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同人作品著作权保护浅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同人作品著作权保护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同人作品著作权保护浅谈

摘要:同人作品在兴起、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法学界的一系列讨论,其中热度最高的讨论就是同人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从文化规律、创作自由等角度介绍保护同人作品的必要性,分析和讨论同人作品的保护模式,特别强调在保护的同时,要注意与原作品之间的利益平衡。

关键词:著作权保护;模式;利益平衡

一、同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合理性

(一)同人作品的创作符合文化累积规律

台湾学者龙应台曾说:“文化是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息渗透在生活中的实践。”①所有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选择和累积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精神需求的变化,一部分旧的文化元素被保留下来,一部分新的文化元素被创造出来,两者相互融合,产生新的文化表现形式。比如传承了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开创者孔子以《周易》、《尚书》、《诗经》、《礼记》等经典为基础,述而不作,最终形成儒学六经,汉以后,孔子的原作被多次修订,到了唐,还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文化内容,形成新儒学。比如经典名著《三国演义》,创作之初,只是一些民间小故事,人物和情节都比较简单,经过长期累积,故事人物越来越丰满,故事情节越来越生动,最终形成一部长达64万字的经典著作。同人作品是指同好者基于对原作品的喜爱,以原作品为基础进行二次创作所产生的作品。同人作品的创作符合文化累积规律,一方面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另一方面它是新、旧文化元素相互融合的结晶。保护同人作品的著作权,就是保护文化传承,就是保护文化累积。

(二)同人作品的创作体现法律所规定的创作自由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不仅仅是经济实力长足发展的四十年,也是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四十年,文学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源于法律上对创作自由的保障,思想上对创作自由的鼓励。首先,创作自由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第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自由。”宪法将创作自由归入文化权利范畴。我国著作权法第1条规定:“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著作权法将保护创作作为立法原则。一方面,我国法律要求国家对有益于人民的创作工作给予支持和帮助,提供和谐、健康的创作环境;另一方面,当创作自由受到侵害时,我国法律会提供依法维权的手段和途径。其次,党和国家在政策上、思想上也大力提倡和鼓励创作自由。2014年10月15日,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②同人作品正是在这样的浪潮中应运而生,同人作品的作者大多都经历了研究原作品、创作构思、反复修改、最终成稿的过程,付出了巨大的劳动,每一个作品都融入了作者自身独特的思想、个性、审美,是作者“创造性人格”的表达。保护同人作品的著作权,就是保护劳动价值,就是保护创作自由。

(三)同人作品的创作有利于原作品的传播

同人作品是以原作品为基础的,随着同人作品的创作,原作品的知名度也会随之提高,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有利于原作品的传播。比如,一部分读者在阅读了同人作品之后,对原作品产生了兴趣,因而购买。有人担心同人作品会抢占原作品的市场份额,事实上,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方面,同人作品有它的独创性,在人物、主题、时间、空间等方面与原作品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可以理解为是两个平行的市场。另一方面,原作品产生在先,同人作品产生在后,在读者已经购买原作品的前提下,同人作品的出现不会影响原作品的销售。

二、同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模式

关于同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模式,目前学术界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只有经过原作品作者的许可,方可给予同人作品一定的著作权保护;第二种观点将同人作品视为对原作品的合理使用;第三种观点认为同人作品是独立的作品,应给予完整的著作权保护。笔者接下来将对这三种观点进行评析:

(一)对第一种观点的评析

第一种观点把原作品作者的许可作为保护同人作品的前提条件,即原作品作者许可的,同人作品受保护,原作品作者不许可的,同人作品不受保护。虽然在前文中,笔者也曾介绍同人作品是以原作品为基础的二次创作,但这仅仅是从创作的角度来论述,原作品为同人作品提供了创作元素,如人物、主题、时间、空间等。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原作品决定同人作品,同理,也不能从法律的角度推导出,没有原作品作者的许可,同人作品就是不合法的,就不受保护。反之,如果强调只有原作品作者许可,同人作品才受保护。首先,会极大削弱同人作品创作的积极性,因为不仅得不到保护,反而有可能构成对原作品的侵权。试想会有多少人去做这种有害无利的事情,最终势必造成同人作品产业的凋敝。这与宪法、著作权法鼓励创作的立法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其实,虽然理论上存在经过原作品作者许可,同人作品受保护的可能性,但是从人的自立性角度出发,实际上许可的概率极低,因为原作品作者担心自己的作品会受同人作品的影响。这样一来,容易造成原作者独占创作资源,著作权无限扩张的局面。最后,同人作品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也付出了巨大的智力和劳力,理应和原作品一样受到法律的尊重和保护,为什么却像是二等公民一样,受到一等公民(原作品)的排挤,这明显有失公平。

