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冠心病痰浊阻塞用药中医文献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冠心病痰浊阻塞用药中医文献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冠心病痰浊阻塞用药中医文献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9—2019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国内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文献,统计分析临床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处方、药物组成及功效。结果:共纳入106篇文献,出现54种处方名称,组成中药共计100味,总频次1117次;根据中药的功效及分类,使用频次较多的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涉及药物种类数较多的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次前2位的化痰止咳平喘药为半夏、瓜蒌,活血化瘀药为丹参、川芎,补虚药为甘草、白术,理气药为陈皮、薤白。结论: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冠心病;痰浊阻塞证;中医药治疗;用药规律;文献研究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管腔狭窄,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疾病[1]。《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显示,我国冠心病患病人数高达1100万,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2],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已经成为严重危及中老年人群健康的疾病之一[3]。一项关于近40年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研究的文献显示,近年来冠心病以本虚为主的气阴两虚等证候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而以标实为主的心血瘀阻、痰浊内阻等证候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4],痰浊阻滞已成为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5-6]。笔者对近10年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临床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其用药规律特点,以期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检索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国内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文献,检索年限为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共10年。1.2检索方法以“冠心病”为题名或关键词,进行检索,在检索结果中阅读题名及摘要筛选相关文献,然后阅读全文,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进行第二次筛选。

1.3文献纳入标准

1)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临床文献;2)有明确的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标准;3)方药组成明确。

1.4文献排除标准

1)方药组成不明确或只明确部分药物组成的文献;2)文章名称虽不一致但内容雷同者或一稿多投者只取1篇;3)治疗方药相同者只取1篇;4)动物实验研究、综述、理论探讨、文献个案报道;5)不以口服中药为主要治疗方法。

1.5资料处理

对纳入文献的病例数、病程、患者年龄、性别、处方名、中药组成、功效进行提取归纳;对相同或相近方名的药物组成进行比较,统计处方名称;统一药物名称,统计处方组成及药物出现的频次。以《中药学》[7]为标准,将药物归类,并统计总频次和功效。统一药名原则为:玄胡、制玄胡、元胡归为延胡索;焦白术、炒白术归为白术;山栀子归为栀子、片姜黄归为姜黄;制附子归为附子;制五味子归为五味子;制大黄、酒大黄归为大黄;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归为半夏;全瓜蒌、瓜蒌实归为瓜蒌;生黄芪归为黄芪;草决明归为决明子,姜竹茹归为竹茹;生蒲黄归为蒲黄;西砂仁归为砂仁等。

2结果

2.1检索结果

在CNKI第一次检索文献数为77537篇,在检索结果中进行筛选,第二次检索文献数为166篇,通过通读全文,以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为依据,最终纳入106篇文献,涉及62种杂志刊物,共计6742例,其中1293例未明确性别,明确性别的5449例患者中,男3142例,占57.66%,女2307例,占42.34%。其中发病年龄最小的仅14岁,年龄最大的90岁,发病年龄集中在40~80岁,中老年患者居多。病程最短者仅1周,最长者达32年。纳入文献年份分布见表1。

2.2处方名称

纳入的106篇文献中共出现54个处方名,如瓜蒌薤白半夏汤、泽泻汤、调中降浊汤、化痰降浊汤、升清降浊汤、豁痰通痹汤、开降分消汤、宣痹祛痰汤、豁痰通阳汤、导痰汤、温胆汤等。54首处方中含有方名相同或相似但中药组成有差异的方剂,如“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等,其均在原方基础上进行加减,药物组成存在差异。使用频次2次及以上的基础方依次为瓜蒌薤白半夏汤、温胆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益气化痰汤、血府逐瘀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胸痹3号、舒心汤。

2.3中药药物分类及功效

106篇文献所用处方中共出现100味中药,按照《中药学》功效分类,使用频率从高到低排在前10位的药物类别依次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清热药、化湿药、开窍药、消食药,总频数为1081次。(见表3)涉及药物种类数从多到少前10位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消食药、收涩药,种类数89。(见表4)2.4使用频次6次以上药物的分类及频次100味药物中使用频次6次以上的共35味,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半夏、瓜蒌、陈皮;按《中药学》功效分类,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类别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其中化痰止咳平喘药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依次是:半夏、瓜蒌、竹茹、胆南星。理气药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依次是:陈皮、薤白、枳实、香附。

3讨论

中医学将冠心病归属于“胸痹”的范畴,认为其发病多为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调、年迈体虚等[8]。其病机分为虚实,实为寒凝、血瘀、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虚为气虚、阴虚、阳衰,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胸痹最早见于《内经》,张仲景《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并作专篇论述,如《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载:“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中医学认为冠心病病位在心、脾胃、肾等脏腑[9],饮食不节易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湿聚为痰,脾胃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湿日久可导致心脉痹阻,常用化痰降浊法治疗,临床实践证明有良好疗效[10]。本文通过在CNKI数据库检索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文献,分析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用药规律及特点。分析结果显示,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次最高,符合痰浊阻塞证化痰降浊的治法;用药频次最高的前6位是化痰止咳平喘药中的半夏、瓜蒌,理气药中的陈皮、薤白以及活血化瘀药丹参、利水渗湿药茯苓。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半夏可降低全血黏度,对心率失常有明显作用[11],瓜蒌具有明显的祛痰作用,薤白提取物可降低动脉脂质斑块[12],陈皮具有降脂的作用,可预防动脉硬化[13],丹参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广泛地运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14],茯苓具有宁心的作用,与半夏配伍祛痰作用明显[15]。此外,涉及的药物还包含补虚药、解表药、开窍药、化湿药、泻下药等。因此,我们在临床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时除运用化痰、理气、活血药之外,应随症加减,以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永刚,齐婧,钟伟,等.冠心病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与探索[J].中医杂志,2015,56(17):1449-1452.

[2]李建平,霍勇,陈韵岱,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建议(2018)[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9):817-820.

[3]宋新颖,高海成.高海成中医师应用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总论[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8):206-207.

[4]毛静远,牛子长,张伯礼.近40年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研究文献分析[J].中医杂志,2011,52(11):958-961.

[5]毛桃桃,徐瑛.调中降浊方治疗痰阻心脉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3,31(6):100-102.

[6]周婷,安冬青.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药治法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9):1055-1056.

[7]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8]杨园园,高旭杰,闫建玲,等.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8,33(8):1099-1101.

[9]代娜,曲辑.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对痰浊壅塞型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4,33(36):159-160.

[10]卢永屹,王祎晟.化痰降浊方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阻心脉证型)血脂水平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8):950-952.

[11]姚军强.半夏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配伍运用[J].中医研究,2013,26(2):3-5.

[12]单自琴,许剑婕.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浊痹阻证对于心肌血运重建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7,12(1):53-56,60.

[13]俞静静,苏洁,吕圭源.陈皮抗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药理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6,47(17):3127-3132.

[14]何帅兵,张百霞,王慧慧,等.基于“中药作用机理辅助解析系统”的丹参治疗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解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9):3713-3717.

[15]马玲,尹蕾,王兵,等.茯苓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2):55-59.

作者:李蕾 梁昊 张秋雁 杨漾 何莉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