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传统礼仪文化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明代家具在设计与运用中彰显着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也正因为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独一无二性渗入明代家具中,才有了中国家具史上独具特色的家具种类。二者相结合构成了独具中华魅力,体现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明代家具。明代家具作为礼仪的载体,彰显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礼仪文化。文章通过梳理我国传统礼仪文化发展脉络,进而通过举例分析明代家具在陈列摆设及其造型、材质、装饰和功能等方面的传统礼仪文化,论述了明代家具中礼仪文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明代;家具;传统;礼仪文化
家具中以椅子、床为首要代表,其中明代的椅子最为典型。明代在文学、地理等方面发展迅速,经济十分发达。据《明史•食货志》记载,“京城九门之税,弘治初岁入钞六十六万馀贯,钱二百八十八万馀文。”发达的城市经济直接加快了住宅和园林建筑的兴起,从而使人们对家具产生大量需求,推动了家具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明代时期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随着西学传入中国,引进了大量思想,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开辟了窗口。明代家具设计也因此而发生重大的变革,世人称明代时期是我国家具历史上的繁盛时期,具体表现为大量的花梨、紫檀、鸡翅木等高档木料家具以及成套家具的出现,家具材质坚硬、耐强度高,家具的样式种类丰富,做工精细,展示出明代家具的高贵典雅,秀丽端庄,与明代的传统礼仪文化朝相辉映。
1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发展脉络
中国因拥有深厚的传统礼仪文化和优良的传统美德,被众人称为“礼仪之邦”。礼仪文化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主要表现为祭祀礼仪与生活礼仪,春秋时期在儒家思想影响下,提出了“仪”这一概念,这一时期礼仪文化盛行,礼仪内容丰富并得以完善。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家具布局非常讲究礼仪的规范。汉代《礼记》中描述了治国之礼,是封建时期礼仪文化的源泉。宋代时期注重家庭礼仪是这一时期的又一特点,家庭礼仪如大文豪苏东坡在诗文中所说过的洗三风俗,指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为婴儿进行沐浴仪式,寓意为洗去污秽、消灾免难、祈福求祥。到了明清时期,礼仪种类众多。其中寿礼在《红楼梦》中便可体现,写到贾母八十大寿的场面,在府内大摆筵席,排场浩大、规格极高,多种活动必须按照规定传统礼制进行,祝寿足足庆贺了八天,还请了戏班唱戏,场面很是气派,可见礼仪文化在此时期的多样化。此外,明清时期宫廷生活中繁文缛节众多,例如皇帝起居、宫廷沐浴、谥册礼仪、内急礼仪、皇帝对岳母之礼、君臣父子之仪、明清服饰之礼以及御膳礼仪等。直到近代社会时期,中国礼仪文化受到西方文化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以鞠躬问候之礼代替跪拜礼,民国时期的礼仪开始表现为在上层社会的握手礼,之后普及于民间大众。现代社会中,人们摒弃了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等礼仪,部分礼仪内容已经随时代的发展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对待封建礼仪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出现了新的礼仪形式与内容。
2明代家具在陈设与使用上的传统礼仪文化
在儒学文化的发展继承过程中,明代时期家庭的家具是依据儒学的礼仪文化来陈设布置,在正厅或正房中以中轴线为标准,家具左右对称摆放陈列,正中摆放案,案上摆放有花瓶、镜子、钟表等,寓意为“终生平静”。案的左右两侧摆放高几,高几上放置有装饰物品,案前是一张八仙桌,八仙桌两侧各置一把太师椅,在厅堂中以中轴线为准,根据空间大小,左右靠墙摆放数对椅和茶几,正位就是主人和身份重要的宾客的座位,墙的两边即次要位置,以此类推。在用八仙桌吃饭的时候也讲究一些礼仪。传统上,使用八仙桌时,根据相对的空间关系来决定座位的等级。对门之座为上座,两旁之座为偏座,背门之座为下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1]。入座时从右侧入座,这样也体现出主宾有别的礼仪文化思想。卧室中家具的摆放则主要以床榻为中心,对称摆放其他家具,榻下摆放有滚脚凳,床供主人睡觉所卧,床头摆放一个小茶几用来放置铜花尊或花瓶,床上中央通常陈列一张小几,来客时,按照身份高低以及与主人关系的密切度落座,东面的座位为长辈或地位较高者入座,西面的座位是地位稍逊的人入座,坐在椅子或凳子上的是地位更低的人[2]。由此便得知礼仪文化与家具的陈设摆放、主客的身份地位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体现着主次尊卑的传统礼仪文化。
【摘要】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应该也必然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当代高职教育中,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所带来的价值远远不止塑造学生外在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注入,可以完善当代高职学生的人格,增强其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关键词】中国传统礼仪文化;高职教育;价值
一、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近20年来高职院校都有了一个大的发展。据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高校名单,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共计1423所,其中公办高职高专院校1098所,民办高职高专院校322所,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高专院校3所。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加,标示着高职学生数量的增加,随之,高职教育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首先,大部分高职院校把培养目标都定位在技能化,但在技能化培养的过程中,忽略了学校“育人”的原初责任,造成了学生单方面的“畸形”发展。其次,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文化的融入上更倾向于“活动”的外延影响力,譬如获奖等,往往忽视了文化的内核。最后,显性文化的影响所带来的“经济唱戏”的价值被无限夸大,譬如儒家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课程化、课堂化、社团化、实体化,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在当代高职教育中,传统礼仪文化的缺失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化,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从高职教育的相关管理部门到高职院校再到高职院校的师生,都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真正价值。
