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创新医疗技术范文

创新医疗技术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创新医疗技术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创新医疗技术

医疗科技医学教育论文

1医疗科技发展特征

集成化在医学科技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医学充分融合了环境科学、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方面的新理念与新技术,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比如纳米材料、分子生物学技术及药质体等与药剂学的融合,就有效地提升了药物的研发水平,大大提升了其实际使用价值;再比如核磁共振技术与临床诊断的结合,加快了医疗手段的进步与现代化,以及分子药理学、分子病理学等学科都是借助于医疗科技的进步,在原有医学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单一的学科实际上已经集成了物理学、分子生物学、信息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是多种技术的综合体。而随着未来物理学、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还将进一步推进医学科技集成化,能更有效地提高医学科研效率。快速化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网络对各种新技术、新知识的传播速度也在逐渐加快,对医学科技及医学知识的更新已经基本实现了实时传播,全球医学知识共享已成为可能,而新的医学科学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也将进一步推动未来医学教育及医学事业的进步,医学知识及医学专利、专著等成果更新速度也将加快,大大减少医学知识的更新周期。更多的医学专业人士及医学爱好者都能够更加及时地获得医学知识的更新。此外,在无线网络逐渐壮大以及信息技术进一步更新的情况下,医学科技的普及速度变得更快,普及范围更加全面。网络化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医疗远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实现了世界不同领域、不同地区及不同水平的医院专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条件下,医疗人员之间的合作与科研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为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帮助。

2医疗科技发展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充分开发与利用医学教育资源现代医疗科技的发展对医学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医学教育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现代医学教育活动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而是更多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将先进的医学科技知识与技术第一时间传授给学生。这样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医学科技知识,改变了学生接受医学科技知识的方式,另一方面也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方式。具体来讲,涉及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医学教育教材的更新,改变了传统教材只有教科书的现状,增加了配套光盘及学科网站资源,让学生可以借助于生动形象的音频、视频等进行先进医学科技知识的学习。二是应用CAI软件库,为教师提供适用于不同年级及学科的课堂教学资料,包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等,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三是借助于电子图书馆向学生传递各种先进的医学科技知识,利用电子图书馆与互联网的强大功能,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图书资料检索渠道。实现医学教学模式创新与教育理念的更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教育模式也在不断转变。但是在转变过程中,由于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颇深,并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改变其落后的思想,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依然属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并不明显。因此,医疗科技的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对医学教育模式的创新,改变传统医学教育中的教育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先进的医疗科技知识及技术传授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真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进行医学学习的兴趣,为我国医疗事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此外,现代科技革命尤其是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知识和新技术手段的涌现一方面更加依赖于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也激励着医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医学科技发展情况存在密切的关系,医学生是未来医学事业进步及医学技术、医学新知识发现的重要力量,加强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我国医学新知识及新技术更新周期的缩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医疗科技逐渐进步背景下的医学教育中,应当更加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建立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说,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还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比如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预测疾病的研究,就是在原有医学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实现的创新:通过建立疾病和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再借助于计算机的计算与处理能力来进行医学现象的预测,从而发现医学中的一些发展规律。这就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够很好地将数学计算与应用技巧应用于医疗当中。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首先,医学科技创新思维的提出往往来自团队的智慧。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医疗科技背景下,医学知识的更新速度十分快,若医学研究失去群体意识,或者是医疗人员之间不具备一定的社会联系,每一个独立的医疗人员个体是无法完成重大科研成果的,紧紧依靠某个人个人的能力是几乎不能处理好当前复杂的医疗问题的,还是需要团队的支持、帮助与合作,由团队共同进行协调,发挥开发团队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创造出更多的医学奇迹。因此,在医疗科技发展条件下要加快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其次,医疗科技的进步促使不同区域、国家之间的医疗专业人才合作,现代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合作更加突出,联系更加紧密。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医学教育中对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培养。最后,在现代医疗科技影响下出现的医疗知识大爆炸时代已经到来,未来更多的专业性研究成果、专著、产品等都不能完全由某个个体单独掌握,而是需要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开发,才可能更好地解决各项疑难医疗问题。

