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困境及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等医学专业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同时也要具备很高的医学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新时代兼具深厚的人文素养与高超医术的医学人才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并从人文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育方式和评价方法、校园文化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有益于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举措。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人文素养;职业道德
医疗卫生事业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是一项重要而神圣的工作,它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更是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医疗卫生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医学生的人本主义情怀,加强学生对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理解,培养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1]。人文素质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精神是一种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关注[2]。传统医学教育比较看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专业技能的培养,缺乏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无法满足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新形势下,坚持新的教育理念,调整专业教育教学计划,转变培养方式方法,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1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的医学模式已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但落实还不到位,高等医学院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水平与社会需要存在一定差距。
1.1课程设置不理想
目前,医学院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无论是在课程数量还是课时总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医学人文素质基础课以及医患沟通、哲学、历史、社会行为学等,都应包含在医学生人文素质课程范围内,然而,一些医学生应该学习的人文课没开,即使开设了,由于课时量和时间分配等多种原因,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国医学人文课程学时数在医学生培养计划中仅占8%左右,相较于美国、德国的20~25%,占比偏低[3]。大部分医学院校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安排在低年级,在实习阶段,之前所学习的很多人文素质知识不能被应用于实际的临床。其实,学生在临床实习前更需要学习人文知识,这对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2师资队伍
首先,人文学科在医学院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中通常处于劣势地位。其次,医学人文科学是交叉学科,这种交叉性质就需要交叉学科教学。然而,多数人文素质老师不是医学专业背景出身,多数是思政、文史专业,导致缺乏系统的医学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根据医学生的职业特性和专业特点进行授课,缺乏系统科学的授课内容和专业的授课人才。医学院校的专业课老师,在教育观念上,人文素质教育意识不强,教学设计以专业课程为主。授课老师基本以教授医学专业知识为主,对医学人文缺乏重视,甚至不理解何为医学人文,在实践课程中往往以疾病治疗为主要目标,忽视对病人内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关注。
1.3教育方式和评价体系
人文素质的课程内容、教育的方式和考核方法仍存在不足。很多院校还是以理论课为主要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缺少人文教育内容的临床实践,不符合当前医疗卫生教育发展的方向。临床实践环节少,情境性、互动性和实践性远远不够,无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实现知识的内化。究其原因,除了时间、手段等因素外,社会就业竞争压力也会制约教育方式。因此,需研究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压力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对人文素质考核评价不仅是检验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过程,也是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考核医学生的指标还是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这对培养新时代学生的人文精神非常不利。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考核主要体现在知识层面,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缺乏实践考试形式。这使得学生以获得好成绩为目标,没有真正重视自身人文精神、医学人文执业能力的培养。
1.4医学生人文素质理念淡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不断涌入大学校园,而在校大学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阶段,心智还不成熟,理论功底还不够深厚,容易受到这些错误思潮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在观念上还没有足够重视。大部分学生认为,高超的医术至关重要,至于人文素质仅仅是锦上添花,即便有学生也认为人文素质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行动上并没有落到实处,繁重的专业技术课程占用了他们大部分的学习时间,留给学习人文知识的时间很少。究其原因,与学校对课程的设置有关,学校需进一步完善专业课和人文素质课结构上的合理性[4]。
1.5高校人文环境氛围不浓厚
高校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然而,大部分高校注重教学设施等硬件的建设,缺少校园人文环境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这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举措
针对目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情况,构建一个合适的教育体系,对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和促进医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并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同时,要与时俱进满足时代的需求。教育方式上,医学院校应以价值引领为核心,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引导作用,除了合理安排文素质教育课程外,还需调动各学科教育的积极性,如在专业课中融入人文教育,全方位增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6]。
2.1优化课程设置
