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防洪防汛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近些年,安徽省高度重视防汛物资管理工作,出台了很多相关的管理防汛物资的文件,明确了管理的相关办法和工作制度,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防汛物资管理进行综合性治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提升防汛物资管理仍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防汛物资;管理;水利工程;问题;对策
1工程现状
目前安徽省某地区在防汛物资分配仓库上有3座专门的防汛物资仓库,占地面积在10800km2,有7600m2是1960—1980年所建成的。库房在建设过程中标准较低,都是高矮大小参差不齐的平房,建成后只投入少量经费进行维修,也没有大规模的改建。随着新型抗洪抢险设备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防汛物资准备数量品种也在不断增加,现有库房设施条件也无法满足物资的安全储备要求,所以目前安徽省某地区的防汛物资仓库仍然缺乏[1]。目前,安徽省管理局对储备物资实行的是统一的储备系统,其规则是统一储备,分级管理。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实际工作条件,对所需物资进行分配。分别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仓库进行指挥和负责日常管理。其中,在其仓库内都预备了救生器材等物资,有橡皮船,救生圈,冲锋舟,救生衣,铅丝,钢管,防浪排体,编织袋,膨胀袋,工作灯,电据,潜水泵,移动照明车等设备[2]。
2防汛物资管理的现状
2.1物资管理形式
河道物资管理采用的是委托管理和集中管理的方法,也就是在管理方面有省自行管理,在委托下放到二级机构代为管理。这主要是对管理制度和方法的下放,是负责物资购置,调用,储备,回收,补充,更新更为方便的管理方法。并且,在下放后要对定点仓库的存放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并近期对其储备物资进行保养和维护,在申请专项费用购置新的设备。二级管理单位就是做好防汛物资配备的日常工作,在每年汛期前也要对物资进行盘点和检查,并向省局报告具体情况,并严格按照其命令对其物资进行调用[3]。
本文作者:苏艳明 单位:盱眙县防汛防旱办公室
我县19个乡镇水务站由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搁置,近十年来基本没有进人,特别是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大学生,只是安置了几名退伍转业军人,现在奋战在管理和防汛抗旱第一线的仍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和本世纪初,我县与扬州大学共同举办的两届大专班毕业的部分大专生。致使乡镇水务站管理人员老化,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加之我县搞了两次事业人员待岗分流,各乡镇水务站管理人员显得不足。另外就是各乡镇水务站管理人员经费迟迟得不到落实,所有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都是自收自支,特别是近两年职工的养老金、医疗保险不断增加,各单位为了生存而疲于奔命,就无形中削弱了水管单位的管理和服务能力,这样就造成了各自为政、管理脱节,致使有些业务的开展难度大、问题多、落实慢、效果差。
部分乡镇水库、塘坝、河道田间配套工程出现淤积,失管、年久失修现象严重。这样就造成了排洪能力降低、度汛措施不完善,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病险水库严重威胁水库下游地区的安全,城市防洪措施薄弱,抗旱能力下降,工程管理设施落后,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度汛抗旱要求,制约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小型水利工程安全隐患大,效益严重衰减。由于乡镇水务站管理人员不足,人员经费无法保障,职责无法履行,基层水利工程安全隐患大。在汛前安全检查中,发现仍有很多小型病险水库没有得到整治,很多塘坝没有达标,带病运行的塘坝和没有报批履行建设程序的排灌站不仅是防汛的安全隐患,同时也造成水资源的无序开发和浪费。
水利工程安全度汛措施
1度汛措施
①组织领导。县一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为总指挥,分管副县长担任副总指挥,县直相关主要部门为成员单位,每年县防指应以文件的形式确定县防指领导和成员单位的防汛防旱责任,实行分片领导,靠前指挥,并将其落实到堤段、水库、圩区、涵闸、泵站塘坝和责任区域。②度汛力量部署。水利工程属省市县防指及时组织一、二级群众队伍做好巡查、运料和工程加固等工作,三级群众队伍随时投入水利工程抗洪度汛。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支援工程度汛的队伍全部到现场。③加强河势、工情观测,搞好工程加固。④做好雨情、水情测报和汛情传递。⑤做好水利工程属地、蓄滞洪区群众搬迁救护工作。⑥做好抢险物料供应等后勤保障工作。⑦交通部门、铁路部门、电力集团加强对公路、铁路桥梁和河道内输电设施的观测和防守。⑧加强水利工程度汛措施督查。⑨洪水回落时,要特别加强观测,注意河势、工情变化,使工程安全度汛,并做好灾民回迁和疫情防治工作。
