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大学教育科学范文

大学教育科学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大学教育科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大学教育科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实现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实现途径

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论是对社会、学生或是教育事业,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需求,也不能较好地与时代接轨,跟进和融合时代热点。实现教育科学化,就是开拓发掘出教育中的创新理念,并按照正确方式进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不仅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这个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必经之路。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来要求自我,高校也应从根本上展开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弥补传统思政教育中的不足,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为完善、更加先进。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质是教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提升他们的综合思想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引导学生能够对事物进行正确评价和抉择。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中文化知识的教学上,更要在课堂外的时间段对学生加以引导。很多高校都没有正确认识到这项教育的实质,在开课的时候过于要求理论知识的讲解与掌握,忽视了综合全面地教育和培养。高校教师在课堂中多数都以大量知识灌输的方法进行知识的单一传授,很多学生对这样的课堂产生了烦躁感、排斥感,没有过多的兴趣去学习。教师在课外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更多思政方面的辅导和培养,去塑造一个提高思想素质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更多地思考何为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因此,在单一简单的教育方法下,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迟迟未见提升与突破便是无法避免的[1]。

(二)思想政治教育不彻底相关部门和学校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高度重视起来,课堂中的思政教学过于形式化。一些高校里的部分教师甚至认为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冗余的,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有些学生觉得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无关紧要的,只能用于消磨时间。上课期间,学生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完成其他科目作业甚至是玩手机、看视频、睡觉等恶劣现象。以上种种情况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深入展开带来了困境。教师和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知不彻底,思想道德水平不高,这一系列原因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与阻力,也就造成了个别大学生表现出来的某些思想行为和教育引导的方向不一致。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因素分析

(一)外在网络因素影响高校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外在因素就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多元化生活平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大幅完善。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三大运营商抛出千亿5G基站采购订单。人们的生活也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可以快速地获取来自全球各地的新信息。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存在着双面性。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和乐趣,但是随着网络技术和平台的不断壮大,更多的负面因素和民粹文化走入了大学生的视野当中。大学生本就是一个思想复杂多样的群体,再接受到负面因素和文化,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其思想和行为就会发生对自身发展不利的转变,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下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难题。

点击查看全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家精神的融入

摘要: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时代要求。科学家精神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的内容,又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构建的形式,还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客观的文化场域。科学家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信念引领、价值导向和人格塑造功能,因此,应将科学家精神融入课程育人体系、文化育人体系、科研育人体系、实践育人体系,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并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科学家精神;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路径

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赋予的时代使命,创新业、兴中华,在科学救国、科学报国、科学强国的道路上,铸就了永恒不朽的科学家精神。2020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指出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即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1]2020年9月,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要自觉践行、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2]因此,探索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对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家精神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科学家精神不仅是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更完美展现并深度阐释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科学家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蕴含着信念引领、价值导向和人格塑造等重要的育人功能。

1.信念引领功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科学家精神具有信念引领的功能。第一,引领大学生做最忠实、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实践者。“自然科学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蹩脚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某种建立在通晓思维历史及其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形式的支配。”[3](P460)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中国的科学家是坚定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和历史唯物主义者,在引领大学生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实践者方面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第二,引领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人不仅是自然性存在,还是社会性存在,人类用自己社会性存在的意义引导和规约他们的物质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当前共同的社会性存在意义,科学家精神为大学生建构崇高的信念追求提供了参照的范本。第三,引领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贝尔纳在其经典著作《科学的社会功能》中指出,科学为每一个人服务,科学要造福人类。华罗庚、钱学森、袁隆平、李四光、高士其等科学家被誉为“人民科学家”,这是对他们的最高赞誉,科学家来源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科学家精神将个体的小我融入为人民服务的大我之中,引领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价值导向功能。科学家精神是科学家探求真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一套价值体系,中国科学家群体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和标杆,科学家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价值导向的作用。首先,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我国的科学家群体既是科技伦理规范的守护者,更是人类道德价值标准的引领者,他们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们不甘人后、敢为人先,将国家的急迫需求和长远需求当作自己科研生涯的方向;他们为国尽忠、为民尽职,在小我与大我、小家与大家的取舍中,永远是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科学家精神体现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激励着大学生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奉献青春、贡献智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次,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指科学技术对于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有用性,科学技术的价值理性指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意义旨归和终极关怀,科学家精神体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高度统一。片面追求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会因异化走向自己的反面,科学技术的价值理性会因工具理性的遮蔽而逐渐萎缩,这样使得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游离出价值理性的观照,挑战学术道德底线,触碰科技伦理红线,对人类、社会、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在利益、效用、权力、金钱、地位的诱惑之下,能否将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置于价值理性界域之内,这就需要为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充分发挥科学家精神在大学生价值观养成方面的重要引导作用。

点击查看全文

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论文3篇

第一篇

一、省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评价的功能定位

(一)诊断省域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不断修正和改进的过程,诊断问题是改进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评价的直接目的。省域内的高等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大系统中的子系统,省域内的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必须从大的发展形势出发,按照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发展,这既符合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另外,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迂回曲折的现象,教育评价就是要及时发现省域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以便使其尽快转到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来。省域高等教育评价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对省域内的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进行监测,根据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诊断出现阶段省域内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路径中所存在的问题。问题的诊断是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的前提。

