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单位述职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阿姆斯拉尼提出,绩效管理是通过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达成关于目标、标准和所需能力的协议,在双方理解的基础上使组织、群体和个人取得良好工作结果的一种管理过程。绩效管理主要是为了控制、激励、约束、监督企业员工更好地完成组织任务,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是组织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管理方法。然而,在实践中,绩效管理本该发挥的重要作用却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反而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绩效管理流于形式,绩效目标不明确,绩效指标没有分配权重,绩效反馈渠道不畅通等等。A中心作为某市局直属单位,负责全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面对着人员少、任务繁重的现状,领导决定开展绩效考核。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领导发现现有的绩效管理制度极不完善,严重阻碍了A中心的发展。因此,结合A中心的管理现状,我们设计了一套绩效管理方案。然而,在方案实行过程中,许多员工对于方案的设置、流程多有不解,导致不配合甚至排斥。基于此,我们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
一、自我诊断
1绩效考核不明确
A中心在制定员工绩效目标时,没有考虑到战略目标,只是简单地拿出考核表来应付,造成考核脱离实际,流于形式,达不到考核目的。许多员工表示,看不明白考核表中的内容,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设置绩效考核目标。
2岗位职责不明确
A中心采用的是“德、能、勤、绩、廉”的考核方法,最后得出一个综合评价。简单地以优秀、称职、基本职称、不称职加以分类,还要求优秀人员不能超过参评人员的15%,也就是说,为了应付人数,即使没有那么优秀的人也要“被优秀”,最后报备存档。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缺少关键业绩考核指标,无法针对不同部门、不同项目、不同课题的独特性做出定性与定量的分析,难以全面、客观、立体地反映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情况。另外,员工的自我述职本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能够让领导和同事对其有一个全新认知。然而,每位员工的自我述职都要在既定的模板中填充内容,主观色彩浓厚,如果仅凭述职报告内容,难以对述职者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最后领导的评语也多是“态度端正”“工作努力”“团结同事”等词。没有编制岗位说明书,员工职责不清,导致问责制无法实施。轻松的工作大家争着做,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互相推诿。许多小事也不得不由领导亲自出面,才能最终下定论。
3考核周期过长
摘要: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落实“两强一增”行动,扎实推进机械强农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2025年安徽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7200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的目标,笔者结合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旨在助力安徽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从而推动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装备;农机推广;农机农艺
安徽省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但其距离农业强省还有一定的差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安徽省结合党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力开展农机化工作,全省农机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截至2020年年底,安徽省大中型拖拉机的保有量约26.3万台,较“十二五”时期增长19.3%;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约22.8万台,较“十二五”时期增长30.7%;水稻种植机械的保有量约5.2万台,较“十二五”时期增长71.8%。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时期,安徽省提出了“两强一增”机械强农行动,足以说明农业机械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推广农机化技术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大作用及意义。本研究有利于安徽省乃至整个中国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农业机械化,加快机械化由提高综合程度的外延扩张型向提高技术和质量的内涵深化型转变,推动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1]。
1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1各市历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分析
如表1所示,2016年至2020年,安徽省农业机械总动力从6867.50万千瓦减少到6799.50万千瓦,增长率为-0.99%。亳州和合肥等11个地级市在农业机械总动力上实现了正增长,亳州增长率为174.64%、合肥11.02%、六安10.28%、安庆9.82%、池州9.43%、蚌埠6.58%、滁州3.85%、芜湖3.42%、马鞍山3.18%、淮南2.89%、黄山0.58%;淮北、宿州、铜陵、阜阳和宣城农业机械总动力负增长,增长率分别为-71.78%、-8.21%、-5.79%、-4.33%和-2.76%。1.2各市历年大小马力拖拉机保有量分析如表2所示,2016年至2020年,安徽省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从246465台增加到262506台,增长率为6.51%。在这五年期间,安徽省小型拖拉机保有量从2094527台减少到2004882台,增长率为-4.28%。在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方面,亳州和宣城等12个地级市实现了正增长,亳州增长率为125.17%、宣城40.18%、阜阳32.30%、安庆32.13%、芜湖29.01%、合肥21.81%、铜陵20.24%、池州19.63%、蚌埠16.66%、马鞍山11.59%、六安9.77%、淮南4.10%;而黄山、淮北、宿州和滁州等城市出现了负增长,增长率分别为-66.07%、-49.86%、-25.93%和-0.82%。就小型拖拉机保有量而言,亳州、铜陵、安庆、宿州和阜阳等城市实现了正增长,增长率分别为32.28%、2.32%、1.32%、0.94%和0.31%;淮北和池州等11个地级市出现了负增长,淮北增长率为-31.26%、池州-28.97%、黄山-14.38%、马鞍山-7.59%、滁州-6.18%、芜湖-6.12%、淮南-5.44%、合肥-5.16%、宣城-3.25%、蚌埠-3.04%、六安-2.09%。
