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大学生活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对本科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询问导师进行一对一的答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难点,同时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方式解决;另一方面本科生导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准自己未来的定位,提前做好规划。然而本科导师制的实行,特别是地方高校由于师资力量紧缺,学生情况复杂,同时缺乏指导性文件约束及缺乏经验,造成本科生导师制较难实行,或者实行起来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甚至如同虚设。因此要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且取得良好效果,需要根据各高校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本科导师制;学生培养;专业答疑;未来规划
导师(tutor)与教师(teacher)不同,高校导师通常是指研究生导师,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习、做科学研究及撰写学术论文等。早在14世纪,牛津大学的教育家提出导师制。17世纪初,剑桥、牛津大学开始在研究生教育中实行导师制,随后伴随着美国学分制和选科制实行的逐渐成熟,哈佛等高校开始在本科培养中引入导师制。近几年,在国内本科教育中,随着对本科生教育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实行本科导师制,可以更好地指导本科生的学习与生活。
一、高校导师制的实行
本科生导师制第一步是匹配导师与学生。大一时期,学生与老师互相不了解,因此在开学之际开展一次所有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见面会,通过导师的自我介绍,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导师。之后学生定期找自己导师进行交谈,方式包括面对面交流、通过聊天软件,导师需要记录每次的谈话,分析学生是否遇到问题。随着交谈的次数,学生与导师之间逐渐相互信任。经过一年的时间,学生对大多数老师都有一个了解,同时为了大二即将而来的专业学习,学生可以对导师进行新的选择。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意义
(一)指导大一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在经过紧张的高考后,学生进入大学。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不同,高中学生以学习为主且有老师及家长的监督和管教,生活相对简单。而进入大学后,学生相对自由,而且此时期正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始接触到社会,部分学生因过于放松而沉迷游戏,或者在大学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想不通而出现心理问题。大学里虽然有班主任和辅导员,但班主任及辅导员管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不仅每天要完成复杂的学生事务性工作,还要负责学生的安全、心理、学习等事情,难以对每个学生遇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大一新生在与导师日常交流中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面谈或者通过电话,及时跟导师寻求帮助,或者导师通过对话发现学生面临的问题。导师在前期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都有较好的理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思想引导,并给予解决方法。另外导师通过自身经历,引导学生如何独立思考,如何与同学相处,并且在课余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尽快融入大学生活。
摘要:“基础”课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紧密相连,实践教学是其非常重要的环节。研究性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针对特定问题亲身实践探索并试图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这一模式由研究课题的提出、组织学生实施、学生具体实践、共同交流总结等环节构成。研究性实践教学的最后评价应注意全方位、综合性并贯穿全过程。
关键词:实践教学;研究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实施研究性实践教学的意义
2015年7月27日,、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计划》强调,要“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注重总结实践教学成果,把优秀调研报告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材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称“基础”课)一般在大学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开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论篇”。这门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紧密相连,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息息相关,所以尤其应重视实践教学。就课程性质而言,“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环节,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养、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学习这门课程要求大学生必须做到知行结合,对各种规范要求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因此,“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不应该只是对理论教学的说明和补充,更不能纯粹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环节而流于形式,而应该实行更具挑战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基础”课的研究性实践教学是指在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期间,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进而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实例考查、问题探讨、社会调研等方式,对思想道德知识和法律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和研究,使学生在实践当中受到更直接更深刻的教育。这是一种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并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知行统一的实践教学活动。总而言之,“基础”课的研究性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环节或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和必须具有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实现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实施研究性实践教学的目标
