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传统遗传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本文从医学遗传学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当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教育背景,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政治修养、文化修养、学习能力修养以及沟通与合作能力修养等五方面初步探讨医学遗传学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具体含义,明确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对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教师核心素养;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发展较快,前沿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一方面抽象难懂,另一方面又具有临床灵动性的特点[1],对教师素养有很高的要求。教师素养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其核心素养包括职业道德修养及政治修养、文化修养、学习能力修养、沟通合作能力修养等几方面。教师作为学生成才的引路人,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直接关乎人才的培养素质和发展方向。遗传学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立德树人的目标。
1职业道德修养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院校开设的诸多课程中的一门专业课,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专业课相比不是主干专业课,加之抽象难懂,难以获得学生们欢迎,无论是上课或作业的热情程度都要差一些。因此,医学遗传学教师更应在课程准备上多下功夫,努力挖掘课程“闪光点”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提升自己,提高学科知识修养,以适应医学遗传学前沿学科发展快的特点,能够将枯燥的遗传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化沉闷为生动,培养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兴趣。课堂内外认真答疑解惑,以自身的认真态度感染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做让学生喜爱和尊重的人。其次,医学遗传学是一门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桥梁课程”。医学遗传学教师应兼具教师、科研、医务人员三者应有的职业风范,时刻给即将走向医学岗位的学生以良好的职业引导作用。以古今中外医德高尚的医生事迹,结合现代医务人员的无私奉献为素材,给学生以正面引导。比如,在抗击肺炎疫情中勇敢逆行的众多医务人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充分体现了《医学生誓言》中救死扶伤的精神。医学遗传学教师还具有科研工作者的身份,应有严谨治学的作风。对于学生的提问,不搪塞、不斥责,勇于和同学们讨论疑问,切忌不懂装懂。自己心存疑问,一定要先刨根问底或先行实验研究,得出正确的结果之后再引导学生。努力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2政治修养
政治修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遵循党和国家的政治理论和大政方针,主要表现在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认识端正等方面[2]。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教育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医学遗传学是研究人类遗传性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诊治的一门学科,关乎我国人口出生素质,意义重大。同时,医学遗传学又是一门前沿学科,发展迅猛。本科院校是我们国家未来医学遗传学人才培育的摇篮。本科阶段不仅要培养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更要培养他们奉献祖国的精神风貌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境界。而这一切主要源于教师良好的政治修养。每一位遗传学教师都应学习马列主义和思想,经常关注国家时政方针,同时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思想政治培训学习,加强政治理论修养。教师有牢固的思想政治根基,完善的政治品格,才能够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风向为风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才能给学生传输正确的政治理念;只有教师坚定的政治立场,才会引导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些内容看似与医学遗传学专业知识不相关,但决定了我们培养的学生是什么样的人,是为谁服务的人。
摘要:为探索适合医学院校基础医学专业发育遗传学课程教学新模式,在分析南京医科大学2015级基础医学专业授课效果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评价体系和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基础医学专业;教学改革
基础医学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于1996年在我国原北京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学校首批承办了该专业[1]。我校南京医科大学也于2014年开始招收五年制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旨在培养适应我国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广、掌握扎实的基础医学科学和生命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并有较强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潜力,将来能够在高等医学院校、医院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医学实验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专门人才。这就要求该专业的学生既要熟悉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临床医学的新进展和新成就,也要具有良好的基础医学各学科实验技能,掌握现代生物医学的基本实验技术以及医学实验的分析、设计方法和操作技术。因此,找到适合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使医学理论知识与科研及临床培养紧密相结合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我校基础医学专业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现状
