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儿童画画教学范文

儿童画画教学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儿童画画教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儿童画画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建设策略浅谈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建设内容包括体现课程内容的“岗位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实践教学”指导,完善美术课程评价与保障,课程融入师德意识等方面。只有搞好学前美术课程体系建设,才能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优秀幼儿园师资。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建设策略

一、美术课程内容设置需体现岗位性

1.课程内容的设置需合理有效

根据《专业标准》精神,在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环境的创设与利用领域,引导美术课程的专业化发展。同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利用美术技能辅助教学的能力,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室内外空间环境、主题墙饰、区域环境)与玩教具设计与制作能力”,并结合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大纲“具有弹、唱、画、跳、讲故事、手工制作等基本技能”要求,美术课程设置能够满足美术基本常识的掌握,体现儿童画创作、儿童手工制作及幼儿园环境创设等方面的能力,突出“实践取向”。因此,可将美术课程设置为学前美术基础、儿童画、手工、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四个模块。在课程设置具体内容上,关注市场需求,强化幼儿园的应用性,彰显学前特色。在表现形式上要具有丰富性、儿童性特点。因此,其能力也被称作“美术专业中的业余、业余中的专业水平”③,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思维能力。根据“岗位需求”,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大一为打基础阶段,结合“半日见习”,开设美术基础,内容有素描基础、简笔画、装饰色彩基础、装饰图案基础等。有了一定美术基础后,结合“一日见习”,大二上期开设儿童画模块,主要包括儿童画线描创作、儿童画色彩创作(水粉、水彩、油画棒)、色彩特殊技法创作、儿童纸版画创作、儿童水墨创作等。大二下期开设手工,主要内容有纸工、布艺、泥塑、综合材料设计制作。到了大三上期,结合一月“影子跟岗”保教见习,开设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模块,内容包括幼儿园墙饰的设计与制作、幼儿园区角环境的创设、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设计与制作等内容。

2.课程内容需体现“师范性”

学前美术课程不仅要关注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还要体现“师范性”,“关注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广度与交叉融合性”④。美术课程应加强与其它领域(《学前儿童音乐》、《学前儿童健康》、《学前儿童语言》、《学前儿童科学》)等主干课程的联系,形成系统的儿童发展观。加强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内容与研究方法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术课程各模块不是孤立的,加强课程各模块之间的结合。因此,既注重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又注重人文教育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手工课》与《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相结合,《儿童画》与《简笔画》结合,并适当增加地方特色的内容,如将民间刺绣图案、剪纸等地方非物质文化内容融入手工课程教学。开设选修课,丰富知识结构,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如书法、陶艺等选修课的开设。

点击查看全文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中幼儿美术活动运用

陈鹤琴先生在《谈谈儿童绘画》中指出:“儿童绘画的动机是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所致。我们教儿童画画,首先要扩大儿童的眼界,丰富儿童的经验。因此,要指导儿童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材料,指导儿童对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苍松翠柏,飞禽走兽,五谷六畜,以及围绕在我们四周的各种事物进行精湛的观察,以扩大儿童的眼界。对大社会中所发生的千千万万的事物亲身体验,以丰富儿童的经验。”由此可见,科学的、巧妙地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势在必行!

一、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与幼儿美术活动的结合

在《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1、在美术活动中尊重理解幼儿的想法

陈鹤琴在《儿童的绘画》一文中说道:“绘画是言语的先导,表示美感之良心。要知儿童心理,不可不研究儿童的绘画”。儿童画是儿童内心的真实写照,应以此为教学目的激发幼儿表现力、创造力。有时候孩子们会用用稚拙颠歪的线条,拼接组合成一些莫明其妙的形状、图案,成人是难以读懂,而孩子们总能描述的非常详尽:“这是房子、这是小河、这是花朵、这是白云……”。这即幼儿眼中真实的世界、内心真实地写照。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观察方法和角度以及特定的思维方式,把所看到想到的东西用笔表现出来,形成生动的全新的世界。就像一句话所描述的:“幼儿的画是用来听的,而不是用来看的!”当她(他)看到漂亮美丽的事物时,总会异常兴奋,产生心灵共鸣,进而表现于美术作品中,即先娱目动情,才能激思励志。

