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产教融合构建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产教融合构建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产教融合构建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摘要:本文基于产教融合研究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和方法,通过建立并完善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耦合机制运行环境、改革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提升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水平,构建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为健康中国培养适宜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全国中医药大会的召开,对中医药工作提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要求,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年12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制度安排。产教融合的提出,使培养适宜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全面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实践能力,形成产业创新体系,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

中医药人才培养主要有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模式。传统的师承教育基于口口相传,注重中医药知识和文化的传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同时也因地域原因、缺少资源融通,拘于门户所限,在传承和学习过程中培养的人才数量和质量有所局限。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的中医药教育体系,逐渐形成了以院校教育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进入院校教育模式后,通过高等教育平台集结师资力量培养中医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数量,但院校培养一般以西方医学教育为框架,忽视了中医特质和人才成长规律,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通常理论和实践分开,通过集体授课传授知识,实践时间较短,学生不能将理论所学和临床实际相结合的同时,中医药人才有西化倾向、缺乏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中医基础薄弱倾向,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受限,人才培养质量不佳。院校教育如何做好当前院校教育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链接,达到资源互补、发展共赢,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产教融合政策与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融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深化高等教育等改革,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1],提出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10月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强调“以产业链、服务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2]。2019年7月24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国家期望通过持续深入的产教融合,推进产业系统与高等教育系统的系统性变革[3]。所谓产教融合就是医教协同与产业需求相融合,将教育链和产业链相耦合联运,发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最大优势。党的报告指出,要建设教育强国,五中全会对科技强国、教育强国、质量强国、健康中国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因此,产教融合是经济转型对中医药人才的重要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合作,是在同一目标和价值引领构架下的深度融合。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存在适应性差异,因此,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新动能[4]。

产教融合构建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于中医药人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产教融合将使投注社会的中医药人才效力和经济二者互通,通过市场反应,促进产业与教育进一步完善和整合,使中医药人才在产业布局和教育教学改革上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中医药文化自信:中医药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中医的思想体系与文化特点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医的继承与理论创新也都奠基于此。历史所赋予的中医药独特文化讲求天人相应、大医精诚、医乃仁术,历代医家用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护佑百姓,使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中医药因其自身的科学性、特色性,向全世界贡献了中医治疗方案和中医智慧。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通常基于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找寻中医药疗效的循证依据,积极研究中西医互通互鉴,这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针灸被列入世界非遗目录、屠呦呦获诺奖,特别在抗击肺炎疫情关键时刻,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球抗击疫情作出贡献。目前,在国家中医药政策和“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下,中医药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中医药文化迸发蓬勃活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将中医药文化自信渗透到中医药教育各个方面,正确看待中医药传承发展,任何时候都无须妄自菲薄。突出实践教学地位:产教融合所要求的高校教育立足于人才培养各个阶段,渗透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理念。产业的新业态要有所提升,需要教育两相促进。通过与社区、医院、养老机构、康复机构、药厂等企事业单位合作,逐步建立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健康服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能力,使中医药人才队伍的数量、素质、能力满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构建校企联合运行新机制:校企联合是产教融合的必然途径,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是人才培养新模式。中医药产教融合能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选择,使学生对于中医药事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有预期、有准备,不断在实践中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能力拓展。校企联合运行有利于学生对社会提前认知,且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培养护理、康复、医疗等专业人才,促进服务社会化。

基于产教融合构建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

建立健全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耦合机制运行环境: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中医信念,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结合人才成长规律给予制度影响和制约,更好地发挥人才作用,为人才成长提供空间。在校企合作中,高校为学生提供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和基础实验场所,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企业为学生提供技术学习平台。面对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校企双方共同出谋划策,商讨最佳解决方案。积极构建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管理体系、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运行环境,培养社会需要的适宜人才。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当今中医药发展的两大主题是“传承”与“创新”,从历代医家成长成才经历看,中医药能够发展至今就是在不断传承前人学术思想与多方交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创新与体会逐渐形成的。加强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就是强化传承的过程,与需求侧的合作是立足于传承的实践,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传承的目的与发展。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必定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根基,完善教育体系,培养素质过硬、有较强胜任力的中医药人才,挖掘精华,保持特色,使中医药文化根深叶茂、生生不息。改革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中医药教育有其自身规律与特点,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既做到个性化培养,符合“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又能促进人才培养取得较大成效。同时,坚定供给侧结构下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向,响应健康中国建设要求,改革固有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不同人群需要,分类、分段、分层次地培养供给侧结构要求的护理、康复、医疗、管理等呵护人类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使者。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共同培养适应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中医药人才,学校在教育中提高培养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企业提前培养并获得优秀专业人才,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提升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校企联合机制运行下,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平台,鼓励教师在职学习,重视开展骨干人才培养,提供专业深造、海内外研修机会,搭建平台,创造各类学术交流机会,了解国际发展方向和动态,不断促进教师队伍成长成才,形成中医药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专业突出的师资队伍。同时积极发挥大师引领作用,通过拜师和进修学习,不断夯实师资队伍中医理论和实践基础,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人才需求背景下,培养有胜任力、有作为的中医药人才在传承创新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产教融合与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融合对接,有利有产业布局、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的深入研究与实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进入高质量发展期,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推行产教融合,将进一步坚定中医药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增进民生福祉。

参考文献

[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6-10-2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9-10-27(01).

[3]谢笑珍.产教融合:从概念改革到行动实施[N].光明日报,2019-08-13(13).

[4]胡鸿毅.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中医药高校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1):38-43.

作者:魏晓光 吴兴全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