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心衰证候规律中医研究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心衰证候规律中医研究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心衰证候规律中医研究论文

1古籍研究

与“心衰”相关的论述散见古籍医典之中,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理法方药的经验。挖掘古籍文献,归纳总结疾病的规律,能让我们更好把握本病的中医理论实质。孟伟等通过对334篇心衰古籍医案文献整理得出,心衰为心气亏虚、心阴不足、心阳不振、心血瘀阻、痰浊水饮内停的病机变化。黄平东从病名、证候、病机、辨治等方面较系统地回顾中医古籍中与心力衰竭相关的论述,着重指出心衰的病机为心气虚—血瘀—水停—(心)阳虚(心气虚加重)。

2现代文献研究

利用医学期刊数据库对现代文献进行数据分析,是研究“心衰”证候规律的有效途径。举例如下:陈婵等以临床文献资料为数据来源,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结果:以气虚+阴虚、阳虚+水停、气虚+血瘀为临床常见证候形式。刘鹏等检索现代有关CHF的中医文献,结果:证型出现的频次统计与病例数构成比统计在前7~8位基本保持一致,分别是心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心阳气虚证,水饮内停证,气阴两虚证,心气虚证,阳虚血瘀证。梁蒙蒙等检索有关文献,结果:出现频次较高的前5个证型依次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虚水泛证,心肾阳虚证,痰饮阻肺证。

3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

通过临床病例的调查回访,构建证型信息数据库,探讨证型与心功能分级,复发率,病死率,血浆BNP(脑钠肽),LVEF(左室射血分数)、LVMI(左室心肌重量指数)等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在心衰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证候规律及其流行病学情况。分别举例如下:徐学功等通过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心功能Ⅱ级患者证型以气虚血瘀证出现频率最多;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I级患者证型以气虚血瘀证居多;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患者证型以阳虚水泛夹痰瘀互阻证为多。吴晓新等对心衰住院患者进行病例调查结合回访,结果:心阳虚衰证患者病死率最高,心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及气虚痰瘀证患者病死率偏低。李小茜等对多家三甲医院1451例CHF患者的研究结果:随心功能分级、BNP的由低到高,中医证型由轻到重分布。黄平东等研究结果:按气虚证、气虚血瘀证、气虚血瘀水停证、气虚阳虚血瘀证、气虚阳虚血瘀水停证的顺序,LVMI呈递增趋势,而LVEF呈递减趋势。潘光明等收集了施令墨、邓铁涛等13位名中医治疗CHF的一些临床经验,并进行了简单概括:名老中医大都认同心衰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以瘀血、水饮、痰浊居多。气虚及阴,可表现为气阴两虚。

4展望

通过对古籍文献、现代文献、临床病例回顾,当代名中医经验总结等各种途径,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总结出心衰的证候规律。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虚为基础,久则伤及阴分,甚则气损及阳,标实可见瘀血、痰浊、水饮。心气亏虚、心阴不足、心阳不振、心血瘀阻、痰浊水饮内停的病机变化与现代医学的心功能分级、分期和相关客观指标(脑钠肽、射血分数、左室心肌重量指数等)呈一定相关性,在心衰的不同病情阶段表现出一定的证候病机特点,病情越重心气(阳)虚损也越重,阳损及阴,阴虚也可加重,血瘀、痰浊、水饮等病理性产物也随之加重。冼绍祥老师的心衰研究团队认为:心气虚证,由于气虚阳微而致血行无力,可以用血流动力学机制来解释。心气阴两虚者,心烦易激动,舌红,符合心力衰竭早期常有交感神经兴奋而致代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心阳虚血瘀,有发绀、肝脾肿大,这可能是心功能由代偿期进入失代偿期的重要时期,与心脏重塑、心肌细胞肥大、细胞凋亡、多器官功能不全、慢性炎症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有关。可见,研究心衰的证侯规律时引入客观指标,能让我们深入认识证侯规律的中、西医生理病理机制。

作者:顾颖敏 冼绍祥 单位:广州市中医医院心内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