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城乡产业规划范文

城乡产业规划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城乡产业规划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城乡产业规划

生态文明视角下城乡规划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建设生态文明,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当中。本文通过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引出现今世界以及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背景,提出生态视角下的城乡规划策略。从转变城乡规划理念、产业结构调整和健全城乡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策略。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文明;研究

0前言

在党的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工业文明以来的300多年间,人类战天斗地、肆意破坏、无休无止地掠夺和攫取自然资源致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人类也受到了来自自然界的报复。过去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物质财富增长的行为不能够为人民群众创造可持续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始终做到发展和保护并举并重。

1生态文明的发展历程

1.1世界背景下的生态文明

人类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至今历经了300多年。工业文明带来的是世界工业化的发展,而工业化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致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公害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使人类陷入了生存危机,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健康,世界各国开展了环境保护运动,新的文明形态日益显现,这就是生态文明。为了改变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世界各国就世界有关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开展了深刻的探讨。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口号。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共识。从1972年以来,这期间的理论和政策演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环境问题提出阶段(1962~1972年)、可持续发展与三个支柱的阶段(1972~1992年)、绿色经济与全球环境治理阶段(1992~2002年)、生态文明阶段(2002~2017年)。

点击查看全文

城乡融合下的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开发

摘要: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产业园区的开发作为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具有明显的产业融合、资源聚合、功能复合、运营整合的特点,是农村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只有针对当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据此提出解决思路,才能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提供具体可行的出路。

关键词:城乡融合;乡村旅游产业园区;乡村振兴;品牌建设

乡村旅游是充分利用农村的农业资源环境、田园生态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当地特有的农耕文化等元素,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科普、观光、度假和农事体验的一种农业经营活动[1](P58),是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有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还能为农产品销售、农民就业、农村环境改善等提供支撑。党的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2017年,我国出台《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要求加大乡村旅游投资。在政策和市场的不断推动下,乡村旅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并得以迅猛发展。[2](P92)农村旅游产业园区作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载体,在推动旅游方式转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效益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产业园区形式引领农村旅游业发展,拓展旅游产业范围,完善农业旅游发展产业链,形成集群竞争优势,成为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推动城乡融合、加快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因此,加强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开发的研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是十分必要的,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和指导借鉴意义。

一、城乡融合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城乡融合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城乡融合的加速推进,为实现农村资源精准定位,农业生产要素汇集,旅游资源价值在城乡融合中得以开发提供新动能。农村立足城乡差异确定优势定位、资源价值,谋求融合发展,这是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构建城乡平等互惠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式。其功能,一是城乡融合可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引导更多城市资源下乡;二是城乡融合可推动城乡互惠大流动,以农产品为城乡沟通媒介,开辟农产品市场空间也促进城镇旅游资源的丰富;三是城乡融合可打开三产融合的路径,以乡村旅游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当地农业品牌的树立,推动传统的农业产业、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业间产业融合力度;四是城乡融合可带动乡村振兴不断深入发展,引导更多科研、生产、销售、电商、物流、资金等政府和企业资源要素融入乡村旅游产业链,有力推动农村发展。[3](P82)

(二)城乡融合为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新途径城乡融合为促进城乡统筹,并形成城乡良好互通,进而实现以城促乡,优化农村旅游产业结构,带动三产融合发展提供新途径。一是城乡融合为乡村旅游科学规划、合理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各乡村因地制宜制定主导产业,构建以自身旅游资源为主导的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特色产业结构;二是城乡融合为乡村旅游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渠道,通过城乡均质发展带动了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农村的建设,并通过“互联网+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农村电子商务和涉农服务业的等新兴行业的发展;三是城乡融合为乡村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融合契机,借助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为乡村文化高附加值产品的营销提供了合适途径。[4](P154)

(三)城乡融合为乡村旅游资源的获取提供了新渠道乡村旅游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又为乡村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渠道。一是城乡融合能够更好地挖掘乡村旅游中的自然生态、农业经济、社会、农业文化、农业市场以及政策等相关资源,进而对农村自然生态、文化等进行深度开发和整体规划,为乡村旅游树立创意性品牌理念,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二是城乡融合能够更好地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为加强城乡区域合作研究,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提供新途径,近卫为乡村旅游资源的对外推广奠定基础;三是城乡融合能够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资源与城镇逆城市化带来的人口转移需求更好地融合,促进城郊型乡村成为都市人的新生活空间的发展,进而构建宜游、宜居、宜业的新空间。

点击查看全文

田园综合体发展下的农业主题公园设计

【摘要】农业主题公园是新型城镇化衍生的以“农业”为主题的郊野公园,本文在田园综合体发展背景下探索农业主题公园设计思路,把城市融入公园支撑城镇化功能,积极发展公园式农业实现城乡“互惠、互利、互赢”,通过“共创、共融、共享”农业主题公园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田园综合体;农业主题公园;郊野公园

前言

“农业主题公园”是新型城镇化衍生的以“农业”为主题的郊野公园,是城市居民对城市功能品味、公共设施、人居环境和优美生态环境全面的内在需求,也是新时代经济转型升级和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发展需要。在“田园综合体”发展背景下,“农业主题公园”应坚持“互惠、互利、互赢”、“共创、共融、共享”的创新发展之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1“农业主题公园”发展背景

