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电子商务认知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物流管理专业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流通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门课程符合时代要求,但实际教学情况不容乐观。
1.1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当前,从各高职院校开设情况来看,一般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定位为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基础课或职业技能课。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却不是很明确,是出于时代要求,拓宽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面、知识面侧重于介绍电子商务知识,还是把物流管理作为电子商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来介绍物流的系统功能或运作流程,亦或是电子商务环境下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介绍供应链物流的整体运作等等。究竟适于物流管理专业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什么,认识不一。
1.2教学内容设计不规范
目前,由于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内容没有明确的设定,再加上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以及任课教师的不断变换,各高职院校或各任课教师会任意设定或调整教学内容,尤其是任课教师会根据自己的专长以及研究方向来设定课程内容,导致讲授该课程时,教学内容缺乏统一规范,教学的侧重点不一致,有的侧重于电子商务基础知识,把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几乎演变成了电子商务概论;有的侧重于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管理内容、物流运作流程及特点,多是企业物流的问题;有的则侧重于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几乎又演变成了供应链管理;再有的就是侧重研究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理论与方法,着重于“最后一公里配送”。
1.3教材缺乏专业针对性
摘要:电子商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经常会选择的创业途径,这就对高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对基于创业教育的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如何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创业能力,是高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师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创业教育;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策略
我国电子商务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快,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给电子商务的普及提供了条件,社会各行各业都缺乏大量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同时电子商务也成为了创业领域的首选。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朝气蓬勃、敢拼敢闯的时期,在这时候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丰富其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技能,非常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能有效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达到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目的。由此可见,在高校电子商务教学中,基于创业教育对学生展开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并将二者进行充分的融合,积极响应国家推行创业教育的号召,使学生为国家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1基于创业教育的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1.1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中首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丰富创业知识的首要环节。电子商务实验教学是基于课程教学内容来开展的,需要学校根据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进行相关课程的设置,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这就需要学校配备专门的电子商务实验室,学生在进行了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后,可以利用实验室电子商务模拟软件进行模拟的商务、交易和支付活动;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电子商务相关的模拟创业活动,将电子商务知识灵活的应用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布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分组进行电子商务公司或网站的策划,并制定创业计划书,以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实践能力。
1.2实习实训
摘要:大数据的应用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也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带来新的机遇。为适应当前大数据的发展,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刻不容缓。通过分析当前电子商务教学现状梳理出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达到对电子商务相关教学相关人员有一定启示的目的。
关键词:大数据;电子商务;师范类大学;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领大数据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完美解决了移动互联、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信息技术的处理,大数据的应用价值不断的体现出来,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多[1-3]。电子商务是最早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的行业,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于企业的生产计划、库存控制、资源计划的安排等,有利于企业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如何能够更好培养使用大数据时代的电子商务人才是当前各高校发展的重中之中。作为师范类高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也迫在眉睫。
一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定位不清
电子商务课程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或专业选修课程,在不同专业之间的要求有所不同,但在师范类高校中经管专业作为非师范类而言,电子商务课程限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并没有分类教学而是统一使用教材和大纲,这样会造成各专业之间的教学目标不能明确。
(二)教材使用缺乏适用性
内容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国内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了解外贸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提出外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外贸企业电子商务模式问题