3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医疗科技的发展正带动医学教育的进步,应紧紧抓住医疗科技发展的机遇,实现医疗科技与医疗教育的深入融合,正确认识医疗科技发展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不仅要开设医疗科技讲座和医疗科技培训,而且要系统地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转变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与教学思想,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带动医学教育的全面改革。

作者:李欣 曹翔 曲义坤

点击查看全文

现代医院管理创新研究

一、现代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创新

人们对于医疗技术水平的创新期望值很高,但创新所带来的风险也需要医院自身所承担,这就是当前时代的特征之一: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的医疗方式由于已经实践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尽管本身存在着一些缺陷,但是技术比较成熟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其稳定性,但仍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想要取得有效的创新,首先医院要做好风险的保障工作,在内部完善激励机制活跃内部环境,提高医务人员对创新方案的积极性并将他们的担忧降至最低,有了这样的保证,医院想要实行医疗技术方面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这样医疗工作者就能抛开顾虑尽心尽力地为医疗事业的创新做出贡献。医疗技术水平的创新是一个医院长久的生存与稳步发展之根本,是提升医院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处于知识经济社会,时代已将知识分子送到了风头浪尖,突破传统的创新与知识的共享是这个时代所亟需的。从小的方面来看,如果一个医院拥有较高的医疗技术水平可以提升医院的口碑与美誉度,让病人患者等需要医疗服务的人对该医院更加信任,从大的方面来看,还可以促进解决一些疾病和疑难杂症的治疗以及治愈的问题,帮助那些被病魔困扰的人摆脱病痛的困扰,从而造福一方百姓。比如:我国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与防御与过去的几年比较来看有了很大的改善,其中多亏了近年来医疗事业中生物科技的广泛使用,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许多曾经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的疾病渐渐得到了缓解,愿在今后的日子里,我院能以解除病患痛苦,帮助病人治疗与康复为己任,从而造福更多的人。

二、现代医院管理经营模式的创新

经营模式的创新是现代医院管理创新的沃壤。现阶段医院的经营模式的过程意指着该医院从事医疗服务活动的过程。医院经营模式的创新主要包含几个方面:增加医院内部竞争意识与实现自主经营两大方面。首先,要从员工的思想上改变,不要让员工认为进入了医院就拥有了一辈子的铁饭碗,这样会使得医院内部工作氛围懒散失去了本身应有的活力,只有采取竞争上岗、能者多得的方式才能使医院全体医疗工作者有危机意识,从而更好的使医院经营模式的创新获得更大的发展与更加广泛的应用。比如:许多医院由于得到政府的辅助支持其医院环境了得到有效改善,新式设备也得到了有力的补充,使得医院在效益方面逐步增强,但如果医院选择仅仅只是沿用以前的经营方式,就很难获得新的突破,反而会受到劣势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医院经营模式的改变能够有助于医疗体系改革的进行,只有当医院处在自主经营的环境下,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经营者,才能帮助医院迅速的成长,自负盈亏不是减少对医院的支持,反而相对独立有助于医院的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让各级医院拥有更大的升值与进步的空间,从而对医院自己本身所存在的劣势与矛盾有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有限的资源更好的利用,防止一切有损医院利益的情况出现,以提升医院整体的服务水平与工作效率等。

三、结束语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化医院管理三大方面的创新进行探究,希望通过理念与制度的创新极大程度的推动医院基层工作的实施,并在问题与漏洞的形成之初能够根据其自身的已实施的各种政策为出发点找到症结所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以科学技术已为革新的主要角度,造福一方百姓,将医院的服务更加全面化增强医院整体美誉度与百姓对医院的忠实度;经营模式方面的创新则是从问题的根本来解决现代医院管理的创新问题,且三个方面措施应并驾齐驱,希望通过这次我们现代医院管理创新的理论研究,对我国各层各级医院在今后的发展上能有一定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作者:周士兵 单位:江苏省洪泽县中医院