(二)对第二种观点的评析

第二种观点把同人作品视为对原作品的合理使用。所谓合理使用,是指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同意,也不向其支付报酬。我国著作权法采用列举式,规定了十二种合理使用情形。从这十二种情形中,可以归纳出合理使用的适用条件,即:(1)在使用目的方面,要求非营利性,比如为了满足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或者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利益需要;(2)在使用对象方面,要求是已发表的作品,如果是对未发表的作品进行使用,无论主观上是善意还是恶意,都侵害了原作品的发表权;(3)在使用程度方面,要求只能是适当的使用,不能超过合理限度。同人作品的情况比较复杂,把所有同人作品都视为对原作的合理使用,似乎不妥。首先,在使用目的方面,同人作品最初是为了表达对原作品的喜爱,向原作者致敬,符合非营利性。但是随着同人作品的兴起,并且产业化,一部分同人作品逐渐向营利性转变,创作和传播是为了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有一部分同人作品仍然保留非营利性,创作和传播仅仅是为了欣赏和交流。最终,形成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并存的局面。其次,在使用程度方面,同人作品对原作品的使用,可能是质的使用,比如相同的主题,也可能是量的使用,比如相同的人物名称,在比例上,也不局限于适当的限度。综上所述,同人作品并非完全符合合理使用的适用条件(1)和(3)。

(三)对第三种观点的点评

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即把同人作品作为独立的作品,给予完整的著作权保护。一方面,同人作品属于文学、艺术范畴,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并且独立于原作品。既然是一个独立的作品,为什么不能给予其完整的著作权保护。如果对其保护要附加条件,或者给予的保护要弱于其他作品,实在有违公平原则。另一方面,黑格尔名言:存在即合理。同样,同人作品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它有利于原作品的传播,能够满足社会大众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保护同人作品,就是保护文化传承,就是保护创作自由。

三、同人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中的利益平衡

部分学者认为同人作品与原作品之间存在权利冲突,给予同人作品完整的著作权保护,势必会影响对原作品的完整保护。笔者并不赞同“冲突”一说。“冲突”一词一般指相互矛盾、相互抵触,词性比较激烈,也比较负面,冲突的结局,往往是你存我亡或两败俱伤。用它来形容同人作品与原作品之间的关系,不太恰当。正如前文所述,原作品派生出了同人作品,同人作品反过来促进原作品的传播,两者完全可以和谐共处、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笔者更加赞同“利益平衡”一说,即在给予同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同时,也强调它所要承担的义务,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最终实现同人作品与原作品之间的利益平衡。这一观点,既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又比较符合同人作品发展的现状。

(一)表明作品性质、注明原作品情况

同人作品是以原作品为基础的二次创作,没有原作品,就没有同人作品。所谓饮水思源,同人作品的作者在行使自己著作权的同时,也应该尊重原作品的相关权利。具体要求为:一是表明自己作品的性质,即同人作品,并非所有的读者都对原作品非常了解,一看到同人作品,就能判断它所依托的原作品,如果不表明同人作品的性质,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以为该作品是完完全全的原创,这样一来,同人作品这一独特的作品类型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二是注明原作品的基本情况,如原作品的名称、作者的姓名、生平介绍、作品的发表和出版情况等,让读者可以在阅读了同人作品之后,有机会再去阅读原作品,对二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大多数学者把这一要求理解为是尊重原作品作者的署名权,笔者不太赞同这一说法。因为根据我国著作法的规定,署名权是指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的权利,署名权的主体是该作品的作者。同人作品的作者在自己的作品(同人作品)上署原作品作者的名字,作品与作者并不匹配,因而不属于署名权范畴。

(二)传播正能量,尊重原作品的创作意图

同人作品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艺术作品,仍然需要遵守国家法律、政策创作正作品、传播正能量的要求。当前,同人作品市场也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一部分作者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创作原作品的色情版,充斥大量性、暴力等内容,这一现象在日本漫画圈极为普遍,比如:以《火影忍者》为基础创作了《火隐忍者-漩涡鸣人的洞房之夜》。这些色情、低俗作品的出现,不仅严重影响社会道德风尚,冲击传统主流文化,而且严重损害原作品的声誉,让读者误会原作品的性质和创作意图,必须坚决抵制。

四、结语

同人作品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品,有其存在的价值,应得到完整的著作权保护,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最终实现与原作品之间的利益平衡。

作者:江丽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