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创新艺术教育范文

创新艺术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创新艺术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创新艺术教育

创新艺术设计的有效对策

摘要:本文分析了制约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发展的因素,并从落实个性化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创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加强艺术文化教育,建立产学研结合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究了创新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实现创新性艺术设计人才的有效培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艺术设计;制约因素;创新;对策

艺术设计专业只有实现创新教育,才能保障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养,保障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完成艺术设计作品的创新设计。创新是艺术设计作品的灵魂,也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保障,研究创新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对策,对传统艺术设计教育模式进行创造性改革,对于实现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实现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有效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制约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发展的因素

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着雷同性强,创新性不足的问题,导致这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第一,艺术设计专业尚且没有形成完善的富有创新性的课程体系。多数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存在雷同问题,课程内容雷同性强,很难满足学生创新发展的需求。第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实践环节薄弱,这就导致学生即使有创新思维也很难付诸行动,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创新思维发展受到限制,创新作品也难以实现。第三,缺乏创新型的师资队伍。我国大部分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普遍缺乏教育创新意识,不重视自身创新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育中习惯性地因循传统,这就导致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性不足。

2创新艺术设计专业的有效对策

2.1落实个性化艺术设计专业教育

点击查看全文

艺术的开放性与美术教育思想探讨

1新艺术与美术教育的变革

美术教育一门重要的学科,美术学科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美术领域内的发展,所以,像新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势必会影响到美术教育的问题。新艺术的现实存在和壮大,也逐渐得到了美术教育界的重视。从主动的接受这个方面来说,新艺术就如同是素质教育,通过多种多样的艺术思维和启迪来将主动权交与学生自己,让其感悟和感觉艺术的美和艺术选择的自由,同时真正的通过艺术理解来触动学生对艺术的融合,更能够提升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从而实现真正地爱艺术,新艺术的种种离经叛道可能会遭遇到更多的保守主义阻碍,会在美术教育中产生遮遮掩掩,产生神秘性和不可知性等错觉,阻碍学生的艺术自由,同时阻碍美术教育发展。艺术的开放性始终是不以社会意识为转移的,这就造成了美术教学内容一直走在艺术思想之前。从利弊分析来看,美术教育需要进行充分变革,首先是认清形式,认可新艺术带来的变化;其次是认清本质,艺术的本质不容思想束缚;最后是认清美术教育的本职,教育学生是己任,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感悟才是美术教育真正需要做到的,凡是挡在三者之前的障碍都需要完全扫除,从而实现美术教育真正的变革。

2美术教育的取向与审思

美术教育学包括校外美术教育、公共美术教育、美术馆美术教育等等;而狭义的美术教育学则特指“学校美术教育”,并以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为研究核心。我们关注的是后者。它是建立在科学的教育学学科体系基础之上的,有着严谨而系统的“理论”与“范式”,是其他类型的美术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学校美术教育学也是美术教师的一门专业学科。它涉及美术教育心理学、中外美术教育比较研究、美术课程与教学论、学校美术教育史等等众多分支学科。上述理论知识本身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在更新,为此需要我们长期跟踪与关注。总之,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一个美术教师想要真正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还得从静下心来认真研读专业书籍开始,而不是找捷径、追求“短、频、快”。我想,当我们饱读专业知识之后,肯定能夯实课堂教学的专业素养,并能明晰自己在整个专业发展行程中的坐标位置与未来的探索方向,同时具备一定的批判视野。就目前我国的美术教育来说并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初高中的美术课通常都被忽略,不是高考科目的统统都给文化学科让了路,美术课本里的内容也不足以让学生体味到世界艺术的精妙,认识艺术的存在,也无法欣赏和理解当代艺术的价值。所以在美术教育变革的机遇下,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哲学层面的审思就成为了我们认真对待形式,与时俱进的关键。首先就是要形成灵活、流动与开放的基本认识观点,美术教育不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启迪艺术情操,一个具有灵活的教育方法、流动的实践机制以及开放的学习路径是带动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层次和新的手段。其次,就是要对艺术本质的回归。走偏的路需要及时得到纠正,在美术教育的大道上,其最为坚强和最为明确的指引就是在美术发展上,能够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艺术,懂得美术学习的方法和原理,懂得美术教育的真正的目的。最后学校教育作为一种具有价值导向的社会培育行为,应对此始终保持积极的审视,而不能对其不加选择地全盘“拿来”,学校教育应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良性发展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3结论

