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产妇心理护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1产妇的心理特征
产妇因为其现阶段的生理特殊性,使得产妇易出现恐惧、紧张、忧虑、烦躁等心理特征。初产妇处于对分娩时疼痛的恐惧以及对分娩知识的缺乏,一般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态,经产妇来自对上次分娩的回忆。另外,很多产妇紧张胎儿的身体是否会出现一些缺陷或疾病。一些产妇因为缺乏对分娩的一般常识,心理反应很强,过分恐惧与紧张,导致产妇极度不配合医生及助产士的工作,以至于影响正常产程进展。
2妊娠期的心理护理
2.1通过同孕妇进行沟通,了解孕妇内心存在的心理障碍根据孕妇的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的不同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计划,从而对有心理障碍的孕妇更好的开展工作。例如,很多孕妇在分娩前十分恐惧,因为对分娩的过程不了解,经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情况。这时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就显示出其重要性。护士可向孕妇解释,分娩的具体生理过程,以及此生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安全性,当孕妇了分娩的过程及安全性,自然会降低因担心分娩痛苦而产生的焦虑心态;一些在孕妇因为身体原因在妊娠期间有其他疾病或妊娠并发症发生,所以要对她们加强相关的疾病常识介绍,同时进行心理护理,让产妇对自身的病情多有了解,以达到配合治疗的作用。例如:很多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护士应给予主动的、具有持续性的心理护理,同时要对产妇进行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护士应该做到经常同产妇进行交流,增强同产妇之间的熟悉程度,从而有利于监督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饮食,及时发现患者内心所存在的问题心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而减少病患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生产及治疗。
2.2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一些孕妇,特别是初产的孕妇,在最初入院治疗时,对医院的陌生感会增加其内心的不安情绪,护士的沟通是医患关系的桥梁。所以,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首先对医院的总体环境,医疗水平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其次,对产妇的个人情况进行了解,让孕妇表达出自己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建立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计划,建立融洽、信任的护患关系。由于信任感的增强,这样产妇也更易接受护士给予的护理帮助及心理支持,更好的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2.3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降低产妇抑郁症的发生频度创造良好的家庭,特别是高危妊娠孕妇和健康不佳的孕妇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护士适当的向产妇的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讲,在医院同家庭方面共同帮助孕妇解除心理上的顾虑,树立对医护人员及医学的信任。同时也可以发放宣传手册、建议孕妇参加孕期学校培训的课程、安排孕妇与已经进行分娩的产妇互相交流等增加其对分娩时的感受和信心,改变其认知来减轻焦虑的情绪。调查显示,家庭支持是避免妊娠期妇女抑郁发生的主要因素:家庭成员对产妇的支持理解越高,抑郁症的发生频度越低。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家庭支持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及产妇的恢复,而劣性的家庭关系的存在则损害母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产妇的家庭中应尽可能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舒适的气氛。
3分娩期的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产妇2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环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产妇的护理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产科护理;生活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进展,人们对临床护理的要求也逐渐增高。产妇作为特殊人群,传统护理内容局限于助产和产妇自身生命体征检测,不能满足其临床需求。因此,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产妇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产妇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产科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产妇210例,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6.4±2.9)岁;其中初产妇119例,经产妇91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105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产妇均无妊娠并发症;产妇无意识障碍;产妇无精神疾病;产妇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本研究所有研究内容均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护理方法:所有产妇入院后均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内容,包括产妇生命体征监测、水及电解质平衡维持、低压吸氧、必要时可给予营养物质补充能量。护理组产妇在上述内容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主要内容:
①开展健康教育:分娩是每个孕妇必经的过程,其过程对产妇本身以及家庭来说是幸福而艰难的,对初产妇的影响更明显[1]。因此,医护人员在产妇入院初期应积极与其沟通,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从生理以及心理等层面提升产妇对分娩的认识,以及接受产妇自身社会及家庭身份的改变,同时向产妇讲解分娩、妊娠过程中的相关知识,对产后新生儿护理进行介绍和教授,让产妇在心理上做好准备,缓解紧张情绪。
②分娩中护理:分娩过程中,激素作用导致产妇自身宫缩加剧,疼痛感较强,加之对分娩的恐惧,部分产妇可能出现恐惧、排斥等情绪,部分产妇甚至出现依从性严重下降等[2]。因此,为减少分娩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护理人员应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护理,消除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心态。护理人员在分娩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产妇的基本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护理人员应在产妇分娩后2h内给予细致入微的护理,给予心理护理等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
关键词:心理学理论;产妇;产后抑郁
引言
产后抑郁是指女性在产褥期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或典型的抑郁发作,往往于产后六周内出现。引起产后抑郁的因素较多,包括产后内分泌环境变化、产科因素、躯体疾病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1]。产后抑郁最为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产妇不仅会感到心情压抑,还会因为小事大发脾气。此外,产妇还会存在自我评价低、缺乏生活信心以及其他躯体症状等。多数产后抑郁产妇会在三至六个月自行恢复,但是负面情绪严重的产妇可能持续一至两年,严重降低产妇生活质量,还会对婴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临床研究发现,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产妇情绪。而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可以进一步强化干预效果,达到防控产后抑郁的目的。本次研究以12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心理学理论在预防产后抑郁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医院进行生产的124例产妇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62),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初产妇42例,经产妇20例,年龄23~39岁,平均(28.71±2.58)岁;研究组初产妇41例,经产妇21例,年龄22~38岁,平均(28.69±2.63)岁。纳入标准:①无精神疾病史;②资料完整;③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功能障碍;②存在内科合并症或产后并发症;③依从性较差产妇。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纳入产妇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①无难产、异常胎位、妊娠合并症等剖宫产指征者;
②无精神疾病史;
③愿意合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④未参加过孕产妇培训学习者。
1.2研究方法
【摘要】目的:探究妇产科护理中孕期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120例妇产科孕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母乳喂养情况、自然分娩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从母乳喂养率、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率、孕产妇满意程度方面分析,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差异明显。结论:在妇产科常规护理过程中加入孕期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使孕产妇的孕期过程更为舒适,对于产后喂养和恢复工作的进行更加有利。
【关键词】孕期健康教育;妇产科护理;临床
对于女性而言,分娩虽然是一个十分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是对于孕妇分娩过程还是一个巨大的心理挑战,尤其是在分娩过程中的紧张、恐惧不安的心理将会造成实际生理过程中的宫缩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怀孕分娩过程不仅是一个生理过程,也是女性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此过程中女性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包括早孕反应、体型改变、饮食习惯改变等带来了心理上的变化和恐惧,并且分娩过程中的剧痛和安全问题也是女性十分担忧的问题,使得女性的心理受到严重压力[1]。结合临床分析和分娩护理经验,在孕期和分娩前对孕妇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有效的缓解孕妇身心压力,从而使得分娩过程更加顺利。因此,在本次研究就本院收治的孕妇进行常规护理和孕期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工作,观察孕产妇的分娩结果[2]。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我院妇产科接诊的120例孕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各位孕产妇的资料完整,并自愿同意参与此研究,两组孕产妇具有可比性,其基本情况如表1。
1.2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