医学遗传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已成为医学科学领域十分活跃的前沿学科,被称为现代医学新的五大支柱课程之一[2-3]。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的结合,是一门研究人类遗传病发病机制、传递规律以及诊断、治疗与预防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4-5]。医学遗传学基础知识涉及广泛,与很多学科(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有一定的交叠,因此知识零碎,且涉及一些公式的推导和应用,相对枯燥抽象;而临床医学遗传学则与人类健康、优生优育密切相关,不仅需要掌握遗传病发病的因素和机理,还要求熟悉临床表现和基本防治手段,但目前我校医学遗传学教学侧重于基础知识方面,没有临床实践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我校基础医学专业开设的医学遗传学总课时为54(理论36课时,实验18课时),理论和实验课时都较少,导致以往教学过程中采取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且最后评价方式单一,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与临床医学相比,基础医学专业着重强调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为了进一步说明教学改革的急迫性,本教研室对这学期刚上完医学遗传学的2015级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做了授课问卷调查,其中50%的学生都认为医学遗传学的授课需要改变,这其中有67%的学生都反映医学遗传学比较枯燥乏味,需要更有趣的内容或授课方式,基于这种现状,改革医学遗传学教学和评价的方式迫在眉睫。
二、我校基础医学专业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1.开展综合教学模式。当代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多样,授课再也不应采用单一的LBL(lecture-basedlearning)教学法,即教师为讲课中心的一种传统教学法。为此,我们计划采取LBL、PBL(problem-basedlearning)以及E-Learning(electroniclearning)综合教学模式讲授医学遗传学。首先选择LBL教学模式,使学生准确系统地掌握医学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再通过本教研室编写的两个医学遗传学案例(“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和“笨小孩”)实施PBL案例导向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科研及临床思维能力等。同时,与时俱进,安排学生参与本教研室构建的医学遗传学E-learning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利用丰富多样化的网络教学资源全面开展辅助教学。我们教研室安排教师轮流值日,每章节授课结束后平时作业,使学生学习不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同时及时回答网上同学的问题,积极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加强医学遗传学理论知识与科研及临床的结合。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着重培养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即理论知识与科研及临床相结合的能力。故当五大类遗传病(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线粒体病和体细胞遗传病)讲完之后,可以安排学生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如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遗传医学中心见习,让学生实地对临床病例进行观察,研究遗传病的发病原因、传递方式和治疗方案,从而使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单的临床遗传咨询案例,请学生模拟遗传咨询师,解答咨询者的问题。从科研角度结合医学遗传学的教学,可以把医学遗传学最前沿的知识融汇到教学内容当中,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动手能力。在讲授医学遗传学的过程中,如表观遗传学这章,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可以安排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撰写综述,从而培养学生查找和阅读文献的能力,让学生了解该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还可以安排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参观我们发育遗传学系的实验室,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直接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做些简单的实验,并参与实验室例会;同时当有国内外科学研究工作汇报的时候安排该专业学生进行学习。3.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目前我校医学遗传学考核方式还是单一的试卷考核制度,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并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能力,以至于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研究团队拟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如上面所说的PBL评价考核;E-learning平时作业和参与度考核;综述写作考核;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考核以及最后的试卷考核,将这些考核按照一定比例综合,得出一个合理的分数。当然,这些不同考核方式的比例和打分标准应该在开学时就和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解释清楚。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4.培养优秀的现代化医学遗传学教师。现代医学遗传学发展迅速,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师需要紧跟时代,向学生传输最新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长期进行继续教育。除了平时多读文献充实自己之外,遗传咨询师的培训则是其中一个实现医学遗传学教师自我提升的有效方式。遗传咨询师是将先进的技术以易懂的方式宣传给大众,同时能为普通大众遇到的遗传问题提供建议及相关解决方案,使先进技术迅速、准确地转化为临床应用的专业人才,同时我国现在至少有2—5万遗传咨询师的缺口。因此,在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参加遗传咨询师培训有利于我们掌握最新的医学遗传知识,并能有效地和临床医学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摘要:新技术时代的发展,带来了科学进步,也给医学遗传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型网络教育技术在提高医学遗传学教学方面主拓宽资源平台,提高学生研究思考水平和个人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案例讨论法则更侧重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互动性。单一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医学遗传学教育发展的需要,结合两种教育方式,则能很好的运用各自优势,在拓宽资源平台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新型网络教育技术;案例讨论法;医学遗传学教学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高校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教育教学从观念、方法、手段以及培养模式等诸多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医学教学无法解决医学遗传学内容复杂、教学环节繁复、实践性要求强的问题[1]。医学遗传学作为一门新型的学科,其内容主要是从群体、个体、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来阐释疾病与遗传关系。学科的全新视角需要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教学资源的注入,从而整合各种优势资源,推进其教学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针对医学遗传学的教学需要大胆的创新与改革。针对其结合的方法的探索也是推进医学遗传学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2]。
