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拟音艺术在电影制作中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拟音艺术在电影制作中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拟音艺术在电影制作中应用

摘要:拟音艺术作为电影制作中的重要一环,对于电影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其对电影音效的补充作用,加速了电影行业的发展。可以说市场上的大多数电影都离不开拟音师的加持,但受行业特点所限,拟音师大多工作在电影的幕后,少有观众能够真正了解到拟音这一行业。这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这也是需要改变的现状。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拟音艺术的重要性,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行业的存在意义,探究拟音艺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以期让更多的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为拟音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拟音艺术;电影制作;魏俊华

一、电影艺术的诞生

(一)电影的产生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首次公开放映电影,标志着电影的正式诞生。电影的内容从最初简单的生活纪实开始,变成了像纪录片一样的形式,电影从刚诞生时的单一,逐渐成熟多样化。不同形式的电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在只有无声电影的时期,即使是默片最鼎盛的时期,现场也常常会有音乐和声效,可见电影声音的重要性。在1926年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变化,1926年8月,由约翰·巴里摩尔主演的《唐璜》在纽约华纳剧院上映。此次首映采用了维他风录声声音系统,实现了电影的突破。截至1930年,好莱坞电影只有5%是默片,几乎所有的电影都开始加入声音元素。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增加,呈现经济全球化趋势。随着国际的文化艺术交流不断深入,电影作为各种艺术形式的结合体,自然成为艺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电影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着巨大的发展动力。电影声音相关行业也随着电影行业整体的发展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力。纵观世界电影界,无论是好莱坞那些史诗般雄伟的音乐电影,还是日本宫崎骏式的动画电影,那些细腻温暖、清新明快的独特音乐,都使电影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除了电影的配乐外,大量电影声音的后期制作也是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拟音艺术

拟音艺术顾名思义,是通过各式各样的工具来模拟出电影中所需要的声音,以达到特定的效果。声音制作是整个电影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些音乐题材的电影,声音处理的重要性甚至会超过电影画面。拟音作为声音效果的重要部分,通常需要几人甚至数十人的团队完成。根据电影对于音响效果的需要,制作团队的人数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同时,根据音效制作的难度不同、质量要求不同等,制作的周期也会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甚至可能超过一年。随着电影行业的日益繁荣,电影的制作流程更加成熟,制作工序也日益复杂,音效团队也伴随着电影工业的发展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开始运用到拟音当中,使得拟音成为电影制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拟音的好坏,关系到整部电影制作水平的高低,更关系到整部电影最后呈现效果的好坏。拟音技术不是电影制作过程中的全新技术,但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在电影声音元素里,拟音是重要且独特的存在。拟音这一电影制作行业的历史需要追溯到华纳发布第一部有声电影时。那个时候,麦克风基本上只能录演员的台词,很多其他的声音不能直接录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电影的剪辑完成后,声音部门会用后期录音的方式,一边播放电影,一边给电影加上脚步声和开关门等一连串的声音。之后拟音行业逐渐步入正轨,成为独立的拟音艺术。

(三)拟音功能

需求推动行业的发展。拟音最早出现是为了弥补当时录音技术的缺陷,通过后期制作的方式,还原最真实的声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让观众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例如,受技术限制,同期录音的脚步声模糊不清,难以体现人物的脚步特点以及行动环境。通过拟音技术,就能清晰地体现出人物行走时的环境,如雪地、泥泞的土地或木板、瓷砖等。拟音艺术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达到不同的目的,满足电影内容呈现的需求。拟音的使用,能够加强观众的感官体验,增强电影的戏剧效果。随着电影种类的不断丰富,内容不断发展,仅仅实现电影音效的真实感已经不能满足观众对电影声音的需求。拟音可以满足人物形象塑造的需求,通过拟音传达人物情感,将人物的动作与声音相匹配,以达到特殊的效果。例如,用坚定清晰的步伐来强调人物愤怒的强烈情绪。在为电影特殊角色设计特殊声音的时候,除了要还原角色的真实性,也可以通过后期的声音加强,让观众获得更为深刻的感受。拟音不只是电影内容的现实增强,也能通过声音效果带给观众特殊的听觉体验,拉近电影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感同身受。拟音对某些种类的电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恐怖片等。在这类电影中,画面与声音元素结合形成了特殊的情感元素,使得角色和情节所带来的情感极其真实自然,让观众能够迅速带入电影环境,全身心投入电影情节。拟音所带来的现实既包括艺术现实,也包括生活现实。这种真假之间的效果让观众接受了超越现实生活的强烈情感,同时相信电影是真实的。因此,动态效果的存在使得恐怖片和惊悚片的部分内容更加真实。有些人认为音乐和特殊的声音是创造情感的关键。然而,如果没有适当的动态效果作为基础,音乐和特殊的声音效果很容易因没有基础而显得牵强。

