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电子学课程设计范文

电子学课程设计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电子学课程设计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电子学课程设计

微电子器件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

微电子器件作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学习理解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为了符合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笔者对传统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引入TCAD仿真软件进行实验教学,学生能形象直观的了解器件的制作流程及器件制备过程中相关参数对器件电学,光学性能的影响;带学生参观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中山分室,了解有机器件的制备测试流程。微视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课程的积极性,也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

关键词:综合性实验;工艺流程;器件结构;软件仿真;有机器件

引言

微电子学综合实验的课程目的是让电子与科学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的理解,通过实验教学,深入理解半导体材料的物理特性,器件制备的工艺步骤,工艺条件对器件结构性能的影响,器件结构对器件电学,光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课程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微电子器件理论课程的学习理解,为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的器件和电路准备条件。学院目前传统的微电子学实验课程设置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简单,实验设备少,不利于开展综合型实验,也不利于学生更深入的学习理解课程内容。因此,对传统的实验项目进行改革是极具意义的。

一、传统实验项目及学时改革

微电子学综合实验授课学时40学时,共有10个实验项目。传统实验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半导体材料的寿命、薄膜厚度的测试方法、测试器件的电流电压特性、温度特性、测量器件的开关时间、特征频率等。传统实验教学对学生深入理解理论课程有一定作用,实验设置基本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难度有限,不利于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仪器设备数量限制,每台仪器有4-5个学生循环使用,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实验学时。因此,笔者经过反复教学尝试,提出了如下改革方案,传统实验项目依据课程的相关性调整为8个项目,每个实验项目学时缩短到2个学时。为了解决仪器数量不足,每次实验课同时开设2个实验项目,这样每台仪器人数可以控制在2人左右。一次课讲解2个实验项目,实验讲解时间太长,学生容易遗忘,教师需要反复讲解,没有太多时间给学生处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对每个实验项目原理及操作的讲解录制成微视频,上传至学院数字化平台供学生下载预习,上课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循环播放,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视频教学完成实验内容,笔者也有足够的时间为学生解答实验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教学方式的改革不仅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也大大缩短了实验学时,作者可以利用剩下的24学时开设TCAD仿真实验项目。

点击查看全文

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三个基本理念,依据认证标准,确定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制定电工电子学课程目标,在分析电工电子学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通过引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践结果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工程教育认证进校专家组的认可,表明了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工电子学;翻转课堂

1引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就是专业认证机构按照认证标准来确认工程类专业毕业生是否已经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它是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国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的是构建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与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促进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三个基本理念:学生中心理念,产出导向理念和持续改进理念。其中学生中心是宗旨,产出导向是要求,持续改进是机制。认证标准中有七个通用标准,具体是: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持续改进。七个通用标准之间的关系[2],体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可以看出七个通用标准中最核心的标准就是“学生”,办学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均以学生在接受教育后的学习成果和毕业要求的达成为导向。

2课程目标的制定

为了达到认证标准要求,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毕业要求的达成,首先要根据学校自身定位和办学的历史沉淀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毕业要求,然后设置与之适应的健全合理的课程体系,毕业要求的各项指标点由相应课程所支撑。依据认证标准,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机械工程领域具有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的国际视野,道德文化素养高,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制造、生产运行及技术管理等工作,能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制定了12条一级毕业要求,并分解为二级指标,各项指标点由相应课程所支撑,其中电工电子学支撑的二级毕业要求指标点是:理解本专业技术发展迅速、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具有对自我探索和终身学习必要性的正确认识,了解拓展知识和能力的途径。为此重新修订了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大纲,制定的课程目标为:掌握交、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常用电子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能综合运用电工电子学知识,通过综合作业、查找分析文献资料,养成自我探索精神,拓展电子电路分析能力,进而分析工程中遇到的电工电子学问题。教学设计是课上传授课程知识,课外布置综合作业,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3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点击查看全文

电子技术CDIO工程教育理念研究

摘要: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性强,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电子技术教学中来,可以让学生以主动、实践的方式学习该课程。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学课程组通过合理组织理论教学、合理安排《电子工艺实习》进度、改进实验和《电子工艺实习》的验收考核环节等诸多教学方法的改变,突出工程教育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电子技术;CDIO;教学方法;教育理念

