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城市设施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设施管理的由来
“物业管理”这一被现代中国人称为“朝阳产业”的新兴行业,登陆中国大陆仅25年的时间,其发展却是异常迅速。全国物业管理的覆盖面积已占物业总面积的40%以上,经营物业管理的企业已达275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了230万人。然而,这一公共事务性的管理事业在世界上却已走过了150年的发展历程。应该看到,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一部分,对城市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人居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渐形成,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发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人们对生活质量、工作环境和效用的要求越来越高。那种用“PropertyManagement”命名的,以对房屋“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以“对房屋及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以及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为服务内容的所谓“物业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智能建筑、绿色建筑、生态社区的专业化管理以及建立“高效、安全、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的服务要求。同时,对一些功能比较单一的公共物业和设施来说,采用类似于香港“公共屋村”的管理模式亦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从他们在对军事部门、政府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的管理经验中得到启发,从事物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科技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的教授们根据美国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情况,开始了对FacilityManagement(简称FM,设施管理)的研究工作。1979年,世界上第一个设施管理机构——美国密西根州的AnnArborFacilityManagementAssocia-tion首先成立,1980年又创建了全美“国家设施管理协会”,并于1982年更名为InternationalFacilityMan-agementAssociation(简称IFMA)[1]。从此,“设施管理”这一术语从北美传遍了世界各地。设施管理传到中国,首先从香港开始,1992年国际设施管理协会在香港设立分部[IFMA(HKChapter)],2000年又成立了香港设施管理学会(HKIFM)。中国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特别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勃勃生机,丰富多样的产品类型以及每年13%以上的增长速度,显示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自然引起了国际设施管理业界的关注。香港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捷足先登,自2003年3月开始,香港设施管理学会先后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主办了各种类型的设施管理研讨会。2004年8月,国际设施管理协会派出三位最高级别的官员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医院设施管理”研讨会,并颁发了在中国大陆第一张“会员资格证”。自此设施管理正式在中国登陆。
二、设施管理的实质
设施管理的定义有关设施管理的定义,自然是IFMA的描述最具权威性。然而IFMA对设施管理定义的描述存在几种不同的说法。香港陈佐坚先生在他的关于《设施管理在中国》的报告中,引用IFMA关于设施管理的定义是:“设施管理是一种包含多种学科,综合人、地方、过程及科技,以确保建造环境的功能的专门职业。”[2]北京于庆新先生在《设施管理在中国》一文中阐述了设施管理的定义时说,国际设施管理协会(IFMA)的描述如下:“所谓‘设施管理’,就是在工作场所与人和组织的安排中,融入工商管理、建筑学、行为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原则,建立一种设施的质量管理的行业规范。其中不但涉及到建筑物的管理,更包含了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运作中会影响到使用者的所有层面。”[3]上海陆伟良、诸建华先生在《智能建筑物业管理》一书中指出,国际设施管理协会(IFMA)对FM所下的定义是:“以保持业务空间高品质的生活和提高投资效益为目的,以最新的技术对人类有效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整备和维护的管理工作。”[4]英国设施管理学会(BIFM)的描述是:“设施管理就是像对待核心业务一样对房地产和业务支持服务进行专业化管理。设施管理牵涉到业务中的战略、战术和营运这三个层面,其所有活动都以客户核心业务的需求和要求为基础。”HKFMA也对设施管理作了如下定义:“设施管理是综合人、过程及物业的优点以达到长期策略性目标的过程。所以,设施管理是藉科学与艺术的管理架构,来管理由实行到策略性阶层的综合过程,用以加强公司的竞争力。”综合以上说法,不难找到设施管理的主要涵义和特色。(1)设施管理是以最新的科学技术为依托,以营造高效率的环境为手段,以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和改善企业的形象为目的;(2)设施管理包含了多种学科的科学原则,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行为科学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各个领域;(3)设施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是一个机构的人员、工作及地点的融合,并是一项长期、策略性的策划工作;(4)设施管理提供的是多元化的专业服务,是要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为客户的生产活动、工作活动提供一种全方位的过程支持服务;(5)设施管理不是简单地对建筑物和设施设备的进行维护管理,而是对设施生命周期、能耗以及环境的监控,以最大限度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保证业务空间高品质的生活和提高投资效益。设施管理的内容根据IFMA的分类,设施管理的业务内容主要有9项。HKFMA认为关于设施管理的范围有8项。综合各方面相关资料,设施管理主要服务内容可以概括为:策略性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财务预测及管理;公司不动产的获得及其处理;建筑及设备的规划设计和室内空间规划及运用管理;设施和设备在生命周期中的运行与维护管理;建筑的改造更新和设备的功能提升;保安、电信及行政服务;设施支援机能和服务;能源和生态管理;高新科技运用及质量管理。设施管理的应用范围既可用于包括办公写字楼、医院、学校、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馆、会展中心、金融中心、机场、火车站等城市公用设施;也可用于工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物流港等工业设施;同时,在政府的有效干预下,还可以用于对现代化智能社区的管理。
