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在生药学课程中渗透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生药学课程中渗透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在生药学课程中渗透探讨

[摘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立足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药学的意义,阐述如何从生药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并结合实际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与成效。

[关键词]课程思政;生药学;思想政治教育;渗透途径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要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1]。这既强调了职业教育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更明确指出各专业、各学科、各课程都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即“课程思政”。作为职业院校药学专业生药学授课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内在修养,做好思政教育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药学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国家把复兴和传承中医药文化提升至国家战略,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法规政策。生药学作为一门药学专业课程,主要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采收加工、真伪鉴定、药效药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内容,在药学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好生药学,为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中合理开发和利用我国天然药物资源、提高中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鉴定药材真伪、正确养护药材、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奠定了重要基础。该课程特点决定其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无论是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认识,还是从培养文化自信、高尚药德的人才需求考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生药学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生药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在教学目标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中医药学发祥于中华大地,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哲学理念。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生药学课程与中医药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2]。教材中介绍的130余种生药多为我国常见的传统中药材,每一种生药所涉及的采收加工、炮制技术、储存养护等传统工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炮制技术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在生药学教学目标中渗透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总线。此外,在各章节教学目标中还渗透着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纵线,如:掌握生药的鉴别方法就需要学生认真细致地辨别,实事求是地反馈自己所观察到的性状特征,该教学目标中渗透着“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思政目标;掌握生药的药理作用、功能与主治,即要求学生能够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有效用药,该教学目标中渗透着“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政目标;熟悉生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其利用的途径和方法,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要重视生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该教学目标中渗透着“保护环境、依法开采”的思政目标。由此可见,专业知识技能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相互契合的,可以实现同向对接。

(二)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生药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性课程,融合中医学、植物学、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知识于一体,教学内容覆盖面广,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沃的土壤。以第一篇总论为例,这部分包括生药学的起源与发展、生药的生产、生药的鉴定等知识模块,蕴含多种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可将其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比如,介绍《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等传统本草著作时,可以充分挖掘陶弘景、李时珍等中医名家故事,为学生树立职业榜样,培养科学严谨、坚忍不拔的职业精神;通过彰显《新修本草》作为世界上最早一部药典,《本草纲目》被列入亚太地区《世界记忆名录》的世界影响力,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在讲授生药的资源分布与采收时,既要介绍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也要向学生强调“处理好生药的利用、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推进法治教育;在讲授蒸法炮制何首乌时,可以详细介绍古法炮制的具体过程,其需要经过“九蒸九晒”,至少30个日夜,才能达到最佳的质量要求,这些都传递着中华民族勤劳质朴的优秀品质;在生药的鉴定方面,可以列举市场上存在的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现象,如用小米染色后加工伪造成菟丝子、用贝壳磨制成“珍珠”、钩藤茎多钩少等,强调要增强生药鉴别本领,把好生药的质量关,培养良好的药学职业道德[3]。

(三)在教学方法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简单的以说教形式向学生灌输内容,这样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难以引起情感共鸣,无法形成思想共振。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思政目标和思政元素,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环节中创设典型案例分析、热点事件研讨、社会调研汇报、诵读名家典故等情境活动。比如,在讲解生药之前,可以引入相应的中医药名家励志故事或者传统文化典故、民间谚语等,这样既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传递匠人精神,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狮子盘头”“马头蛇尾瓦楞身”“金井玉栏”等经典术语朗朗上口,体现了老药工的智慧及传统鉴别经验的传承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置“看图猜词”比赛,促进学生掌握生药性状特征;开展“走近家乡中草药”考察调研活动,要求学生将药材带进课堂展示汇报,并向大家讲述家乡药材的发展历史,这可以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资源的认识与热爱。此外,组织开展自制“香囊”“药膳粥”等系列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四)在教学评价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学生的思想状况一直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因此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4]。评价内容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及思想政治教育两部分。相较而言,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核可以通过卷面考试成绩及实验考核成绩体现,但思想政治教育考核难以通过量化形式呈现。结合思政教育的渗透式、浸润式特点,生药学课程构建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占比70%,其中,学生课堂出勤10%、学习态度15%、调研实践15%、作业情况20%、实验考核20%、平时卷面考核20%。通过细化过程性评价项目,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综合情况,并找到薄弱点。而结果性评价占比30%,其中,期末卷面考核及思政学习心得各50%。还可以通过构建奖励性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价值,比如:参加职业技能比赛、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可列为加分项,这样使评价体系更加完善。

三、思考与改进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5]。基于生药学的课程特点,相较于其他学科,其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而是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地开展,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程思政能力。教师不仅要熟悉课程内容,同时也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内在联系,积极采取“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教学方式,使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另外,要全方位发挥协作育人力量,通过集体备课、专题研讨、专家讲座等组织形式,加强药学专业课教师之间、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的研讨交流,凝聚各方育人智慧,共同梳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整合思政教育资源库。“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在学生[5]。总书记在2019年3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药品的特殊性直接决定了药学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工作职责和使命是守护人民健康。特殊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都是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也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这一首要问题,更完美诠释了“课程思政”建设所要取得的效果。总之,“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在课程教学中实现“五育并举”,依据是课程中所蕴含的具有价值引领的思政元素。但是,“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不是生硬地、机械地在课程中加入思政内容,而是应该立足课程特色,抓住课程优势,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自然而然地导入。同时,教师要及时把握思政教育时机,最大限度地创设情境,使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浑然天成,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1-24)[2019-02-13]

[2]唐雨,高宁.生药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中国药房,2016,27(12):1721-1722.

[3]黄菁菁,杨延博.浅谈中药饮片质量问题与对策[J].智慧健康,2018,4(29):24-26.

[4]陈晓娇.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有效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47-48.

[5]王丽娜,陈爽,李景华,等.生药学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9(28):118-119,123.

作者:金潇枫 单位:福建工贸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