医学专业把培养兼具医学科学和人文精神,具有临床实践能力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其中,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国家医学教育目标中的一个重要内容[7]。通过对科学、道德、法律、审美、文化、生态素质教育学习,让医学生具备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与反思的能力,培养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尽职、尽责、公平、公正处理医疗事务,使医学生具备诚信、诚实、包容、善良、仁慈的优良品德。面对新形势下的医疗卫生环境,单纯地增加人文素质课程类型和课时数是行不通的,必须和医学科学结合起来,在把握医学整个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置人文素质课,丰富课程形式并优化时间分配。在课程类型上,除了开设医学人文素质基础课外,还需增设相关的法律、医学职业道德、临床等实践课程。在课程形式的选择方面,采取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此外,还要考虑与学生专业学习、临床实习等阶段的融合,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岗位之前,能够融会贯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将人文知识与人文素养充分体现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中。
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直接执行者,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人文素质等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有重要影响。首先,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使医学生将科学与人文教育并重,教师应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多交流、沟通、学习,多渠道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思想[4]。教师的观念转变了,在科学知识的传授中,才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重人文素质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人文素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教师应具备完整的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结构,并注意从内在和外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性,充分利用网络课程优势,将医学知识与人文知识融合,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人文知识,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的人文情怀。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各学科间的积极配合。要加强人文社科学教师与医学专业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充分挖掘医学专业学科蕴藏的人文素质资源。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注意应将具有医学特色和内涵的人文素质内容融入课堂,使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相辅相成,实现协同育人,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学校应该合理制定教师评价体系,鼓励和提倡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升和培养教师全方位发展。
2.3提高医学生对人文教育的重视
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改善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指标等措施引导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让医学生将自己的职业发展与时展联系起来,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践中要学生深刻领会医学生应该具备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理论的能力[8]。
2.4人文素质课堂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教育方式上应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临床实践进行融合。一方面,在理论讲授的同时设置医学与临床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比如医患矛盾问题,患者的知情权等,增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训练,让学生深刻理解医学与社会的关系,明白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让人文素质内化于心,同时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自我学习反思能力等。另一方面,在临床实践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在实践中深刻领会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提高对医患心理的掌握程度。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也可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2],同时达到训练临床思维的目的[9]。
2.5构建人文素养评价机制
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对教育成效进行检验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结合医学生的思想政治、人文素质实际特点建立综合性评价体系。在构建评价机制中,应更加注重实效性和过程性,而不是简单的评价疾病指标,必须更加注重心理疾病评价体系,同时增加评价参与者,比如实习单位、接触的患者等,以此激励学生更加全方位地发展,进而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学后备力量。
2.6加强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提供制度保障,强化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10]。医学生可通过参加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医学人文精神本质的理解。例如,可以以学生社团、科研活动等形式开展一些有关人文素质教育的活动,如医学生宣誓仪式、实验动物默哀仪式、护士生授帽仪式等,让学生逐步形成关爱生命、敬重生命的自觉性,真正让学生成为新时代有担当的医学人才。
3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新形势下的医疗卫生环境,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新时代的医学人才至关重要。只有改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加强师资教育队伍、完善教育评级体系、提高师生医学人文环境,才能培养出新时代下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孔敏.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1(5):66-69.
[2]贺兰英.医学目的与医学人文精神[J].卫生软科学,2011,25(2):98-100.
[3]杨小丽,刘晓村.重塑医学人文精神[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1066-1068.
[4]宫福清.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5]马小青,段志光.卓越医生的培养需要健康人文教育[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9):718-721.
[6]刘国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医学人才[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54-57.
[7]彭红,胡凯.我国与发达国家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64-68.
[8]王光彦.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思政政治教育功能[J].中国大学教学,2017,10:4-7.
[9]李丽洁.医学生人文素质教Q育研究[J].教育评论,2011(5):78-80.
[10]许朝晖,马晓露,张凤华,等.浅谈医学人文教育在实习生带教中的思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9):2783-2784.
作者:贾冬玲 宁若男 单位:上海健康医学院协同科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