2、带领幼儿感受欣赏少数民族艺术元素

在少数民族艺术元素感受与欣赏就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教师经常带幼儿参观清真寺、回民小吃街、文化广场、回族工艺品商店、食品加工坊,同时对幼儿进行分组到回族爷爷奶奶的家里去,让幼儿身临其境,玩耍、游戏、观察体验,感觉少数民族文化的变化,捕捉感兴趣的事物的形态;孩子们观察特色建筑、回族服饰、工艺品,对它们身上的装饰纹样产生了巨大的兴趣。间接经验主要是通过语言的描述,如参观的感受、生活情境中让自己眼睛一亮的事物都是创造的起点、灵感的源头。在参观活动中引导孩子去体验民族文化带给大家的震撼与惊奇;在活动前要求每个孩子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活动之后鼓励孩子通过行动去体验,用语言描述,用视频回放的形式促使幼儿的灵感运动起来,内化于画中,从中去发现、去辨别,并悟出道理,看谁画的颜色搭配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有次,谁的画画得更有趣、真实的景象中的用色与色调的搭配等,所以幼儿经验越丰富,表象储备则越多,幼儿头中的形象也就越鲜明,内在的创造冲动,就越容易产生,由此达到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最终教育目标。

点击查看全文

校外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反思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提出,艺术类科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学习美术,校外儿童美术教育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活跃的景象。近几年,笔者都在从事校外儿童美术教育的相关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每每看到孩子们画画时那纯真的眼神,以及他们画面上稚拙的造型和鲜活的色彩,我总会‘偏执’地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伟大的艺术家!我们应该好好珍视这些孩子与生俱来的品质。

一、现象

校外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特点在于其趣味性、灵活性、创造性和科学性,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有儿童画、卡通画、剪纸、软陶等等。这与校内的美术课是有一定区别的,许多课程内容也新颖有趣,深受儿童喜爱,就连有的家长听了课都心神向往,但也不乏一些问题的存在。通过笔者的调查了解,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机构为了保证教学的系统性,一般会给教师提供固定的课题,这些课题的设置往往都遵循着‘出效果’的原则,换言之,就是保证学生的画符合家长及老师的审美要求。我想这种动机出于两个原因:一是为了让孩子‘玩’得开心,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体验快乐;二是为了满足家长的‘口味’(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而残酷,许多儿童美术教育机构不得不顾及“上帝”的感受)。孩子能在快乐中学习,这固然是好事,但第二种原因却多多少少影响了孩子们的‘正常发挥’。部分家长不能理解儿童绘画中的稚拙,认为花了同样的价钱,就应该享受到同样的‘服务’,所以我的孩子不能比别人家的孩子画得差。在这种急功近利的观念驱使之下,美术教师们只得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力求以最高的效率让孩子们创造出最好的‘效果’。然而在得到好的‘效果’的同时,教师的教学会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满、大、多的程式化构图模式;

2)对儿童吹毛求疵的造型要求;

3)色彩感知训练的缺乏;

4)艺术情感表达的缺失。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机构的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达到预期的画面效果,常常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儿童,再通过儿童的手传达到绘画作品中,正如世界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纳德所观察:中国教育者认为美是和谐与平衡,鼓励孩子按照教育者自己的标准绘画。这样就不免会产生绘画创作的雷同,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儿童个性的发展。

点击查看全文

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水墨画的趣味分析

摘要:中国画又称水墨画,在国际画坛独树一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炎黄子孙,若能探寻这个艺术殿堂,对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尤其是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必定是大有裨益。水墨画由于其独有的作画特征和笔墨趣味,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应用较普遍。幼儿的水墨画教学应以培养孩子的审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主导,改变传统的临摹教育方法,在把握幼儿的审美特点,激发幼儿内在审美动力的基础上,让孩子在了解材料、用具特点,认识水墨画的主要语言形式,在率性创作,体会水、墨、色的乐趣的同时,促进幼儿手脑协调发展,在写意和表现中体会创作的成就感。