(二)建立动态预警与调控机制

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了解高等教育发展的实时情况,省域高等教育评价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改进。通过改进评价的方式,动态的跟踪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而根据动态的评价结果反映省域内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式是否科学、是否存在问题。根据内外部形势、态势的发展,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警报,防患于未然。特别是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事项要提前建立预警机制,如高校的财务预警、生源预警、专业发展预警、教育质量预警等。另外,在相关预警机制建立的同时,应该设立一套完备的调控机制,对于已经产生预警的事项进行调控。通过预警和调控,既节省了不必要的损失,也可以使高等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避免了迂回发展带来的弊端。

二、省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评价的价值选择

点击查看全文

科学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精细化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围绕《测评体系》各项指标在各大高校具体开展落实情况,以福建省高校推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实践为主要调查对象。全面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调查统计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当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因素进行分析,更加有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并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

(一)对精细化的科学内涵理解不到位,忽略执行中柔性要求

对于精细化理念科学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盲目追求工作中巨细无遗,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执行中注重制度的刚性而忽略执行中柔性要求,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发展。这是福建高校实施的精细化方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调查中辅导员反映:过多细化量化的工作,让工作人员只顾着埋头做事,而无法考虑工作落实的实效性。同时在执行规章制度中,没有把制度的刚性与执行中柔性要求相结合,不太注重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忽视了人性化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需要得到师生的认同,积极配合。如果师生对推行精细化教育和管理认识不到位,管理者以频繁的检查、严格的评比等“刚性制度”强制规范师生的行为,将会导致师生表面上服从而内心抵触,从而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各环节的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也就无从谈起。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探索不够,全员育人机制有待完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科学化,必须在路径上进行积极、全面、有效的探索并且建立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方位实施的育人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做出了众多量化和定性考核。例如每周要下学生宿舍和学生谈话几次,做几次家访,认真撰写工作心得,定期给学生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等。而对于全校师生如何共同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中探索并不多。例如对专业任课教师、后勤管理人员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求基本都没有涉及到。当问到“你们学校在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方位实施的育人方面做的如何的问卷中”时。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科学化就是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对现代媒体的充分运用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水平重要途径。调查中显示:当问及“学校在利用现代媒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政专题网站、校园网络舆情监控、网上心理健康等)方面做得如何?”时。高校正是对有效路径探索不够,全员育人机制不健全,包括对现代媒体利用不充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受阻。

(三)对思政运行机制、执行保障探索不够,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实不到位

点击查看全文

教育学专业对学生的重要性研究

摘要:对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做了基本的研究与探讨。主要研究现如今我国毕业生对教育学专业做出的选择及想法。随着我国教育学专业的发展,此学科的框架逐渐牢固,同时教育学专业培养的人才有助于教育改革的推动,使师范院校受到了不少高考学生的青睐。以至于现如今有不少高校学生对于教育学专业的就业发展也抱有十足的信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在中国2018年开设教育学专业的高校已有122所。说明教育学专业可以为高校毕业生塑造更好的框架与未来的发展目标。但同时如此多的高校开设此专业也对它的就业率有所削弱,由教育学专业提出的教育改革方案也屡次遭受困难。因此教育学专业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且经常谈论的话题。

关键词:教育学专业;师资培育;高校毕业生

1教育学专业的介绍与发展

从现如今的观点去解读教育学专业,它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养更优秀的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的一门社会学科。虽然很多人为教育学究竟算不算专业而唇枪舌战,但却很少有人能彻底否认教育学逐渐向专业化发展的这一现象。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就会发现在很多西方教育学者认为,教师专业主义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前专业时期、自主专业时期、组织专业时期、后现代专业时期[1]。以美国而言,十九世纪末普通大学的快速增加使得师范学校(normalschools)饱受威胁,但是也让师范学校的全体教员有机会提高入学标准并追求更高学位的资格,截至1920年代,师范学校全部转型为州立师范学院(stateteacherscolleges),教师也逐渐成为了学院教授(即第一个时期);而从1960年代开始,教师的地位与声望得到改善,到了1970年代,几乎各国的师范教育都普遍为本科学历的执教者。有少数大学由研究生学历的人担任此专业,教师有着史无前例的自主性(即第二个时期)[2]。那么教学行业的发展趋于专业化殆无疑义。问题在于随着教育的意涵从教学行业延伸到行政管理、学术研究,教育专业的指涉也就不尽相同,从制度上进行分析,发现教育学专业化有不同的路径,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国为例,教育学院聚焦于博雅学科的科学研究,师范学校强调的是一种知识的形式与实务的方法,而工会则着重保障并增进教师自主与权威的关系与结构,不同的路径之间表面上看似乎互为补充,其实也充斥着争执。进入二十一世纪,不论在教育学专业的发展或是整体的社会又有很大的改变与发展,教育学专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即称为后专业或后现代的专业时期,在这个时期,教育改革有助于教育专业的建立[3]。例如中等教育扩张,需要提高师资的素质,师范教育机构得以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环,致力于知识的研发与人员的培训,藉此提升教育的专业地位等。当然教育专业有助于教育改革的推动,例如当教师享有自主,决定教学材料与方法,师范学院所倡导创新创业、发展主义的理论得以影响教育改革。

2教育学专业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培养更优秀的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是此学科重要的培养目标[4]。在成为一名执教者前毕业生须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及能力:(1)掌握教育学专业相对应科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具有从事教育专业教学和其它中小学学科教学工作的能力;(4)熟悉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教育科学的理论前沿、教育改革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很好的掌握信息文化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锻炼的语言以及交际能力,学习培养自主创新的理念。培养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覆盖范围广泛,大致可以分为主要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主要课程包括[5]: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通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测量评价、教育哲学、中小学语文或数学教学法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此环节培养的安排时间总数不少于20周。

3研究假设与研究变项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