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道路应急管理范文

道路应急管理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道路应急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道路应急管理

浅谈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

关键词:山区;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养护;管理

随着我国公路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应急养护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亦受到更多的重视。由于山区公路本身的特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更高,应急养护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更高。

1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的特点

受山区公路自身特征的影响,山区公路的应急养护既具有一般公路的应急养护特征,也有其特殊之处。1)突发事件发生概率高,应急养护工作量大。相对而言,山区公路的路线较为复杂,长陡下坡、不良弯坡以及大跨度桥梁、隧道等较多,技术等级整体较低,而且视距条件通常较差,行车环境更加危险,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加上山区气候变化大,雨、雪、雾天气多,既容易造成山洪、泥石流等突发事件,也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相关统计显示,在山区公路连续的长大下坡路段行驶的重型载货汽车发生的概率较高;驾驶人在遇到能见度突然降低的情况时,发生操作失误的概率是正常路况情况下的10倍。整体来看,山区公路上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等突然事件发生的概率较高,相应地,山区公路应急养护工作量也随之加大,需要对山区公路的风险点进行实时监测,做好应急养护的准备工作。[1]2)山区公路所处环境复杂,应急养护管理更加困难。山区公路多是依山傍水而建,道路的一侧多临崖、临谷,路侧的安全区净宽度相对不足,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急养护作业车辆进入更加困难,特别是一些大型机械设备可能无法进入,养护作业难以开展。同时,山区公路应急养护作业面临的安全问题通常也更为严峻,如夏季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突发事件下进行应急养护作业,可能发生二次灾害,增加了应急养护作业的难度和危险性。[2]3)山区公路突发事件危害较大,应急养护较为紧迫。据统计,70%以上的交通事故发生于山区公路,尤其是重大交通事故。而且,山区公路段发生突发事件后,受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二次事故”的可能性更大。以雾天为例,山区公路的一些路段易产生团雾,不仅造成事故多发,还会引起“二次事故”。因此,山区公路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通常较为严重,而且不及时处置可能会带来新的灾害,因此应急养护工作通常也就更加紧迫。4)山区公路突发事件社会影响大,社会公众较为关注应急养护进展。山区公路是山区地方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在一些地方甚至是唯一的运输通道,其通行条件情况、运行是否安全、服务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沿线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山区公路突发事件的发生容易对区域的运输网络、社会经济、周边生态环境,以及道路使用者(驾驶人、乘客及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这种情况下社会公众通常更为关注应急养护的进展。相关组织应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通报信息,使社会公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应急养护的进展,这既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以及谣言的产生,也有利于提高山区公路自身的利用率。

2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面临的问题

当前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的认识不足。虽然公路应急养护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相关经验缺乏,对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的认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对山区公路发生突发事件及其带来严重危害的危机意识不够高,尤其是预防的意识不足,这不仅体现在相关组织和单位不够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应急预案等工作流于形式,还体现在我国国民的危机意识上,公众对突发事件的知识掌握不足,应急自救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对公路应急养护管理的内涵、理论和方法认识不足,重建设、轻养护(尤其是轻视应急养护)的现象还较为普遍,不能将相关理论结合实践来提高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水平。2)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完善的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体系应涵盖应急管理的机构、制度、程序等多个方面,然而能够建立完整的应急管理体系的组织还较少,所制订的应急预案的操作性不强、可执行性较差,难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虽然一些山区公路养护企业建立了应急管理的机构,但与其他机构合署办公,只是担任了“值班室”的角色,并不能对应急养护管理进行有效的综合协调。此外,一些组织的应急养护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人员的职责不够清晰,应急流程不够明确,这些都制约着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水平的提升。[3]3)山区公路应急养护资金不足。山区公路路线较为复杂多变,所处天气多变,路面等级也较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带来危害性也大,需要的应急养护资金较多,但是组织的年度预算中的应急养护资金较少,不能满足需要,或者并未预留专门的应急养护资金,而是发生突然事件后,从日常养护等经费中划出一部分来用,这样既无法满足应急准备资金的需要,也不能保证应急设备的及时更新和加强应急养护队伍的建设。目前,很多公路养护企业的应急专用性机械设备储备不足或者比较陈旧,或者没有专门的应急队伍,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应急养护的资金。[4]4)山区公路应急养护队伍还应进一步加强。在多年的应急养护实践过程中,培养了一批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的经验也在逐步积累,但我国山区公路应急养护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公路运输事业发展的需求。具体来看,一方面,我国山区公路里程越来越多,对应急养护队伍总量的要求越来越多,需要一批新的人员补充;另一方面,从结构和质量来看,高水平的应急养护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作业人员远远不够,年轻的从业人员比例较低,这都制约着山区公路养护的可持续发展。5)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的技术水平偏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山区公路的应急养护之中,但是我国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的技术水平还较低。一方面,应急养护管理信息化的程度不足,突发事件的预警、监测和通信系统不够先进和完善,不能实现应急养护的高效管理。另一方面,公路应急养护专用性设备,如除冰雪车、液压打桩机、撒布机、路面修补车等储备不足,特别是比较先进的设备的比例较小,不利于应急养护作业的效率提高。

