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地理在线课堂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多样,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对构建智慧、高效的课堂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以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中国旅游地理》为例,探索信息技术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并总结信息技术在创建智慧课堂、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更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旅游;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多样,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对构建智慧、高效的课堂起到了关键作用。高职旅游专业是一个技能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专业,行业知识不断更新,信息化能力要求提升,新媒体样式频出,对旅游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阶段高职旅游专业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设计脱离实际、专业教材滞后、教学方式传统、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成效。因此,本文以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中国旅游地理》为例,探索信息技术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高职旅游地理线上线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结合疫情时政,整合校企资源,开发线上线下学习任务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旅游人才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旅游专业对接新兴旅游职业研学旅行服务人员,与研学旅行机构进行校企合作,提炼出分阶岗位能力,依托《中国旅游地理》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挖掘研学资源的能力。按照资源类型和学习规律,逐级式培养学生辨析资源类型、定位资源位置、分析资源特征以及推广资源价值的能力。2020年受肺炎疫情影响,研学旅行市场遭遇发展困境。因此,结合疫情时政,开发设置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学习任务:疫情之下,作为未来的研学旅行服务人员,要在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线下完成制作研学旅行手册,同时借助新媒体营销渠道线上云推优质研学资源,助力研学旅行市场复苏。采用任务驱动法,按照辨资源类型、找资源位置、析资源特色、展资源风采的顺序推进教学,由线下到线上,由理论到实践,实现理实一体化。
(二)立足学生主体,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多样化学习活动根据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偏好实践操作、团队合作、典型案例以及新媒体新技术运用等学习方式,因此将这些学习方式贯穿运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前,学生在职教云学习平台领取线上学习任务,通过检索信息、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旅游资源相关知识,并通过平台自测检验学习效果。根据摸底检测,教师根据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地理特点及资源特征等掌握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课中,设置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学习活动。首先,学生通过小组展示、辩论等方式展现自主探究效果,完善资源类型基础知识结构,再通过线下制作图集,进一步强化辨析能力,巩固认知。其次,小组借助地图标绘软件,在线查找并标注资源的地理位置,并利用全景图、地形图功能,深入观察、自主探究、分析总结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再次,学生通过研究典型案例,对比分析,结合研学的文化教育意义,总结提炼研学主题,并根据投票数生成词云图。最后,学生利用微博、视频、直播、在线课堂等新媒体新技术,向目标客户群云推研学资源。课后,学生完成制作研学指导手册,接受教师、校企合作企业及目标客户的评价,并根据评价情况进行改进和优化。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研学策划活动,并积极参与到景区直播推广、营销实践中去,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三)结合过程性与多元化评价,借助学习平台记录教学全过程采用过程性与多元化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综合考量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借助职教云学习平台,记录课前任务、课中活动、课后检测相关评分、评价数据,按照自我评价10%、个人表现40%、小组表现50%的比例计入个人成绩。其中,课中活动涵盖自学检测评分、小组展示互评、地图标注竞赛、云推效果数据、行业专家评价以及平台题库检测等。最终评价结果将进一步反馈至教师和学生,分别用于教师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进度、改善教学管理以及学生自我学习激励、改建学习方法、加强学习合作等。
摘要:“互联网+教育”是当下教育发展的新走向,提升了传统教育行业的层次,能充分整合互联网教学资源,实现知识衔接,答疑解惑,达到共赢。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球各大圈层的相互关系、空间差异及其变化,囊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随着地理科学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地理课程改革具备了新的发展课题。其中,推进地理教学网络化发展是未来地理教育界的必然选择[1]。
关键词:网络平台;高中地理;教学实践
一时代背景及研究现状
(一)时代背景
报告中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办好网络教育”的新要求,充分彰显了网络教育在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意义。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微课程、MOOCs、翻转课堂等多形式网络教育兴起,社会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际研究现状
关键词:微课;对分课堂;高中地理
地理是中学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空间思维、区域认知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具备的优势,高中地理的总目标是从地理的角度进行“立德树人”,课堂教学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途径。然而,目前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法仍以老师讲授为主,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较少等,导致当前地理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都不高,同时不利于教师教学热情的提升。尤其是在重难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面临着很大压力。对分课堂(又叫PAD)教学模式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属于教师一半属于学生,通常包括教师教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后面两个环节需要学生深度参与,其中内化吸收主要在课下完成,该方法旨在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分课堂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根据我国学情提出来的一种本土化的教学模式,在国内诸多学校和课程中均成功得到应用。微课由于时间短、内容少、主题集中、设计巧妙、传播方便等特点深受学习者欢迎,微课特别适合自主学习。鉴于对分课堂和微课的上述优点,本文将二者融合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摒弃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弊端,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本研究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为例分析如何将对分课堂和微课用到课堂教学中。
1“微课+对分课堂”的教学程序
1)课前学习:微课为学生的提前学习提供了资源和条件,为了提高课堂教和学的效率,在正式上课前老师梳理教学的重难点,并把这些以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老师在做微课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统一;(2)最好制作互动式的微课,让学生在看微课的时候除了眼睛看还要动脑子思考、动手操作,在进行知识输入的同时,还要进行知识的输出;(3)看完微课,还要给学生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难度较小的、与微课内容关联性较强的小练习,通过练习可以检测学生对重难点的基本把握情况,同时也有利于老师有针对性的备课及讲课。2)讲授阶段:根据微课学习的反馈情况,老师对重难点进一步讲解、梳理,此时的讲解并非对微课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微课内容的有效补充或延伸。此阶段的讲解要留白,切忌讲得太多,以便为学生后期的消化吸收和讨论留下一定空间。3)内化吸收阶段:内化吸收主要在课下进行,学生通过微课再学习、做作业、测试等方式完成要点的内化和吸收。老师鼓励学生在此阶段进行反思和协作学习,充分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鼓励学生在平台上多交流讨论,老师要多关注学生在线的讨论和存在的问题,对一些集中性的问题在线及时解答。此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将得到较大提升。4)讨论阶段:在此阶段,老师主要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主要参与者,通过“亮、考、帮”的方式参与到互动和讨论中,通常以小组协作的方式,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辩论、相互评分等活动进行。由于该环节的问题多为开放性问题,且形式活泼、类型多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并且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深度学习。
