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初中信息学范文

初中信息学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初中信息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初中信息学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信息素养培养

一、夯实信息知识基础是奠定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石

信息技术虽然已经发展了很久,但其主要体系依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万变不离其宗,只有掌握了信息基础知识,才能更稳固地继续向前探索,因此,夯实学生的信息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收到良好效果的前提。

1.营造立体教学环境,让学生融入信息学习中

信息知识是信息学习的理论支持,也是信息素养的基础,但是在通常情况下,与灵活有趣的操作过程相比,信息理论却是抽象且枯燥的,这就需要教师营造一个生动立体的教学环境,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例如,二进制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运算方法,但是对日常使用十进制的学生来说却很难转换思路,且单纯的语言和数字讲解又过于抽象,因此,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二进制时钟Flash,用动画来表示基础算法,这不但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2.课堂内容时刻与社会信息技术接轨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也在不断缩短,这不但给信息技术的研发者带来了挑战,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说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虽然现阶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已经压缩了改版的时间,但是要做到随时跟进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不现实的,而陈旧的信息知识教学也浪费了学生的精力和时间,因此教师要肩负起将课堂教学与社会信息技术接轨的重任,不断丰富自己的信息理论知识,将社会上最先进的信息知识带入课堂,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二、将理论落到实处,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点击查看全文

谈信息技术学科区域研修活动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研修活动应建立学科团队核心价值观,在传承中建构区域研修模式,不断促进学科教师成长。研训教师和学科教师要以躬身入局的姿态,以应时而变的态度,以唯实唯干的敬业精神,不断汲取经验,提炼学科教学模式,提升学科素养,储备人力资源,从而推动学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研修活动;团队核心价值观;研修模式;教学模式

区域研修活动要努力促进学科教师群体发展,带动教师个体成长,同时,促进区域教育发展,这需要研训教师积极探寻有效策略。

一、建立团队核心价值观

1.团队核心价值观意义建立团队核心价值观是区域研修活动高效的关键。学科教师团队核心价值观的建立,能够有效激发教师个体创造力和教师群体合作力,形成一种弥漫于整个团队的学习氛围和向心力,使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的显现。2.确立团队核心价值观信息技术学科团队的核心价值观首要是归属感,其次是方向感,即教师对团队有归属感,同时团队让教师有方向感。归属感就是把团队拧成一股劲儿,抱团成长,让成员感受到团队进步的力量,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从而达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识。方向感就是团队要建立学科教师的方向意识,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学科教师要高端站位,引领教师从“关注如何上好一堂课”到“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激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3.落实团队核心价值观一是有形与无形相结合。例如,学科成绩分析是有形,但每年分析什么,分析给谁听,让谁来参会,怎样让后进的学校难为情而不难堪,怎样激发他们自身努力,这又是无形的。有形需要的是逻辑思维,无形的需要的是方法与智慧。二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根据计划开展研修活动,这是理性的,但是要让基层教师认可研修内容并转化为行动,这常常是靠感性的认同,就是所谓的“归属感”。正是有这种归属感,老教师才会主动扶持新教师,基地校负责人才能勇于创新完成任务,年轻骨干教师才乐于分享备考资料……这些走心的教育行为更宝贵。这些可贵的行为,是归属感的表现,也是激发归属感的源泉。研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发扬光大,例如可以通过网络、会议或者一封信等形式传递出来,让团队充满正能量。三是智商与情商相结合。学科教师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较高的学科素养,这是智商,而他们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则属于情商。智商决定做事的下限,情商决定做事的上限。当团队将学科教师定位为“教育人”时,他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就会体验到关注学生个体成长的幸福,也体验着不断成长进取的快乐,许多教师敢于挑战,开始承担班主任等不同的工作,并在区域分享班主任工作经验。信息学科团队的核心价值观不但影响了成员,也让区域其他学科受益。

二、在传承中建构区域研修模式

专题讲座研修模式和案例研修模式是线下研修活动的常用模式。专题讲座研修模式适用于新课程理论提升和观念转变等方面内容;案例研修模式主要是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区域研修模式要对这两种模式继承,更要有创新。以专题讲座研修模式为例,区域研修在继承以往专题讲座引领作用的基础上,创新研修过程,即在讲座后,及时跟进以基地校小组为单位现场研讨,分享小组心得,会后提交个人心得。这种研修模式突出研修活动的参与性、体验性和真实性,让教师切身体验到他们在课堂上实施的合作学习的优势与不足,做一次真实的“学生”。同时,这种研修模式促进教师在研讨碰撞思辨中深入把握教育理论。案例研修模式是以教学现场为研讨对象的研修模式,区域研修也进行了创新的探索:每次研修前确定研修的内容或目标,且目标直接、明确、精短,一次研修就解决一个或一方面的问题。但问题的探究要结合课例,做深、做全。研讨课结束后,以基地校为工作组,全员参与,先讨论再汇报,各组之间互相质疑、互相答疑,最后达成共识或提出更深的课题引发思考,甚至引出下一次研修目标,形成了“目标导学、精准研修”的案例研修新模式。在新模式下,研修交流的内容更集中,交流的方式更交融,大大提升“聚焦问题、共同发展”的集体研修目标的达成度。

点击查看全文

实现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我见

摘要:如何在一节课堂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一线教师所思考和探讨的一个话题。本文作者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剖析教材,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如何从课前备课,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的课堂评价这三个方面来提升课堂效益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方法

近几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证明,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何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一节课堂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它有一些突出特点,课程新,更加需要探索与研究;实践性强,强调实践与能力;个性化突出,强调过程与创造。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重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提高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信息技术人文修养,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构成的综合素养。那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有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已成为我们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实现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一些见解。要实施有效的教学,其教学行为一般需要满足三个要求: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要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课堂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能否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应该始终处于课堂的中心地位,而老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备“学生喜欢”的课。

(一)钻研教材、结合实际,调整教材内容,设计合理的课堂任务

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由于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较慢,与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知识脱节,有时教材内容的高度与所教授学生的实际存在差异。例如,在讲授“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这一节时,教材以央视《开心辞典》节目为情境导入新课,还提供了《开心辞典》栏目的网站,但是《开心辞典》栏目早在2013年就停播了,用这样的例子还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吗?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认真钻研课本,对课本内容做恰当的取舍,选取更新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来吸引学生,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把“备学生”落实到位。课程设计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在粤教版教材中,教材用一节内容8页文字介绍了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即应用Word加工文本。教材安排3课时完成,但是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有65%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Word,剩下35%仅仅是接触过,但不熟悉。而Word操作不仅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作为信息时代的高中生应该熟练掌握文本信息的处理技能。3个课时让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操作技能谈何容易呀,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要做相应的补充,结合教学实际,设计课堂目标及任务,以达到高质量教学。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