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不孕症中医研究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不孕症中医研究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不孕症中医研究论文

1中医药治疗

1.1内服法

1.1.1中药调周法

女子不孕多伴有月经不调,故目前在治疗不孕症时,一般将月经周期分为行经期、经后期(卵泡期)、经间期(排卵期)、经前期(黄体期)等四期进行分阶段治疗。在行经期侧重养血活血,理气调经;经后期侧重健脾补肾,养血益气;经间期补血活血;经前期补肾益精。郭真依据补肾调周法分别在经后、经间、经前和经期辨证用药,方选养阴奠基汤、补肾调气血汤、助孕汤和七制香附丸加减,妊娠率71.8%。夏桂成等在月经周期4期的基础上将经后期分为初、中、末三期,在经后初期选当归地黄丸以滋阴养血,在经后中期滋阴壮阳,在经后末期加重助阳的作用,此外,他又将经前期相应分为初、中、末三期。高秀玲在对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患者分别在月经周期第5、12、17天开始分别选用调经1、2、3号治疗后,通过对月经周期的调整使之顺应阴阳变化。可见,各位研究者对月经分期有细微差别,但调周的基本原则均为补肾养血。从补肾养血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月经周期的调理,对不孕症的疗效显著。

1.1.2辨证论治

(1)肾虚型。胡雅芬指出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多与肾虚有关,因此在治疗时采用补肾助孕汤(覆盆子、菟丝子、淫羊藿、肉苁蓉、川断续、桑寄生、熟地、当归、制香附、黄芪、党参、怀山药、炒白术、炒芍药)加减,兼肝气郁结者加柴胡、八月札;兼气血虚加阿胶、何首乌,同时黄芪与党参的剂量加倍;兼血瘀加桃仁和紫丹参;兼宫寒甚者加补骨脂、肉桂;兼痰湿加茯苓、半夏等,结果有效率84.5%,妊娠率56.25%。郭真将不孕症分为肾虚肝郁、脾肾两虚、肾虚夹瘀、肾虚夹痰湿、肾虚夹湿热四种证型,采用补肾调周法治疗,经过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总有效率达78.1%。李红针对7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选用固肾活血种子汤(人参、当归、女贞子、旱莲草、黄芪、菟丝子、龟板、熟地、麦冬、杜仲、续断、首乌、五味子、阿胶、丹参、川芎、桃仁、红花)加减,兼肝气郁结者加香附6g,白术10g,丹皮9g;兼痰湿壅阻者加茯苓、半夏、白术各10g,陈皮、升麻、柴胡各6g,服药后有排卵者60例,未排卵者12例,其中3个周期治疗后妊娠者52例,总有效率83.3%,未出现副作用。综上,各研究者多是基于中医肾主生殖的理论,针对肾虚为主的证候选用不同方剂进行治疗,重在补肾,同时兼活血疏肝、祛痰化湿,疗效显著。(2)肝郁型。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运用疏肝益肾法,治疗功能性不孕症102例,半年后78例受孕,总妊娠率为76.5%。吴介作将气郁所致不孕症分为气滞兼血瘀型、气滞兼肾虚型和气滞兼痰湿型,选用逍遥散加减进行治疗,兼肾虚者佐以覆盆子、菟丝子、车前子、枸杞子;兼血瘀者佐以桃仁、川牛膝、益母草;兼痰湿者佐以陈皮、苍术、制半夏、天南星,结果显示,30例的不孕症患者中20例怀孕,10例未怀孕者皆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疗效显著。可见,研究者治疗此型不孕症,多是以补肾为基础,强调疏肝理气。(3)血瘀型。临床认为气滞血瘀是导致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故而多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潘兴成以王清任血府逐瘀汤加减为主方,气滞血瘀者加金铃子散、失笑散等行气化瘀药;寒凝血瘀者加附子、干姜、吴茱萸等药;血热夹瘀者酌减活血药量,加丹皮、山栀、黄芩等清热之品;气虚夹瘀者,酌减活血药量,加黄芪、白术、参须等补益之品,经过治疗后,27例患者中24例出现妊娠,疗效明显。方青娥以自拟疏通化瘀汤为主治疗不孕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6%。(4)痰湿型。江丹将多囊卵巢综合征分为三种证型:脾肾气虚,水湿停聚;肾阳不足,湿聚痰凝;肝气郁结,瘀血停滞。分别选用金匮肾气方合苍附导痰丸方加减、二仙汤合桂枝茯苓丸方加减、柴胡剂合桃红四物方加减,虽然选方不同,但均重在化痰,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综上所述,不孕症主要是肾虚、肝郁、痰湿和血瘀,各证型可单独出现,亦常是相互兼夹,治疗方面多以补肾为主,兼以疏肝、祛痰、化湿和活血。

