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创新数学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教育逐渐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高年级学段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更要重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素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进行创新教育,提高认识,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将生活化的数学引入教学当中,还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重视对全体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教育;数学教学;游戏化
创新教育是为了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这与现代教育中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是相通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上的一个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学识、能力以及思维方式。创新教育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高学段的数学创新教育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自己要有创新精神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课堂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中起着调节剂的作用。一个有着优秀教学风格的老师擅长用情绪带动学生的学习氛围。如果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充满着创新精神,举手投足之间都流露出对数学、对课堂、对学生的喜欢,那么这个班的孩子一定会被老师带动,一定是充满着正能量的。六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材中的利息这一节中,因为利息这个问题距离同学们的生活比较远,孩子们只是一味地记忆利息计算公式,所以题目稍微拐弯同学们就会出错,教师要找对方向,开拓创新,把利息的计算问题生活化,将其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每日的应用中寻找规律。同学们都在班里的图书角借书,虽然学校里规定借书是免费的,但是我们可以把利率问题融进这里面。每一本书的定价就是本金,在小组会议里我们大家一起确定利率的数目,借阅时间也就是借钱的时间,借阅之前,我们要求同学们计划好借阅的时间,然后算好“利率”,只有计算正确才能借到自己喜欢的书,当然,一部分同学可能会计算出错,这时候就可以请自己组内的同学帮助自己讲明白算理,之后再去计算并借阅。通过这样的大量的练习,同学们对利息公式运用自如。
二、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孩子们容易对数学课失去兴趣,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中职数学创新教育缺失原因分析
(一)教师缺乏创新观念或创新能力不够
一种情况是教师缺乏创新观念,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只要能掌握知识就够了.他们对数学的本质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形成正确的现代数学观,意识不到创新是数学发展的动力.同时,他们对当今社会对人们数学素质的要求也不甚清楚.另一种情况是,教师也知道创新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受传统的影响,教师往往接受的是纯理论性的数学教育,对于创新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感到无从下手.
(二)认为中职生数学基础差不能创新
一般而言,由于中职生数学基础差,学习兴趣也不浓,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不高,认为要求他们能够创新是一种奢望.一般认为,学业成绩越好,越能进行创造,如果成绩不好则不能进行创造.实际上,创新与很多因素有关,并不仅仅依赖于个人才能.心理学家认为,人格因素与创新密切相关,而不是学业成绩,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勤于思考,能抓住本质的东西,同样也能够创新.对于中职生,他们在创新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他们思维活跃,善于联想和想象,动手能力强,学习专业课时对数学有强烈的需求,这些都是创新的动力.
(三)学习规定的课本知识不能够创新
实际上,学习离不开创新,学习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课本上的知识虽然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知识,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前所未闻的.凡是学生能产生自我的理解,产生新的想法,新的看法,都属于创新.创新关键在于出新,没有大小之分.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一、教师创新意识是前提
(一)优化学生创新心理
初中生由于自身生理特点,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教师要正确地抓住初中生这一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领其去发现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一定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开动脑筋,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知识点的导入方式,要突破原来直接入题的方式,选择悬念式导入法或者兴趣式导入法这一类可以激发学生创新心理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更深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应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应当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不要急于批判学生,而应让学生开放思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展创新性思维。教师的目的不是去完成一道题目,不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是什么,而是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具备独立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本领。
(二)鼓励学生多多提问
古语有云:“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对于学生来说,发现问题是其获取知识的第一步。在通常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先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对某些知识点存有疑问,然后学生再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听课,这就会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积极地倡导学生提问、鼓励师生讨论、共同探索问题。学生提问的过程也是多种能力的锻炼过程,打破了原来固化的思维,使学生开始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在站起来张口提问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二、学生创新兴趣是关键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只有激发了他们获取知识的欲望才能正确引导他们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想将创新很好地应用于数学教学中,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活动教学与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探讨育创新是推动时展的动力,是民族繁荣富强不可缺少的助推器,当然在深受重视的教育行业必然对也是非常推举创新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创新精神也要从小开始培养。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创新教学和活动教学可以有效的开启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仍采用陈旧的“我说你听”的教学方法,没有与时俱进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无法有效的开启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自然无法提升。还有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着主要地位,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没有给学生思维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课堂上,无法获得有效途径去开启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
(二)课堂气氛较沉闷,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调查,在很多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学生的时间都被各种各样的数学题所占据,没有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也基本上没有玩耍的时间,课堂的教学气氛较为沉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提不起兴趣,经常性的开小差,数学活动方式单一,创新性不够,教学效率一直无法有效提升。
二、提升活动教学与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策略
一、培养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想象力是重要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对于很多的伟人科学家来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而对于我自己来说,想象力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想象力也是创新的开始,只有想到了才能够做到.因此我认为要想加强小学教育的创新,首先一定要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而动手能力,便是对想象力的进一步升华,动手能力即是将想象力落实于实际,最终作出完美的成果.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常常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学生们一边想一边做一边说,使脑、手、口一起参与到活动中,达到了统一和谐.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课时,我不采用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以小组为单位给同学们发下我事先准备好的直径4厘米、6厘米、5厘米的圆形硬纸板,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并记录自己手中的圆的周长直径并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亲自去测量、讨论,同学们很快就可以明白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得出结论:不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都是与这个圆本身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样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合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悬念最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所以,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巧妙地设置一些适当的悬念,创设思维上的情景,使学生们产生一定的新奇感与求知欲望,从而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就提出以下的问题:“同学们,大家谁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呢?”学生们都回答:“知道,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都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们一听,马上就议论纷纷,这时我就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圆的认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引导同样增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以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一种方法,我认为小学教学教学的创新从小培养起了学生对各种事物的认知的创新性,使学生从小便在脑海中埋下了自主创新的种子,使学生在平日的数学学习中,通过自己细心地观察、思考、归纳等等,不仅使自己对各种知识的认知有了独特的思想,不同程度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为以后的学习数学生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变成了学生日后不断进步,取得更大成就的垫脚石.
作者:骆秋瑞 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阳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