3山区公路应急养护管理的机制

点击查看全文

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网络的日趋完善,高速公路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同时高速公路行驶的安全风险越来越大,因此高速公路安全行驶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运行通车的过程中,每年我国高速公路都会发生多起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以四川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做出分析,并针对交通安全提出日常管理措施、事故发生应急处理措施,以提高高速公路行车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应急处置

引言

四川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于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建设,从此拉开了四川高速公路大发展的序幕,先后建设了成渝高速、成都绕城高速、成绵高速、达渝高速、广北二专路、内自、隆纳等高速公路。当时建设、管理按照“一路一公司”模式,建设单位有四川省重点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管理、成绵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四川省川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达渝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等,营运管理单位有由省交通厅高管局代管、成绵高速公路公司、成绵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四川省川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达渝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等。2006年以后,公路建设提速升级,一大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上马,广陕高速、广巴高速、广南高速、达万高速、巴达高速、巴陕高速……,而随着已建成高速公路的营运管理,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做为路公司主管上级单位,将原有管理体制进行了整合优化,新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组建项目公司,营运高速由“一路一公司”演变为五大片区公司,高速交警和交通执法从2001年后进入四川高速公路执法管理。2016年12月《四川高速公路管理条例》正式颁布,第一次以法规的名义明确了高速公路管理单位为“一路四方”即高速公路管理公司、高速交警、交通执法、高速公路属地人民政府,并明确了工作职责和法律责任。本文中,针对此展开有关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以及应急处置能力概述。

1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因素

1.1人为因素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很大程度上在于驾驶员因素。具体的人为因素主要在于驾驶员违章驾驶、疲劳驾驶以及心理素质不足,驾驶经验不足,应急处理能力不足等,都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因为高速公路道路况车辆相对较少,具有私密性、无干扰性等,路况相对较好,因此,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会随着时间逐渐降低驾驶警惕性以及注意力,一旦出现紧急状况,很难及时做出正确处置措施,造成交通事故发生,这些都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隐患。

点击查看全文

我国公路运输发展完善策略

摘要:公路作为一项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我国的公路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提高公路运输的质量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本文主要的探讨内容。

关键词:公路;运输;发展;优化;完善

0引言

建设交通运输强国,既是交通运输行业的庄严使命,也是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殷切希望。交通运输行业将牢牢把握新的战略机遇,准确研判交通运输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交通运输系统需要进一步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强国建设。总体思路是围绕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这条主线,坚持两步走战略,突出交通运输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作用,加快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实现交通运输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1加强公路运输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自古以来都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支撑,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据数据统计,2015年1-8月,全国公路完成货运量224.5亿吨,同比增长6.1%,完成货物周转量4058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1%。全国公路完成客运量127.5亿人,同比下降0.6%,完成旅客周转量832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3%。8月份,全国公路完成货运量31.3亿吨,同比增长5.8%,完成货物周转量558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5.2%。全国公路完成客运量16.3亿人,同比下降0.9%,完成旅客周转量109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0.9%。

2我国公路运输发展

点击查看全文

管道工程施工论文(6篇)

第一篇:有线电视小区管道工程施工研究

摘要:在当前社会中,有线电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几乎每家每户都安装了有线电视。在一个小区中有很多住户,因而有线电视的管道铺设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对有线电视小区管道工程规划和设计施工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有线电视服务。

关键词:有线电视;小区管道;工程规划;设计施工

在小区广电网络的建设发展中,小区管道工程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用户家庭、主干网络之间,具有重要的连接作用,对于三网融合业务的开展,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因此,在有线电视管道工程规划和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尽量连接相邻小区管道线路系统、城市现有干线管道等,从而更好地提升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质量。

1小区机房

在有线电视小区管道建设当中,基于实际需要,应同步建设小区机房。根据网络分布、覆盖规模等,对机房位置加以确定。如果小区用户数量较多,则机房覆盖数量应在2000户以下。如果小区用户数量较少,则可以利用一个机房覆盖多个小区,覆盖数量同样应控制在2000户以下。在小区机房的建设过程中,可采用楼内机房、活动机房等形式,其中,可在小区专门的弱电机房中设置楼内机房,或是将机房设置在半地下室、地下室的专用空间中[1]。而在建设活动机房时,应当根据相应的规范进行建设。小区机房空间应在2×3×2以上,保持良好的封闭性,供电线路应保持在5kw。

2用户多媒体箱

点击查看全文

新时期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策略分析

在新时期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池州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有了明确的方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创新和升级,还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然而,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池州市旅游业各要素之间的发展却不平衡,其中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本文通过对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新时期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提升的对策。

