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减税降费下制造业税负变化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减税降费下制造业税负变化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减税降费下制造业税负变化探究

[摘要]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自减税降费政策实施至今,制造业及细分行业的税负是社会各方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2016—2020年上半年期间制造业以及细分行业的税负变化,提出减税降费政策要基于财政可持续性,贯彻长远健康的税收理念;统筹规划,引导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细分政策,实行区别对待;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政策;实时实地落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协同,合力降低企业负担。

[关键词]减税降费政策;制造业;企业所得税政策

1引言

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叠加疫情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减税降费”是“六稳”系列改革措施中的重要一环,2019年以来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聚焦实体经济,特别是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减税降费政策切切实实降低了制造业的税费压力,帮助制造业尽快摆脱疫情带来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减税降费政策实施至今,制造业及细分行业的税负变化情况是社会各方重点关注的问题。

2制造业税负

文章选取我国制造业及细分行业进行分析,制造业中上市公司数量前五的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并对数据做以下处理:①删除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特别处理变动的公司;②删除标记ST、ST*企业;③删除相关变量异常或缺失的公司。行业分类依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证监会公告〔2012〕31号),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Wind数据库和公司年报。

2.1制造业总体税负

2016—2020年上半年期间,制造业的纳税总额平均数分别为3.42亿元、3.56亿元、4.04亿元、3.95亿元和1.87亿元,其中所得税费用平均数占比分别为24.89%、28.25%、28.72%、27.99%和29.56%。

2.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税负

2016—2020年上半年期间,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纳税总额平均数分别为3.37亿元、3.47亿元、3.78亿元、3.92亿元和1.73亿元,其中所得税费用平均数占比分别为26.50%、26.49%、27.25%、27.63%和29.42%。2.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税负2016—2020年上半年期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纳税总额平均数分别为1.95亿元、2.39亿元、2.80亿元、2.43亿元和1.19亿元,其中所得税费用平均数占比分别为28.32%、33.40%、35.94%、29.61%和31.50%。

2.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税负

2016—2020年上半年期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纳税总额平均数分别为2.08亿元、2.11亿元、2.17亿元、2.38亿元和1.25亿元,其中所得税费用平均数占比分别为27.78%、37.00%、34.24%、32.17%和29.18%。

2.5医药制造业税负

2016—2020年上半年期间,医药制造业的纳税总额平均数分别为3.08亿元、3.14亿元、3.70亿元、3.29亿元和1.47亿元,其中所得税费用平均数占比分别为25.25%、28.92%、21.46%、26.38%和31.86%。2.6专用设备制造业税负2016—2020年上半年期间,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纳税总额平均数分别为1.30亿元、1.43亿元、1.82亿元、1.84亿元和0.90亿元,其中所得税费用平均数占比分别为21.85%、26.91%、29.27%、29.96%和39.55%。

3减税降费背景下制造业税负中存在的问题

3.1减税降费政策要考虑政府财政收入的承受能力和可持续性

减税降费政策不会永无止境,对于企业来说,当然是税负越低越好,但作为政府,要考虑政府财政收入的承受能力和可持续性。疫情增加了国内外经济的不确定性,叠加经济下行压力,财政收支矛盾严重,全国财政收支呈现“紧平衡”,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与政府财政收支的协调持续。

3.2税负下降趋势不稳定,2020年上半年税负明显上升

减税降费政策是奋力推进和深化改革的持续性政策,但2016—2020年上半年制造业的税负下降趋势有所反弹。

3.3税负变化趋同,细分行业间差异不明显

减税降费政策对于行业内部的针对性不强,低端制造业也可以享受政策红利,缺乏升级动力。

3.4所得税税负的变化趋势值得关注

2016—2020年上半年期间,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的总税负与所得税税负的变化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在总税负降低时,所得税税负上升,2020年上半年总税负上升时,制造业总体的所得税税负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所得税税负反而下降。

3.5税负降低和政策实施之间存在时差

制造业及细分行业的税负降低与政策实施时点之间存在偏差,2016年的总税负下降效果较弱,2016—2017年的总税负下降幅度明显低于2017—2018年的总税负下降幅度。

3.6减税降费政策的协同性需要增强

减税降费政策在推行的过程中离不开部门合作和社会协作,企业综合成本的降低不仅需要财政政策的支持,更离不开货币政策、社会政策和产业政策等的扶持。

4优化建议

4.1基于财政可持续性,贯彻长远健康的税收理念

减税降费政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低实体企业成本的措施之一,短期内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是有效的,但是企业不要把减税降费政策作为“救命稻草”,政府也不会提供永久性的“保姆式”服务,政府要目光长远,贯彻有利于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的税收理念,促进企业长期提高自身的附加值、创新能力、盈利能力以及竞争力。

4.2统筹规划,引导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减税降费政策应当立足于国家战略和现代财政,以优化完善税制结构为目标,统筹规划税费改革,保持政策的先进性、持续性和稳定性,引导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的税负上升显示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减税降费政策应引导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例如,扩大税收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范围,对尚未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尚不符合认定标准的高端制造业实施等同税收优惠,深化增值税改革,进一步扩大增值税的抵扣范围,将研发费用利息支出、工资薪金纳入抵扣范围,扩大退还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促进制造业投入技术升级和扩大再生产,推动其转型升级。

4.3细分政策,实行区别对待

减税降费政策对制造业不能“一刀切”,要区别对待。例如,对于低端制造业逐步降低抵扣比例,对于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给予高比例抵扣,对于制造业的研发投入转化为实际产出的给予更高比例的抵扣。实施差异化政策,奖惩鲜明。

4.4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政策

优化企业所得税顶层结构,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政策。例如,在配套改革个人所得税的基础上,加大避免重复征税的力度,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收入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包括转让研发技术和收取特许权使用费等。

4.5实时实地落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做好减税降费政策的督查落实和跟踪工作,改进优化操作实施办法。借助大数据和云平台等现代技术,实现税务政策在评估、、实施、操作、咨询和评价等方面及时高效互联互通,完善投诉举报和奖惩制度,确保减税降费政策实地实时执行到制造业中,不断深化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以方便纳税人为原则,坚持程序高效实质赋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4.6政策协同,合力降低企业负担

政策需要协同推进,强化部门联动,叠加发力打出政策组合拳的效果,综合降低企业成本。减税降费政策作为财政政策的组成部分,除了不同税种之间要有增有减之外,也要结合货币政策、社会政策和产业政策等,例如扩大对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稳定投资预期,鼓励产业创新,培育新基建业态。

参考文献:

[1]梁季.以减税降费助力“双循环”畅通[J].人民论坛,2020(30):66-69.

[2]龙丽佳.“六稳”背景下减税降费理论分析[J].税收经济研究,2020,25(3):19-24.

[3]倪红福,吴延兵,周倩玲.企业税负及其不平等[J].财贸经济,2020,41(10):49-64.

[4]席卫群.我国制造业税收负担及相关政策的优化[J].税务研究,2020(2):11-15.

[5]白景明,张学诞,梁季,等.减税降费政策评估报告———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的分析[J].财政科学,2019(12):5-22.

作者:张邓 单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