点击查看全文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及系统化探究

摘要:基于医改条件下,我国医疗领域发展速度加快,各医院在发展阶段加大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力度,并创建专业化监管队伍,主要负责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以信息化、系统化发展为方向,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效率与质量,为医院创新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同时,医院各科室及工作人员对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系统化管理也有所重视,依据自身工作内容与职责,对现代化医疗设备、医疗技术等全面化应用,为群众提供高效率、高技术水平的就医服务。

关键词: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系统化

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群众,其自身综合实力与医疗水平,影响着群众的就医效果与各项工作质量。对此,还需医院自身对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引起重视,能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详细探究影响因素,编制管理方案与措施,能以促进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化发展为目标,各科室均能对相关医疗设备合理化应用,强化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在新形势下稳定医院发展地位。

1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相关问题

1.1监管力度待加强

结合当前大部分医院内部发展情况分析,会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面临众多问题,监管力度待加强成为普遍问题,无论是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还是档案管理,甚至是人员作业监管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缺乏。而出现监管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医院工作人员并没有对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有高度重视,发展阶段片面化地重视各项工作开展,传统化的发展理念与模式,成为新技术、新设备引进与应用的阻碍因素,导致医疗设备入库、取用、安全存放等存在严重问题,极易引发经营事故,无法为医院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2管理难度加大

点击查看全文

互联网+科技创新下医疗资源的整合

[摘要]该文从医疗资源人员整合、职能整合、信息整合利用、医疗保险、信息资源整合、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整合等几个方面分析互联网+科技创新的意义。互联网+科技创新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过程的必然趋势,在突破传统诊疗模式、有效整合医疗资源方面有积极意义,其对医疗行业影响的深入,必然给医疗领域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共享;非公立医院;资源共享

1互联网+科技创新下的医疗资源人员整合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资源分配就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尤其是优质医疗医院多集中在北京、上海以及广州等一线城市,导致了医疗资源分布的显著不均衡性,广大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医疗资源十分有限,而广大非公立医院患者来源多广、范围散,同时患者对医疗服务提出更高尤其,在非公立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特别是高素质高学历医务人员相对缺乏,是非公立医院所普遍存在的发展阻碍。采用互联网+科技技术创新指导下所建立的医疗互联网网络信息平台资源共享,更好的促进医学院校专科医生走向基层寂寥机构,扎根于乡村地区从而提供医疗服务,并通过其所掌握的医学知识,现代化技能,更好的与上级医疗结构进行沟通,实施远程的医疗会诊与工作指导等[5]。而且基层医务人员还可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了解并掌握当前最新的医学前沿动态,提高时间技能与专业水平,有效的缓解了非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不足、医疗服务质量低下的问题[6]。

2互联网+科技创新下的医疗资源职能整合

针对当前国内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的现状研究提示[7],存在医疗服务机构分别的的断层性、制度的不完善性、监督管理机制欠缺等问题。同时受到市场经济化的影响,当前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存在明显的竞争机制,尤其在非公立医院,公卫服务质量、针对基本疾病的治疗等未能引起相应重视,以上各因素相互作用从而整体上制约非公立医院的发展甚至影响其正常有序运行,及其为社会卫生事业服务的宗旨[8]。对于符合转诊制度的患者,上级医疗机构可通过互联网+及时为下级医院传输患者资料,同时实施远程治疗指导与回访。对于非公立医疗机构,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改革更好地利用互联网云数据实施智慧医疗,更好地利用现有医疗资源,提高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康复效率,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提高对疑难病症、突发性事件的应对能力。