1对策发展电子商务是外贸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之路
电子商务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型贸易方式,具备其它贸易方式无法企及的优势。开展电子商务的外贸企业,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展示自己的产品,包括外观、性能、价格等。客户也可以在互联网上足不出户选取适合自己的商品,并针对商品本身及商品售后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直接与厂家交流,交流完毕可通过网络直接下单,完成商品交易。这种B2C的交易方式不仅使得外贸企业直接面对终端用户,省去了繁杂的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使得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及对售后服务的意见可以直接反馈给企业本身,减少因中间环节的传递造成的信息失真。同时这种高效的处理方式使得产品交付和货款交付速度大幅提高,让企业真正实现零库存成为可能,传统外贸与电子商务外贸比较。
2我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网络科技不断发展,使得网络得以大面积推广普及,电子商务贸易也在此基础上快速发展。如今,电子商务贸易已遍布全球,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同时,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也为全球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我国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的起步较晚,但是得益于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强劲消费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制造业大规模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质的变化,并且孵化出了如阿里巴巴、京东等国际知名电子商务专业平台。电子商务贸易作为一种重要的商务活动手段,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国,大部分的外贸企业设立了自己的网站,并将产品、服务等在网站展示,客户可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商品,并在企业网站上直观了解该企业的产品功能、特性等。降低外贸企业宣传费用,以此来降低企业营销费用,拓展外贸企业利润来源,使外贸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其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产品更具备价格优势。政府也积极鼓励外贸企业开展电商活动,相关资料显示,2018年上半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22个地区新设立跨境电商试验区,享受跨境电商的各项便利措施和优惠政策,电商成为外贸行业新的增长极。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给外贸进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机遇。
(一)我国外贸企业电商模式多样
1结果与分析
1.1现状其他45名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无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人员,基本都处于常年经营,适时更新状态,仅3人处于失管状态。年销售额30万元以上的1人,占2.2%;20万~30万元的3人,占6.7%;10万至20万元的7人,占15.6%;10万元以下的31人,占68.9%;无销售的3人,占6.7%。45名从业人员中专职的有11人,占24.4%;兼职34人,占75.6%。受教育程度大专以上26人,占57.8%;高中以上12人,占26.7%;高中以下7人,占15.6%。其他电商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由于没有农业生产实体基地,从事电子商务成了他们销售农产品的主要途径,且经过多年的竞争淘汰活动,留存下来的电商基本稳定。1.2需求235家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主体、家庭农场表示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有迫切需要的为191家,占81.3%;需要的41家,占17.4%;暂时不需要的3家,占1.3%。提出需要政府帮助扩大宣传(包括实物产品和网店宣传)的38家,占84.4%;提出需要政府搭建平台的22家,占48.9%;提出人才短缺问题的21家,占46.7%;提出需要政府解决物流问题的8家,占17.8%;提出资金扶持的要求3家,占6.7%;提出有外包装、摄影、图片处理、产品设计要求的2家,占4.4%。2.3制约因素农产品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常山县农业从业人员以初、高中为主,年龄大多在45岁以上,对电子商务接触不多,对电子商务认知程度不够,对电子商务所能取得的效果严重低估。实物交易物流成本高。由于目前常山县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络知名度低、市场认知度差等因素制约了市场需求量,买方下的单子较少,难以形成一个大的走货量,物流成本较高,而常山县农产品大多利润较少,物流成本所占比例过高。某些农产品运输特点的制约。常山县农产品包括鲜货、干货和深加工产品,其中鲜活产品(畜牧、水产)由于有其特殊的运输要求,如时间、温度、湿度,以及各大城市对进城鲜活农产品的检疫要求等,制约了物流运输。产品质量不稳定,网络商品评价受影响。目前常山县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程度较低,产品同一度差,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是网购的同一批产品,质量好差相差很大,网购产品没有现实交易面对面挑选的产品质量好,严重影响了网络商品的客户评价。
2发展对策
发挥政府作用,制定鼓励政策,扶持、规范和引导农产品电子商务,从而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产品包装、品牌知名度等对销售起到了不容置疑的作用,发展常山县农产品电子商务迫切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常山县农产品生产企业、大户对产品宣传越来越重视,政府应以“常山农产品”这样一个整体形象对外宣传,扩大常山县农产品的网络知名度,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培养掌握现代农业知识、商务知识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农业主体。通过“阳光工程”、“万户农民素质工程”等项目,逐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技术水平,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高农村信息人员素质。通过对相关人员的培训,解决从事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高素质人才短缺的问题,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农业效益,进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农业,形成良性循环。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联合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物流企业和农业主体,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通过标准化生产,获得质量稳定的优质农产品,提高网络产品评价度,扩大网上销售知名度。农业龙头企业加快电子商务建设。农业龙头企业要通过开展电子商务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竞争力,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农业龙头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应加强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加强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主要业务向电子商务过渡,最终成为电子商务型企业。
作者:宁玮锋 严可建 章俊晨 单位:浙江省常山县农业局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