目前,在各高校具体实施方案中,“基础”课实践教学一般由课内、校内和校外的活动组成。就其具体教学形式来说,大多会采用课内的讨论、辩论、演讲以及观看视频等,课外的参观考察、访谈、社会调查、参加志愿者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是对传统的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实践教学的目标不够清晰或目标层次偏低;只把实践教学当作点缀或任务在做,使得实践内容脱离教学目标或缺乏对实践内容的深度思考和挖掘等[1]。就其本质而言,实践教学的实质就是实践,也就是重在参与、体验、行动。但不能止于这个层次,而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或升华。因此,“基础”课实施研究性实践教学的目的应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努力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力求让学生在考察实践、调查研究、独立锻炼与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亲身体会书本的理论,以更好地了解自身、认识社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道德素养、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它以培养学生针对特定问题亲身实践探索并试图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这一教学模式,要求大学生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锻炼与收获:一是要学会用研究的方法主动思考并积极参与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问题研究;二是要在研究过程中积极动脑、动手,亲身实践,主动设计、参与、搜集、分析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尝试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三是要联系所研究的问题,对比、反思自身的观念、态度及行为,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2]。
3研究性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
【摘要】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是新生进入大学生涯的第一课,起着成才发展的“导航”作用。结合“00后”大学生特点,做好高校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对整个大学的生涯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入学教育;起点;“00后”;生涯规划
一、入学教育的意义
大学新生入学,是大学与高中的分水岭,是大学实施教育功能的开始,是高校培养人才工作的基础[1]。为促进大学生学会设计自己、塑造自己和营销自己为宗旨,通过入学教育,使学生了解校史、校情,培养新生爱国、爱校的思想感情;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树立在学校良好的文化环境与制度环境中奋发成才的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指导新生了解大学学习和生活规律,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学会自主性学习,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就业意识,指导新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以积极心态适应日趋激烈的就业环境,我院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强化学生“三个意识”即纪律意识、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和精心设计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入学十课”为主线,为新生们的大学四年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入学教育的具体实施
以笔者学院“入学十课”为主线具体新生入学教育。1.开展新生爱国教育。爱国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开展好爱国教育是当前大学生的主要形式,所以笔者学院以“我与母校共成长”主题班团会和“唱响红歌、祖国在我心”拉歌比赛为主要形式对新生进行爱国教育。主题班团会使同学们了解校史,为爱校荣校打下良好基础。拉歌比赛主要以经典红歌为主,让同学们了解国家成立的艰辛和不易,为同学的军训增加了动力。2.开展学风教育。针对大一新生,笔者学院开展了榜样引领宣讲活动,以榜样的力量营造积极的学风和氛围。主要通过新媒体方式宣传学院近年来的优秀典型,邀请优秀学长学姐进行经验交流,让新生了解优秀生的大学生是如何炼成的;组织年级学生参加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的答辩大会,让大一新生了解优秀学子的学习方法、大学成长、个人工作等方面,榜样传递力量,这些活动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们的学习斗志,利于其向优秀人才方向努力前进,为大学生活奠定一个积极的基调。3.开展专业教育。专业教育主要以“特殊的家长会”和走进“制博会”为主要形式。特殊的家长会上改变以往老师对于成绩的要求,而是一场关于大学生活、关于机械专业、关于未来发展的报告。重点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出家校联手共同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另外补充了机械学科毕业生发展特点与职业规划,解决了学生与家长心中疑惑,使新生迅速找准自己的定位,实现高中到大学角色的完美转换,通过行为准则、思想政治建设、专业教育等方面的解读,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涯奠定夯实的基础。4.开展贫困生励志教育。针对于笔者学院贫困生比例较高的院情,以及今年来贫困生中学业困难生增多的情况,在贫困生入学即开展扶贫励志教育讲座,主要以贫困生优秀榜样讲座——榜样引领,向日葵计划——生活导航,心连心——谈心谈话,图书漂流——爱心赠书等活动,从思想、生活、心灵等层面更好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5.开展行为养成教育。为使新生在思想觉悟、身体素质、组织纪律以及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提升,学校开展军事训练,军训加强了学生组织纪律性,培养了良好习惯、文明礼貌、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国防观念、意志品质、自理能力等。6.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在现如今就业的大环境下,如何正确把握方向,规划职业生涯是大学生一直所面临的问题。为了让新生全面了解大学生活、就业形势以及未来工作规划的方向,通过邀请近期毕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展就业创业指导会。