二、拟音艺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

在观看电影时,炫彩的画面会影响观众对电影的第一印象,但仅仅通过画面,难以给观众更为震撼的观影感受。拟音师所带来的听觉盛宴,是电影艺术展现魅力的重要一环。当想要真正了解拟音行业,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拟音师时,会发现难以寻找到一个统一的学习流程或具体的书籍。拟音的制作不仅需要深厚的声音录音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更好地去运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从而满足电影画面的需求。拟音行业的专业性,也让其成为一个具有很高进入门槛的行业。要想成为一名拟音师,艰苦辛勤的付出是必须的,此外,还要培养自己热爱生活、关注细节的习惯。一些细小的环节往往成为拟音的关键因素,细节造就了拟音艺术。拟音的目的一直以来都是真实还原画面所需要的声音,并且让声音听起来匹配于电影画面。而对于所拟出的这个声音,则不能超出正常人的认知,要让观众觉得声音是真实可信的,而不是通过后期制作添加上去的。因此,拟音艺术的创作不是仅拥有知识理论就能真正做好的,它还需要拟音师不断深入思考,不断积累生活中的不同声音。由此可见,没有多年孜孜不倦的学习与经验积累,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拟音师。拟音在塑造人物与环境上有很多运用案例,大海上飞行的海鸥、城市里火车的轰鸣声、汽车的喇叭声、机械的运转声,这些都体现着故事发生的背景。特殊的声音如飞机的轰鸣声、警报声、爆炸声则代表着战争与灾难的背景。人物形象的塑造也经常通过拟音实现,如新闻播报的记者、念诵圣经的牧师、警察驾驶警笛长啸的警车等等。拟音在现实声音的构建方面上,有着很大的使用空间。很多时候即使是电影的黑幕画面,只是通过简单的声音细节,我们也能自动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电影画面。例如,马蹄踏地的清脆声、路边的叫卖声、大街上的喧嚣声。这些声音能够让人们构建出一幅古代繁华集市的场景,从而很快将人们带到电影的环境中。或许很多观众能够分辨出一些科幻电影的独特音效是通过拟音合成来的,但一些现实题材的电影里也存在着许多拟音还原。许多战争电影中都有着宏大的爆炸声音,然而在电影的拍摄当中,剧组难以真实地去录制这些爆炸声,无法还原真实的声音细节。而拟音能还原这些声音。将瀑布巨大的水流声和一些摧毁材料的声音与录制的爆炸声结合在一起,使这些声音相互叠加,就能够真实地还原战争电影中那些难以录制的爆炸声。在电影《教父》第一部中,拟音师在电影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其在合理的情况下,重构了现实,让整个故事画面变得更加的完整。老教父的受伤让整个家族陷入了极大的困难之中,而作为最有可能成为二代教父的迈克也在磨砺中不断成长。在一次执行家族任务的情节中,为了烘托情绪,更加体现出迈克内心的慌张,拟音师在背景声音中加入了火车的轰鸣声,但电影并未交代附近有火车铁轨的存在。火车不断靠近的轰鸣声衬托着迈克慌张的心情,将整个故事的气氛推向一个顶点,最终以几位人物的对手戏结束。这种重构现实的拟音手法,让迈克的形象更加的生动,也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迈克的心路历程。说到“星球大战”系列电影,每个影迷心中都有印象深刻的那一部分,可能是气势磅礴的主题曲,可能是几位主角间的爱恨情仇,也可能是星际间遨游的美好景象。作为电影中的一种高科技武器,光剑是“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重要标识之一。而光剑的声音就来自拟音师的独特设计。为了塑造光剑形象的科幻色彩,同时保证声音听起来足够逼真,拟音师通过生活中物体的声音组合来满足这些要求。老式电视机中的电流声,加上老式电影放映机的声音,配合电子特效,最终形成了电影中经典的光剑出鞘的声音。科幻现实的构建考验的不只是拟音师的拟音经验,更是对其想象力的考验。由此可见,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就难以创造出这些科幻电影中的经典声音。电影中最不缺少的就是人物的脚步声,而每一部电影人物的脚步声却各有不同,这体现了拟音独特的艺术魅力。不同于在拍摄同期录制的人物对白,人物的脚步声更考验拟音师的技术功底,需要他们耗尽心思去构思、搭建声音。脚步声不仅能够提供人物的信息,更是一个人精神的体现,是人物角色的意志延伸。不同角色的脚步声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别。