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论电影艺术意境之美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论电影艺术意境之美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论电影艺术意境之美

【摘要】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追求意境之美自然成为东方美学的检验标准。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和其他艺术相比更具有营造意境的潜力。将意境这一概念导入电影领域中,不仅拓展了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的范畴,同时丰富了电影诗意化的审美形态,提升了电影的艺术价值。在电影中,对意境的营造集中体现在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外之致三个方面。

【关键词】电影;意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意境作为一个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指的是诗词、书画、戏曲、园林诸艺术门类中,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所创造的,以自然景物为媒介,抒发主观情思与生命感悟的,意象契合、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①也就是说,意境已然超越物象本身,从而在充满诗意化的氛围中重新获得新的体验和感悟。将意境运用到电影中,意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指整部电影在导演的统筹安排下,呈现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视听关系,从而让观众体会到意蕴无穷的视听盛宴。在电影中,意境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并为其主题服务。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中通过黑白与彩色的色彩元素运用,将现实和回忆分隔开来,展现出一个唯美动人的爱情故事。霍建起的《那山那人那狗》中通过“山行”的实境和“人情”的虚境含蓄地表现出影片的美学风格。而他的另一部电影《暖》,凭借诗意风格的完美体现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电影《暖》中,对意境的营造体现在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外之致三个方面。

一、电影声画——情景交融

著名画家伍蠡甫先生曾说:“情景交融、情景结合,而有意境。”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情和景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元素,情景交融是构成意境的表现特征之一。所谓情景交融,就是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寄托在客体的物象上,达到一个交融的状态,从而在这一时空中衍生出超越审美主体和客体本身的存在,创造出更深远、更广阔的意境。在电影中,意境表现在具体的声画语言上,有限的声画语言和无限的情感相结合,使观众领悟到超越画面自身的“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纵览整部影片,暖色调和冷色调的交替使用将回忆与现实分隔开来,给观众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在回忆中暖色调的运用,给人一种美好、惬意的感受,无论是井河对暖的暗恋,还是丰收时节打闹的人群,或者是荡秋千时短暂的美好时光,都象征着井河与暖即将到来的美好爱情以及对未来充满着的无限期望。而现实与回忆往往是相反的,在现实中冷色调的运用,给人一种压抑、悲凉的感受,在现实的所有时空里,天空始终是阴暗的,地面始终是潮湿的,场景始终是昏暗的,人物经常处于高墙之中,在暖从秋千上摔下来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悲剧性的人生,为了爱情经历了两次没有结果的等待,最终她只能接受残酷的现实,因此她的未来是灰暗的。在所有抒情表意的艺术形式中,音乐的使用对抒发人物情感起着关键作用。声音和画面的完美融合,将主体的情感抒发到极致。在影片《暖》中,无论是音响、音乐还是独白,都能将这一充满诗意的电影以一种缓慢的节奏娓娓道来。井河与暖多年后的首次相遇是在一座木桥上,这一片段以哗哗的流水声作为背景音,不仅象征着人物的命运,而且将两个人的思绪带回到从前,开始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影片中多次出现了主人公井河的独白,这些独白以一种缓慢的节奏从井河口中说出来,不仅与整部影片诗意性的节奏相契合,更是体现出了井河心中的无奈与惋惜,给观众留下思考的余地。

二、电影留白——虚实相生

意境,由实境和虚境两部分构成,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之一。实境既诗、画中“直接呈现的蕴含情景、形神的特定艺术形象或符号”;虚境则是“由特定形象在幻想、联想、想象中生成的形象”③。在电影艺术中,影片的镜头画面为实境,观众的想象联想为虚境,虚实结合最终构成电影之意境。

(一)留白在画面中的体现“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境界,同样也运用于电影这一艺术门类中。就电影艺术而言,画面留白体现在空镜头的运用上。空镜头的使用,可以交代影片的环境背景、隐喻人物情感、渲染意境氛围,在场景转换和把握节奏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空镜头将有无、虚实相互转换,影片的意境之美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电影《暖》中,影片开头便运用了一组空镜头,画面从远处的高山再到阴沉的浓雾,一望无际的芦苇映入我们眼帘,紧接着多年未归的井河骑着自行车出现在画面中,伴随着主人公井河低沉的独白介绍整体环境,随着镜头的变化人物在画面中占据的空间逐渐变小,梯田以全景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些镜头奠定了整部影片凄凉的基调,给人一种哀伤的情愫,同时也暗喻了现实的残酷和回不去的曾经。

