法。《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年老中举,由于悲喜交加,忽发狂疾病,而后是其岳父扇一巴掌而好的,这里运用的是恐胜喜的疗法[8];《景岳全书》中记载燕姬因怒而厥,张景岳诊后便声言其危,要用针灸才可以治好,燕姬知道针灸不仅会痛,而且会损坏面容,于是既而转悲则气消,将胸中郁怒之气排解,这样就克制了愤怒的情绪,消除了愤怒引起的疾病[9];有一个郡守由于思虑过度而得病,请华佗治病,华佗说他可以治好,但是必须要多几倍的酬金,郡守答应了。但是华佗收了酬金,不但不治病,而且还留下一封骂郡守的信,郡守一气之下吐出很多黑血,病一下子就好了,体现了怒胜思的疗法[10];这些典型的案例介绍了不同情志失调导致不同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需要对他们给与相应的情志相胜疗法。语言开导疗法在《灵枢•师传记》中指出:“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岂有不听者乎[11]。”这段文字生动的讲述了语言开导疗法的运用,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意义。就像前文提到的卢不远治疗恐死症的患者,在治疗前先用语言开导,让患者了解到自己的症结,然后和他一起研究生命之源。可见医生的语言和治疗水平不同会影响其治疗效果。
2音乐疗法
中医学源远流长,运用音乐疗法防治疾病的经验和理论也相当丰富。而音乐治疗的原理是利用不同的音乐类型调节机体的阴阳,使之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恢复机体的健康。我们民族音乐中的五声音阶也和五行学说一样,属于相生相克的关系。因此根据五行学说选用适当的音乐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如听古琴曲《春风》、《春晓吟》等,具有升发肝气,调理气机,恢复心气的功能。可见音乐疗法同样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情调的音乐克服和纠正人们不正常的情绪变化,也可以借助同样的情调的音乐达到情感的宣泄、平衡,让音乐可以更好的为临床服务[12]。除了以上这几种方法之外,还有中医辨证论治,这些治疗方法都是针对不同的病症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一起使用,这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医古籍和现代调查应用的研究,认识到随着医学模式和人们健康观的改变,情志病已经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各学者的重视,对此,很多学者展开了关于情志病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就理论研究而言,中医古籍中详细阐述了情志病的生理机制、病因、病机等,建立了理论假说,而现论研究是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提出质疑和挑战,进而促进了对情志病的认识;就临床实践研究来说,各种情志病症的治疗方法各有其优势,如中医情志疗法疗程简单,设计巧妙,而且它注重个体差异和体现和中国人的情感方式,同时它促进了对致病诱因、心身关系、“心病还须心药医”的临床实践的认识,丰富了现代心理治疗方法;而音乐疗法属于自然疗法,具有便利性,而且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虽然如此,对情志病的研究仍存在一些缺陷:就理论研究而言,这些研究对情志与健康关系作出详细的叙述,但是研究者似乎更关心的是与疾病有关的消极情志,而对积极情志的研究相对缺乏,这妨碍了我们对情志研究的全面了解。还有就是在现行教材中版本虽在不断改变,但是其中对情志病的陈述内容却依旧,只是改动个别语句,几乎看不到对这一重要问题的认识有任何进展与变化,而且它们论述内容和引用的文献大体相同,使得博大精深的情志理论变得片面、简单化。就临床实践而言,情志致病与所因素刺激的时间、性质、强度及个体差异有密切相关性,但是目前对于情志致病条件的量化研究比较少。还有就是各种治疗方法虽然操作比较简单,但是它们却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加大了临床实践的困难。
针对以上的问题和缺陷,我们需要对其作出弥补:就理论研究而言,对于现有教科书中陈旧的情志内容,中医学界需要依据、借鉴古今相关研究文献,并经专家研讨有关情志病及其相关内容,病、并对此进行创新,促进情志病的深入发展和变化。就临床实践而言,我们应该对情志病展开更多的研究,并将其量化,从而更好的为临床实践服务。同时我们也需要从个人做起,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且在病变未发生时就想好急救的方法,这样才可以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进而更好的维持和促进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