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常规工作管理范文

常规工作管理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常规工作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常规工作管理

核电站常规岛设计管理

【摘要】早在人类开始学会建造的时候,就已经在寻求一种和谐的沟通与协作,而设计管理就是一门这样的科学。设计管理既是设计的需要,也是管理的需要。设计管理就是通过设计主管对公司内设计资源的有效部署来帮助公司达到其目标的活动。在核电厂项目建设过程中,设计管理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设计是“龙头”,是做好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的基础,是核电厂工程建设项目的首要基础工作,也是后续工作的必要条件。设计管理是贯穿核电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对项目范围、投资、进度、质量、风险控制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项目管理活动。目前,中国核电项目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项目迟迟无法开工,导致部分设备无法及时提资等情况发生,为保证设计工作继续进行,常规岛设计管理工作就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管理提升,以便能够对目前的工作环境进行适应,同时保证常规岛设计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及延续性。

【关键词】设计管理;管理提升

0前言

目前,设计管理相关职责有:(1)负责设计管理相关工作流程的建立与调整;(2)负责与设计院及各设计方的设计接口协调;(3)负责设计三级进度计划的跟踪监督;(4)负责组织对相关设计文件的审查;(5)负责设计变更归口管理;(6)负责设计技术服务相关的归口管理;(7)负责工程总包合同中设计相关条款的谈判;(8)负责直管项目的设计管理工作。管理提升,通过提升设计进度控制管理、设计审查、设计接口管理及工作流程等方式对设计管理工作进行改进。通过本管理提升,希望常规岛设计管理工作能够保证延续性并具有前瞻性,在特殊时期能够做好常规岛开工前后设计工作,能够在这段时间预想并解决开工后的可能产生的问题。如果能够在此段时间解决掉开工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就可以在开工后节省一定的施工时间或提高施工质量。减少施工时间或提高施工质量对项目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常规岛管理提升方法

1.1常规岛设计进度管理

由于常规岛设计管理需要对设计三级进度计划的执行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并监督设计院对设计三级进度计划执行与控制情况,因此需要根据进度计划对设计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将出图计划中各图册依照系统进行划分,同时我们对所有图册所属子项及层高进行标注,对图册分别以系统、子项、层高进行分类,方便了以层高或子项进行管理时使用。当对图纸进行整体考虑时,以层高进行管理就会更加方便且更加全面。由于目前很多项目处于一个特殊时期,FCD时间出现多次变化,导致出图计划也发生了很多变动,造成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容易被掩盖或者无法暴露出来。为此,需要根据已出计划及实际情况编制出一份以FCD为标准的出图计划,出图时间均以FCD+/-来进行表示,方便灵活的对图册计划进行管理、协调,必要时提出纠正措施。

点击查看全文

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分级管理模式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在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中应用分级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该院医院就职的60名护理人员,以双盲法将进行分组每组各30人,常规组开展常规管理模式,分级组开展分级管理模式,比较分级组与常规组护理人员护理差错、护理质量、患者对服务满意度。结果分级组护理人员护理差错发生率、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患者对服务满意度与常规组比较,管理后分级组与常规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对比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分级管理模式应用在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中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值得借鉴。

[关键词]分级管理模式;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护理管理

护士分级管理实际上是依据科室各类医护人员自身专业能力、自身素养实施的不同层次及其不同级别的规范化管理[1-2]。该院文报道了分级管理模式与常规管理应用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该院院就职的60名护理人员中的临床管理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该院院就职的60名护理人员进行分组研究,分级组入组30人,女性与男性之比是29:1,最大年龄37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28.55±2.22)岁;常规组入组30名,女性与男性之比是28:2,最大年龄36岁,最小年21岁,平均年龄(27.55±2.01)岁。验证比对分级组与常规组护理人员涉及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取同期收治的6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组,其中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2.60±2.00)岁,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另外30例患者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3.00±2.20)岁,给予分级管理模式。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正常,且无急危重症情况,均为住院患者,知情配合该次研究,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点击查看全文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创建

