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未来制造业发展趋势浅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未来制造业发展趋势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未来制造业发展趋势浅议

摘要:曾经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认为难以在美国本土制造自己的苹果产品,这是不是意味着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正在被逐步淘汰,还是制造业的未来将会是多栖分布的模式,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不是已经改变,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制造业;自动化;技术创新;人才发展

制造业生产的目标一直以来都是降低成本。就像商品生产一样,制造业生产是使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对研究和开发的持续承诺,算上实用的新技术和其他因素,这将有助于确定潜在的长期机会,跨区域业务更容易变为现实,从而实现长期效益。如果机器能完成一个工厂里所有重复的、大部分复杂的工作,那么使用这种低成本、低技能劳动力的工作会变得越来越少,而相应的高技能的、因为成本优势而越来越不适合离岸外包的工作会越来越多。目前,许多企业为应对经济和政治环境的不稳定性而储备资本,但具备前瞻性的企业从发达国家重要的企业资本获得不可多得的机遇,它一方面能做的是降低成本,而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利用制造业作为战略杠杆。

一、制造业的复苏

劳动力成本较低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优势,多年来已导致发达国家大量制造业工作岗位流失。在这种环境下,企业能创造的就业机会,超过了它们实现基本自动化的能力。但是,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正在迅速打破这种平衡,在将的来15到20年,制造业将明显地转向资源集中化和终端用户市场,发达国家制造业新工作岗位的流失将会是制造业历史发展中的一部分。在其他经济趋势和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情境下,自动化的进步已经变得越来越具有成本竞争力,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正在逐渐被取代,最终劳动力成本作为新的制造业定位关键因素中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了。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日益成熟的人工智能控制系统、传感器技术和其他技术创新正在推动下一代自动化生产,制造业的未来似乎正在许多行业发生巨大变化。最后,更有可能赢得有利竞争地位的是那些将地理和技术的融合作为战略机会的制造企业。

二、改变竞争环境

美国与制造业关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保持得并不那么密切。美国和其他以发达国家为核心的制造企业已经通过在美国本土之外的制造业增长获得了在成本方面优势。因为他们最初试图在美国之外发展制造业,美国的公司已经在考虑在位置迁移和自动化技术之间进行平衡。劳动力缺失对美国制造业吹响了警报,在劳动力成本上获得优势的默认方式是促进制造业的国际化,这对于许多行业来说都是适用的。然而,生产率的提高也意味着加工效率和自动化对就业有更大的影响。从本质上讲,制造业所涉及的的人员、技术和流程能使企业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同时非制造业的经济增长和对大学教育的重视表明,知识经济与一个国家的相对竞争优势正在并驾齐驱。由于这些趋势似乎是直观和不易改变的,制造业自动化的未来发展,可能会阻止制造业从发达市场流出。制造业的未来不会成为高就业率的避风港,但它可以利用知识经济,例如利用软件开发人员和大学技术人员的技能,来促进发达国家存在的创新机制。

三、自动化的崛起

20世纪80年代,当时高效的日本汽车制造厂商对通用汽车公司进行了合力围缴。为了重新获得竞争力,通用公司在自动化和机械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采取了一种削减成本的策略。最终这个看似理想主义的想法在此后的十年间被逐一付诸实践,许多生产商也将其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核心技术而采用。虽然在今天看来通用汽车公司的自动化战略是成功的,但在当年,这是一个另人非常担忧的冒险变革行为。丰田公司的人均生产率是通用汽车公司的五倍。通用汽车公司并没有通过削减间接劳动力来达到目的,事实上,操作员和技术人员也需要自动化的思想转换。另外,丰田的高效率运营不仅是因为采用了自动化,还因为实行了其他战略变革,比如无库存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等。

四、自动化的发展

虽然制造业在自动化方面取得了进步,但自动化革命远没有实现。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促使企业在制造业投资决策上做出假设。不断上涨的能源成本。众所周知全球能源市场的动荡不稳的,能源成本不断在上升。这就使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它们考虑总体的可持续性,减少产品的运营网络及碳排放,并选择本土化生产,避免受到运输和物流成本波动的影响。因为公司的大规模生产的投资计划已经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他们的工厂需要使用的动力源,所以这种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煤炭等碳排放源可能具有成本效益,但从考滤到可持续性发展、企业的形象以及与碳排放相关的税收风险,已迫使企业停止使用这些碳源。发展目标和轨迹之间的平衡。在过去的几十年,许多企业都经历了包括并购和被动性削减的快速增长的周期。从动态的全球环境来看,这些变化导致企业的发展轨迹不再符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地理位置变得更加昂贵,积极主动地对现有设施在人员配置上的变动进行再平衡,但很少有公司能够持续做到这一点。信息的精确性。精益生产和无库存生产方式,是出于竞争需要而产生的制造方法,都需要信息的及时以确保进行生产。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编程来生成数据,以便有效地提供准确的信息。同理,先进的制造技术可以增加企业的灵活性,使企业对系统生成的数据作出积极的响应。企业在追求更高生产能力的过程中,从企业早期环境和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可被用于在过程中抓住机遇、挑战和学到的相应的经验教训。在管理和执行复杂自动化生产的过程中将会有效和普遍的利用相应计算机和编程技能。