[摘要]通过对陕西防汛抗旱工作信息化应用的分析探讨,提出水利信息化在陕西防汛抗旱工作中应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人工智能等完善提升各种应用系统,建设好数据库、经验专家系统、基础网络、信息采集系统等,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应急水平,实现更高效的防灾减灾。
[关键词]防汛抗旱;水利;数字信息化
前言
2020年我国水文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应急事件多有发生。陕西作为西北地区的中枢,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河流众多地势复杂,进入汛期以来区域性暴雨重于常年,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挑战。随着近年来通讯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5G、大数据、机器学习等一系列新兴技术被陆续应用于各行各业。防汛抗旱作为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修建水库、河道堤坝等工程措施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当前的迫切需要是结合非工程措施,融入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提高应急水平,实现高效的防灾减灾,进而保障人民财产安全。
1概述
1.1水利信息化的概念与作用
水利信息化是在水利工作的基础上,引入信息管理技术,以提高水利工作效率。信息化管理是现代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手段,关于“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论述,指明了水利行业“互联网+”的发展道路。目前,我国许多水利工程已经开始运用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通信技术等,在水利防汛抗旱工作中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也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价值。目前这些信息技术在水文监测、日常数据管理、信息传输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明显。例如现代水利工程中的GPS技术,利用电磁波信号对水利工程进行测量,具有精度高、效率高等优点。
摘要:南淝河下游为洪泛圩区,河床狭窄弯曲,河堤矮小单薄,堤顶乱搭滥建现象严重,洪涝灾害频繁,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本文针对南淝河下游水体污染现状,阐明治理的目的,确定拟实现的工程建设目标,根据所实施的整治工程建设情况及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管理措施,为其他类似城市河道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南淝河;防洪;河道整治工程
1基本概况
南淝河主干河道全长70km,流域面积1464km2,是入巢湖重要支流,也是合肥通江达海的唯一水上通道。南淝河上游属合肥市主城区,已按标准建设完成,而下游特指南二环路当涂路桥以下河道,长24.3km。南淝河下游沿河堤防及穿堤建筑物为不同年代陆续建设,大致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形成今天的规模,自形成以来,基本没有大规模投资建设,堤防经受风浪冲刷及船只往返航运浪打,堤身崩塌严重,仅在大水年遇水毁时,通过县、区级筹集部分资金对堤防进行应急加固和水毁修复。而当前下游河道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a.部分河段泄洪能力不足,影响上游城区防洪安全,经测算,二十埠河河口以下南淝河干流洪水增大,尤其是店埠河汇入后,各频率洪峰流量增幅约为80%,但河道泄洪断面并未同步增加,导致本河段泄洪时水面比降明显增大,洪水位较高,影响上游已建城区的防洪安全;b.部分河段弯曲半径较小,不能满足航道通航需要,南淝河航道采用限制性航道Ⅲ级标准、Ⅱ级水深,二十埠河河口至长乐河河口段有多处弯曲半径较小,不能满足航道通航需要;c.沿河堤防防洪标准较低,不能满足区域防洪要求,沿河堤防高程不能满足防御20年一遇的洪水要求,加之堤顶宽度不足、迎水侧边坡较陡、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等,实际防洪能力远不足20年一遇,与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明显不相适应,不能满足区域防洪要求;d.穿堤及傍堤建筑物老化,不能满足安全运行要求,穿堤涵闸建于不同年代,一般均在50年以上,大多为圬工结构,存在安全隐患;e.堤顶及堤身房屋密布,影响防汛抢险及日常管理,堤顶及堤身房屋密布,堤顶无防汛道路和通道。