关键词:水墨画教学;幼儿美术;幼儿教育;美术活动

水墨画作为一项极具艺术魅力的绘画形式,以它的生动性、活泼性和可操作性受到幼儿的喜爱。教幼儿学画画,可以加深幼儿对生活的认识,推动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发展。水墨画简练、概括的造型,独特的表现手法,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很适合儿童绘画的特点,加上绘画过程中,特殊的作画工具,宣纸与墨色千变万化的现象,对孩子们很有吸引力。水墨画造型与儿童画不同,有其特有的规律,把水墨画强调自然、物趣,不拘形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追求和孩子纯真率性的天性特点相结合,不但引导幼儿绘出自己的水墨画,也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和求知欲。正是水墨画的材料和用笔的形式比较适合幼儿的思维特性,才有助于幼儿大胆挥毫、无所顾忌地作画,对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近几年,很多幼儿园在水墨画教学上,尤其是在提升幼儿审美能力和富有创造性审美思维品格上用了很多心思,并已粗具规模。在幼儿园时期开展水墨画教学,幼儿可以体验水、墨、色在宣纸上的神奇变化和笔情墨趣的美妙,对幼儿熟悉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培养对中华文化和艺术的爱好与兴趣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水墨画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现状解析

水墨画也称写意,用毛笔调墨或颜色在宣纸上直接作画,具有富有韵律的线条、多姿多彩的墨和色、变化多端的水墨渗化、容易成型等特征,其构图不受时空限制和焦点透视束缚。在中华文化体系中,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它自成一套完整的绘画美学体系,长时间以来,由于中国画内涵丰富、文化品位高,因而被认为很难为幼儿所接受。但是,我们的先辈在“仰观天象”“俯察鸟兽之迹”的历程中,缔造了最初的绘画,中国画的形是万物与人心相互交融天人合一的产物,是在自然中产生的,从这一点来说,与幼儿有相通的地方[1]。英国著名美术教育家汤姆林逊认为“儿童是艺术家”,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也说过“儿童是真正的大师”。把儿童的画与成人的画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儿童的画的生动性是无可比拟的[2]。画画对幼儿来说,是本真的感情与情绪传达的最佳方式。水墨画独特的墨色效果,为幼儿提供了一种诗意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和思绪的方式,但是由于成年人不当的教学方式和评议,可能使幼儿不能完全自由自在地用墨色描画自己的内心世界。目前,我们还有很多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作品缺少充分的认识和估价。他们不相信幼儿的创造性,怀疑幼儿的表现能力。有些教师和家长担心不告知孩子画什么、怎么画,孩子就会不知所措、无从下笔,其实这完全是成年人看高了自己而低估了儿童。在我国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中,以成人的意志和标准要求并规范幼儿创作的情况随处可见[3]。成人的指导和帮助对幼儿来说是重要的,只不过成年人的指导并非是让幼儿“照我的意思去做”,而是要引发幼儿的绘画兴趣与创作热情,鼓励孩子大胆创作,因为幼儿自有其特有的绘画语言,有其特殊的表达方式。这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理想境界。在水墨画的学习进程中,幼儿要面对诸多事情,例如毛笔的使用,对不同层次墨色的把握,以及水墨画特有的意境营造,“与物传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理念等。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也缺乏相应的造型能力和手、脑协调的控制力,使他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够熟练地运用笔法、墨法,以及表现水墨画的意韵、情趣。因此,幼儿园里的水墨画教学活动有更多的启蒙意味,对幼儿的品评也应当联系幼儿自身的成长程度,采用鼓舞和建议这样有发展性的评价方法。为幼儿制造一个舒畅的内心空间,防止幼儿在过度地干预、批评、嘲笑下形成恐惧心理,帮幼儿建立自信心,勇敢地进行多种创作和尝试。当幼儿遭遇失败和挫折时,教师应适时予以指点迷津和心灵的安抚,为幼儿自由表现提供时机与空间。