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简称CDIO)这种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成果。该模式让学生主动地以实践的方式学习产品的研发、产品的设计、产品的运行整个过程,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多方面具有工程师的素养。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国内很多高校将CDIO理念融入到该课程教学模式中。黑龙江工程学院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专业教育进行一体化设计,将《数字电子技术》与《EDA技术》两门课程有机地融合为一门课程《数字电子与EDA技术》,将《电工电子工艺实习》和《PROTEL实习》有机地融合为《电工电子工艺实习》[1]。广西科技大学基于CDIO理念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考核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2]。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改革《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3]。东北林业大学基于CDIO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4]。南京工程学院将CDIO融入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改革中,使理论教学、实验课程与课程设计相辅相成进行[5]。浙江工业大学基于CDIO教育工程模式下进行了“模拟电子技术”授课体系改革,该体系分成课堂授课、课外辅导小组授课、建立课外兴趣小组授课这3个层次,具有诸多优点[6]。河北工程大学在CDIO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对电子应用系统项目实施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对项目训练教学中的项目体系结构、项目训练方式、项目训练成绩评定、项目指导过程及项目空间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实施模式进行构建和实践[7]。经过实践证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后,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项目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学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均得到了提高[8-10]。

1《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优点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性强,有很多通过学习、实践易于实现的电子产品,如秒表、节日彩灯、简易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直流电源、智能声音放大电路等。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电子产品的思考、设计及实现,从电子产品的研发到产品运行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后,《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教学具有以下优点:1)能加强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2)该教学方法的实施能建立起学生在现行教育中缺失的工程意识,激发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转变学习态度;3)该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4)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引入CDIO的《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

把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任课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工程知识与能力,这样才能在《电子技术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提供恰当的工程实例。另外,学生在实践过程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具备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能及时给学生提供经验性的指导。一般来说,青年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学课程组采取了“传、帮、带”的措施,青年教师上讲台前必须跟经验丰富的教师听课并助课,课程团队同时还为年轻教师指定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指导。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对教学方法、工程实例进行讨论和共享。另外课程团队积极鼓励工程经验少的教师到企业单位参观,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工程项目,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2014年春季学期,课程组教师去同辉电子有限公司参观;2014年秋季学期,课程组教师去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测中心参观;2015年春季学期,两位教师去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测中心进行实际操作培训。通过参观和培训,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点击查看全文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践论文(6篇)

第一篇:生物医学工程卓越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研究

摘要:卓越人才培养之目的在于为行业或地方的经济建设提供一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或创新人才。本文主要探索和研究了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卓越人才培养的主要思路、培养目标、培养措施和途径,构建以学校为主体、企业积极参与、校企联合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理论知识传授与企业应用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并对联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培养和解决企业急需人才方式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关键词:卓越人才;校企联合;工程应用;创新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未来十年,国家要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1-2]。通过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主动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提高学校办学声誉,引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3-5]。2014年度,广州医科大学开展了“十二五”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规划,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纳入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教学改革范畴。生物医学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依托生物医学工程系、医学实验中心和校外科研项目合作单位,以培养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本文就生物医学工程卓越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开展实践和探索。

1实施卓越人才培养的主要思路

依托我校医学优势,从教育理念层次探讨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思路,研究和探索生物医学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可实施的、具有我校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卓越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1)改革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人才培养为本,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理念;

点击查看全文

电类嵌入式应用技术的课程设计

摘要:为了克服过去电类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的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硬件条件落后、课程设计内容单一陈旧、学生自主性差等诸多弊端,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建立了以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LED驱动为应用对象,以掌握基于嵌入式系统的驱动电路的设计和调试为目标的面向应用的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课程设计课程。通过利用校企联合实验室资源,保证了硬件平台的先进性。内容设置具有自主实践性、综合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实现了由老师为主体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转变。采用合理的进度安排方式,使用资源共享、课堂讨论答疑、视频录制、综合考核等多种方法提升学习效果。经过3年的课程设计教学实践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设计;面向应用;电类专业;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

0引言

课程设计教学是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的提升[1-2]。传统的电类专业课程设计存在多种弊端。由于课程设计大多涉及具体硬件的设计,受到经费、资源的限制,硬件条件和课程设计内容上更新迟缓,远远滞后于工业现场的硬件和技术,与实际工程应用相脱节[3-4]。另外,课程设计的内容多为传统的验证性设计内容,只是按照教师的思路和步骤进行机械式的重复[5],学生自主性差,在课程设计中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经历,学生收获甚微[6-8]。课程设计内容跟不上主流知识和技术的步伐,对于学生日后就业和科研工作的帮助不大,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9]。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电气工程系对过去课程设计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以LED驱动为应用对象的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围绕面向应用的嵌入式系统设计与程序开发、调试,强化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同学综合应用基础知识、结合实际应用实现编程与应用调试的能力。以校企联合实验室的资源为基础,解决课程设计硬件上落后的问题[10-12]。将传统的验证性课程设计改变为面向实际应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设计内容,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提高学习效果的多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3-14]。

1课程设计的目标和任务

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课程设计结合先修课程“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实验”与实际应用对象特点,强化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以设计一个具有基本功能的LED驱动和控制电路为基本要求,掌握基于嵌入式系统的驱动电路的设计和调试,加强同学自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