在正式成为拟音师之前,他们往往要学习各种人物的行走方式,比如老年人和年轻人走路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每个人行走的不同目的,也会产生不同的步伐。比如在一个公园中,有些人在散步,有些人在跑步,每一种不同的步伐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听觉效果。与此同时,也要考虑电影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心境,人物在开心、悲伤、愤怒等不同情绪下,也会有不同的脚步声。在考虑人物方面的同时,在土地、水泥、瓷砖、木板等多种地面上产生的脚步声也会有很大的差别。种种因素让拟音师的工作变得极其困难,但其还原出的真实的脚步声,能够让观众对于人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让人物呈现出更加鲜明的个人色彩。对于国宝级拟音师魏俊华来说,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体,就是她手中实用的工具。想要获得下雨的声音,使黄豆在木板上掉落就可以得到,电影中甩袖子的声音,可以通过甩布料得到。一些在平常人看来没有用的东西,或者是两个根本不相干的东西,在拟音师看来,就是创造艺术的有力工具,甚至是创造声音必不可少的东西。在《中国窑》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有一个拟音的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影片中需要将一个大香炉运到山顶上去,但拉香炉到山顶的声音,却总是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项目进程一度停滞。当时,导演就找到了魏俊华,对于这个困扰团队许久的问题,被魏俊华很快地解决了,完美地录出了导演所期待的声音,而魏俊华无非用了很简单的几件物品就模仿出了厚重的拉运声音。在电影《归来》的开头段落,陆焉识为了去见冯婉喻,在雨夜跑到她家,站在房外敲了很多次的房门,然而直到陆焉识离开,冯婉喻都没有打开自己的房门。这一段情节十分重要,而其中能体现人物不同情感状态的敲门声,尤为重要。根据情节的具体情况,若为了表现陆焉识悄悄回家的隐秘,从而用轻微的敲门声,则很难使观众在下雨的环境下具体听到这种敲门声,从而难以解释冯婉喻最终不开门的原因,容易让观众产生错误的判断。若使用过度强硬的敲门声,就又会和故事情节相冲突,在这种偷偷跑出来约见的情况下,也不可能使用过强的声音。敲门声音的细节,也是拟音师所要着重把握的。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机器所取代,从而使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在声音的创作方面,一些电子合成声音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影情节中,人工拟音的意义逐渐被人们质疑。但拟音艺术绝对不是冰冷的电脑技术就能创造出来的,缺少了人为的设计,就容易缺少那份具有温度的真实情感。拟音艺术永远不会是简单的算法公式,而是一代代拟音师用灵魂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国内拟音行业已经到了发展的转折期,一线的拟音师年龄偏大,缺少新鲜血液进入这一行业中来。国内很少有年轻人能够潜心学习拟音技术,即使能够学习技术,一些人要么半途而废,要么提前离开了老师,在没有充分掌握拟音技术的情况下,就想要进入行业赚钱。而这些不但会影响拟音艺术的传承,还会降低整个行业的拟音品质,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电影拟音艺术值得人们更多的重视。不只是行业里的专业人员,电影拟音艺术更需要普通人去了解,让更多人能够对这门艺术的传承与学习感兴趣,并且愿意学习拟音艺术,让拟音行业持续发展,使其持续发挥在电影中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晗.濒临断代的声音魔术师:拟音师[J].经济,2015(20):92-98.

[2]颜隆.拟音师:欺骗观众耳朵的生活魔术师[J].数码影像时代,2014(8):58-61.

[3]甄帅.雕刻时光的声音魔术:谈电影拟音创作的几点技巧[J].现代电影技术,2015(6):26-30.

[4]夏智,刘永宁.从知行合一探索中国拟音行业的发展之路[J].戏剧之家,2019(25):99,101.

作者:魏照然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