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对职业素养的认知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者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认知情况,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素养;认知情况
前言
相较于其他传统院校,高职院校以知识和技能的同步教育为主。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与岗位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学生对职业素养认知不明和职业素养教育缺失等问题,背离了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初衷。职业素养培养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学习,也能够培养其创新能力,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前提和保障。教育部门和教师要结合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现状,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进行研究,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
一、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调查方法
作者应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法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并从传统文化和礼仪与职业素养的关系、职业能力内涵和高职院校学生自身最优势和最缺乏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对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进行阐释和分析。
(一)传统文化和礼仪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的缺失问题,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理论假设和旅游企业对于优秀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探讨了职业素养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方案,主张重视课程设计,注重学生实习阶段的心态引导,培养追求卓越的心态,将企业和学生评价作为衡量课程效果的最终标准。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方案;优化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能满足旅游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紧缺,毕业生流失率居高不下,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服务意识、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等职业精神的缺失成为阻碍毕业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加强职业素养教育成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教育今后努力的方向。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初入职场时都遇到了职业目标不明确、自身能力和素养与岗位需求不适应的问题。大量毕业生在实习结束后便离开了旅游业,这种现象显示出旅游教育人才培养资源的效率低下。目前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习仍然侧重理论教学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对学生的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的关系
中国知网(CNKI)将职业素养定义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一个人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成就。例如敬业精神保证了员工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态度;责任心的大小与员工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往往是成正比的,敢于承担才会有大的发展;主动性是衡量优秀员工的试金石,只有把工作当成自己必须要做好的事情,才能创在出优质服务。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在职业活动中展现的素养成为推动职业生涯向更高层次岗位发展的决定因素。
二、职业素养培养理论假设
心理学的图式理论是关于职业素养对职业活动的影响的研究理论。图式(schema)被认为是存在于记忆中的认知结构或知识结构。富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的认知结构暨工作图式更为丰富。图示理论揭示了人们在实践中形成既定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依赖于简单的文字解释很难支撑员工完成特定的职业的行为,丰富图示的形成除了相应的职业活动作为训练手段以外,还需要丰富的职业情境作为职业行为发生的环境条件。丰富职业活动图示的过程也就是完善职业素养的过程,学生如果在学校的学习活动获得简单抽象、不完整的图式认知训练,就不能适应实际复杂工作中对个人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只有通过亲身实践中获得的个人体验来充实原有的图式认知才能对工作的了解更加贴近实际。职业素养内容丰富广泛,它不仅体现在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还体现在日常的职业情境中。如同一个书香家庭的孩子从小被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形成对读书的渴望一样。在工作中用到的职业素养必然来源于工作,只有让学习者全身心的感受职场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才是职业素养塑造的最好方法。
一、学校原因
(一)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虽然高等院校也把职业道德教育列入了教学计划,相应地开设了一些相关的课程,但都是以选修课或考查课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此外教学时间与考试课或必修课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半。另外,在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在高等院校师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看重知识技能教育,忽略道德教育的现象,他们普遍认为:“修行道德不如苦练本领”、“薄技在身一生无忧”;最后,社会中评判院校办学成功与否的标准,很大程度上是考察毕业生就业状况。可见,以出口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对德育教育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需要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给予与需求脱节
近观新时期德育教育,不难发现学校课堂上的给予教育与学生实际需求二者之间存在着脱节的现象。首先,讲授内容明显滞后。当今,具有思维活跃喜新猎奇特征的大学生自然会对新事物趋之若鹜。然而,课堂上老师却继续发扬传统重复着陈旧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次,教材过于宽泛。高等院校所采用的教材大都是过于追求通用,反而人为抹杀行业道德的个性化差异,学校所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对“行业职业道德”特殊要求不多,既使有些许教材涉及到行业职业道德,但也大都没有做到充分兼顾行业特点,未能充分体现岗位特殊要求。面对众多带有需求差异的学生群体,学校教育在没有有效衔接给予需求时,很难达到具有差异化的道德教育的预期目的。
二、家庭原因
(一)被污染家庭的影响