1.1.3专方验方

随着医学的发展,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上,多数医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许多实用方,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桑任佐以“养肝血,滋肾阴,通经脉”为治则自拟育麟汤,药用当归、白芍、大熟地、川芎、青柴胡、制香附、制首乌、山萸肉、甘枸杞、山药、白术、龟板、川椒、皂针、丹皮,其中皂针可疏通输卵管以保证卵子顺利排出,藏红花活血化瘀疏通经脉,在活血化瘀时注重补肾益精,疏肝解郁,总有效率为90.3%。李祥云针对104例输卵管炎变阻塞性不孕患者,自拟峻竣煎口服液,药用三棱、穿山甲、路路通、莪术、丹皮、丹参、当归、红藤、黄芪、香附等,总有效率83.6%,并进行血液动力学研究,发现峻竣煎能够明显改变输卵管血液的黏滞状态,其中三棱、莪术等共奏活血化瘀之效。朱慧萍认为肾虚精亏肝郁是导致不排卵性不孕的重要原因,故选用菟丝子、枸杞子、蛇床子、制首乌、覆盆子、淫羊藿等补肾益精之品为主药,佐以炙黄芪、当归、怀山药、制香附、茺蔚子,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4.2%以上。综上,经验之方在治疗不孕症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鉴于患者的不同体质,临床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用方应因人而异。

1.2外用法

1.2.1中药保留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直肠,有利于药物效直接作用于患处,临床疗效较好。苗曼华采用了中药灌肠法和输卵管通液术,药用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皂角刺、三棱、莪术、大黄、露蜂房等进行浓煎,冷却后灌肠。三个疗程之后子宫输卵管造影显示总有效率为93.3%,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输卵管通液技术和口服广谱抗生素治疗)。温泰芳选用红藤、败酱草、蛇舌草、蒲公英、三棱、莪术、丹参、桃仁等,对慢性盆腔炎不孕症患者进行中药灌肠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各研究者在进行中药灌肠治疗时多是选用一些红藤、蒲公英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的药物,而这些药物同时也能改善子宫的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炎症病变。

1.2.2中药外敷法

外敷法是将中药加热后放于患处,借助热力以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中医疗法。因疏输卵管阻塞多由瘀血阻塞脉络所致,故中药外敷法对于由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疗效甚佳。杨秀芬对100例慢性盆腔炎继发性不孕症患者分组后,治疗组以中药外敷为主,药用艾叶、透骨草、花椒、千年键、五加皮、当归等,对照组则选用青霉素、替硝唑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受孕率(76%)明显高于对照组(22%),中药外敷疗效显著。孙淑芳在中药外敷法和中药灌肠法对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治疗中发现,外敷组总有效率为81.8%,灌肠组为52.4%,差异明显,且对患者而言,外敷法无痛苦,更加方法简便易行,潜在的危险性小。

1.2.3综合治疗

在治疗慢性附件炎并发不孕症患者时,对照组自拟中药消炎汤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兼清热利湿,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消炎汤加平补平泻针灸疗法,结果治疗组痊愈54例(72.0%),对照组23例(30.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黎晓红治疗不孕,选用活血化瘀通络的中药内服,同时选用清热化瘀中药煎水进行灌肠,并取汁以直流电疗法将药液加热放在下腹部的两侧,1个疗程后有效率达77.08%,经过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和离子导入后,不仅促进了盆腔周围的血液循环,而且使得输卵管能够复通。

1.3中西医结合疗法

治疗5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对照组单纯采用卵巢契形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卵巢契形切除术治疗,同时在术后采用自拟的化痰补肾方内服,药选菟丝子、覆盆子、淫羊藿、紫石英、苍术、胆南星、白芥子、制香附、半夏以及焦山楂,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75.0%)。叶敦敏治疗慢性盆腔炎性不孕症,研究A组采用腹腔镜手术结合中医周期性疗法,总有效率为90.0%,远远高于单纯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B组,同时也高于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非手术治疗的C组。可见,中药能够补肾疏肝调经、活血化瘀,西医诊疗技术能够解决特殊问题,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互补。

1.4情志干预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临床对不孕症的认识及治疗思路也发生转变,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健康需求日渐受到重视。谈勇等从中、西医的角度对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患者多自卑、紧张、焦虑,甚至悲观绝望,提出医护人员应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热情、倾听、共情,关注患者身心健康,帮助其调整心态。王秋琴等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采用团体心理干预加放松疗法,结果显示患者卵泡生长及排卵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妊娠率明显提高。可见,治疗不孕应关注女性心理健康。

2小结

不孕症主要有肾虚、肝郁、痰湿和血瘀等证候,各证型之间相互夹杂,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关注情志,临床疗效肯定。但在治疗中,中医难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快速的分析和判断,缺乏疗效的相关量化指标,而西医先进的诊疗技术在这方面优势明显。因此,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综合干预的规范性、可行性和可推广性,是目前治疗不孕的迫切要求,而不孕症作为一种身心疾病,科学的健康教育、情志干预可进一步增进疗效,维持患者健康。

作者:徐云秀 徐桂华 王秋琴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