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创新与创业范文

创新与创业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创新与创业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创新与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摘要:依据目前高职财经商贸类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出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提出应以实践能力、思维方法、教育理念为关键点,建立复合型师资队伍、协同多层次实践平台、体验教学模式、情境教学、课程体系的融合、以培养技能型为目标的路径,提升人才的质量,为社会及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融合策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财经商贸

1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缺乏自主思考能力

厌学问题在高职院校许多学生身上都存在。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已经在慢慢减弱。在高中阶段,学生对学习的动力、目标更是不足。所以在高职阶段,学生已经无心学习。导致了在创新思维方面缺乏自主思考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1.2实际与理论不符

学校里的实践活动被严重挤压或者是活动安排不足,较少的实践地点,将学生在实践、理论相互结合时困难程度加大。长期以往下去,学生就不能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也会导致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大部分学生只是学习了本专业的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也就这样被忽视,长期以往下去财经商贸专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点击查看全文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教育培养体制已经无法适用于国家双创政策相随行的培养体制。本文从如何培养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何将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相结合,从而提炼出优化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制研究的六个方向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

1研究背景

受多年传统教学模式影响,高职院校并不注重对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能力培养,对创新创业意识处于摸索阶段,仅仅只是停留在提升高职生职业技能方面。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担任创新创业的教师一般都为公教部教师,经过创新创业系统课程培训的教师较少,教师没有笃实的理论知识,也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对汽车专业高职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引导能力不足,以至于不能为高职生拓宽实践渠道与机会,也未能提升高职生对创新创业学习的积极兴趣。本文提出基于对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培养体制的研究,提出在优化技能竞赛与人才发现体系;建立分层、分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双创”师资体系;创新创业课堂教学;完善教材体系;搭建校内外创新创业综合平台等六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的基本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质量。

2培养体系建设的思路

2.1优化技能竞赛与人才发现体系

注重“赛教融合”,开展以赛代考的人才发现体系。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现对专业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情况,通过教授专业知识和实践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创新竞赛。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创新创业大赛”、“汽车礼仪大赛”、“销售知识竞赛”等比赛,通过比赛方式,选拔优秀专业人才。组织汽车专业学生参加“五一车展”“十一车展”等实践活动,通过企业导师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汽车销售与服务的实操能力。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比赛水平。同时,学校、系部建立专门基金,用于表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表现突出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发挥“榜样”、“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做好“帮、带”传承作用,老生带新生、已经比赛的选手参与“新选手”的选拔、培训和考核。逐步形成强有力参赛选手人员的保障体系,避免出现断层。带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或课题研究,指导扶持大学生举办创新创业交流会、产品会、品牌推广会和其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等。在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学术研究、项目分析、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了解创办企业流程。

点击查看全文

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对策

[摘要]在新经济时代,在国家经济和产业转型的重要阶段,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与专业特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升转型升级,成为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对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并从各方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课程设置、理实融合的体系、支撑平台四个方面加以改进,以更好地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反思与对策

一、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参与者,概念认知存在偏差

1.作为重要的教育场所的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多数高职院校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教育活动,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阻碍了创新和创业教育的发展,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学生的能力未能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的就业竞争中失去了优势。2.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上存在偏差。一些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创新和创业教育没什么用处,创新创业的知识并不能简单地从学校教育中获得,只有在真正的创业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创新创业知识与经验;有的学生轻视学校举行的创新创业教育,认为高职院校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技能方面的学习,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一种噱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用途。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的误解,不能深刻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对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全面能力提升的培训。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学习方面的功利化思想趋向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无视,使其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这是阻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升级的重要原因。3.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认知偏差。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在“中国制造2025”任务感召下,深深地感受到了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而适应新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很多企业的掌舵人都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然而他们的目光是更多地在985、211等国内知名的重点高校去探寻,并没有将目光投注到高职院校的学生身上,并没有认识到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其未来潜在的多数派员工的全面能力是对企业竞争力的保障。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仍有待完善

1.优秀的创新型创业教育教师数量稀少。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现有的创新创业教师大多是该系的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并不熟悉,在企业工作方面也没有丰富的经验,教学活动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虽然各院校也有一些企业工作的兼职教师,这类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强,但因缺乏相关激励机制、流动性强等问题,不能保证上课时间和质量。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单纯地依靠就业指导或是职业生涯规划,内容方面无法深挖,教师在课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性,偏离学生的现实环境,讲解的创业成功情况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创业教育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而发展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缺失系统性的教育体系。3.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系统有待完善。创新创业的实践环节是创新创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环节,但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系统多不完善,具体表现为:第一,多数高职学院在最初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设计时,照搬本科院校的模式,忽视了自身的特色,不能契合高职院校教育目标和学生的特性;第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缺乏系统的设计,实践活动分散,不分层次;第三,许多高职院校将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定义为技能培训的训练场,忽视了在实践过程中挖掘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的教育目标;第四,缺乏与创新创业重要实践场所——企业的深度合作,没有真实的创新创业的实践场所,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只能“纸上谈兵”。4.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不合理。当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只强调对课程教学体系的评价,忽视对实践活动的考核,使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价值无法很好地体现出来;由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度低,深度挖掘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价值,提高其参与度,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点击查看全文