一、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旅游公共服务的概念

(一)全域旅游李金早强调,新时期全域旅游的发展以旅游业为基础,将该地区具有一定发展优势的资源在有效整合和完善后,实现整个地区旅游资源的共同发展。以旅游业带动该区域内各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并最终让整个区域共享发展成果,这是一种全新的区域发展理念与思路。以产业观光旅游为依托,通过全面,系统地优化资源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该地区的旅游资源、产业管理、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和文明素质,要实现资源区域有机整合,产业集成与绿色发展,社会和生态共建共享。因此,全域旅游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二)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公共服务一般指政府为旅游业提供特定的公共设施和服务,以满足游客在当地旅行过程中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主要内容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旅游生态建设与保护、旅游公共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公共安全保障、旅游交流、旅游合作与宣传和旅游消费促进与福利。

二、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现状及问题

(一)池州市旅游业概况池州市是安徽省辖下的地级市。西南毗邻江西省九江市,东邻芜湖市、铜陵市和宣城市,属于长江港口城市,是长江城市带承接的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核心区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州市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旅游业作为池州市的支柱产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十一五”规划以来,池州市按照“以九华山为龙头,以主城区为中心,以县,区为支撑,加快建设大型旅游模式”的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大九华、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战略,促进城市全域旅游发展。但是从近几年池州市接待入境游客人数看,相比较邻近的黄山市、芜湖市、安庆市、滁州市等,池州市排名靠后,与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反映了池州市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池州市旅游业过于依赖主导景区,结构布局不合理。以九华山为龙头,经过近30年的发展,旅游核心区已经发展完善。但是,仍有部分区域和旅游产品没有得到合理规划和展示。此外,池州市旅游业员工的整体素质较低,法律法规未能根据市场经济及时调整,落后的管理模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提高。

(二)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池州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池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已经远远落后于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大力发展旅游公共服务已经迫在眉睫。虽然最近几年,池州市在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人力物力相对不足,与周边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旅游“快旅,慢游,迅速,安全,舒适”的需要,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旅游业作为一个高度互联、紧密联系的第三产业,“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项目。目前,池州旅游六要素的发展非常不平衡,不能有机结合。1.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渠道狭窄、形式单一虽然池州市目前有160家左右旅行社,但是专门的旅游咨询平台只有个别几个,不能满足游客的智能化、个性化需求。游客对池州市内的旅游景点缺乏了解,形成“只知九华山而不知池州市”的尴尬局面。池州市旅游咨询网只有景点的概况介绍,缺少对池州市的旅游线路、实时交通路况、酒店住宿等基本信息的推荐;更新速度慢,信息量小,对游客不具吸引力。游客中心信息咨询还停留于人工导游等传统服务方式。景区解说方面,以微信为载体的自助解说功能缺乏,电子导游服务推广还不全面。旅游政务网络的信息更新频率和信息质量有待提高,电子商务服务水平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2.旅游景区安全保障服务不到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池州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山水洞俱全、动植物繁茂,依托自然景观开发的景区较多,可能存在一些旅游安全隐患,例如有些景区的毒蜂、毒蛇、野猴会对游客造成伤害。其中,景区野猴伤人155起,占2018年九华山旅游投诉总量的62.5%。有些景区没有旅游医疗服务点,工作人员能力有待提高,这些因素导致游客受伤后得不到及时救助。此外,上述情况也没有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在旅游公共安全机制中,池州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景区管理部门要完善应急组织管理和指挥体系,加快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和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3.旅游运输服务体系不健全景区的建设和道路规划设计以及一些相关的安全设施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街道网络建设和道路功能规划不科学。目前,池州市的城市道路改造相对滞后,交通拥堵,柏油路面和绿化带严重受损,影响了城市的美丽形象。在改造过程中,没有考虑车辆的数量与道路的质量是否达成正比,各县区和各个景区之间的交通较为不便,路况相对较差,路程也比较远。假期出行,如果坐公交或者自己自驾游,在路上耗时过多,直接影响旅游者旅游的出行效率。4.城市旅游形象不突出,没有品牌效应由于池州市目前尚未形成知名度较高的旅游中心城市形象,前往该地的人很少留在池州市,他们大多数甚至没有进入池州市,这也是长期困扰池州旅游的问题。大多数游客都不愿意进入池州市,区域旅游不能成为旅游胜地,对游客的吸引力将大大降低。池州市的城市形象与山水资源特点没有很好融合,吃住行游购娱便利程度不高,缺乏特色民宿和当地特色美食、独特的旅游纪念品等。5.景区旅游效益和便利服务系统普遍不完善,建设不充分旅游效益和便利服务系统普遍建设不充分。盲人道路和特殊人群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尤其是盲人道路徒有虚名,经常被市民的电动车自行车占用,没有配置盲人旅游标识牌。大部分景区内旅游公厕的数量不多,而且之间距离相隔较远,有时保洁人员还会将门锁上,在旅游旺季时,游客拥堵、排起长队。作为国家A级景区,第三卫生间建立较少,无法满足部分特殊人群的需求。池州市尚未普及旅游年卡、旅游优惠券等,与池州市旅游年卡销售网点少、充值便利度低有关;特殊优惠政策的推广度不高,大部分A级景区门票在100元以上,对游客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