二、激发兴趣,让幼儿在艺术氛围中感受水墨韵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如果对水墨画迸发了兴趣,通常注意力就能特别集中,再通过教师恰当的启发与鼓励,孩子就会大胆、无拘无束地进行绘画活动。不同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幼儿教育应以幼儿能承受的水准,挑选观赏的作品和创作的题材,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这样才能在幼儿的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在学习环境方面,教师应创设有深厚书卷、水墨氛围的作画空间,幼儿走进活动室,拿起毛笔,泼、墨、点、洒时能沉浸于小文人的情境中。例如,将活动室的一角布置成国画角,在墙上贴挂水墨画作,有人物、动物、植物等,那简洁生动的形象,丰富多彩的用笔,深化酣畅的墨与色,生动传神的场景,让孩子们感受水墨画的无穷魅力,从而被深深的吸引,兴致盎然。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到这些水墨画是不同于油画棒、水彩、线描画的,是用毛笔、宣纸、墨、国画颜色画出来的,表现的是事物的特征、意境,能够提升孩子对水墨画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能力。孩子们发出“我也想画”的强烈愿望。同时,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兴致,如采用让幼儿跟着画、变画、添画、组画等手段,使孩子能兴致盎然地进行学习,增强孩子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可以离开活动室,指导写生与画家谈话、看资料片等。孩子经过各种赏画、谈画、画画等活动,就会不断增强审美及表现的能力。孩子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有些是天赋使然,有些是与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息息相关,因此首先要从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着手。由于幼儿对水墨画比较陌生,如果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刻板地摹仿教师的范画,他们可能会出现厌倦的思想,从而不喜欢画画,错过画好水墨画的良好时机。教师应指导他们将看、画、玩合而为一,把握幼儿对水墨画的新奇感,指点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例如,教学中引用齐白石91岁时作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中白石老人用简洁的墨色,在两座石青色远山的衬托下,几只黑色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溪流中摇着小尾巴欢快地顺流直下,它们不清楚自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开心地游玩着。教师讲述白石老人在作这幅画时的想法,从而让孩子们了解这幅画,让幼儿体会水墨画的无穷奥妙,以及变化多端的笔墨形式,从而引发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点击查看全文

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水墨画趣味分析

摘要:中国画又称水墨画,在国际画坛独树一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炎黄子孙,若能探寻这个艺术殿堂,对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尤其是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必定是大有裨益。水墨画由于其独有的作画特征和笔墨趣味,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应用较普遍。幼儿的水墨画教学应以培养孩子的审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主导,改变传统的临摹教育方法,在把握幼儿的审美特点,激发幼儿内在审美动力的基础上,让孩子在了解材料、用具特点,认识水墨画的主要语言形式,在率性创作,体会水、墨、色的乐趣的同时,促进幼儿手脑协调发展,在写意和表现中体会创作的成就感。

关键词:水墨画教学;幼儿美术;幼儿教育;美术活动

水墨画作为一项极具艺术魅力的绘画形式,以它的生动性、活泼性和可操作性受到幼儿的喜爱。教幼儿学画画,可以加深幼儿对生活的认识,推动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发展。水墨画简练、概括的造型,独特的表现手法,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很适合儿童绘画的特点,加上绘画过程中,特殊的作画工具,宣纸与墨色千变万化的现象,对孩子们很有吸引力。水墨画造型与儿童画不同,有其特有的规律,把水墨画强调自然、物趣,不拘形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追求和孩子纯真率性的天性特点相结合,不但引导幼儿绘出自己的水墨画,也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和求知欲。正是水墨画的材料和用笔的形式比较适合幼儿的思维特性,才有助于幼儿大胆挥毫、无所顾忌地作画,对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近几年,很多幼儿园在水墨画教学上,尤其是在提升幼儿审美能力和富有创造性审美思维品格上用了很多心思,并已粗具规模。在幼儿园时期开展水墨画教学,幼儿可以体验水、墨、色在宣纸上的神奇变化和笔情墨趣的美妙,对幼儿熟悉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培养对中华文化和艺术的爱好与兴趣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水墨画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现状解析