【摘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始终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当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建设严重滞后,以至于在高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加快推进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以期为高效课堂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管理保障。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现状;思考

一、当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效课堂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和“少教多学”等新兴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绝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在备课环节上,导学案已经普遍替代教案,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新型模式;在上课环节上,“注入式”和“满堂灌”式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逐步退出了课堂教学,代之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和“成果展示”;在作业布置与批改环节上,大多数教师开始注重作业设计,不再照抄照搬课本习题,突出拓展性和延伸性作业的巩固提高功能。其中特别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1.在课前教学设计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强调“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从传统的写“教案”转向设计“导学案”;备课的重点从教师如何教转向指导学生如何学。但是我们调研发现,高效课堂建设在备课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备课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在备课环节上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部分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消极抵触改革,依然沿袭传统的备课方式,仅仅把自己多年沿用的教案,改头换面,美其名曰导学案;二是部分青年教师,虽然改革热情很高,但缺乏深入钻研精神,体现在备课上,许多教师不是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要点、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2.在课堂教学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强调“多学少教”,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注入式”和“满堂灌”转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体验学习”;教师上课的重点从传统的“精讲多练”转向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点拨学生学会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我们调研发现,高效课堂建设在上课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上课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在上课环节上出现如下问题:一是传统的“以教师中心”做派阴魂不散。许多教师为了圆满完成自己预定的教学内容,把教学掌控在自己的预设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到自己设计好的套路中来,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就像一个设计好的话剧脚本,上课时只要教师把它演出来就行了;二是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试图体现“多学少教”的高效课堂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又缺乏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导致为课堂提问而提问,为课堂讨论而讨论,为学生探究而探究,只追求“表面热闹”,不注重课堂实效,进而使“多学少教”的理念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简单模仿。

3.在课后教学反思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特别强调“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学会教学反思,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并将其视为快速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我们调研发现,在高效课堂建设在课后反思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教学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课后反思意识不强,多数教师把课后反思看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

点击查看全文

风险管理中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0例行头皮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管理组,每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管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管理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67%,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1.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皮静脉输液患儿进行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而且在输液过程中也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不良事件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操作技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和抢救患者[1]。对于患儿来说,用药的准确性对小儿病情治愈及生命安全紧密相关,必须要综合考虑儿童年龄和体重制定用药剂量[2]。在临床治疗上,通常采用静脉输液方法作为小儿用药途径。但是由于小儿皮肤较为松弛,并且受好动等因素影响,在输液过程中常会造成一些安全风险,引起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治疗不满。因此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质量,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在本院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120例小儿患儿进行研究,旨在了解护理风险管理在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数据的支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法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头皮静脉输液儿童患儿中选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管理组,每组60例。常规组患儿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6.1个月~7岁,平均年龄(1.8±2.3)岁;患有支气管炎18例,腹泻症状15例,淋巴结炎7例,上呼吸道感染10例,化脓性扁桃体炎10例。管理组患儿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8.2个月~6岁,平均年龄(3.8±1.2)岁;患有支气管炎22例,腹泻症状13例,淋巴结炎6例,上呼吸道感染8例,化脓性扁桃体炎1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点击查看全文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管理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2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手术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分组,单数50例分入常规组,双数50例分入控制组,分别采取常规手术室管理模式和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控制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92.55±3.62)分,高于常规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4.00%,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防止不良护理事件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管理

手术室是实施手术,抢救治疗患者的重要科室,由于科室的特殊性,收治患者疾病种类多样性等因素,手术室护理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较大,容易影响护理管理效果,造成各种不良事件发生,降低手术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手术室收治的100例患者,探究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2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手术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分组,单数50例分入常规组,双数50例分入控制组,常规组有30例男患者,20例女患者,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6.65±5.20)岁,骨科手术、心脏手术、肿瘤手术、其他手术分别为20例、9例、10例、11例;控制组中有29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6.62±5.18)岁,骨科手术、心脏手术、肿瘤手术、其他手术分别为19例、10例、9例、1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有较强均衡性(P>0.05)。

1.2方法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