三、入学教育的意义
1自我教育法
生活在象牙塔的大学生,他们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的认知态度和现实状况,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以及自身四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学校应在了解大学生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力量,鼓励、引导大学生成为“三生教育”的主体,使开展“三生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实践活动中,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批评等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部分大学生不能恰当进行自我教育,学校要特别重视,选择教学经验丰富和善于做学生工作的教师与这部分学生进行交心谈心,及时梳理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自我教育的系统。与此同时,应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在通讯技术发达多样的今天,我校一直坚持“一封家书”的活动,让学生动手给自己的父母写信汇报自己的大学生活,使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在校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
2体验教育法
体验教育法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其就是让大学生在体验生命、生存与生活教育的过程中,自己亲自参与到其中,动手动脑,通过参与的活动可以打开大学生的心扉,提升大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存的敬重,对生活的倚重。大学生的亲身实践是体验教育法中进行体验知识内化的保障,同时也是体验知识内化的依据。体验教育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德育的知识内化为大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模拟大学生现实中以及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境,通过场景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交流,分析原因,最终找出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为以后的完善自我、步入社会打下坚固的基石。我校组织的“六个一”系列活动——一首经典红歌、一个传统节目、一件身边小事、一份真情关爱、一项生活技能、一套民族歌舞,形成了在开展“三生教育”中“在课堂、在校园、在社区”的教育特色。
3学科渗透法
在开展“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生教育”的内容与其他课程有部分重叠的问题,加之,部分大学生对“三生教育”等思政课不重视,只重视专业课,所以提出学科渗透法。学科渗透法,顾名思义就是把“三生教育”渗透在大学生全部学科的教学中,其表现为一种间接的隐性教育,不使大学生明显意识到是在受教育,通过营造一定的能发挥教育功能的氛围,使置身其中的大学生在潜移默化、耳儒目染中,被熏陶和感化。学科渗透法的难点在于师资,所以我校除了选拔思政课教师进行“三生教育”教学培训,其余教师、教育行政人员、辅导员也一起参加相关学习和培训,使广大教职员工在思想上统一认识,熟悉“三生教育”的教学目的和基本内涵,能自觉主动地将“三生教育”融入到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4多元评价法
一、新生刚进入大学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部分新生对考入高职院校不满意,觉得委屈了自己,或者经历高考的严峻考验,对自己放松要求,认为以后还有很多时间学习,当务之急就是好好放松自己,把时间放在玩乐等事情上,从而在思想上纵容自己。其后果是可怕的,一旦心收不回来,形成坏习惯,会对未来的几年大学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缺乏明确的目标,不明确自己在未来的几年学习中要取得怎么样的成绩,或者只是认为读完大学就是以找到好工作作为唯一目标。对于以上分析,学生显然缺乏对自己学习生活的规划,缺乏对自己能力的认识,除了毕业后期望找到一份好工作外,他们是否想过通过大学的学习,培养自己交际、沟通、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又或者是否有让自己大学生活过得更有意义。
(三)对进入大学后的学习生活抱有过高的期望。新事物、新环境等因素对于一些适应能力强的学生,普遍存在“志存高远”的鸿图大志。当遇到一些挫折,心态如不能及时调整,就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造成很大打击,使得他们产生两极的负面情绪,更加自卑或偏激地看待事物,影响自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害怕适应新环境,害怕接受新事物,存在适应过程太长的问题。大学是进入社会前的锻炼,充满着各种挑战,包括自我适应能力、融入社会的能力等,明显与以学习考试为主的中学时代不同,大学更多是注重一个人的发挥、能力培养,在独立的环境中锻炼自立的能力,对于过于依赖父母、老师的大学新生,的确会存在一些适应问题。
(五)互联网的开放性、自由性、快捷性等特点使学生能够迅速地了解社会新鲜事物,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方式等带来许多影响和冲击。这种影响对于学习目标尚未明确的大学新生是两极的,一方面可以开阔视野,使新生产生协同学习的观念,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与增强创新意识,节省学习时间;网络是一个宝库,但也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以及各种诱惑,新生一旦沉迷其中,极易导致性格孤僻、人际交往冷漠以及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二、对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