“公园”在古代是指官家的园子,在现代是指由政府修建运营、为公众提供欣赏风光和休息游玩的公共区域。《公园设计规范》中定义:“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具有着改善城市生态、防火、避难等作用。[1]“农业主题公园”是乡村振兴背景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体,把创意农业、特色农业和旅游服务业统筹发展,通过优化配置资源实现农民增收的新型的运营模式。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抓手、平台和载体建设,即“三区、三园和一体”。[2]其中“一体”即田园综合体,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与农业综合体、农旅综合体等概念在内涵上是一脉相承的,是在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等发展历程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多重客观需求而提出的。[3]从业态发展思路来说,“田园综合体”是“农业主题公园”的升级版。但“田园综合体”更强调以农业为主导、以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为前提,运用“农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乡土经济逻辑实现乡村振兴。“农业主题公园”虽然遵循的是城市化的经济逻辑,但这类“公园式农业”结合了现代农业、城市园林与传统农业旅游的特色,结合了服务创意和生态创意,也是创意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态。[4]在“田园综合体”发展背景下,“农业主题公园”应探索“互惠、互利、互赢”、“共创、共融、共享”的创新发展之路,建设“农业主题公园”有助于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2选址合理性分析

点击查看全文

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浅析

[提要]新冠肺炎疫情为我国城市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城市经济社会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在保证疫情防控成果基础上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立足于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对城镇化过程进行梳理研究。通过对社会发展环境的分析和对城镇化发展的梳理总结,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并从内生动力、区域格局、城乡融合与空间治理等方面提出规划应对,以期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规划应对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烈的冲击,城市经济社会生活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在这次疫情的严密防控过程中,暴露出很多发展问题。值此“十四五”启程之际,有必要对中国新一阶段城镇化进行探索。

一、疫情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的突然袭击对城市经济、社会和日常生产生活造生了极大影响,给城市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后疫情时代,城市如何更加健康、科学、可持续地进行发展,城镇化如何高质量推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首先,在疫情的影响下健康城市成为社会热点。城市规划与公共卫生安全渊源深厚,二者均是在19世纪中叶为应对工业化时代城市快速扩张发展所引发的城市问题,尤其是当时十分严峻的城市公共卫生问题而诞生的。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城市安全健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考验。公众对于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有了新的认识,并将重视程度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其次,城市管理向智慧化迈进。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科学技术对于城市建设管理的支持,疫情管理走向更加精细、多元、及时和智慧。在此过程中,政府与第三方团队通过收集的上报数据和手机信令数据搭建了疫情数据开放平台,用技术支持疫情的防控与管理。第三方研究机构借助百度慧眼、微博、百度地图等手机应用软件获取LBS数据信息,识别了春运期间500万迁出武汉的人口的流动轨迹,进行求助者分布与画像等数据可视化研究,对相关重点城市的防疫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居民生活与日常供应方面,伴随互联网的发展普及,远程会议、办公、教育、零售等网络平台使用频率呈指数增长,在特殊时期保障着居民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以及基础服务等方面的正常运行,尽可能降低疫情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在这一时期,无人配送、无接触式配送、智能物流等新兴技术也为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基本物资保障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生活保障。管理模式的智慧化升级也在本次疫情的防控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保障了城市正常运转。在后疫情时代,全国多地陆续开始进行城市大脑等城市智慧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从而有效推动了科学技术手段与城市现代化管理的融合提升。最后,韧性城市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内涵。在疫情下,城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面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城市应对能力、应对机制的不足引发了对于城市自身应急治理能力的强烈反思,而应对这些“危险”的办法就是建设“韧性城市”。构建韧性城市,积极防护、弹性应对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建设韧性城市就是要有效地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身的免疫力。后疫情时代,提高城市韧性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城市作为一个非农业人口、产业集聚的区域,城市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一直在作用于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城市进入工业化、信息化阶段,城镇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吸引力显著增强,人口、产业等都在向发展较好的城市快速聚集。在这样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对于人口和产业的聚集能力不断增强、螺旋上升,城市规模急速扩张。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转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截至2019年末,中国城镇化水平超过了60%,快速城镇化进程不仅给城市的运营维护带来了压力,同时也为城镇化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挑战。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过程曲折上升。在这一过程中,改革开放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助力引擎。虽然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较西方来说相对滞后,但正因如此,才有机会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吸纳借鉴西方城镇化的经验,指导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兴盛,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了快车道,在市场经济的吸引作用下,大量的农业人口开始进入城市谋生,仅到1996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就已经突破了30%,截至2011年末,我国城镇化率突破了50%,城市居民人数首次超过了农村居民人数,现在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十四五”时期,面对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需要做出及时调整。一方面是因为城镇化已进入了一定阶段,根据美国学者诺瑟姆提出的城镇化“S”型曲线,城镇化即将进入第二个拐点,城镇化水平将逐渐趋向饱和;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政策开始发生变化,“双循环”、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的陆续出台正在改变我国城市发展模式和乡村发展实际,这一过程中农村的推力放缓,加之在城市规模集聚吸引力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城镇化进程开始减速,并逐渐转入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状态。

点击查看全文

休闲农业特色小镇规划策略研究

摘要:江苏城乡发展都走在全国前列,农耕文明繁盛,农业基础较好,农业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休闲农业特色小镇。本文从特色小镇规划视角,在强调江苏发展休闲农业特色小镇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目前江苏休闲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江苏休闲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休闲农业;特色小镇;规划策略

0引言

特色小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江苏作为“鱼米之乡”和沿海发达省份,休闲农业特色小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已经引起关注。高卓、王健(2018)[1]分析了农业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王玮、黄春晓(2018)[2]研究了江苏农业特色小镇的现状和发展路径;蔡宇超、唐依依(2018)[3]研究了江苏农业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本文拟从江苏休闲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的意义出发,分析江苏休闲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规划视角提出优化江苏休闲农业特色小镇的策略。

1江苏休闲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的意义

促进休闲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对于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传承优秀农耕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1.1促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