(二)留白在人物中的体现人物留白的刻画包含诸多方式,最直观的是对人物本身的塑造。在电影《暖》中,人物留白通过哑巴这一人物形象体现出来。哑巴在影片中是理想守候者的形象,由于无法开口说话,导致他对暖的爱意只能依靠行动来展现,哑巴对暖浓浓的爱意集中体现在无尽的陪伴上,在暖等待小武生无果时,哑巴并不能给她言语上的安慰,只能依靠自己的方式发泄心中的愤怒;在暖等待井河时,他按时把井河的来信送到暖的手中,为暖的开心而高兴。哑巴在影片中用自己的无声和沉默,让观众领悟到行动是比誓言更为珍贵的东西,同时哑巴的失语也具有浓厚的讽刺意味,直击观众的心灵。

(三)留白在情感中的体现电影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视听艺术、一种叙事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情感艺术。饱满的情感可以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情感的留白亦可以更精确地传达影片的诉求。在电影《暖》中,情感留白通过情感随着时间的消亡而得以展现。小武生的一句“只要招生我一定通知你”使暖陷入无尽的等待之中,结果等来的是无尽的失望;井河背负着暖的理想,在父亲面前许下一定会回来接她的誓言,为了井河的这一句承诺,暖又一次开始了对井河的无尽等候,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许下的深刻诺言也渐渐随风飘散;哑巴虽然不能像小武生、井河那样给暖许下诺言,但他用自己的行为默默感化着暖,在经历过两次无望的等待后,最终暖选择了能够给予她安稳生活的哑巴。时隔多年,当暖和井河再次在桥上相遇,一切都已物是人非,留下的只有曾经美好的回忆,情感留白在残酷的现实中表现到极致。

三、电影意象——韵外之致

“所谓意象,就是情、意、象的心理复合构成,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情是情感体验,意是审美意识,象是感性形式。”④简单来说,意象就是将作为主体的“意”和作为客体的“象”结合起来,从而赋予物象不同的解读方法。在电影中,具体的“物象”经由导演的巧妙安排,成为抒发情感和推动情节的寄托,这样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物具备深层含义,还可以创造一个更具审美空间的艺术世界。

(一)秋千在影片中,秋千作为一个重要意象,用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秋千不仅是人们玩耍的工具,也是剧中人物情感的寄托点,象征着暖的希望与命运。在回忆里,暖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少女,对未来充满希望,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她在每一次荡秋千的时候都会眺望远方,幻想未来的美好生活。虽然她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了小武生和井河的身上,最终没有实现,但她每次荡到的最高点,是她当时最接近理想的地方。梦想终有破碎的一天,在井河和暖最后一次荡秋千的时候,画面中出现了支撑秋千吊环的特写画面,并配以荡秋千时所发出的吱吱声,在秋千荡到最高点的时候,秋千绳断了,暖的脚瘸了,她的希望也随之崩塌了。秋千绳断裂后,画面中的阴雨天随时可见,似乎在诉说着暖的悲剧人生。秋千这一意象从其绳断裂的那一刻起,就彻底改变了暖的命运。

(二)雨《暖》是一部诗意化的电影,其中雨这一意象的使用为其蒙上了一层阴郁的面纱。影片采用冷色调和暖色调交替使用的方式,在用冷色调凸显严峻的现实时,井河和暖在小桥上不期而遇,此后井河便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第一次去往暖的家。灰蒙蒙的天气、狭窄的小巷、黑色瓦片的房子以及湿漉漉的小路,无一不体现出井河内心的凄凉,奠定了全片哀伤的基调。由于这场雨的出现,小红伞这一意象被巧妙地引出来,阴暗画面中的这一抹红显得格外鲜艳,它象征着一种炙热,象征着一种希望。在之后回忆过去的段落中,雨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井河考上大学离乡后,三封信成了他和暖之间的承诺。第一封信寄出后井河没有收到暖的回信,第二封信被暖撕碎了,而在等待第三封信到来的时候,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相比之前淅淅沥沥的小雨,暗示人物心理再一次发生了变化。哑巴在大雨中收到了第三封信,但他没有交给暖,而是把信撕碎扔到了河里,在信被撕碎的那一刻,暖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四、结语

电影的创作不是孤立存在的,尽管意境属于传统美学的范畴,但将意境这一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进电影这门新兴艺术中,可以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审美空间,让我们体会到电影超越其自身的韵味之美。《暖》将东方式的审美心理与意境有机结合,通过电影声画、电影留白、电影意象巧妙地传达出影片所蕴含的独特美感,带领观众走进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中。整部影片节奏流畅而缓慢,无论是塑造人物还是讲述故事,都像一条缓慢流淌的小溪,娓娓道来,由此电影的意境之美便开始浮现。

参考文献:

[1]唐莲.浅谈金基德电影的美学意境[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2):133-134.

作者:贾汝鑫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