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班级活动建议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主两翼”是当前班级管理的创新模式,对于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一主两翼”班级管理中,“主”是以班主任的统筹管理为主,“两翼”就是“执行团”和“监察团”。“执行团”是班级的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劳动委员等班级干部,“监察团”则是由5~7名学生组成的监管和协同管理的团体,负责监督、评价和收集班级学生意见,对“执行团”履职尽责情况进行客观反映。
一、“主”,整合多元力量
“主”是“一主两翼”的核心和方向,主要责任人是班主任。先有“主”然后才谈及“两翼”,再之后才有具体的班级管理。一个班级的核心要具备方向性、科学性、公平性,统筹安排班级的各项任务和活动,整合班级干部、监察团、各科课代表、各小组小组长、其他学生等多方面的力量,在制定班规、班纪的过程中,听取学生的建议,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心,公平、公正的评判,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协调“两翼”的关系,凝聚合力。例如,“执行团、监察团称职评价”是每两个月开展的一次全员评价活动。活动以班会的形式召开,由班主任组织进行。班会主要分三个环节:一是执行团对班级情况的总结,包括犯错误多的学生、表现好的学生等,对班级管理进行总结;二是监察团对监察的结果进行汇报,包括执行团的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学生们反映的问题也是汇报的一项主要内容;三是班级其他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对班级的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主”的地位体现在班级管理的各个层面,班级管理的任何一个人、一件事都应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协调“执行团”和“监察团”的关系上,充分体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凝聚“两翼”的力量,真正地将班级管理效果提升。
二、“执行团”,优化制度方案
“执行团”主要执行班级制定的规章制度,协助班主任维护班级的正常生活,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在班级管理中,“执行团”一般指的是班干部,这部分学生有自己的明确分工和职能,相互无交叉,但都是密不可分的班级重要部分。“执行团”行使职能的过程中,通过对岗位的体验和实际执行过程中的体会,提出意见建议,完善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也优化实际的制度方案。例如,“班级纪律奖惩”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学习委员就对惩罚措施提出了建议。在最初制定纪律的惩罚内容时,规定凡是“学生犯错误,同等错误的情况下,一律同等处罚”,初衷是体现“平等”的原则。但学习委员在统计收作业时,每次都是固定的那几名学生不交作业,对于惩罚,他们“家常便饭”,不以为然。对此情况,学习委员提议对于屡次犯错的学生,应该逐渐加重惩罚,尤其是故意而为之的学生,更应该从重处罚。学习委员的这个提议经过班级学生的民主表决,班级纪律的内容得到了更新。这类的内容并不少见,班主任鼓励学生在执行的过程中,通过体会和观察,优化班级制度方案,使得制度更有约束力,也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执行团”主要进行常规化的管理,但并不应该局限在管理的范畴之中,应该给予其更加广阔的空间,一边管理,一边体会,将既有的内容进行整体评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创生优良的班级风貌。
三、“监察团”,和谐解决问题
“监察团”没有管理的职能,但是能够促进班级学生服从班级的正确管理,监督班级干部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协调班干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客观地反映问题。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监察团”有时会比“执行团”与老师沟通的次数更多,他们代表队的是其他学生的想法,也代表“执行团”的想法,是桥梁和纽带。例如,“协调沟通”是监察团的主要职责之一,也是经常做的工作。班级的学生生病,由“执行团”里的班长、副班长组织学生进行慰问,“监察团”进行辅助,详细地对学生进行照顾,如派专人进行课堂笔记的帮写,作业卷子的带领,建议生病的学生的值日可以由他人替做等。学生之间发生矛盾,由“监察团”的学生出面,分别和两方学生进行沟通,找到矛盾点,并且劝解。班级有学生对班级管理有意见,也有监察团的成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记录,和老师如实反映,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能够获得采纳,也更加有信心地融入班级管理中。
【摘要】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脱节,使得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困惑。那么怎样才能够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呢?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引言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改革当中强调德育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学当中应当要构建一个开放、合作、对话的课程文化。让家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是构建这种课程文化的核心。得到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才能够使得教育教学活动顺利的开展,同时提升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但是,在教学实践当中,由于部分家长的参与意识不强,使得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过于流于形式,无法将其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加强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成立家长委员会
学校家长委员会主要由校长牵头,各个年级和班级推选出代表组成。学校家长委员会拥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能够对学校的工作计划重大决策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学校需要向家长委员会定期报告学校近期的工作内容和将要采取的重大决策等,同时需要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而班级家长委员会则主要由班主任牵头,都班上学生的家长推荐选出代表组成。班级家长委员会能够像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主要定期组织召开家长委员会,并将学校和自己对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传达给家长委员会,并收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意见上传给学校。由此可见,家长委员会能够成为学校、家长和教师沟通的桥梁,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纽带。
2.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小学班主任管理当中沟通艺术的巧妙运用进行分析,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一直是学生教育工作的重难点,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巧妙运用沟通艺术能够有效实现师生关系的良好建立。但在实际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水平,切实提升小学班级管理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阶段;班级管理;沟通艺术