本文作者:金渝琳 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只有自己到水里面尝试,才能学游泳,这就是浸入式名称的由来。新的知识是建立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当学一个新知识的时候,首先要建立和将要学的东西相关联的周围的知识,我们称为“支持”,然后,再把新知识与这些“支持”相结合,非常容易记忆。两个没有任何关联的事物很难让人记忆,即使记住了也很快忘记,因为脱离了人们已有的知识体系。浸入式教学使传统的、孤立的外语教学向外语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这个转变主要依据四个原理:第一,学校的各类学科课程为第二语言的学习提供了自然的基础和环境,为儿童提供了用第二语言进行(求知、感情和态度等方面)的交流机会。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儿童能够有效地学习第二语言。第二,重要而有趣的学科内容能使儿童产生掌握第二语言和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的动机。第三,儿童母语(第一语言)习得的本身就是语言与认知内容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认知与人际能力伴随语言一起发展。儿童第二语言的学习也是同样的,它是儿童认知和人际能力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第四,语言正规的和功能的特征随情景不同而变化。语言与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儿童使用第二语言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语言环境。
浸入式教学理念中还有一对概念:“小浸入式”和“大浸入式”。“大浸入式”通常指一个大的环境,这个环境中通常没有主题,比如在这个环境中,孩子去洗手间,睡觉,解决各种问题都是用英文的,这就是大浸入。而“小浸入式”是有主题(目标语言)的,是教师在不同的情景中对目标语言进行不断的再现,但这个不是简单的重复单词,传统是简单的重复单词。“大浸入式”是环境载体,贵在时时处处。如教室的物理环境,教师的口头语言及肢体语言等;“小浸入式”是内容载体,强调主题明确。教学中有明确的目标语言,通过反复运用而强化习得,教师还可以经常变换主题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职业素养内涵界定
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以获得物质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并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在社会分工中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职业素养概括的说包含以下四个方面:职业道德、职业情感(意识)、职行为习惯、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由于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人,有着共同的工作内容和方式,受到共同的职业训练,因而,往往具有共同的职业理想、兴趣、爱好、习惯和心理特征。职业道德是将各种职业规范转化为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技术、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等。职业情感是人体对某种特定职业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如职业兴趣、职业美感、职业意志等。职业人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浓厚的兴趣,才能自觉地刻苦钻研业务,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引发强烈的职业热情,形成对职业的长久注意力,时刻关注与自己职业有关的新信息和新技术。只有热爱自己职业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在本职、创一流”。职业行为是指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是职业目的达成的基础。从形成意义上说,它是由人与职业环境、职业要求的相互关系决定的。职业行为包括职业创新行为、职业竞争行为、职业协作行为和职业奉献行为等方面。职业技能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与认证的活动。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前三项属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是不断学习,逐渐完善的过程;而后一项,是可以通过短期培训获得的。
酒店服务与管理人员职业素养内涵界定
酒店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与其它行业有较大区别。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态势下,旅游业飞速发展、商务活动日益频繁,酒店行业的发展也可谓是一日千里,重庆市五星级酒店到2020年将新增80家达到100家。在这样的背景下,酒店行业的人力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人力资源存在着数量匮乏、质量堪忧的严重问题,与高星级国家化酒店对于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形成强烈反差。笔者在重庆扬子江假日酒店、重庆洲际酒店等重庆知名的国际化酒店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和实地调研,与酒店共同分析出酒店行业基于员工岗位胜任力视角的职业素养内涵要求。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内涵包含职业认同感、服务意识、协作意识、职业承诺、职业技能五项核心要素。在酒店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存在诸如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重复性大、薪酬水平较低、人员流失率高、员工满意度忠诚度低等问题的背景下,职业认同感、服务意识、职业承诺的培养尤为困难。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转型,我国已经从产品制造大国向产品制造强国转变,社会对于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高级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突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对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导致培养的学生和企业、市场脱轨,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而现代学徒制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理念和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探究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生的职业素养的结构,为培养符合市场和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提供理论支撑。
1现代学徒制和职业素养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在2014年提出的关于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断完善和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现代学徒制源于传统学徒制,产生于社会化大生产时代,是一种社会关系和教育方式。学徒在师傅的指导下形成师徒关系,通过一定年限的训练,徒弟按照师傅的命令和要求完成产品生产,不断累积经验直至技能熟练。最早的学徒制出现在家庭生产作坊当中,是古代手工技艺传承的一种主要途径,是职业教育最早的雏形。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生产工具不断进步,传统的手工技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职业学校逐渐取代了家庭作坊的学徒制。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20世纪80年代,很多欧洲国家掀起了现代学徒制的改革浪潮,比如德国的双元制,把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分为了学校培养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学校负责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企事业单位负责实训和技能实践的培养。