五、如何迎接制造业未来的自动化革命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未来自身发展的方向,并主动通过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引导来突破自身能力的局限。同样许多国家很难恢复已经失去的制造业能力,但是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发展新制造业的良好机会,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的机遇,这些企业把重点放在三个相关领域:人才开发、新技术的研发和长期战略规划。

(一)人才开发排除技术差距。在许多国家,技能培训的基础是通过进行经验传授和在职培训来完成。企业必须培养独立的劳动力群体和高技术人才,使他们能够独立从事一系列生产活动。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中,教育工作者提倡将培养和压制相结合,以培养适应性能力。虽然他们一直注重培养适应性能力,而不是压制它。雇员授权。企业选取的运作方式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通过更加灵活的生产基础设施来实现产品的创新和个性化,从而导致商业模式的更加多样性。这表示了长期成本效益和短期成本削减之间的权衡。这种灵活性不仅需要更高的技术和受过更高水平教育的劳动力,而且还需要生产经理具备操作投资组合流程和适应不断变化的产品需求的能力。这种雇员授权制度将要求更多的企业需要具有教育背景的员工,但同时企业文化也需要从传统的生产文化转变过来。保证人才交付。随着大多数发达市场的老龄化,以及熟练的技术和工程人才的普遍缺乏,人才将成为新一代制造业成功的一个重要部分。技术教育可以直接为制造业提供他们想要的人才,同时它也为企业提供了直接接触最优秀学生的途径。

(二)新技术的研发自动化技术设计。在许多企业最终用于生产上的技术和产品开发被完全分离成两个部分。这使得很难以同样的质量大规模生产许多在设计上几乎是完美产品。考虑采用自动化和其他高科技技术的公司,现在需要引入一种产品设计过程,以补充所选择的产品制造技术,这种设计过程应该能够记录生产过程中的缺陷并能同时保持原有的优势。制造联盟计划。联盟计划是一种新兴的方法,用来加强零售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目标是销售数据和产品销售趋势可以共享,并用于开发产品流程和客户开发的合作开发计划。通过这种方式,制造企业可以受益于与销售公司和从事自动化或其他制造技术的研发部门的合作。技术研展。以上生产技术与产品设计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逐渐引入的新制造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少数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对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具体需求,同时调整生产以适应新技术方面有很好的了解。这一进展提出了要打破单一的产品开发模式,将制造研究与反馈引入产品开发过程,需要对传统的研发体系进行扩展。

(三)长期策略规划放眼未来,一个重要的战略讨论内容将会是生产技术的发展,因为它们提供了潜在的长期化机遇,可以转移我们的关注焦点。我们对制造业生产的关注焦点应该从单纯的成本最小化转移到一个新的战略水平,以获得长期的成功。这种观点上的转变对许多企业来说可能具有挑战性,尤其是那些对来自公众投资者的压力承受能力较弱的公司。同理,因为很难在一夜之间改变它们,我们也需要从长远的视角去考虑企业优化的全过程。但新兴的市场正帮助生产实现本土化,以保证劳动力和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在扩大生产能力之前,企业需要考虑新的生产设施的地理位置。在考虑生产技术发展趋势时,大多数行业至少应考虑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长期发展计划,以便提供更有实际意义的计划,这减少了初始投资,或通过开发较小的设备使采用技术和作出改变变得更容易。此外,就灵活性而言,为了应对紧急需要,建立一个互动式检查系统将是有益的,该系统具有更容易实现的自动化技术,并将自动化的机会与当地决策过程中的各种选择结合起来。需要在需求产生之前及早采取可行性高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开发过程方案。伴随着各种技术的出现和众多潜在产业和产品的应用,分析不同产业和技术之间的最佳比例关系成为不可或缺的工作,同时为适应市场需求将推动新的研究周期提前。在短期内,它将更有可能实现自动化程度小的、简化的制造过程。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的自动化进程将随之而来。长期或复杂的生产过程将受益于更加廉价的机器人,但仍严重依赖传统的生产力。竞争格局已经开始被这种自动化变革的新趋势所改变,企业使用制造而不是成本管理作为其核心战略杠杆,以扩大他们的选择。能在下一代制造业中站稳脚跟的,是那些能寻找最适合自己产品的新技术、鼓励将生产和产品开发进行整合、专注于开发人才、积极开发人才管理和成本管理的企业。

参考文献:

[1]新浪科技.苹果生产线向海外转移:“美国制造”一去不返[EB/OL].[2012-01-27].

[2]电气自动化技术网.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EB/OL].[2013-04-01].

[3]刘丽娜.美国制造业复兴及其先进制造业发展策略分析[J].中国市场,2014(38):83-85.

[4]赵立莹,赵景辉.英美制造业人才培养特点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6(08):34-35.

作者:梁平 杨粲 单位: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税务局第三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