艺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了美术教育观念的发展,期间的内在关系让我们充分的认识到了在思想与实践之间,思想与思想之间的种种关联。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了艺术发展的实质实际上是艺术的内容上的本质要求,尽管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但是依然是向前滚动发展,一旦形成了艺术风格,并能够用巨大感染力充斥整个时代,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这是我们需要遵循的艺术形式,就需要我们在相应的教育领域内进行接轨和改变,以适应艺术的发展,同时实现追逐艺术实质的内容,提升自身的艺术境界与教育能力,从而形成符合这一时代要求的美术教育思想。当代艺术融入学校美术教育是在学校课堂领域的创新性实践行为。然而,任何教育活动都必须依托于一定教育观念的指导,明确艺术融入到教育中的观念是一种学习过程,只有更好的理解这个过程,才能更好的提升美术思想的质量,达到提升美术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宋佳桐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点击查看全文

艺术教育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路径

摘要:艺术教育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理念,依据历年来艺术教育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将习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融入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凸显艺术教育功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意识;丰富艺术教育内容,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创新艺术教育形式,拓宽思想政治工作途径,使“有形教育”逐步转化为“无形教育”,通过各种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发挥其“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功能,不断提高和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关键词:艺术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路径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2016年12月7日,习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对当代高校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习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解疑释惑的工作,是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1]。可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立德树人”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如何培养面向21世纪优秀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身心素质发展,而且还要与审美艺术教育有机统一。面对大数据时代信息量猛增,国际风云变化竞争异常激烈,多元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相互渗透的现实,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在得到解放的同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和体制愈来愈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2]。为此,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势在必行,艺术教育这一特殊育人方式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新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突显艺术教育功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意识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艺术”与“教育”密切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指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其中的“乐”成为“修身养性”和“治国安邦”的根本;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如果早年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我将在任何方面一事无成”;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在谈及科学与艺术时,认为“艺术与科学是相互融通的……犹如硬币的两面,共同代表了文化”。上述论说反映的正是艺术教育在人的身心全面发展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而且还有其独特的功能,通过艺术之“美”的教育,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道德情操,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塑造科学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北京大学董学文教授就指出:“艺术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3]为此,艺术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不言而喻。近年来,我国政府对艺术教育格外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艺术教育的政策文件,强化艺术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艺术教育的功能如何凸显?首先需要明确艺术教育具备以下这些功能。其一,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通过艺术教育来健全大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在艺术创作与欣赏的精神活动中,培养他们敏锐的感知能力以及无限的创造力。其二,能够丰富大学生的文化修养,通过普及艺术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既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又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使艺术修养与文化修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三,能够塑造大学生完善的人格。众所周知,艺术教育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情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通过艺术教育可以更好地陶冶大学生的情感,净化他们的灵魂,有利于他们形成和谐的情感体验,最终塑造完善的人格。早在2002年7月25日,教育部就印发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该规程明确提出艺术教育的基本思想及目标是“通过艺术教育,使受教育者能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受教育者文化艺术素养,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它指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艺术类’课程的教学,‘课外和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以及‘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4]。2014年1月10日,教育部再次印发《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强调,“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能够引领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5]。为了凸显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高等学校要基本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发展推进机制。然而,长期以来,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并没有得到高职院校的充分重视,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彼此孤立,形同陌路,轻视艺术教育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高职院校只有明确艺术教育的地位,增强艺术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才能发挥好艺术教育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助推功能。具体而言,高职院校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艺术教育相关政策文件精神,领会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堡垒地位,切实加强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最大价值地利用艺术教育特有的优势,促进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道德情操。其次,高职院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艺术教育中,在艺术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艺术教育第一、二课堂,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品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再次,高职院校要主动为大学生构建一个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二、丰富艺术教育内容,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内涵

传统观念认为,艺术教育就是音乐教育加上美术教育,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在内容上定位于音乐课程和美术课程的设置。部分高职院校将艺术教育视为艺术专业技能教育,即便是有选修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也无形中染上技能强、内容深和难度高的特征,这导致非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望而生畏。专业化的艺术教育与大众化的艺术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差别明显,但在思想政治素质上的培养目标却是殊途同归。《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艺术教育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注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6]然而,现实中的艺术教育通常是就艺术而艺术的教育,没能将爱国主义教育、人格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融入到艺术教育之中,导致当代大学生只会分析艺术作品的形式,而较少去感受和体悟艺术作品的内涵,正如“一个大学生选择当兵,而在抢险救灾中牺牲”的现代舞剧,不仅反映出舞蹈形式之美,而且更体现出为国家、为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因此,将艺术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选择上,既要注重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艺术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又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作为艺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故事创编成艺术作品,从中创造出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形象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激发当代大学生树立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感情,培养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勤劳俭朴、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通过形式多样、情感丰富的艺术教育,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丰富艺术教育内容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不仅能够形成艺术教育的亮点和特色,而且还能够以感人的作品打动人、塑造大学生健康的心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点击查看全文

