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山地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体系构建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山地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体系构建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山地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体系构建浅析

摘要:农业装备制造产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支撑作用,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在丘陵山地发展农业机械化困难重重,现以适应贵州丘陵山地农业产业需求为出发点,提出了贵州省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应对策略。从机制、规模、质量、服务四个维度研究了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体系构建,助力贵州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丘陵山地;农业装备;制造业;体系构建

0引言

农业机械是农业高新技术和现代农艺技术实施的载体,是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的物质基础[1]。贵州省是一个地形地貌复杂的山区省份,农机化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机生产企业初具规模但是综合实力不足,高精尖技术应用不足而中低端产品过剩,农机产品同质化严重而创新力不足,在贵州省农机制造企业领域,尚未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相配套的产业体系。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多,种植分散,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未得到根本解决直接影响了农机的整体发展,使得农机制造业面临困境[2]。贵州省产学研发展滞后,面临严峻挑战,目前贵州省的农机制造企业,由于丘陵山地严重制约了大型成套农机设备的发展,加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技术创新发展受到人才因素的制约,贵州省在县级层面的农机企业寥寥无几,军工企业中专著农机产品的厂家被迫转产经营。在科研方面,以农机为主要公关方向的屈指可数,成果转换能力更是处于劣势。因此,探索贵州省丘陵山地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体系,大力提升农业装备制造业装备水平,为贵州省“四新”和“四化”贡献力量,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发展思路

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是新型工业反哺现代农业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我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任务,要大力发展贵州省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必须创新思维,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9〕1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对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产业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贵州省丘陵山地特色,着眼我国南方丘陵区域,瞄准全球丘陵山地机械,坚持以满足市场化需求为导向,以填空白、补短板、强弱项的发展精神,真正解决无机可用、无好机用和农机农艺不配套的农业发展实际,开发高效、节能、环保、高质量农机装备,创建特色农机和品牌农机,为贵州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征程上创新路、开新局。

2体系构建方法

2.1机制策略

农业装备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时期,贵州省农业装备总动力达到3000万kW以上,农机具配置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业装备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0%,重点特色经济作物薄弱环节“无机可用”和“无好机用”的问题初步得到改善[3]。但由于贵州省丘陵山区地形条件差、农机投资效益低、农户购机能力弱、种植制度复杂等因素影响,贵州省农业机械化程度还较低,仅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0%,使贵州农业装备制造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农业装备制造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农业装备制造行业发展“机制”策略需要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探究。农业装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装备制造产业升级,需要做强做大农业机械产业[4],本文基于贵州省农业装备制造业调研的基础上,以农业机械产品形成与使用的逻辑维度,探索标准品牌技术产品服务的机制策略,即标准突破—品牌效应—技术攻关—产品特色—服务完备。首先,标准突破已经成为各实体产业最为核心和卡脖子的问题,掌握标准就能成为农业机械行业的定义者,标准突破作为贵州省农业机械制造业发展“痛点”和难点,企业在此方面应站在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以丘陵山地为阵地,抢占标准制定的制高点。其次,品牌作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品牌效应的打造也需要从点滴做起,长远规划,从产品定位中探索农业机械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做大做强农业机械制造业,增强企业影响力和产品使用效应,让品牌效应成为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加持。再次,技术攻关特别是核心技术的突破已然成为各行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目前贵州省农业机械制造业依旧处在边缘产品和零部件加工制造的阶段,需要从传统农业装备转型和过渡到现代农业装备制造和生产上来,突破技术瓶颈,打破高端核心关键技术被国外垄断的局面。然后,产品特色需要以丘陵山地为发展方向,围绕重点特色产业,发展适宜非平原的农业机械,研制轻小型多功能农业机械,提升农业发展效益。最后是服务完备,农业机械制造业产品是农业生产者赖以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故障检测与维修成为农业生产者扩大再生产的困境,因此需要以售前售中为基础,售后服务为核心,构建完备的服务体系,展现品牌服务和特色。

