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不寐的中医病理机制及辩证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不寐的中医病理机制及辩证护理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不寐的中医病理机制及辩证护理

本文作者:陆小娇

不寐,即所谓“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长期失眠会引起烦躁、疲乏和情绪紊乱等不适,并可伴随应激、呼吸免疫和内分泌功能不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康复进程。运用中医方法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从根源上解除患者失眠的原因,且不引起药物依赖或医源性疾病。除中药针灸外,中医护理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将中医护理治疗失眠的措施概况浅谈如下。

1不寐的中医病理机制

中医对于不寐的病理机制研究历史悠久,历代医家对不寐证的认识不断发展,随着中医学术的发展,不寐的病机学术观点亦有变化。现代中医研究认为,不良情绪对睡眠影响甚大,神经衰弱患者尤为明显。可以通过种种自我心理保健方法来克服不良情绪。护理原则:应补虚泻实,养心安神,调整人体脏腑功能,调节阴阳平衡状态,注重情志护理,积极帮助患者寻找失眠的相关因素,消除患者顾虑和紧张情绪,劝其解除烦恼,以豁达、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使其增强信心配合治疗。注重饮食护理和生活起居护理,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关键点在于辨别证型,依据证候持点,结合个体特征,综合分析,因人施治,辨证施护,以达到调畅气血,镇静安神,调整阴阳,促进康复的目的。

2中医辨证护理

2.1心脾两虚

主症: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兼次症: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或脘闷纳呆。舌脉:舌质淡,苔薄白或苔滑腻;脉细弱或濡滑。分析:因心脾两虚,营血不足,致使心神不安,而生不寐、多梦;血不养心则心悸;气血虚弱,不能上奉于脑,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心主血,血虚不能上荣于面;脾虚则食无味;生化之源不足,故肢倦神疲。若脾虚湿盛,脾阳失运,痰湿内生,则脘闷纳呆,舌苔滑腻,脉濡滑。治法:补养心脾,以生气血。方药:归脾汤。护理方法:应注重对患者情志的疏导,多转移其注意力,使之渐渐把思虑的“纠结”解开。肢倦神疲较常见,此类患者常整日卧床,寡语,纳呆,这与其脾虚有关,护理上应注重患者饮食情况,并辅助患者适当活动,与其言语交流,以助脾胃运化,使气血足,心得养,神得安。

2.2阴虚火旺

主症: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兼次症: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脉: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分析:肾阴不足,心肾不交,水火失于既济,心肾阴虚,君火上炎,扰动神明,则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而健忘。肾阴不足,脑髓失养,相火妄动,故眩晕,耳鸣,梦遗。腰为肾之府,肾阴虚则腰失所养,故腰酸。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方药:黄连阿胶汤。护理方法:注重患者在病房的生活起居。不寐患者在生活中应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如进行气功、太极拳等锻炼。指导患者遵守作息制度,睡前用热水泡脚,不从事强烈的脑力活动,保持心态平和,身心放松,减少劳耗,静以修身,阴盈火降。

2.3心胆气虚

主症:不寐多梦,易于惊醒。兼次症:遇事易惊,心悸气短,倦怠或虚烦不寐,形体消瘦,面色白光白,易疲劳或不寐心悸,虚烦不安,头目眩晕,口干咽燥。舌脉:舌质淡,苔薄白或舌红;脉弦细或弦弱。分析:心胆气虚,痰浊内扰心窍,故心神不安,不寐多梦,易于惊恐而心悸。虚烦不眠,形体消瘦。面色白光白,易疲劳,脉弦弱,为气血不足。若肝血不足,魂不守舍,心失所养则虚烦不眠,心悸不安。血亏阴虚,易生内热,虚热内扰,每见虚烦不安,口干咽燥,舌质红等。头目眩晕,脉弦细,乃血虚肝旺使然。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方药:安神定志丸。护理方法:尽量减少对患者的精神刺激,了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并为其疏导。为保持环境安静,护理时避免发出突然的巨响,微笑服务患者,可给予患者良好的情绪及带来安稳的睡眠。用微笑来帮助病人排除那些导致失眠的不利因素,使其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和心理压力,让患者积极配合调治并早日康复。

2.4痰热内扰

主症:不寐头重,痰多胸闷,心烦。兼次症:呕恶嗳气,口苦,目眩或大便秘结,彻夜不寐。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分析:因宿食停滞,土壅木郁,肝胆不疏,因郁致热,生痰生热,痰热上扰,故不寐心烦,口苦目眩;痰热郁阻,气机不畅,胃失和降,则头重,胸闷,呕恶,嗳气。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之象。若痰热较盛,痰火上扰心神,则可彻夜不寐。大便不通为热邪伤津所致。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方药:温胆汤。护理方法:应注重患者饮食指导,谨合五味,保护和促进脾胃运化之职,借以恢复正气。睡前不宜饮咖啡饮料等兴奋刺激之品,不进行剧烈的运动,饮水不宜过量,晚餐不宜过饱,以免损伤脾胃,影响睡眠;忌油煎烙烤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2.5肝郁化火

主症:不寐,急躁易怒,严重者彻夜不寐。兼次症:胸闷胁痛,口渴喜饮,不思饮食,口苦而干,目赤耳鸣,小便黄赤或头晕目眩,头痛欲裂,大便秘结。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黄燥;脉弦数或弦滑数。分析:因恼怒伤肝,肝郁化火,上扰心神,则不寐而易怒。肝气郁结,则胸闷胁痛。肝气犯胃,则不思饮食。肝郁化火乘胃,胃热则口渴喜饮。火热上扰,则口苦,目赤,耳鸣。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火内扰之象。若肝郁化火,肝胆实热,肝阳上亢,则头晕目眩,头痛欲裂,彻夜不眠。热邪灼津,大便秘结。舌苔黄燥,脉弦滑数,皆实热内盛之象,为肝郁化火之重症。治法:清肝泻火,佐以安神。方药:龙胆泻肝汤。护理方法:对重患者情志疏导。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找出导致失眠的最主要因素,做好情志护理,保持情绪愉悦,疏导与睡眠问题伴发的焦虑情绪,消除依赖药物睡眠的心理,增强正常睡眠的自信心。就寝前庭院散步,顺畅气机,有利于安眠,或可采用诱导法,如默念数字,聆听轻音乐等促进睡眠。

3中医特色护理

临床研究者在研究中药熏洗泡脚配合耳穴位贴敷治疗不寐中,发现有明显疗效,可作为改善睡眠的理想方法。药浴、按摩和正确的护理共同作用可使气血运行通畅,四肢百骸舒达,睡眠可正常。

4体会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生理现象和心理过程,充足的睡眠可使人消除疲劳,促进恢复体力。中医对于失眠症着重调治脏腑阴阳,调畅气血,阴平阳秘,脏腑功能恢复正常,因为每个病人都存在个体差异,病因不同,所以,应强调辨证施护。中医辨证护理在情志、饮食、起居等各方面采取中医传统技能护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康复,但目前对于辨证护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少,临床报告的病例有限,真正在临床上能做到个体化实施辨证护理的不多,应加强护理中医专业知识培训,研究辨证护理,使之更好地推广实施起来。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