二、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一)是当前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素质的高低,首先看的是学生是否具有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荣誉感。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过程中源于生活的、自觉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对人们正确选择的引导,也体现着主流的价值取向,而这些恰恰是当代高职教育所缺乏的。
(二)是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手机、电脑等成为当代高职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很多高职学生沉溺于网络的世界中,逐渐丧失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受网络虚幻世界的影响,很多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的问题,特别是在毕业之后面临现实的高压职场环境时,不适应、想放弃等负面情绪充斥内心。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不仅仅是对礼仪规范的讲解和传承,更是智慧处事的潜移默化注入,这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文明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影响着我国的社会发展与文化兴盛。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传统礼仪文化进校园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金文编著的《中华礼仪校园读本》,由中华书局于2012年出版。该书以弘扬中华传统礼仪为主线,在贴合生活实际的同时,将中华传统礼仪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突出了礼仪文化的生活性与规范性,使原本生硬、枯燥的礼仪文化具有生动性与趣味性。
从“尊者上座,卑者末坐”的入座之礼到“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的饮食之礼,从“趋礼”的行走之礼到“揖让”的见面之礼,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礼仪文化的嬗变规律,也能明白传承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意义,而这也是本书所探究的重点。同时作者指出,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与外在的结合,学生的知书达理不仅是对礼仪的尊崇,而且也是个人素养的体现,能够彰显校园文化。依据书中的部分观点,笔者就传统礼仪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继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了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8SKSJ091)的支持。笔者将从书中总结出的几点做法详述如下。第一,树立正确观念,弘扬礼仪文化。早在战国时期,孟子便提出了仁义礼智,并将其作为衡量人格的标准,书中所谈及的传统礼仪文化处处体现出友善与和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育工作者要将“修身已进德,知书而达理”作为主要目标,从传统文化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习惯;做好礼仪文化的宣传,在德育、礼教的基本目标下实现教育方式的互补。比如可以通过参演“二十四孝”文化剧,让学生对孝道有所了解、有所感悟,或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产生共鸣,将“诚信、宽容、勤奋”等美德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第二,打造校园文化,传播礼仪知识。“先达己,后达人”是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礼仪学习,提升自身的礼仪水平,这样才能做到真传之、传真知。同时,中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存在差异,礼仪文化也有所不同。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结合当地的礼仪风俗,将特色礼仪与传统礼仪进行整合,让学生感受传统礼仪文化韵味的同时,也将地区特色礼仪推广开来。第三,开展礼仪文化活动,继承与发展礼仪。传统礼仪文化历经千年经久不衰,不仅是几千年的文化积累,更是当前社会的发展动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遵循传统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积极开展礼仪文化活动,如礼仪比赛、汉服展示、经典诵读等,或者结合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带领学生跨过千年的历史河流,感受古人在祭祀中的礼仪文化。总之,传统礼仪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任重而道远,本书作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传承传统礼仪方面的重要书籍,行文简单、文笔生动,是师生学习礼仪知识的必备书籍。