3互联网+科技创新下医疗资源信息的合理利用

点击查看全文

科技期刊助推国家区域的医疗中心建设

在2017年1月22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了《“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通过合理的结构优化以及能力建设等方法,使区域医疗资源共享的实现成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区域医疗服务的相关配置,推动了医疗服务体系走向质量均一,促进了我国的公立医疗发展更加合理,更加符合我国现有的分级诊疗制度。《规划》强调并充分利用国家医学中心以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制定医疗制度中的引导作用[1]。科技期刊的发展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因为科技期刊是记录并传播科技领域新知识、新信息的重要媒介,而区域医疗中心的快速发展,也会进一步推动科技期刊的发展,两者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共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对科技期刊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发挥其功能角色、履行职责、实现其设置的目标任务过程中提供支持依据。

1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概况、功能定位及职责

1.1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概况“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在全国每个省份设立一个综合类别的区域医疗中心,在华北、东北、西北等6个区域设立儿科、肿瘤、心血管等专科区域医疗中心,通过合理布局、按照择优设置的原则,从而追求整体效益,预计到2020年,在我国各省均将建成1个综合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医学中心”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指以一个具备一定资质的医院以及其所在区域中其他医疗机构(含有1家中医医院)共同构成的医疗服务综合体,医疗服务综合体需要共同承担区域中心的医疗服务功能和任务。具有一定资质的医院则是这个综合体的主体部分,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拥有一定数量的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能够解决疑难重症诊疗;医院的病患来源、病种分布以及专业构成符合相应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置标准等。1.2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功能定位《规划》中所指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必须在其所属区域具备医疗服务的顶尖水平,例如医院配套设施、医疗精英人才的培训、临床医学的科研能力、各类疾病控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并且其具备与国家医学中心一起带动整个医疗体系水平的提升,最终促使各区域之间的医疗服务趋于质量均一的能力。1.3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职责《规划》中提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有以下职责:中心拥有一个区域内最优的医疗服务水平及配套设施,担负起所在区域医疗服务的领头作用;具备应对疑难病症的能力,学习和掌握医疗新技术、钻研诊疗新方法最终在区域内推广;为区域提供相关医疗专业人才和优秀科研人才,从根本上推动区域诊疗水平的发展;并且区域医疗中心应加大与国家医学中心交流和合作的力度和深度,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从而达到促进全国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提高的目的;承担突发公共医疗卫生事件的相关救援;贯彻医疗改革任务,帮助并扶持公立医院在医改的道路上蓬勃发展。

