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地质学相关知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文章介绍了依托大型仪器平台对地球化学专业开设的现代仪器分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入多种教学教学方法,将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能将地质学领域的实际应用加入到教学中,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分析操作能力,为学生做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关键词:地球化学;现代仪器分析;教学改革
现代仪器分析是高校里开设面比较广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或者专业选修课程,开设该门课程的专业包括化学、材料、生物、环境、药物、食品科学、地球化学等相关专业[1]。桂林理工大学地球化学专业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在找矿勘查及环境评价领域具有其他方法无法代替的独立优势。地球化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教学和教学管理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既掌握地球化学基础理论,又能熟练将最新的仪器分析方法应用到实际研究中。目前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建有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点实验室,引进的设备包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众多大型仪器。因此,在地球化学专业的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依托现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开展适用本专业的仪器分析教学非常有必要[2]。
一、分章节专业知识分析及教学应用
对于现代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依托学院现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同时结合地球化学专业实际应用的案例,设置课程中的各个章节。下面,简单描述现代仪器分析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以及地球化学专业实际应用的案例。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本章节系统讲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该分析方法的发展背景及状况、仪器组成、相对应的配套实验室条件、仪器参数设定、真实仪器数据分析、地质样品的准备等知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根据物质基态原子蒸汽对特征辐射吸收的作用来进行金属元素分析,能够灵敏可靠地测定微量或痕量元素。在地球化学专业中,可以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地质样品中70多种元素,固体、溶液和气体样品均可以利用该仪器进行分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侧重该方法在地质样品测试的上的应用,并将学院实验室分析的数据进行课堂分享,使学生系统掌握相关知识。
(二)原子荧光光谱法本章节主要讲述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原子荧光光谱的类型以及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原子荧光光谱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宽,能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该方法是测定地质化探样品中微量砷、锑、铋、汞、硒、碲、锗等元素最成功的分析方法之一。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组成相似,因此在讲述该方法时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并区分两种测试方法,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能力。在讲述原子荧光光谱法时,“化探样品污染的来源和处理”“样品测定中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是难点内容,因此在讲述这两部分内容时,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师可以结合网络视频、文献资料等多种资源向学生展示相关的知识,这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文章分析了海洋地质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了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思路,以及以海洋专业特色和海洋科学研究领域最新成果为导向,在教学资源、教学终端、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和教学环境平台四个方面的建设内容。
关键词:海洋地质;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信息技术与专业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验教学改进和发展的方向[1-4]。2018年4月,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建设开发一批交互性、情境化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以突破传统实验教学成本高、安全系数低、效率低下等缺点,使实验教学更加直观化、系统化。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围绕医药工程、化学化工、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等不同专业积极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5-7],促进了教学方式创新和教学方法变革。海洋地质学是大陆地质学在海洋中的发展,利用虚拟仿真方法可以真实地模拟海岸与海底地形地貌、海洋沉积物、海底构造、海洋矿产以及海洋地质调查技术工作的实施过程。采用虚拟现实、动画视频、文字图片、三维互动等多种形式,能够充分实现海洋地质的三维立体仿真环境,使学生在涉海虚拟环境中开展操作实验,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海洋地质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海洋地质是地质学与海洋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从事海洋地质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资源勘查工作,需要具备深厚的地质学、海洋地质学及海洋学基础理论,同时又必须掌握海洋、海底和海域沉积盆地地质资源的调查、勘察等的技术和方法。因此,海洋地质实践教学十分必要[8]。但是一直以来,受地域、空间和实验装备等多方面的制约,海洋地质实验教学在海洋科学、海洋地质与资源等方向上的实践教学,始终无法面向真正的大海进入大洋深处探密。以海洋地质调查为例,由于调查对象被海水覆盖,海洋地质调查必须依靠运载工具即海上工作平台(海洋地质调查船),其调查内容、使用的仪器设备乃至研究方法等也具有鲜明的区别于陆地地质工作的特点[9-10]。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很难像陆地地质教学实习那样,开展实地现场教学,图片、课件等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海洋地质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对于海洋地质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地质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要以教学实验室为基础,在现有海洋地质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发海洋地质专业类虚拟仿真内容,以虚补实,为实现海洋地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2实验室教学平台建设思路