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反思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承担着为地方社会发展培育人才的重任,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教学人才缺乏、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不足、社会认知存在误区等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改变社会认知和风向,从而帮助本校学生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目标;对策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浪潮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大新兴热点,走入了大学课堂,成为中国大学生日常学习的一部分。在教育部2018年6月14日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全国本科院校一共有1243所,其中公办本科大学有817所,民办本科学校有417所,中外合作办学学校有7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学校有2所。除去76所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我国地方本科院校1177所,占我国本科院校数量的大部分,是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地方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师资和教学情况,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改变传统的高等教学模式,努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地方培养有思路、有能力、有知识的创新型应用本科人才,促进学校所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一、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在现实教学工作中,虽然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加大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提高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开设了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邀请创新创业成功人士进校为本校学生开展讲座,并为在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咨询。但是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并未收到预期效果,在开展的过程中暴露了大量的问题,造成了不必要的教学资源浪费。

(一)专业教学人才缺乏

在以往的本科教学过程中,各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多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实践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实践型教学人才的缺乏。而在创新创业教学的过程中,实践远比理论知识重要,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实践引导,全方位地去了解创新创业,明确自己从自身条件出发,怎样科学合理地创新创业,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授课教师自身能力所限,创新创业教学经验缺乏,往往束缚于课本,简单以阅读教材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课堂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场面,造成了教学时间不必要的浪费,没有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预期目标。

点击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思考与实践

[摘要]李克强总理强调:“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彼此结合起来进行工业创新,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这场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正为中国经济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而我国创新创业创造正是引领这场革命的核心钥匙。创新引领发展,创造驱动未来,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正是开展双创教育的根本要义。本文剖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目前以工科类为代表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两面三线”方法论,深入剖析高职工科类专业双创教育改革策略和放心,为全面提升双创教育成效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工科;创新创业创造;学生创业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旧产业更迭,是一次次科学技术进步、产业模式巨变与人的创新创造力迸发的集中体现,可以说每一次经济发展的飞跃都源于重大的创新突破,国家的富强离不开民族的创新创造。尤其是处于思维活跃、知识充沛、好奇心强阶段的大学生,更是创新创业创造的主干力量,因此,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正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传统的传授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学生的发展需要,高校创新创业模式亟待改革,要通过催生内在动力来赋予学生创新思维。在实现路径有两种方式,一是从学生个体着眼,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在工作实践中提升创新创造水平,以个体创业典范营造浓厚创业氛围,二是从校企合作着眼,推动企业经济转型、优化产业升级,以创新助推产业优胜劣汰,促进供给侧改革。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与约束

(一)创新创业意识与现实冲突

1.传统就业观念禁锢。受高校扩招、新就业制度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递减,不少大学生们依然抱着“铁饭碗”“大企业”的就业观念,认为只有进入大企业、国企、机关单位才是好工作,这种吃“皇粮”的思想导致学生们对国企、公务员趋之若鹜,部分学生甚至连续考公务员、教师等岗位多年,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势。这种错误的价值观让部分具备创新创业创造的学生失去了在创业平台上展示才能的机会。2.创新创业意识淡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是新时代的呼唤和要求,但受双创教育水平所限,学生普遍缺乏创新创业的意愿,高校双创氛围仍未形成。以某高职院校为对象,经调研,发放1000份的样本中,26.3%在校大学生从来没想过创业,100%学生上过创新创业类课程,但是有30%在校大学生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创新创业课程,75%艺术类专业学生考虑过创业,文科类达54.3%,而工科类大学生毕业后即有创业打算的不足13.21%。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中工科学生在创业方面比较谨慎,开展创新创造活动主观能动性较差,创新创业意识较为淡薄,创新创造素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3.创业成本过高。调研发现,当前影响学生创业的要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学生对自身创业能力缺乏信心,认为自主创业风险大,个人能力不足,缺乏社会经验;二是创业风险承受力较弱,除个别家境较为殷实外,大部分大学生刚毕业普遍缺乏启动资金,经济原因成为掣肘学生创业的核心问题。对于来自工薪家庭、农村家庭的大学生来说,直接从家里筹措创业资金不是普遍可行的办法,而商业贷款对客户有抵押资产的要求,对大学生来说门槛较高,作为学校也不鼓励大学生从存在“套路贷”隐患的微小金融公司进行借款,常见的是通过创业大赛获得奖金或者风投公司的注资,但是能够脱颖而出的项目较少,一般是创业初显成效后才能够吸引到风投企业的锦上添花。三是创业内在动力不足。20多岁的大学生处在人生选择的重要十字路口,是去机关、国企、上市公司等相对安逸、舒适、体面的道路,是继续深造学习,还是选择充满风险、困难但可能伴随高收益,高挑战的创业道路,在人生的三岔路口每一个选择都显得尤为重要。上述问题造成大学生创业成本及风险过高,影响了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核心课程教育脱离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