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传承探究

摘要:民间美术蕴含丰富的艺术内涵,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引入民间美术,对于拓展教学内容和丰富教学手段,培育学生艺术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我国民间美术的特点和价值,并对其在艺术设计教育的应用进行探讨,探索民间美术传承与创新的路径,以期在推动艺术设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完成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民间美术;文化传承

艺术设计教育作为创新性较强的学科,早期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西方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进行借鉴,但面对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我国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需要探索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不但要保持创新,还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要素,完成对我国传统艺术传承与发展。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应用民间美术创作理念和内容,可延续民间文化的传承,为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保障。

一、民间美术的特点和现实价值

(一)民间美术的特点

民间美术作为民族文化中具有情感和人文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具有以下的特征:一是民间美术创作来源于劳动生产与生活,反映着普通大众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观念。二是民间美术作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表现出与时代相适应的特点。民间美术的创作内容和形式,会伴随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变动。三是民间美术善用地域资源,有着较为高贵的艺术品位。民间美术得以广泛流传,是因为它的创作恰当地使用不同地域的资源,能够将资源的特点展示出来,实现对地域文化的传播。例如织绣工艺,就是民间的工匠人利用当地的刺绣资源,创造出具有特色的艺术品。

(二)民间美术的现实价值

点击查看全文

艺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性维度

[摘要]艺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时展的要求,是艺术高校教育“转型”的必然,也是新时域学生发展的根本要求。艺术高校创新创业是手段,教育转型是方式,学生发展是旨归。然而,艺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四个理性维度:一是创新意识的维度,二是创业精神的维度,三是实践理性的维度,四是人才理念的维度,艺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四维度是相辅相成,也融会贯通的,也是互促互进的,不可分割的。

[关键词]艺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艺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艺术高校教育改革、转型的关键时刻,为做好创新创业教育,艺术高校积极行动,不断探索不同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塑造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艺术高校的本质就在于创新,创新教学方法、艺术课程体系,驱动学生的艺术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业精神,以创促教,以创促学,以创促训,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在学生成为人才发展的全过程。创新艺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推进学生的发展,根据艺术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教育的动力,把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作为教育的路径,把引导艺术学生的生活方式作为教育的方向。艺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根本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型的教学方式,把以创促教、以创促学、以创促训的培养模式形成生活化和常态化,推进艺术人才的全面发展。

一艺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意识”维度

创新意识是对艺术高校大学生的品质要求,创新意识不是学生先天固有的能力,是学校不断教育培养的过程,也是学生逐步淬炼的历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1]对于艺术高校传统教育来说,转型是艺术高校发展的迫切要求,转型是向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型。艺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是培养艺术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教育的旨归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创业教育的基本前提,没有正确的创新前提就没有正确的创业教育,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随着创新教育的深化而深化。创新教育是当今高校教育的本质要求,艺术高校的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意”。不管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以培养艺术学生创新思维为重心,教师为学生营造创新情景,以创新创业实训项目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学生创造性的创作,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驱动学生的大胆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二艺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创业精神”维度

创新创业教育是创业理念的延续和提升,是创业精神的拓展。艺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教育每一名学生去创业,也就是说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去开公司,去办企业。艺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质就是培养学生树立一种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的特质包括“必须具备强烈的创业意识、优秀的创业品质、良好的创业心理、很强的创业能力以及扎实的创业知识”。[2]艺术高校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就要界定培养目标,把创业理念贯穿到现有的专业领域,重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保持创业原生态,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格精神的基础和前提。保持创业原生态根本在于保持学生的个体化教育,不能无视学生个性所迸发的内在创业精神的培养。艺术高校不能把自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强压在学生的上课和学习过程中,否则,只能会遏制学生自身的个性化,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就阻碍了学生的创业生态,无形中成为创业精神的障碍。艺术高校的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尚未明确,教育目标还比较陈旧,在新时期艺术学校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把艺术教育转变为培养学生具有创业精神的实质性教育。艺术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就要准确树立大学生创业意识、丰富创业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艺术类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目标。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