一新型网络教育技术在促进教学目的实现中的作用和具体表现
1、新型网络教育技术对医学遗传学教育改革的积极作用。新型网络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新型网络教育技术,通过教育中教学过程和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来实现教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新型网络教育技术主要通过一下几个方面发挥其积极作用。①培养拓展学生的研究精神与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主动性。学生通过新型网络教育技术,改变了以往教师作为教育中心、教学活动主题的传统模式,增强其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为学生提供更为现实的思考环境。②为教学资源的存在形式提供了全新的载体。教学资源与教学成果作为信息的表现形式之一,尤其在先进信息爆炸时代,其巨大的数据体现亟须全新的载体,用以支持其产生、传播、运用,储存等。③拓展了资源共享平台,新型网络教育技术所依托的互联网背后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掌握最新的信息、资源是学习和研究的关键。网络所提供的是一个完全透明的资源平台,超越实践空间的限制,信息共享从封闭走向开放,世界各地的学习者通过网络共享资源,各取所需。
2、新型网络教育技术的具体表现。网络教育技术的体现主要通过对过程和资源的运用和设计,因此在针对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中运用新型网络教育技术的侧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医学遗传学教师的新型网络教育技术技能。②提高医学遗传学专业学生的新媒体运用能力。③加强网络教育技术的外部硬件条件,改善教育环境。
二案例讨论法在促进医学遗传学教学目的的实现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战略。利用遗传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具体采取了完善实验教学设施、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公平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等措施,提高遗传学实验教学水平。
[关键词]遗传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是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倡导和实施的战略举措,也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遗传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是联系生物技术专业各专业课程的重要节点。众所周知,遗传学和其他生命科学领域的学科一样,科学研究过程就是创新发展过程。因此,通过遗传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作为遗传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学实验教学不仅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的过程,更是教师利用综合性、拓展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1完善实验教学设施
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综合性、拓展性实验对于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为保证实验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应该尽量更新实验设备、完善基本实验设施,利用学校设立的专项资金对实验室进行装修改造,配备遗传学实验教学所需的仪器设备,如普通光学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电子天平等仪器、高速冷冻离心机等。另外,通过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将学院共享中心拥有的荧光显微镜、荧光定量PCR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在管理人员协助下对本科教学开放。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遗传学实验教学中面临如下问题:实验课时有限,难以安排较多创新性实验;传统实验教学资料十分陈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拓宽。一是支持教师在进行验证性实验教学时,带领学生对实验所涉及的各种步骤进行优化调整,并利用研究数据确认可行性。由于试剂的配比、实验条件的设置等都会影响最终实验结果,因此这一优化调整过程既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又可在实验过程中添加自主创新成分,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赋予了学生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二是合理开设拓展性、开放性实验,这对学生接触前沿科技动态、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拓展性、开放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只负责准备基本的实验试剂和仪器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将学生分小组后,让小组内成员相互配合,完成包括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调配所需试剂和仪器等实验流程,并要将最终实验结果做成展板进行评比。这种模拟真实科研的实验,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求真精神。此外,教学资料是实验教学所需的基本工具。丰富的教学资料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由于遗传学是从细胞整体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规律和机制,其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和研究进展的快速性决定了让学生了解科研设计思路往往比掌握某个具体的实验技巧更为重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经常向学生介绍遗传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帮助学生分析高水平遗传学研究论文的设计思路,了解遗传学研究中所涉及的与本科实验教学相关的实验技术与环节,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实验教学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建构系统化知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科研反哺教学”是打破陈旧的实验教学内容,设计综合性实验的重要手段。将开设两年的课外实践创新项目中的创新性实验“人类苦味受体TAS2R38基因多态性分析”引入到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中,作为综合性实验项目,从人类PTC尝味的表型鉴定到单倍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联系,丰富了实验教学的项目类型,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综合性实验;改革