2.2规模策略

无论从静态的现实状况还是动态的发展进程来看,数量和质量都是衡量、把握和决策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两个基本指标,没有数量,就无所谓发展,会因“附着物”的缺位而使质量抽象化;但仅仅有数量,也不能替代发展,会因缺乏质量而成为无意义发展[5]。目前,贵州省农业装备制造企业有38家,而贵州省的十二大特色产业改革发展势必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呈现井喷之势。单就茶产业而言,截至2020年底,贵州省茶园面积46.7万hm2(其中投产41.3万hm2);全年茶叶产量43.6万t、产值50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11.7%。据《中国茶叶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统计的产业机械主要生产企业名录上榜52家公司,上榜最多的是浙江省的26家企业,占到50%。而贵州省茶产业农机制造企业仅为2家,分别是贵州赐力茶叶机械有限公司和贵州双木茶机制造有限公司。由此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制造业作为规模效益型产业,在贵州省未能按经济规律组织大批量集中生产,低水平制造严重,企业组织结构散乱,经营规模小,省域内尚未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借鉴国际知名农机企业发展路径的成功经验及国内农机制造企业强省的发展模式,贵州省的规模化发展路径可借鉴纵向与横向一体化发展模式以壮大省内农机企业规模。首先是产业互补,壮大规模增强实力[6]。纽荷兰和凯斯的产业互补是壮大规模增强实力的典型案例为贵州省的农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贵州省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策略可以从凯斯纽荷兰的发展模式中寻求。企业从早期进行纵向一体化发展,为技术沉淀、资本积累、市场开拓提供发展基础,进行产业互补,运用横向一体化发展策略,聚合其他企业的产业资源,品牌资源和市场资源,适应多元化的市场和技术发展需求。其次是产品互补、覆盖全省农机市场。凯斯的大功率拖拉机和收获机械在北美市场享有一定的声誉,而纽荷兰公司专注于其他系列的拖拉机、青稞收获机等产品,合并后凯斯纽荷兰公司迅速将互补产品打入空白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所以贵州省的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可以借鉴纽荷兰和凯斯的合并,充分利用相互的产品和市场资源,销售渠道,不仅扩大了市场覆盖面,还显著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最后是技术互补、巩固高端领先优势。一方面是直接获取成熟优势技术,既节省了技术研究开发费用,又能完善产品序列。另一方面发挥品牌优势,结成技术联盟,定牌生产。将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交由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小公司生产,这是目前流行的做法,不仅仅限于农机制造业。如约翰迪尔将29.4kW(40马力)以下的拖拉机等产品交由日本井关生产,另外,为了销售地域上的方便,将某一系列的产品交由当地的配套厂组装,减少运输成本,以此来巩固高端领先优势。

2.3质量策略

这标志着我国开启了质量型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质量主导数量。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考查中铁装备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举国树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产品型向管理型、制造型向创造型转变的国家意识、国家意志、国家意图的质量观。农机质量作为农业装备制造业长远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从两个层面来规定和规范农业机械质量[7]。企业层面,首先要围绕产品生产质量标准体系构建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机制,需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以先进的农业装备技术标准严格控制制造和生产过程,将业态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新材料应用于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从人—机—料—法—环五位一体化的鱼刺图模式严把质量关[8]。其次是企业质量体系的完善与优化,加强对整机及其零部件的检查,完成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规范产品的验收。政府层面的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对行业企业产品实行规范管理,对质量违法和不合格产品加大惩处力度,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提升全省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推进农机产品性能特别是作业效率和舒适性、产品质量特别是可靠性和安全性水平明显提升[9]。

2.4服务策略

2.4.1企业层面。构建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产品流通服务体系。以国内龙头企业和国外企业先进典型做法的引领,探索构建和健全贵州省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企业产品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新型农机市场体系,针对农业机械生产制造的全过程建立服务体系,特别是明确好售后维修责任,以一流的服务水平规范服务程序,提高企业售后维修能力和服务能力[10]。2.4.2政府层面。多措并举与多部门联合协调,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扶持和培育、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指导和规范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全组织机构、建立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规范决策程序、实行民主管理。指导农机合作社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社员积极性,形成发展合力,以优质服务来扩大社会影响[11]。

3结语

本文以“贵州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调研为基础,在前期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就贵州省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四个维度提出适应贵州省山地特色需求的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对策:以“结构性改革—产业链—产业”的多角度多维度视角出发,讨论机制策略;从企业发展的横向与纵向发展一体化维度,分别从“技术—产业—产品”探究规模策略,从静态的现实状况和动态的发展进程来论述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以“人—机—料—法—环”五位一体化的鱼刺图模式探析质量策略;以企业和政府两个层级探讨构建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途径。

作者:肖连军 黄家军 单位: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