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等,都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要求。因此从2015年起,我国启动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建立了两批共366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关于职业素养,不同专家有不同的界定。有些人认为,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还包括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在内外环境共同作用下,从业者所形成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以及职业意识[1]。有些人认为,职业素养除了应该包含从业人员核心技能外,还包括必备人格和价值观念,不仅指做事的能力与态度,更包含了做人的修养。具体来讲,职业素养包括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意识、职业基本修养(态度、意识、行为习惯)、专业技能修养、身心健康修养、科学文化修养(科学素养、数学逻辑、文化素养)等[2]。还有些人认为,职业素养是从业者职业内在的要求和规范,通常指从业者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等方面[3]。
2职业素养的相关理论模型
2.1二因素论。有人参考二因素论提出职业素养分为专业素养和非专业素养。“非专业素养”体现了“素质”方面的要求,包括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等认知方面的素养以及责任心、敬业精神、合作、团结、进取等人格方面的素养。“专业素养”则体现了“技能”方面的要求,包括专业知识、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创新创业等知识和能力要素。二因素论中最著名的是素养的冰山模型,该模型认为,个体所包含的职业素养就像在海平面上漂浮的冰山。既包括海平面上显性的、可测量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职业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可以通过知识考试、职业技能证书等方式认证和量化),还包括海面下深层次的、隐性的、不可量化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自我意识、人格品质、动机、道德修养等。该部分素养和个体的工作内容联系不大,但在个体受到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干扰时才能展现出来,它是一个企业员工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影响因素之一。2.2多因素论。多因素论最典型的代表是洋葱模型理论。该理论认为,素养中最重要的是动机,往后依次是个性品质、自我意识、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越靠后的素养越容易培养和评价,越靠前的素养越难以培养和评价。该理论模型认为,职业素养中最核心的是动机和个性品质,动机驱动个体形成职业理想信念,树立职业意识。个性品质驱动个体形成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更注重知识和技能,忽略了核心职业素养的养成,是不符合职业素养养成规律的。因此,当今部分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感到迷茫,不知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哪,归根到底是因为教育没有培养学生形成动机和个性品质,值得教育者深思。洋葱模型可以帮助用人单位筛选人才,在企业聘用人才时,可以采用岗位胜任力分析,拟定员工所需的职业素养,筛选出适合企业和岗位的员工。
3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探析
回顾以往研究,发现关于高职生职业素养的结构维度说法不一。综合考虑各种观点,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本文把高职生职业素养的结构分为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认知、职业道德四个维度,并具体谈谈如何培养高职生的职业素养。首先,要转变以往高职教育中重知识技能教育、轻素养培养的现状,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教育中。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将职业理想的培养融入课程教学及课程设计中,转变以往单纯关注知识技能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及实施、教学评价四个环节,将职业素养内容贯穿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胜任力分析,整合教学内容,形成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及技能、职业道德人格、职业理想信念、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人格以及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等模块教学内容,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其次,培养高职生良好的职业认知。职业认知是个体对于有关职业的认识和理解,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精神)和职业人格。在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职业目标、职业规划,培养学生远大的职业理想、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将职业意识培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自律意识、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职业态度,以及严谨细致、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努力拼搏的热情,使其具有良好的自信心、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对生活持有阳光的心态,能调节个人情绪,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我调控力、专注力、抗挫力等职业心理素质。再次,开展“政校企行”协同合作培养职业素养。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协调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四方合作开展,这个模式的关键是高校争取获得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政府需要健全激励机制、完善制度建设,从奖励制度、经费制度和风险规避等方面,为企业注入建设发展资金,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保障。在开展合作办学过程中,师徒工资收入、设施设备投入、生产材料损耗等资金支出,要划拨财政预算给予补贴,同时在税收部分予以减免,对于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企业予以资金奖励,为凝聚企业力量进行合作办学创造良好条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决定了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最后,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利用与大型企业合作的机会,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设置课程体系,形成具有现代学徒制特色的技术技能型优秀人才职业素养结构。笔者所在院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利用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与职业能力,并依托课堂教学、实践演练、定岗实习、社会实践四个平台,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与企业师傅带领实践操作结合的模式进行培养,形成计算机应用专业技术技能型优秀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