2科技期刊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的作用

2.1推广医学新成果、新技术,实现区域间医疗服务同质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着手化解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分配不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鼓励区域与区域之间共享医疗资源,从而使医疗水平达到质量均一,用创新理念实现健康中国的理想。科技创新对于区域医疗中心至关重要,它是区域医疗中心目标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区域医疗工作者应该通过各种渠道、环节了解科技创新带来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并在临床上予以应用,从而促进区域间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同质化,是医疗科技创新的真正需求和价值体现。目前区域间医疗服务机构众多、从业人员数量多且层次差别巨大等现状,导致人们多选择到大医院看病,从而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问题严重。要解决此问题,建议提高区域整体从业人员水平,推广医学新成果、新技术,从而实现区域间医疗服务同质化。区域医疗创新科技成果大多是以学术论文、会议论文、专利、科技报告等形式在科技期刊上刊载[2]。科技期刊是医疗专业人员获取科技情报与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及时及更新重大医学新成果、新技术,提供前沿、热点及高质量的论文,为区域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解相关信息的平台,搭建临床应用与科技新成果之间的纽带;科技期刊为区域内与区域间医疗中心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尤其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通过创办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信息平台,转载医疗行业中的重大科技动态或事件、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动态及个案病例分析等信息,并鼓励医务人员积极投稿进行经验交流,从而为医疗中心医务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健康中国的理想。因此,科技期刊成果及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可以促进区域医疗机构与其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换,增强医院内的学习氛围,为区域医疗增添活力,更有利于医疗科技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并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实现区域间医疗服务同质化。2.2招募、培训创新人才,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区域医疗中心发展的关键,应该对从业人员从数量和质量上进行提升。医疗服务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不仅从业人员数量众多,而且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新技术、新成果的快速临床转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针对临床疾病进行研究建立新标准、新方案;依据临床大数据分析其在疾病预防中的价值等。因此,创新知识依然是区域医疗中心基础,而创新人才则是创新知识的储备站。科技期刊给医疗中心培训人才提供了平台,也为医务人员学习新知识、新进展提供了园地[3]。经过科技期刊专业编辑们严格的选择,保证了期刊的优质性和创新性,通过这些优秀成果,也发现了大量的创新性医学人才,而这些优秀医学人才因其临床新技术与新成果被同区域人员接纳并应用,不仅其本人得到医疗界、学术界、单位与社会的肯定及支持而不断成长,而且实现了区域内医疗服务同质化、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的根本目标。这不仅是科技期刊“人梯”作用的体现,更是科技期刊“社会”价值的体现。科技期刊通过参与各种类型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学术会议等有效手段,为区域医疗中心医务人员的创新工作提供肥沃土壤,发挥其学术引领的作用,从而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2.3提升学科为纽带的临床专科水平自国家与地方启动各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以来,在新医改的背景下,临床重点专科的创建及其成效已成为衡量医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和标准。而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与发展不仅要靠经验型人才,还需要创新型人才,尤其是既能从事临床、又能开展临床科学研究、开拓学科领域、并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4],更要利用优秀人才提升医院整体医学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医院学科建设是医院培养高质量人才、开展高水平临床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平台,并且医院师资队伍建设、医院优势和专业特色均需要通过学科建设层面的提升才能得以体现。可见,在医院进行以学科为纽带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不仅必要而且重要。人才培养是科技期刊发展与学科建设的共同目标[5]。科技期刊通过开设专题、专栏及特刊的形式,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可为区域医疗中心医务工作者提供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的权威资料,并引导临床工作人员从重视论文数量向重视质量转变[6]。学术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在学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科技期刊可担负起培育学科人才的重要责任。通过对优秀人才的新技术、新成果、新疗法、新方案等进行展示及论文写作指导,将此作为切入点,扩大个人及医院的影响力,从而彰显医院的专科实力和服务水平。这是科技期刊“育人”作用的体现。

3科技期刊在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科技期刊在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①科技期刊的出版周期长,导致信息相对的滞后[7]: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以互联网和新媒体为媒介,传播迅速,而科技期刊多为纸质期刊,出版流程复杂、周期长,传播科技成果的速度明显滞后,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无突出优势[8]。②市场定位有待准确:选题缺乏创新;虽然这一现象与一些外在原因有关,例如一些科研成果向国外期刊分流,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科技期刊对市场及期刊的定位欠准确,导致选题和组稿缺乏创新,使科技期刊失去应有的创新功能。③科技期刊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医疗科技期刊的受众应当是医疗机构以及医务工作者,而相关的科技成果最终将应用于临床,但科技期刊缺乏与受众之间的紧密联系,未充分关注受众的真正需求,导致医疗机构对科技成果的认可度高低不一,不利于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更不利于科技成果的推广[9]。解决科技期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动区域化医疗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有着积极意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可采取以下建议:①优化出版途径,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和订阅号等方式,使医疗科技成果传播及读者获取的途径更加高效、快捷、方便。②了解受众及市场的需求,提高期刊编辑队伍的专业素质,加强审稿力度,重视文章选题的质量和创新性等,通过市场的差异性需求对受众进行细致划分,整合资源,从而使科技期刊更有深度、更加专业。③优化学术期刊的结构,加快医疗科技期刊结构调整速度,实行优胜劣汰;深耕细作,创新求变,将科技期刊做大做强,甚至期刊间强强联合走集团化和集约化之路[10]。综上所述,科技期刊通过其“桥梁”“人梯”“育人”作用及其“社会”价值的体现,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发挥其功能定位、履行职责、实现目标任务的过程中提供全方位支持,并在这个过程中科技期刊也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