2“微课+对分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2.1讲授内容及学情分析
以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中的难点“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为例进行微课制作和课堂教学。学习目标:通过观看微课,理解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多数十六岁,学生个性普遍突出,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从已有的知识结构看,学生前面几章已经学习了农业、工业等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成长环境差异大,学生对管道等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常识和体验有欠缺,在新情境下提取有效信息,调用知识不足;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摘要】现代教学工具的出现,促进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教学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推动了高中教学模式创新。采用微课形式将静止的现象以动态、生动化的形式展示,加强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切实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运用探讨
前言
了解微课的运用特点,严格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给予学生有效指导,运用微课来增强地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便于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充分意识到微课对地理教学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利用微课制作课件,进行在线互评,师生之间交流更和谐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掌握微课的运用策略,了解微课的制作流程,便于促进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广泛运用。
一、微课的相关介绍
微课是运用信息技术将零碎的学习内容及素材进行结构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微课教学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师生反馈等部分,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辅助资源,运用微课为学生营造主题式、半结构化的学习环境。微课特点着重体现在以下几点:教学时间短: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时间为五分钟到八分钟左右,时间短,主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精华,成为传统地理教学的课例片段;资源容量小:微课视频的容量大约在几十兆,必须是网络在线播放默认的flv、rm、wmv等格式,师生便于快速、高效的观看教学视频,同时可以自行下载并保存;重点突出:微课教学的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强调的是一个课程的教学问题,给学生讲解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促使学生正确掌握学习策略。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的必要性
摘要: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导因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当教师的智力水平和知识储备达到某一高度后,教学能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更为明显。
关键词:高中文综;教师;策略
高中文综教师如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渗透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基础教育蔚为热点的问题。鉴于此,我们提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培养高中文综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一、培养高中文综教师现代教育意识
尽管高考改革势在必行,高中生选择文理科参加高考自主权相对提高,但文科与理科的学科性质和教学内容,分别决定了其迥然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文科注重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高中文科教师要将广博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现代教育技术显然是良好的手段和基础。因此,首要任务就是培养高中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意识,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是指导高中实践应用的基础,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助于理解教学实践应用和相关技术的操作原理。文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现代教学规律,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新方法和新技术,如使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展教学,掌握Flash、Powerpoint、相关“Office办公软件”、CAI计算机辅助技术、ACDsee图像处理、Authorware多媒体制作软件、SPSS数据分析软件、ArcGIS地图处理软件,激发教师掌握教学软件的学习兴趣,让文科教师将计算机软件技术运用于整个高中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培养其现代教学意识。从目前高中教学实际来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基础应用已成为高中教师应具备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基本素质之一。我们调研发现,高中文科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认识模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欠缺,面对当前教育信息化的机遇和挑战,文科教师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如教师教育技术、教学能力培训网站提供的Mooc平台公开课,在学习平台中教师可与专家进行及时地沟通与交流,可以对相应的技术和软件等进行共享和切磋,理解实践应用和相关软件的操作原理。概而言之,文科教师应该加强自学,在日常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中培养自己的现代教学意识,提高各方面的应用技能,让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二、构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在线学习和展示平台
在互联网信息社会,高中的教学资源建设已成为教学信息化、现代化的主要趋势。然而,高中文科教师对网络信息资源撷取和采用的能力普遍不足,教师在线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趣普遍不高。目前,互联网涌现质量参差不齐的师资培训平台,其中“全国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平台”(http:∥www.teta.com.cn)专设“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板块,该平台是设计人性化,人机交互友好,注册相对简单,内容较为丰富,涉及“网络互动学习”“中学教师微课交流”“移动学习”等多个层面的在线学习模式,教师通过观摩学习各种模式,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http:∥www.teacher.com.cn)致力于中小学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其中“国培示范项目”涉及高中地理、政治、历史等各科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模块,对于提升高中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能力是有所裨益的。同时,教师在掌握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本领后,可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展示自己设计的课程,较为流行的课程演示模式为“微课”“慕课”,“爱课程”网是目前较早提供教师展示自身教学设计、学科设计的网络平台,“空中课堂”(http:∥iedu.nbedu.gov.cn)是高中教师较为熟知的中学教师网络交流平台,其中“全国一师一优课”展示模块深受广大中学教师喜爱,教师可以申请在“空中课堂”建设课程,将教材原来的结构重建,进行课程内容的模块化设计,使知识点专题化、系统化,制作多个微课,上传至平台,这样既能与同行交流,又可以跟踪学生在线学习效果,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