2安徽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摘要:党中央高度重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共青团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对国有企业共青团的组织设置、主要职责、团员队伍建设、团干部队伍建设、领导和保障等工作提出了要求。国资委党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党建带团建的意见》,对于党建带团建政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团干部队伍建设、团青作用发挥及长效机制等提出具体要求。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和实际,提出了通过党建带团建,全面提升共青团组织在国有企业的组织力、凝聚力,激活青年创新创造能力的实践路径,为国有企业开展共青团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共青团,党建带团建,组织力,创新力近
一、以铸“魂”为牵引,坚持党建带团建,切实扛起为党育人的政治责任
集团党组高度重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集团祥喜书记多次就做好团青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特别是集团党组印发的党建带团建工作和“奋进十四五、青年在行动”两个实施方案,为我们开展具体工作明确了目标、提供了方法,国电电力党委第一时间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国电电力《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质量与实效提升行动方案》,围绕“六大行动”,细化分解了19个方面、30余项落实举措,确保行动方案落地生根,创造实效。国电电力党委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站在为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坚持以党建带团建、抓团建促党建,始终把青年和共青团工作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召开专题会议对团的工作进行部署,将团青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每年听取团的汇报、专题研究团的工作,指导公司团委紧紧围绕公司中心任务,广泛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团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把团青工作纳入党建“三项工程”建设,确保党建与团建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在指导团青工作中强化思想锻造、明晰根本定位,建立“第一时间学”机制,深化“青年大学习”行动,着力培养“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的“靠谱新青年”,切实扛起为党育人的政治责任。
二、以强“基”为根本,着力培养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时代新青年
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截至目前,公司系统拥有基层团委45个,团总支和团支部194个,实现了团组织全覆盖。认真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推进标准化团支部和服务型团组织试点建设,探索实施团支部积分管理机制,在团员人数较少或人员分散的机构实施联合建团、区域建团、流动建团等模式。健全完善团干部访谈和青年思想动态调查分析机制,坚持开展基层团组织“两级双向”年终公开述职评议,述职完成率达100%,测评优秀率提升至97%,不断强化青年对共青团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公司团委连续四年获得集团公司团委年度述职优秀单位。开展“喜迎党的十九大”“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青年思想理论学习行动”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青年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的十八大精神;各级团干部带头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自觉。紧密结合“七一”“十一”,积极开展学习党史、国史、团史等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组织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团日活动,焕发青春活力,展现青年风采。四年来,各级团组织开展主题团日、知识竞赛、宣讲交流等活动1400余次,以丰富的载体、生动的形式,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团员青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青春汇家园美”志愿服务品牌为统领,扩充青年志愿服务队达88支,募招志愿者3900余人,形成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46个;广泛开展岗位学雷锋、义务献血、关爱空巢老人等活动862次,参与青年9300余人次,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
三、以施“策”为抓手,坚持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扎实推进团组织“三力一度”建设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引入科学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当然各个院校现行的激励机制都已经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如何能深入发掘机制与本校实际情况的契合度,从而能最大程度发挥行政管理效能,这依然是一个难题。不少院校生搬硬套其他院校或者公司企业的激励奖惩制度,却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说明了结合实际、引入科学机制的重要性。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机制
所遇到的问题目前在部分高职院校中有一个误区,由于对其工作职责了解有限,不少教学人员对于行政人员有着某种程度的轻视,认为行政人员工作难度低,强度低,为学校创造的价值很有限。部分学校也对教学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在待遇和培养上区别对待,较为明显地在进修晋升等方面有所倾斜。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学校行政管理机制的改善。当然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在某些高职院校也是客观存在的。当前高职院校多把重心放在教学改革上,对行政管理的重视不够,直接导致了管理方式落后。一些行政工作太过繁琐,重复性高,工作方法陈旧落后。部分行政工作人员确实存在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工作意识和工作方法落后,对于工作的主动改进和思考不足等问题。机构膨胀,人员过多,导致了行政管理体制效能不高,基层工作人员独立工作性差,工作创造力低,学校内部行政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体现了当前管理体制存在着诸多弊端,管理方法与理念应该朝着更加科学实用、人文的方向发展,要让行政工作人员从内外感受到提高工作效能的动力和压力。