水墨画也称写意,用毛笔调墨或颜色在宣纸上直接作画,具有富有韵律的线条、多姿多彩的墨和色、变化多端的水墨渗化、容易成型等特征,其构图不受时空限制和焦点透视束缚。在中华文化体系中,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它自成一套完整的绘画美学体系,长时间以来,由于中国画内涵丰富、文化品位高,因而被认为很难为幼儿所接受。但是,我们的先辈在“仰观天象”“俯察鸟兽之迹”的历程中,缔造了最初的绘画,中国画的形是万物与人心相互交融天人合一的产物,是在自然中产生的,从这一点来说,与幼儿有相通的地方[1]。英国著名美术教育家汤姆林逊认为“儿童是艺术家”,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也说过“儿童是真正的大师”。把儿童的画与成人的画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儿童的画的生动性是无可比拟的[2]。画画对幼儿来说,是本真的感情与情绪传达的最佳方式。水墨画独特的墨色效果,为幼儿提供了一种诗意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和思绪的方式,但是由于成年人不当的教学方式和评议,可能使幼儿不能完全自由自在地用墨色描画自己的内心世界。目前,我们还有很多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作品缺少充分的认识和估价。他们不相信幼儿的创造性,怀疑幼儿的表现能力。有些教师和家长担心不告知孩子画什么、怎么画,孩子就会不知所措、无从下笔,其实这完全是成年人看高了自己而低估了儿童。在我国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中,以成人的意志和标准要求并规范幼儿创作的情况随处可见[3]。成人的指导和帮助对幼儿来说是重要的,只不过成年人的指导并非是让幼儿“照我的意思去做”,而是要引发幼儿的绘画兴趣与创作热情,鼓励孩子大胆创作,因为幼儿自有其特有的绘画语言,有其特殊的表达方式。这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理想境界。在水墨画的学习进程中,幼儿要面对诸多事情,例如毛笔的使用,对不同层次墨色的把握,以及水墨画特有的意境营造,“与物传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理念等。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也缺乏相应的造型能力和手、脑协调的控制力,使他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够熟练地运用笔法、墨法,以及表现水墨画的意韵、情趣。因此,幼儿园里的水墨画教学活动有更多的启蒙意味,对幼儿的品评也应当联系幼儿自身的成长程度,采用鼓舞和建议这样有发展性的评价方法。为幼儿制造一个舒畅的内心空间,防止幼儿在过度地干预、批评、嘲笑下形成恐惧心理,帮幼儿建立自信心,勇敢地进行多种创作和尝试。当幼儿遭遇失败和挫折时,教师应适时予以指点迷津和心灵的安抚,为幼儿自由表现提供时机与空间。

二、激发兴趣,让幼儿在艺术氛围中感受水墨韵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如果对水墨画迸发了兴趣,通常注意力就能特别集中,再通过教师恰当的启发与鼓励,孩子就会大胆、无拘无束地进行绘画活动。不同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幼儿教育应以幼儿能承受的水准,挑选观赏的作品和创作的题材,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这样才能在幼儿的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在学习环境方面,教师应创设有深厚书卷、水墨氛围的作画空间,幼儿走进活动室,拿起毛笔,泼、墨、点、洒时能沉浸于小文人的情境中。例如,将活动室的一角布置成国画角,在墙上贴挂水墨画作,有人物、动物、植物等,那简洁生动的形象,丰富多彩的用笔,深化酣畅的墨与色,生动传神的场景,让孩子们感受水墨画的无穷魅力,从而被深深的吸引,兴致盎然。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到这些水墨画是不同于油画棒、水彩、线描画的,是用毛笔、宣纸、墨、国画颜色画出来的,表现的是事物的特征、意境,能够提升孩子对水墨画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能力。孩子们发出“我也想画”的强烈愿望。同时,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兴致,如采用让幼儿跟着画、变画、添画、组画等手段,使孩子能兴致盎然地进行学习,增强孩子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可以离开活动室,指导写生与画家谈话、看资料片等。孩子经过各种赏画、谈画、画画等活动,就会不断增强审美及表现的能力。孩子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有些是天赋使然,有些是与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息息相关,因此首先要从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着手。由于幼儿对水墨画比较陌生,如果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刻板地摹仿教师的范画,他们可能会出现厌倦的思想,从而不喜欢画画,错过画好水墨画的良好时机。教师应指导他们将看、画、玩合而为一,把握幼儿对水墨画的新奇感,指点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例如,教学中引用齐白石91岁时作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中白石老人用简洁的墨色,在两座石青色远山的衬托下,几只黑色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溪流中摇着小尾巴欢快地顺流直下,它们不清楚自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开心地游玩着。教师讲述白石老人在作这幅画时的想法,从而让孩子们了解这幅画,让幼儿体会水墨画的无穷奥妙,以及变化多端的笔墨形式,从而引发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