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防控培训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在当前病毒性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状况下,结合我国医院感染防控情况,分析临床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实践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可能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途径与策略。指出,系统开设医院感染防控实践教育课程、编写针对临床医学生的医院感染防控实践教程、建立专门的医院感染防控实践教学中心、引入计算机虚拟仿真实践训练系统、建立严格的医院感染防控实践考核体系和岗前准入制度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实践能力,为临床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开展诊疗工作、做好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保障,为我国各级医疗单位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地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也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临床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实践教育
感染防控是医院正常诊疗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医院感染防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就医环境的安全和医务工作者的健康。医护人员是医院感染防控的主力军,其对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对感染防控的认知度、防控操作的规范性与标准化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感染防控的效果。医护人员是具有较高职业暴露风险的群体,尤其在感染科,亦或当传染性疾病突然暴发或形成大流行时,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急剧增加。据报道,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暴发后,作为高风险职业暴露人群,我国近千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占感染总人数的近20%[1],在我国香港地区,医护人员(包括医学生)的感染比例高达22%[2];2020年暴发了病毒病(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我国有3000多名医护人员感染COVID-19,有的医院科室甚至发生了聚集性感染[3]。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截至2020年9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收到的COVID-19病例中约14%为医护人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医护人员的感染比例高达35%[4]。究其原因,一方面,传染性疾病的突然暴发与流行使得医护人员猝不及防,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或职业防护不到位而被感染;另一方面,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普及程度远未达到实际工作的需要。大部分非感染科医护人员对传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对医院感染防控专业知识的认知度以及相关理论不足,实践经验更是缺乏。临床医学生是医护人员的重要来源,也是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救治的主力军与后备力量。临床医学生对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与技能的重视程度和掌握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感染防控的效果与医疗环境的安全。高等医学类院校是临床医护人员的摇篮,也是临床医学生理论与实践技能学习与培训的重要场所[5]。鉴于此,亟须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实践教育,强化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提高感染防控实践操作技能,为其走上工作岗位从事诊疗工作、应对传染病的暴发或大流行、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奠定基础,也为我国各级医疗单位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地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对“健康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拟对我国临床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实践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策略与途径。
1临床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实践教育现状与问题
医院感染防控实际上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与临床医疗工作密切相关。长期以来,临床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与技能主要来源于岗前培训或带教教师的传授[6]。熊艳君对医院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来源的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来源于学校的仅占7%,来源于实习期培训的占33%,超过60%的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来源于后期临床工作的积累。李青莉对临床实习生调查研究发现,超过50%的临床实习生对职业暴露、危害和职业防护措施等相关知识认识不足。杨燕等对口腔门诊实习医生与护生调查发现,临床医学生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仅为76.6%;王惠芳等和赵宏等研究发现,50%以上实习护生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较差,入职前对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仅为31.03%,对职业防护技能的掌握率仅为20.83%,存在较高的职业暴露风险。蒲丽辉等调查发现,护理本科生在实际工作中医院感染防控执行能力较差。林梦等对接触临床初期医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通过课堂学习获取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生低于31.8%,实习与诊疗过程中一直坚持标准化、规范化的医院感染防控与职业防护措施的学生低于50%[7-13]。医学硕士研究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其对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严重缺乏,平均知晓率低于50%,高于60%的硕士研究生在大学本科期间没有接受过医院感染防控相关培训[14-15]。总体上看,临床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认知度较低,执行力较差,实战经验更是缺乏,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医院感染学相关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并未将医院感染防控纳入基础医学教育体系,相关课程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实践教育开展较少。在我国,多数高校临床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均未将医院感染防控列为必修的理论与实践项目。以某高校为例,对于临床本科生,仅在《公共卫生学》涉及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理论知识(0.5学时),在《传染病学》导论中涉及消毒隔离等部分内容,均缺乏相应的实践环节;对于研究生,虽然开设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流行病学》等课程,然而多数课程未将医院感染防控列为主要内容,也没有相应的实践环节。2010年起,中山大学,南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相继开设了《临床医院感染学》课程[16],但均为选修课程,且缺乏专门的实践教育亦或实践教育时间过少(例如,仅开设3个学时的实践课程)[6,17]。由此可见,临床医学生在校期间未进行系统的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未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医院感染防控临床实践。第二,医院感染防控岗前培训时间有限或缺失,且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要求。临床医学生实习时或工作前各单位虽然进行岗前培训,然而由于培训与实践时间有限,并非所有科室均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相关培训,且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要求,加之近年来不断出现新的传染性疾病,使得临床医学生对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实践经验极度缺乏。第三,临床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意识薄弱,不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研究表明,教学医院的感染率明显高于非教学医院,也从侧面反映了对临床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实践教育的缺乏。究其原因,多数临床医学生实习实践时主要将精力放在临床技能的熟悉与训练上,不注重医院感染防控实践训练。实际工作中调查发现,50%以上的实习医生或护生希望在实习前能够系统学习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与技能,希望增加实践操作环节[18]。