三、高职院校现行激励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在对行政管理人员的鼓励方面做了不少努力,比如进行绩效工资改革、建立职称评定体系等,在一定程度上使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以提高。但是其中还是有不少问题需要注意。在作者看来,问题主要体现在考核方式不够严谨、对于行政人员的培训比较滞后以及行政管理机制陈旧落后。
1.关于考核
摘要:职业教育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重要的人力和智力支持。本文对我国学者在职业教育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职业教育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研究现状,为职业教育更好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借鉴。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以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为理论基础,将人力资本理论运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中,以多种方法、多种视角研究职业教育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途径及存在的问题等,极大地丰富了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问题研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经历70年的发展,职业教育表现出蓬勃的生机,为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为产业升级和稳定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因为职业教育是以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着眼点,以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为己任,不断适应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中国学者运用理论和实践、定性和定量等方法对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其中关于职业教育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从宏观角度,将人力资本与经济结构作为理论支撑,论述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的关系
一方面,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提高提出了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发展职业教育可以减少结构性失业,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如张抗私、周晓蒙(2014)指出,企业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决定性力量是高素质劳动力,产业转型要求人力资本做出适配性调整,人力资本是实现产业转型的关键因素。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技工缺口问题,技术工人严重缺乏,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匹配存在差距[1]。石来斌、夏新燕(2016)运用实证的方法,证明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贡献比较显著,验证了我国职业教育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陈剑(2011)在界定人力资本类型的基础上,分类研究人力资本贡献,认为职业教育在提升一般型人力资本就业素质、完善产业结构方面有重要作用,建议发展政府主导型职业教育,提升一般型人力资本素质[3]。王姣娜(2015)在探讨通用性人才培养对提升人力资本作用的基础上,提出职业教育中应增加通识教育的比重,以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和人力资源的终身学习能力[4]。李世收(2011)从高职院校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途径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人力资源支撑[5]。
2将研究视角定位在区域发展上,将区域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结合
侧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不同产业的贡献,分析组间差异,细致刻画职业教育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刘新钰、王世斌、郄海霞(2018)以天津市为例,从产业结构及人才需求结构、职业院校在校生结构及毕业生结构等方面,分析天津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方向与重点发展产业方向对接度[6]。朱新生、谢忠秋(2011)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人才供给方面,运用GDP等指标衡量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中等职业教育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发现不同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率不同,存在组内差异[7]。胡春林、彭迪云(2012)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将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同时纳入分析,区分不同类型的资本,结论是基础人力资本是第一、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物质资本是第二产业增长的决定性要素,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8]。苏丽锋(2017)从职业教育地区分布、层次与专业结构三个角度论述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认为职业教育通过稳定就业和带动技术创新、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三个方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