由上可见,设施管理较之物业管理,其范围更广泛、内容更丰富。它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和科技含量相对要高得多,几乎要对每一个使用者进行相应的管理模式和系统软件的设计。因此,对管理者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比物业管理要求更高。设施管理的实质设施管理实质上就是人居环境管理。通过对设施生命周期的管理和针对性、策略性的长远规划以及准确周到的服务,为使用者提供一个“高效、安全、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对一个企业来说,除了其自身的核心业务以外,其余都交给设施管理来实施和保证,包括提高企业的形象。IFMA对设施及设施管理进行了如下的描述:“设施是建设、安装或建立与工作有关的用途的环境。”“设施管理是一种包含多种学科,综合人、地方、过程及科技,以确保建造环境的功能的专门职业。”因此,设施管理工作确定了以下质量目标:(1)特色。每一建筑物都因其位置、功能与建筑风格来表现其特色,其中有象征性、美观及地方的风土特色。(2)舒适。建筑物的环境要使人对身边的一切感到满意。如家具符合人体工程学,光、声、空气、色彩等建筑物理环境不仅要适合居住活动,而且要满足使用人的特殊爱好,通讯等设备要满足各类机构人员的需求。(3)效率。建筑物中的信息、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各种设施高度综合并形成有机的整体,共享信息,以提高各类设施的效率、可操作性和兼容性。(4)可靠。在受到灾害与侵犯时对人员的伤害降到最低,减少各类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提高设施的安全运行寿命,为使用人提供私密的个人空间等。(5)适应。建筑物的运行符合政府的法规,能和周边地区协调相处,且为环境保护与节能做出贡献。毫无疑问,设施管理的工作性质就是“人居服务”,设施管理的实质是“人居环境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提高人类的工作、生活质量和物业价值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本。FM的管理结构体系也相应从单纯的人与房屋、设施的体系发展成为以人为本,物业、人、环境协调发展的体系。从此,人类将承担起管理和维护地球及人居环境这一“大物业”、“大设施”的责任。
三、设施管理发展的必然性
物业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设施管理是在物业管理发展过程中遇到某些困惑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关注的形势下产生的。在中国施行了20多年的物业管理的经济活动以后,人们忽然发现,物业管理完全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下运行,行业人员无休止地仿照政府编制的所谓“示范小区”、“示范大厦”的套路重复地对各种物业进行基本相同的管理服务工作。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市场竞争加强,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人们高效率的生活与工作对管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物业管理模式、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设施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不再固守于物业管理中的业委会、业主公约、基础范畴等固化模式,而是采用多元化模式发展,围绕业权人的需求,以物业为原点,以市场和时间为坐标去设计不同的管理模式,最终实现空间流程的最佳组织和物业价值曲线的合理。设施管理与物业管理的这种本质上的区别,导致物业管理必然要向设施管理的模式发展。特殊且功能单一的物业发展的需要大多数公用建筑(如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康乐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机场、车站等)、商业建筑以及工业建筑,都是功能特殊且功能单一的物业。随着中国加入WTO,许多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一栋写字楼里也许只有一家公司。此时,他们都会意识到其物业资产和环境效应在公司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设施管理正好大派用场。特别是随着公共设施的机构和产权制度的改革,设施管理施展拳脚的机会将越来越多。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城市照明作为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优化夜间出行环境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城市照明设施管理作为城市照明的基础工作,各级政府部门在公共服务建设中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支持相应的工作,但实际成效因项目绩效管理环节的不健全而大打折扣。如何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达到城市照明设施管理成效的最大化,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论文针对在优化项目绩效管理方面如何做好城市照明设施的管理工作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绩效管理;城市照明;管理
1引言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城市照明对于当前城市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城市照明设施是照明工作的基础,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城市照明工作的质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最终导致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低,很难推动城市照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项目绩效管理的引入和优化,将会更好地推动照明设施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接下来就探讨在优化项目绩效管理方面如何做好城市照明设施的管理工作。
2城市照明设施管理的重要意义
城市基础设施对于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城市照明不仅仅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也是城市景观的延伸。因而在城市建设中,城市照明设施的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城市照明设施管理的经济价值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智能手机的发展极大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乃至消费方式,越来越多的居民借助智能手机通过网络进行各种消费。城镇文化设施也是其中的一种消费,而其供给和居民需求之间的反应与协作尤为重要。至于在当代新环境中城镇文化设施如何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其中对于大数据、云计算居民的行为数据分析和研究显得十分迫切。