2综合治理范围和目标
为彻底解决解决南淝河防洪问题,减轻南淝河污染,提高合肥城市防洪标准、治理巢湖污染、改善两岸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合肥市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资金对南淝河下游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列入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内容。南淝河下游综合治理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位于合肥市包河区,治理范围为南淝河右岸合宁高速路桥~施口长17.3km,防洪标准100年一遇,主要实施房屋拆迁,堤防加固,穿堤建筑物拆除重建,堤后填塘,马家渡分洪道开挖等。二期工程位于肥东县,治理范围为南淝河左岸二十埠河河口以下~施口长14.76km,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主要实施堤顶、堤身房屋拆除,堤防退建9.05km,堤防加固5.34km,穿堤涵闸12座,排涝泵站8座,防汛道路16.7km及桥梁2座。
3工程建设任务与规模
按照工程管理现代化规划,不断提升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在沿江所有防洪闸口建立了视频监视和自动控制系统,在主要工程堤段、险工隐患处设立视频监视点,全面实现了水闸、堤防防洪工程体系的网络视频监控,并可与上级防汛决策系统相联,实现信息共享。沿线堤防布设离线式巡更系统,巡查人员按规定时间至巡更点采集信息,避免了工作漏洞。开发构建了数字化工程管理信息资料系统,实现了工程资料电子化、信息化、系统化管理。同时继续升级现有装备,不断探索建立更加完善、全覆盖的堤防安全远程实时电子监测系统,实现水利工程设施管理运行的现代化。明确经费投入财政保障,实施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和全员聘任制,做到“事企分开”,依托行业优势,挖掘水利工程经营潜力,实现“以水养水”可持续良性循环,并于2002率先在江苏省完成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在江苏省内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模式,形成了“以试点测算维修养护定额为基础、以市场化竞标发包为手段、以专业化考核检查为保障”的管理新格局,市场化运作成熟;率先在江苏省内实行水政、警务联合执法,违法水事案件得到及时有力查处,有效维护了水法规的尊严。
重规范抓落实,提升管理能力
a.日常管理。制定完善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及中型以上水闸工程管理办法等,并严格按章执行;对堤防、穿堤建筑物、河道整治工程等均明确责任主体并落实到人;坚持日常检查、定期复查、重点抽查,落实工程维修养护及运行现状报告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按照江苏省《水闸注册登记管理办法》、《水利水电工程闸门及启闭机、升船机设备管理等级评定标准》、《水闸安全鉴定管理办法》开展水闸注册登记、等级评定和安全鉴定工作。
b.防汛防台。通过加强防汛宣传、落实防汛责任制、健全组织指挥网络、强化防汛检查、开展安全鉴定、落实除险加固措施、备足备好防汛物资、严格专项执法检查,扎实做好防汛工作,成功抗御了近年多次台风袭击,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经济社会稳定。
c.工程监测。工程管理范围内特别是险工险段布设观测点,按要求定期开展工程的沉降观测;通过规范的日常巡查机制强化堤身的外观观测包括裂缝观测等,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通过对重点地段定期开展近岸河势变化观测和定期获取岸线占用单位河势变化观测资料的方式,以及时掌握沿线河势演变及近岸河床冲淤变化情况;加强对资料的分析整编,并指导运用于岁修、急办、除险加固等工程项目的编报,确保工程的运行安全。
d.涉水项目管理。正确处理沿线开发开放与防汛保安的关系,切实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的管理,形成了一套全面规范的涉水项目建设管理服务办法。严把项目审批、开工许可、项目检查、项目验收、违规事件控制、考核管理等重点环节,建立项目管理长效机制,提高了广大企业、群众的水法律意识,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同时不断提升涉水项目管理服务水平,为沿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重团队抓管理,创造和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