一、沟通艺术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难度较高的工作,因为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问题。班主任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如果能够通过良好的沟通艺术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便能够有效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构建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班主任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因此必须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班主任教师的关注和关怀。当前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许多学生对教师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从而对教师的日常工作安排存在一定的排斥。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不断提升沟通艺术,通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实现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避免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对班级管理工作造成影响。在日常学习生活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一开始学生会由于存在畏惧心理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建立沟通关系,通过沟通艺术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状态,以班主任教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教师的关心与爱护,从而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在增进师生感情的同时有效地提升了班级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切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多方面发展。
(二)强化与家庭的联系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依靠良好的沟通艺术实现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当前素质教育环境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家校合作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而在小学阶段学生成长的过程当中,这种家校合作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尤为重要。小学阶段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要积极与学生的家庭建立相关联系,通过与家长的共同合作实现对学生成长发展的促进作用。学生的个体差异受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影响,对班级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班主任教师必须要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当前信息时代下个人终端的普及使得教师可以利用手机通话和短信的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也可以应用QQ和微信等手段与家长分享学生的动态,切实提升家长对于学生在校情况的了解程度,从而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掌控。这种对学生的管理和掌控并不意味着对学生天性的扼杀,教师与家长对学生动态的积极了解能够有效提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通过班主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密切联系,家长能够对学生的成长状态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与教师更积极地沟通意见建议,这种良性的沟通循环能够有效提升小学阶段班主任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当前班级环境的建立和发展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
(三)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当前小学阶段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通过对学生动态的掌握能够制定科学有效的班级活动。适合学生的主题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质量,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同时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当前较为常见的班主任班级管理活动有主题班会或座谈会等形式,通过围绕一个话题进行教师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有效提升教师对于学生心理状态和学生之间关系的了解,通过积极地沟通与交流,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变化,有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解答,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另外,当前班主任教师在应用主题班会模式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加强对主题和话题的设置,加强话题与学生学习生活之间的联系,切实发挥主题班会在沟通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有效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和效率。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掌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既要有一定的威严,也要能够放下身段与学生成为朋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师生之间关系的平等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会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解,促进小学阶段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二、小学班主任管理中沟通艺术的巧妙运用
【摘要】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班主任除了要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之外,还要综合分析初中生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成长问题,通过学生信服的管理手段来优化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习、珍惜校园、积极生活。为此,初中班主任可实施柔性管理,以柔克刚,让学生了解班主任的一番良苦用心。本文将从换位思考,注意沟通;一视同仁,客观管理;民主换心,相互理解三个角度分析初中班主任如何以柔性管理组织班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柔性管理班级管理对策分析
一、换位思考,注意沟通