关键词:智能手机;文化设施;创新
现在城镇居民几乎人人都使用智能手机,消费信息瞬息万变,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消费者移动上网的社交和消费需求不断提高,社交网络、商务娱乐和各种开放性的消费娱乐应用程序服务让城镇居民应接不暇,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智能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终端入口和终端桥梁,对其进行针对性研究已经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大数据环境中城镇公共文化设施管理者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开展工作?只有了解自己的服务对象的需求,才有可能有的放矢,才能充分利用调度各种资源以了解居民的行为习惯和偏好,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来收集数据,实时分析和研究以充分了解居民的需求,然后针对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管理和服务。管理者必须明了和掌握自己和服务对象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城市消费型文化设施更好地发挥其服务于居民的作用。
一、研究综述
关于城镇公共文化设施,相关领域存在以下的理论和案例研究。
(一)城镇公共文化设施的主题研究
该项研究最早开始于基础性城镇建设研究,国内学者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研究发轫于上世纪末。近年来关于公共文化设施的相关研究较多,其重点主题围绕健康、活动以及儿童的设施等展开,关于健康这个主题研究资料最多。国际文献中关于公共文化设施的研究,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最有成效的是美国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
摘要:对某工业园企业危险废物管理现状进行调查,显示管理不规范企业高达87%,其中贮存设施管理、标识制度、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普遍不达标。
关键词:工业园;危险废物;管理现状
危险废物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这五种特性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会对环境或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我国246个大、中城市在2015年的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已经达到2801.8万吨[1],危险废物管理或者处置不当,不仅会使人畜中毒,还会引起燃烧和爆炸事故[2],对危险废物的管理急需引起社会的重视[3-4]。本文对某工业园内产生危险废物企业的危险废物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1某工业园危废基本情况
1.1工业园内行业分类
该工业园内一共有42家企业,其中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有30家,归属于制造业、批发业、仓储业和教育四大类行业,以制造业为主,所占比例为87%,其次是批发业、仓储业、教育,所占比例分别为7%、4%和3%。制造业主要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28%、16%和12%。
1.2工业园内危废种类分布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城乡经济二元化不仅影响了改革成果的普惠性,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也形成了负面干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为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引领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PPP等新型模式的出现,农村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面临着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降低了基础设施的利用价值,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1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管理的内涵
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基础设施管理者是对基础设施的管理活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基础设施管理由不同的要素构成,主要包括管理主体、客体、内容、方法4大要素。管理主体是基础设施管理的实施者,传统的基础设施管理以村两委为核心主体。当前,基础设施管理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村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均成为基础设施管理的重要主体。管理客体是基础设施管理的对象,包括农村范围内所有的基础设施,如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农民生活基础设施等。管理内容是衔接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媒介,主要为基础设施的管理以及依附于基础设施之上其他内容的管理。管理方法是基础设施管理中采用的手段,是基础设施管理最为关键的要素。新农村建设中设施管理的4大要素既各有侧重,也有内在联系。从构成要素的角度而言,基础设施管理可以表述为管理主体借助一定的方法对基础设施开展的管理活动[1]。
2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管理现状
2.1基础设施管理主体单一
农村基础设施类型广、数量多,并处于持续增加的态势中。多元化的管理主体是保障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深入开展的先决条件。然而,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中面临着管理主体单一的问题。首先,未能发挥好村民的作用。村民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受益者,也是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者。但村民在基础设施管理中的参与度普遍较低,一些基础设施管理由于村民参与不足,甚至出现了“公地悲剧”。其次,缺乏其他主体。诸如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等,均在基础设施管理中有着巨大的价值,但他们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管理主体单一,极大地制约了基础设施管理的效果,影响了基础设施的使用价值。
2.2基础设施管理宣教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