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订价:¥220.00/年
《贵州民族研究》是由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贵州省民族研究所主办的民族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1979年创刊时为季刊,2005年变更为双月刊,主要刊载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常设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法学、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历史、民族教育、民族工作、民族语言文字、民族民间文学、民族学研究介绍等栏目。在30年的办刊实践过程中,《贵州民族研究》坚持立足贵州、面向西部,放眼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刊定位,坚持学科性、民族性、区域性、理论性、实践性、对策性的多特性相结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学科研究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自创刊以来,《贵州民族研究》刊发了大量的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关于党和国家民族、宗教的理论、方针、政策的研究性作品,既有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基本原理、基本思想的研究,又有对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民族宗教理论、方针、政策的研究,特别是对、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民族宗教问题思想理论,刊物都十分重视,开辟“邓小平民族思想理论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民族地区发展”等专栏进行专题研究。
在多年的办刊过程中,《贵州民族研究》积极面向我国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刊发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广泛涉及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各个领域;广泛研究、分析和探讨了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包括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的现实差距和相互持续、科学、协调的发展问题;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民族宗教问题;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和完善问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问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民族教育的发展问题;民族干部的培养问题等等。许多专题研究不仅在理论界引起广泛关注,同时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中产生了直接的决策促进作用。如1993年《贵州民族研究》参与组织的“贵州麻山、瑶山‘两山’贫困现状调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直接促成了贵州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加强对边远贫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有关决定。《贵州民族研究》于2001年组织了“夜郎问题专题研究”,组织了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文化学、语言学等学科著名专家学者,多学科、多角度地对夜郎问题进行了总结,对今后夜郎问题研究的方向、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所刊发的一组研究文章人大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推动了夜郎问题的深入研究。
本刊民族理论、民族经济、民族历史、民族教育、民族语言文字、民族民间文学、民族风俗、民族调查。
地址:中国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北路扁井巷27号,邮编:550004。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贵州对外招商引资宣传策划及组织实施研究
从德江的现状探讨贵州民族地区的生态农业建设对策
贵州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
贵州省旅游研究回顾与展望
潕阳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兼论潕阳河深度开发与镇远旅游业
生态旅游与海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炙热与永恒:视觉心理学语境下彝族先民宇宙观中的色彩分析
哈尼族稻作农耕仪礼初探
关于屯堡文化与“江南遗韵”的思考
《贵州民族研究》有关版权转让声明
集体记忆的复现:论丽江白沙乡的“当美空普节”
贵州毛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掘与传承——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卡蒲毛南族乡为个案
虚拟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资料中心建设的新途径
韭菜坪彝族传统民居初探
贵阳布依族传统村寨聚落生态价值研究
白族的民居建筑
苗族纹样设计中的图形研究
资助课题 | 涉及文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850009) | 7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ADJ003) | 6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ZD136) | 6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MZ010) | 6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MZ032) | 5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100203) | 5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XMZ005) | 4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MZ027) | 4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xMZ063) | 4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SH038) | 4 |
资助项目 | 涉及文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1459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 325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13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75 |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 72 |
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71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 | 57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 43 |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 42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