总体来说,要立足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以教育部《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精神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海洋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紧密结合海洋专业特色和海洋科学研究领域最新成果,以学校“特色+精品”的发展理念及学科强校战略为依托,以实验室开放和共享为宗旨,以“两创”(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培养为目标,围绕“海洋科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两个专业,以海洋地质学、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环境与生物、海洋地球物理技术等学科为交叉,将海洋地质和海洋地质资源的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为主,进行模拟实验资源、虚拟实验资源及配套教学资源展示平台的综合建设[11-12]。具体应体现在以下方面。(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学生需求出发,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利用虚拟仿真交互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能力提升及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2)准确适宜的教学内容。以问题、需求为导向,以“本科+研究生”人才培养为目标,体现必要性、适用性,针对海洋地质专业学生所学部分知识无法真实观察及体验的问题,定制研发虚拟仿真内容,以虚补实。(3)创新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各种可提升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如互动体验式、探究式等,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式、体验式、探究式学习。(4)先进可靠的实验研发技术。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研发三维可交互、三维可视化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那些靠传统教学难以讲明白的知识点。
摘要:为了完善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培养石油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文章首先分析了石油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改革措施,包括系统化分类实验教学;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环节;丰富实验教学手段。
关键词:石油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教学环节
一、石油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目前石油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实验教学所服务的专业较多,不能针对性地提高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因为针对的专业过多,造成实验教学课程中的实践操作只涉及基本知识,对于石油工程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程度还不够。第二,实验教学中的每个教学环节模糊,在实验教学中各个环节的演示和说明不够详细,有时教学课程的安排顺序也不够合理,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收益不大[1]。实验教学中传统实验较多,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展示的专业技术知识较少,且不能与现代石油工业先进技术接轨。
二、石油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对策
(一)系统化分类实验教学
在目前的石油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基础上,加入石油工程专业系统化的课程,应根据石油工程专业系统划分出对应科目,如油气地质、钻井作业、油气采集、油气输送、油田服务,这样对实验教学课程分门别类,有助于培养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系统学习相关技术,如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基础、采油工程、油气管道设计、石油地质基础等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也可以进行工程地质学设计、钻井工程设计、油气采集设计等工程实践课程,还可以研究新的科技项目、做毕业设计等。
一、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改革,需围绕职业导向的专业建设来实施,企业行业职业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构筑了专业建设的方向、目标;在组成专业建设的课程体系下,具体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还需要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进行,一门课程及至一个专业要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自己的特色。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课程内容广泛,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实践性、应用性极强,课程的教学需从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出发,本着“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突出实践的环节,结合与企业行业职业岗位相关的工作内容及案例进行教学.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习过程中需要增加实习实践课的比重。其次,从学生个人角度出发,应重点突出个性化教学。进行个性的培养是我国教育急待进行的改革。第三,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实践证明,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合作教学等是本课程最实用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之外,充分利邮箱、QQ等网络联系方式,以及班级相关活动等及时反馈信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做到与学生充分交流,了解学生现状,对授课内容及方法进行调整,在后续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不断丰富完善课堂教学。
(三)注重实践课及技术技能的训练
摘要:如今经济发展非常迅猛,各类企业和生产经营场所的数量日益增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综合把握该领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土地资源管理人才,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近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式,国家对土地制度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和完善,国土资源部陆续制定和执行了数十部技术规程、条例、法规与政策,以持续地增强自身的土地管理能力。为了有效地满足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形势,应该持续地调整和优化土地资源管理的相关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稳步增加教学效果。
1整合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要按照“促进全面发展、拓宽知识领域,适应发展形势”的专业课程改革思路。在保持专业优势的前提下,强化工程管理、经济学、资源科学、管理学等多个基础学科的内容整合。而且要结合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大变化,持续地开设新的专业课程,添加房地产策划与土地整理工程等新的专题内容。要持续拓展同学们的知识视野,增加就业率,不断丰富选修课程,提供更合理的授课内容,设计选修教学模块。比如土地信息技术模块涵盖了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摄影测量等多门选修课;房地产模块重点涵盖了工程概预算、建筑学概论、房地产管理与经营等选修课。如此以来可以兼顾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确保专业知识和高素质人才的实际需要,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2改革教学方法和策略
应该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密切结合起来,多媒体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授课容量,可以直观地创新相关讲授内容,尽可能以通俗易懂的线路图、图片和用于展现相关内容。其次,要尽可能地实施与探索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策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被动听课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在一起,强化同学们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再次,要打造产学教研相融合的新型培养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同学们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力度。在实践过程中,为他们分配明确清晰的实习任务,增强他们的操作能力与动手实践意识,以更好地巩固和运用所学到的各种理论知识。在开展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应该让同学们尽可能地参与到这些项目中来,让他们综合性地认识、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更好地投入到实践中,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持续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