医学遗传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是遗传学与医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1],是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实验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经典的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项目有正常人染色体核型分析、减数分裂标本制备与观察、人类正常性状和PTC尝味能力的遗传分析等[2],教学项目类型单一、实验内容陈旧。实验教学除了掌握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外,更应该注重实验内容的研究性和前沿性。相对于目前单一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不仅能检验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3]。“科研反哺教学”是改善实验教学现状的有效措施。本文将开设两年的课外实践创新项目中的创新性实验“人类苦味受体TAS2R38基因多态性分析”引入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中,作为综合性实验项目,力争将实验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现就该实验的教学思路、设计和实施方案、教学效果等进行探讨。
一、教学思路
科研和教学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而大部分青年教师面临着如何处理科研和教学关系的问题。如何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统一发展是本研究的基本思路。长期以来,实验教学的实验项目类型单一,项目之间知识点独立,难以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架构,更谈不上创新性思维。本次改革的教学思路就是从实验教学入手,更新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将科研的思路融入其中,综合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设计成综合性实验,以期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笔者在调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课程整合实施方案时,发现该校将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组织胚胎学的部分内容有效整合在一门课程中。实践证明,整合课程是教学内容改革的必然趋势,促进相关内容的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遗传现象的本质[4]。与整合课程相对应的实验教学,也急需整合各课程的知识点,更新目前的实验项目,开展综合性实验。
二、实验设计及实施方案
本文设计的综合性实验的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施时间为大三上学期,采用一人一组的教学方式,设置12学时。该实验基于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中传统的PTC尝味能力的遗传分析实验,属于群体遗传学的知识点。传统的实验学习目标包括掌握不完全显性的概念,学习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计算;加深理解群体遗传平衡定律,并掌握卡方检验的方法;初步培养群体调查能力。实验步骤主要包括配置不同浓度的PTC溶液,学生自测或者互测尝到PTC苦味的浓度编号,判断自己的基因型(TT,Tt或tt),之后统计全班的基因型,进行遗传学分析,包括计算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卡方检验群体是否处于平衡等内容。传统的实验内容基本上包括了遗传学和统计学的知识,但是,在目前医学教育改革提倡课程整合的大趋势下,该实验显得教学内容陈旧、涉及学科较少、渗不透遗传现象的本质等问题。在高中学习阶段,同学们对T和t这一对等位基因的理解比较深刻,但是,从DNA层面来理解T和t的区别是大学阶段的学习重点。笔者在改革实验之前,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论证和实践,带领课程团队成功开设了4期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课外实践创新课程。该课程涉及了NCBI数据库的介绍和使用、基因序列的查找和分析以及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教学,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5]。我们将课外实践创新课程上的科研小项目“人类苦味受体TAS2R38基因多态性分析”引入到医学遗传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改变该实验的弊端,即学生无法从分子角度理解T和t这对等位基因的区别,更加无法理解单倍型的概念。改革后的综合性实验项目结合了医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等知识,其中生物信息学及其相关软件的使用更是学生平时上课接触不到的知识,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开拓了学生的科研视野,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较大的作用。具体的实施方案是将传统的PTC尝味能力的遗传学分析作为前期实验内容,后期联合人类苦味受体TAS2R38基因多态性分析形成一个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包括掌握DNA提取的原理和步骤,掌握PCR反应的基本原理,熟悉PTC尝味能力决定基因TAS2R38的结构和功能,熟悉基因决定性状、单倍型等概念。实验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从NCBI网站下载人类TAS2R38基因的序列和设计扩增基因序列的引物。实验步骤包括使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学生自身的唾液DNA、PCR扩增TAS2R38基因序列、琼脂糖电泳检测PCR产物、PCR产物进行3730测序、测序结果的分析等。实验结果包括画出TAS2R38基因的结构图、基因CDS和肽链序列长度及引物所在位置、PCR扩增结果图并标明片段大小、全班测序序列的比对结果、分析T和t等位基因的差异位点、单倍型的类型并计算单倍型频率等(图1)通过以上综合性实验流程,学生将深入理解人类基因的结构和序列,并深刻体会遗传现象的本质和基因决定性状的基本概念,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研究有系统、综合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和科研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