作者:刘洪梅 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古人曾曰: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历史上许多先辈都很重视礼仪,认为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伴随着八礼四仪的提出,礼仪也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我国的传统文化非常强调文明礼仪,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视角,通过调查问卷,分析研究小学生文明礼仪的现状,提出有关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养成策略。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国际交往中,一直是君子的形象,彬彬有礼,以礼待人。这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至今为止,世人还传颂先辈的传统美德故事,例如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曾子杀猪立信、苏东坡节俭成习等。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时常引用这些杰出的先辈的故事,希望孩子也可以向先辈学习和继承。其次,学校在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学校教育影响着学生成长,给学生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学校教育是由专业的教师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来完成的,因此要求教师的品德和教学水平具有极高的要求。本文将从学生在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进行研究。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探索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积极作用,并对不足部分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文从徐州五所小学抽取170名同学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小学生文明礼仪与学校教育。
1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现状及分析
1.1学校宣传到位,忽略表扬的作用
从图1可以看,学校对于礼仪活动的宣传工作做得比较到位,占到了大部分,有62.94%,宣传效果良好,有48.82%的学生可以做到相关的礼仪要求,部分少数学生没有做到,因此,学校宣传对于学生的礼仪要求是十分重要的。而有35.29%的同学在没有宣传的情况下也能做到礼仪要求,可见学生是具有自发性的,有自己的主观判断从图2看有40.00%的小学生在践行经典礼仪行为时受到表扬,有52.35%的小学生在践行经典行为时只是偶尔受到表扬,少数出现从不表扬,甚至不知道。对于学生的行为进行表扬,是对学生的正确行为的强化,使学生在下次同样情境中做出正确行为的概率增加。当今校园中的礼仪工作的宣传完成不错,但在后续的工作中应注意到学生的自发性,发挥学生这一优势,积极引导。学校也需重视表扬,不管是口头还是物质上的,都需有意识地加入教学活动,利用好这一正强化,促进学生行为的养成。
1.2老师师德师风建设良好
调查得出有137位(80.59%)学生认为学校老师师德师风优良,但仍然有33位(19.41%)学生认为本校老师师德师风存在问题。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树魂立根,教书育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人知识,使人走向文明,而且还要教人以德,将人塑造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老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最直接教育者,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意义不可谓不大。试想,在学生文明礼仪产生问题的时候,老师不注意、不及时纠正,难免会让学生逐步忽视甚至习惯这方面存在的问题。甚至,在老师本身存在问题的情况下,长时间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不仅会使学生有样学样,还会使学生的行为认知产生偏差。因此,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不应该只将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更应该关注教育者,从源头开始把握正确的导向。
1.3学生文明礼仪情况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儿女世代相传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现代社会中,礼仪素养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院校中学生礼仪教育已经被纳入了教育体系。作者从高职礼仪素养现状入手,多角度研究了高职学生礼仪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礼仪素养;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探索高等职业学生礼仪素养教育体系已经成为一个新问题。礼仪教育作为现代学生素养的直接表现形式,在学生的能力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影响着高职学生今后工作能力的考评,也影响着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评价。
一、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素养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现状主流积极向上,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职生在礼仪方面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各种问题。
(一)高职学生礼仪知识缺乏
我国现阶段依然是应试教育,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教学工作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上,而忽略了人文教育,很多高职院校对于文明礼仪的教育不够重视。礼仪认识与礼仪行为脱节。礼仪认识是礼仪行为的指导,但很多高职学生的礼仪行为却滞后于礼仪认识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是高招的最后一批,由于学习成绩比较低,大部分学生都带有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对于礼仪的认识很缺乏,更有部分学生连基本的礼仪知识都不懂。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学校以后从心理上放松了自己,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所谓的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并不会去注意自身在礼仪素养上的不足和缺点。在高职院校能经常看到很多随地吐痰、打断他人讲话、在教学楼高声喧哗嬉戏打闹、乱丢垃圾、践踏草坪等不文明现象。另外,有的学生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不善于礼让他人,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奇装异服、言语粗俗等行为当作个性的表现,把传统的礼仪文化和美德当作是落后守旧的代名词。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学生礼仪知识的缺乏会直接影响到和谐校园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