2临床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实践教育对策
2.1系统开设医院感染防控相关课程,重点突出实践教育环节
摘要:医疗机构是传染病防控的主要力量。肺炎疫情对医务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仅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中开展了生物安全观念、设施和防护措施等生物安全教育。通过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反思,提出了医务人员防护能力和感染防控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建议在病原生物学实验课程中增加医院与社区感染控制的原则与防护措施等内容,以提升医学生生物安全与感染防控能力。
关键词:基础医学;生物安全教育;教学改革
肺炎疫情出现以来,感染造成了人民生命与财产的重大损失,并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作为感染防控工作的核心,医务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感染风险。如何降低医务人员被感染的风险并提升防护水平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肺炎疫情下的生物安全教育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医学教育改革方案。
1医务人员面临感染防控的压力
作为参与一线防控与治疗的核心群体,医务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过程中,医院内感染防控的压力持续存在。医院是重要的感染者和患者的确诊和治疗场所,具有人员密集和患者抵抗力低的特点,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播散。作为疾病诊疗的高危场所,医院是医务人员工作的场所,医院内存在气溶胶、防护装备、消毒灭菌、医疗操作流程、人员与物品管控等多个复杂场景。感染防控工作对医疗资源需求大,对人员要求高,实施的难度大[1]。
2医学生物安全教育的反思
2.1全体医务人员的防护水平和防护能力需要提升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院感)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住院患者97例和护理人员19名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管理;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92例和同批护理人员19名为研究组,给予综合干预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院感防控意识、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感染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护理人员感染,研究组患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1),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综合干预管理能减少院感发生,且能优化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医院感染;综合干预管理;满意度
在饮食结构调整和生活压力增加等因素影响下,多种疾病谱发生改变,且在治疗期间需要使用多种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次数较多,使医院感染(院感)较为多发。院感被认为是医疗质量的威胁性因素,且会影响护理效率,容易导致护患纠纷[1]。护理人员是护理活动的实施主体,其操作技能直接影响院感发生率,需要严格规范消毒隔离制度,最大程度上控制院感发生率。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我们将综合干预管理应用于住院的189例患者和19名护理人员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住院患者97例和护理人员19名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92例和同批护理人员19名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男51例、女46例,年龄22~62(42.58±1.34)岁;研究组男51例、女41例,年龄23~64(42.31±1.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男11名、女8名,年龄23~37(29.32±0.48)岁。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准许开展。
1.2方法
摘要:近年来,国内、国外的动物疫病发生率在不断增加,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迎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现状:不能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达到预期效果,无法对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提出了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对策:提高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养殖人员的防疫重视度,改善养殖场建设、提高卫生标准,正确选取接种疫苗、遵循接种流程。
关键词:动物疫情;防控体系;现状与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畜牧业的养殖规模和品种也在逐渐增加。畜牧业的发展要靠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来保障,因此,在进行防控前,要对动物疫情防控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要制定科学、全面的工作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1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现状
防疫部门不能全面落实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要求,对一些偏远地区、养殖规模较小的地区做不到切实的监管,并且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工程巨大、时间周期长,在进行监管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因此,防疫监管工作进行起来十分困难。再加之,一些偏远地区和规模较小的养殖场对动物疫病防控的意识比较薄弱,认为防疫工作可有可无,对疫情造成的重大损失缺乏重视度。并且在建设养殖场时,没有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完善,导致养殖场的通风条件差、排水设施不健全等,这些因素会导致细菌的增生,提高动物疫病的发生率。养殖人员在动物生病时,没有足够的重视,未给动物进行及时治疗,导致死亡,并且在死亡后,不对尸体进行任何消毒处理,随便抛尸荒野,这也会导致细菌和疾病的扩散。还有许多养殖人员对动物进行接种疫苗时,选择一些便宜的疫苗,对动物起不到有效的防护作用[1]。
2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对策
2.1提高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1做好工作人员和重点人群的培训工作
1.1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培训,提高健康教育
工作人员在慢性病防控中的能力,建设举办了3期的市、乡、村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方法、社区健康指导员等培训。通过培训增强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能力,能够对慢性病做好宣传,使更多的人群知晓慢性病,从而做好预防工作。
1.2抓好重点人群的慢性病防控知识培训
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深入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老年大学、学校、医院举办健康讲座、康乐大讲堂、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等互动式的知识讲座,宣传慢性病防控知识,提高公众慢性病防治知识水平。
2加大宣传力度,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2.1利用媒体进行宣传