换位思考是实施柔性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初中班主任必须要学会想学生所想,悟学生之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尊重、被认可的感受。为此,初中班主任要时常与学生沟通,以一个合格的聆听者了解学生的成长困惑与管理建议,由此展开符合学生需求的柔性管理活动,促使学生在柔性管理引导下顺利渡过青春叛逆期。我们班有一个学生近期十分叛逆,不管我所提出的成长建议是否真正对自己有用,总是下意识地拒绝我的帮助与指导,认为自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一开始,我十分不理解这个学生,认为他辜负了我的苦心。后来,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发现他从小便被家长保护得很好,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随着独立意识的萌芽,这个学生开始向往独立的生活,但是过于偏激,拒绝了一切帮助。对此,我认真向学生阐述了“独立”二字的真正含义,告诉学生独立并不是完全拒绝师长的成长指导,而是要在师长指导下形成个人独立意识与价值标准,对人、事、物有个人独到的看法与见解,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但是也要适当接受他人的善意与帮助。
二、一视同仁,客观管理
一视同仁是柔性管理工作的保障条件,因为只有坚持平等、客观,才能赢得初中生的信任与认可。传统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或多或少都会因为学生成绩而出现一些不公平问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像是有一张“免死金牌”,班主任由于担心惩罚会耽误学生学习,使得优等生能够逃避各种惩罚,而学困生却成为班主任重点批评管理的对象,导致初中生从根本上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产生了怀疑。对此,初中班主任要坚持一视同仁,客观管理,就事论事,切不可因为学生成绩、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等有失偏颇。在一次自习课上,我们班有两个学生发生了激烈争执,严重影响了自习课的教学纪律。对此,我立即要求这两个学生到教室外罚站,询问了事件缘由。其中一个学生是老师眼中的问题生,学习成绩不好、总是违反校级班规,而另外一个学生则是大家眼中的“天子骄子”,很少出现违纪行为。一开始,学生们都认为我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问题生,但是我却坚持调查事实真相,发现本轮争执是因为优等生出言不逊,严重践踏了问题生的尊严,却仗着老师的宠爱认为自己会逃避一切惩罚。对此,我严厉批评了这个优等生,明确指出他不尊重同学、过分骄傲自满等错误思想,要求他主动向问题生道歉。
三、民主换心,相互理解
1我的班级我做主,鼓励学生参与班级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具有教育的作用。就是强调班集体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英国教育社会学界为主的教育社会学家们关于学校教育知识与班级互动过程的研究表明,班级文化建设包括隐性文化和显性文化两个方面,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一个优秀的班级离不开积极上进的班级文化,好的班级文化也会成就思想进步的学生。在班级建立之初,学生的气质修养、行为方式各不相同,班主任不能急着让学生接受教师、学校的价值观念,而是通过“请与我做朋友”“我型我秀”“夸夸我的新同学”等班级活动充分给学生展示自我特色与才华的机会,利用教室的墙面展示充满个性张力的学生作品,使学生们相互熟悉,增进学生个体间的合作,同时通过活动使学生们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和自己的上升空间。接着请学生描绘“我喜爱的班集体”“我喜爱的同学”,学生们用了很多充满正能量的词汇来形容,例如团结、荣誉感强、互相信任、崇尚创新等等,这些充满正能量的词语就凝练成了大家都认同的新班级的核心价值观。再接下来开展了“班名”“班徽”“班歌”“班级名牌”“班旗”“班级口号”“教室布置方案”“班级规范”等等与班级文化相关的讨论和方案征集活动,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画笔、绘图软件,把对班级美好的期待融入自己的创作里。每一项最终都通过演讲和班级成员投票评比选出最合适的方案。在这一系列的班级活动中,学生对新组建的这个集体产生了正面积极的情感联络,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2辩一辩、议一议,学生参与管理制度完善
为约束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学校层面和班级层面都会制定学生行为规范要求,但是学生在校期间违反规定和破坏“班规”的情况并不罕见,违规行为频繁发生。比如总有学生违反规定把足球带到教室里来,大课间休息时总有学生因为去食堂买点心而上课迟到,也总有学生偷偷去体育馆打球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班级里展开了辩论,违反规定的同学陈述自己不遵守规定的理由,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支持还是反对,经过正反双方激烈的辩论,学生对规章制度制定的原因理解更深刻了,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们还提出了很多建议,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这样,即使没有强硬的管理,学生违反规定的行为也逐渐减少。例如针对大课间休息时学生因为去食堂买点心而上课迟到这一问题,通过辩论学生们发现,如果学校食堂可以提前结束点心的售卖时间,学生们自然就可以按时回到教室了,辩论后学生把这一建议反馈到了学校,这样的辩论和反馈也使得学校和班级的管理更加人性化。“民主或许不是绝对的好东西,但它却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种制度。”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在晚年回忆时这样说。初中生逆反心理强,对约束自己的规定很敏感,认为那是束缚自己飞翔的“枷锁”。可是没有约束的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甚至是对学生发展不利的。针对这样的现状,民主地制定班级公约就显得很重要了。从制定到执行,再到修订,整个过程都鼓励学生充分参与进来,我的班级公约我做主,平等民主的氛围使得班级公约更人性化,更便于执行和监督,学生在执行这些规定时也热情高涨,在这样的管理中,学校和班级的氛围才会越来越和谐,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也才会越来越强。
3你来做,我来评,学生参与品行规范监督
在初中阶段,班级学生的品行规范监督一直是困扰班主任的难题,部分学生有时把不遵守规范看成是证明自己实力、张扬个性的一种手段,若不加以约束,学生可能会误入歧途;若约束力大了,又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有时候还会形成“班主任效应”,班主任在与不在,学生的品行会有很大的反差。例如整齐穿着校服和佩戴红领巾,班主任说教收效甚微,针对初中生往往能够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发动学生一同努力,在班级里成立礼仪队,那些班级里仪态着装得体的学生在老师肯定的眼神的鼓励下,勇敢走上讲台进行服装和行为礼仪示范,她们优雅的举止、整齐的着装、礼貌的语言引得同学们赞叹不绝,与不规范的同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学们投来羡慕眼光的同时,也在默默地整理自己的衣领、钮扣,从此班级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此外,在班级中我们开展了情景剧、小话剧表演,由学生编写剧本并表演,反映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把问题暴露出来由学生自己评判对错,通过创造情景使参与演出和观看的学生都获得了情感体验。借助学校开展的“特色班级”创建活动的契机,班级学生自发制作了校园文明宣传册和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故事集,画册中的卡通版中学生形象与班级学生形象很形似,同学们争相传阅,是很好的同伴教育素材。故事集里,在每一个中华礼仪小故事后学生都附上了自己写的点评,表达了对这些美好行为的认同。通过思辨,学生的道德判断力提升了,品行规范监督的力量也从教师一己之力变为集全班师生之合力。当觉得同学行为欠妥时,身边的同学们都会积极主动地善意提醒。这样的转变既融洽了师生关系,也使学生对品行规范重要性的认同度提高了。
4团队互助,学生自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